“区块链+农村金融”模式的应用与对策研究
2022-09-22李何琳赵淑鹏
李何琳,刘 娅,赵淑鹏
(1.四川师范大学,成都 610101;2.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 610101)
1 问题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021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该文件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区块链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应用范围涉及各个领域。2016 年,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了区块链在我国应用中的标准化路线图;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民生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为民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为推动“区块链+农村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本文从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的现实困境出发,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的优势进行剖析和阐述,结合中国农业银行贵州分行开展的“区块链+农村金融项目”案例,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的特点和施行障碍,并分别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两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完善提供借鉴。
2 农村金融的现实困境
2.1 征信问题突出抑制金融机构放贷意愿
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征信问题较为突出,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痛点之一。一是农村地区的社会诚信程度较弱,且农户通常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担保物品或得到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银行为规避风险而不愿放贷;二是银行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难度较高,且具有主观性,从而对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规模产生了影响。正是因为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征信问题,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成本上升,向农户和农企放贷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2.2 基础设施落后影响金融服务可得性
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提供的金融服务单一,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与城市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相比,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多为银行网点,而基金、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屈指可数;另一方面,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局限于存款、贷款等基础业务,金融服务单一且质量低,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基础建设仍然滞后,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金融机构收集贷款者相关信息困难且成本偏高,信息更新滞后且伴随着信息发生错误的风险。
2.3 农业弱质性挫伤农村金融服务积极性
首先,农业生产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需要历经较长时间才能收回;其次,农户抗风险能力弱,若遭遇自然灾害的冲击,可能会使贷出去的资金难以收回;最后,农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盈利空间狭小,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资金回报率低。农业生产因其具有弱质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和管理成本,却又无法取得相应的回报,挫伤了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领域的一项颠覆性技术,具有去信任化、去中心化、匿名性、开放透明和难以篡改等特点,其在金融方面的应用与创新,可为解决农村金融困境提供解决思路。“区块链+农村金融”影响机制如图1 所示。具体而言,“区块链+农村金融”具有如下优势。
图1 “区块链+农村金融”影响机制
3.1 解决征信难题,促进资金融通
农村地区信用意识淡薄、征信体系不完善、缺乏担保,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缺乏活力。而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去信任化、可溯源性、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征信难题提供解决途径。各农户和农企作为区块链内的一个节点,其所有交易信息、资产信息都将自动被计入区块链,并被永久储存、无法篡改,且具有强溯源性,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贷款所需的各项证明,还能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增强了区块链中参与各方的信任度,可以用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征信难题。例如,2017 年8 月,中国农业银行与趣链科技合作,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e 链贷”平台,为“三农”客户提供在线供应链融资服务,解决了“三农”客户长期面临的因缺乏担保物和信用数据缺失导致的融资难问题。此外,由于区块链信息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进行交易的各方无须公开身份,金融机构只需要依据相关信息对农户信用等级作出客观评估,进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规模,可以有效降低信用评级工作中的主观程度。
3.2 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高融资效率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基础建设落后,面临着信息渠道不畅通、融资效率低下的困境。由于区块链具有开放透明的特点,其应用于农村金融市场后可以构建起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参与各方的信息可以实现开放共享、及时更新;加之区块链技术采用密码学算法原理,数据一旦被记录,除非某方能够控制整条区块链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不能被篡改,保证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降低了信息错误的风险。如此一来,金融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农户和农企的经营和资信状况,精准识别融资需求,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性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同时还缩短了信息采集周期,有效提高了农村融资效率。
3.3 丰富金融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
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体系简单,提供的金融服务单一,主要集中于存贷、汇兑等基础业务。随着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区块链引入农村金融市场可丰富金融服务,满足农户和农企的多元化需求。一方面,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密集程度低,资金的取得和支付需要耗费更多成本,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结算业务则可在交易双方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无须第三方中介机构介入,直接进行交流和沟通,为资金的转移与支付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使得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若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农村保险市场,其难以篡改、可溯源性的特点可以确保信息真实性,降低保险欺诈发生概率;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简化赔付流程,提升赔付率,从而增强农户的参保意愿。
4 贵州农行“区块链+两权抵押贷款”项目案例研究
4.1 案例背景
“两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户利用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住宅财产权进行抵押取得贷款。2018 年,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在实现10 个国家级试点县“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数次与当地人民银行以及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充分运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点对点传输等区块链技术,构建并推出了两权抵押贷款的交易系统。该系统发放的第一笔200 万元贷款落地于遵义市的湄潭县,用于助力茶业发展,这也是全国中国农业银行系统发放的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地抵押贷款。
4.2 案例特点
在贵州农行开展的“区块链+两权抵押贷款”项目中,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信息开放透明、难以篡改等优势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具备以下特点。
4.2.1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贵州农行推出的两权抵押贷款系统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将当地人民银行、农牧局、国土资源局等机关单位纳入区块链节点,并将农户的抵押物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银行、政府、农户的数据和信息都开放透明,有效解决了各节点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2.2 保证数据真实安全
区块链技术运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原理和加密算法,使得银行、政府等处于区块链内的各节点能够一起维护数据,并共同监督,除非某方能够控制整条区块链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无法篡改系统内的数据,确保了两权抵押贷款系统中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还可避免“两权”重复抵押的风险。
4.2.3 提高农户办贷效率
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图像识别等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两权”相关数据在线实时传输,申请、审批、抵押登记、发放贷款等所有流程的线上操作。农户在申请抵押贷款时可直接在线上通过该交易系统完成所有流程,解决了以往手续复杂、审核周期长的问题。不仅缩短了农户办贷的时间周期,而且为农户办理贷款带来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办贷效率。
4.3 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知,贵州农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两权抵押贷款交易系统,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保证数据真实安全和提高办贷效率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优势,为贵州省农村金融领域的现存困境提供了解决思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农村金融”模式发展缓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4.3.1 软、硬件水平落后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区块链+农村金融”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需要适配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撑,如网络通信、电力设施、信息处理设备等;另一方面,区块链内每一节点的所有信息数据都需要记录与存储,并需要及时更新和传输,给信息系统的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贵州省农村地区发展较为落后,互联网普及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都不高,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技术压力。
4.3.2 金融素养欠缺
贵州省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多,且呈现出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特征,通常对于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等概念缺乏清楚的认知,接受能力弱;另外,当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有限,难以处理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阻碍了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
4.3.3 信息安全存在风险
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信息安全风险。一是区块链技术具有难以篡改的特点,虽然为信息的安全程度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但是也可能因其不可逆性带来麻烦,如当错误的信息被通过验证并记录后无法进行补救;二是区块链中信息高度开放透明,尽管各方身份信息隐匿,但仍有财富隐私、商业机密等信息发生泄露的风险。
5 相关建议
基于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两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以充分发挥“区块链+农村金融”模式的功能优势。
5.1 政府部门
首先,央行和银保监会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并鼓励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形成示范效应;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通信、设备、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建力度,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落地提供硬件支持,同时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参与“区块链+农村金融”的技术开发,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市场提供软件支持;再次,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尽快完善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相关的技术规范和监管办法,加强监管力度,尤其是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加以约束和管控,解决区块链技术所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最后,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升守信意识,增强农村地区人群的金融素养。
5.2 金融机构
首先,金融机构应明确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特点,并利用区块链技术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农村金融的深度融合;其次,金融机构在探索“区块链+农村金融”模式的具体应用时需要对其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并对风险防控体系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以规避区块链技术引起的风险,保护信息安全;最后,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并引入专业人才,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金融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打造更优良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