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交通强国背景下的道路桥梁专业改革研究

2022-09-21康恩铨姚锡伟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十四五专业课程岗位

康恩铨 刘 涛 姚锡伟 许 翊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的发布,高职教育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高,于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十四五”交通强国政策的提出,为高职道桥专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1 企业岗位要求情况

根据对多家企业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到,高职道桥专业学生毕业后,就职企业的类型及岗位能力要求如下:

1.1 就职企业的类型

主要可以分为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等,其中,超过六成的学生毕业后就职于施工单位。

1.2 就职企业的岗位类别

主要可以分为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监理员和设计员等。其各自岗位能力要求详见表1。

表1 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

2 高职道桥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道桥专业课程设置远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集中体现在:

2.1.1 课程目标定位模糊,缺乏功能导向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由中职“三改一补”而来,基础较为薄弱,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与高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1]。该部分高职院校很多仍在沿用中职的教育思路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缺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经验,导致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在理论知识的侧重点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度上的目标定位模糊,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缺少准确的功能引导。

2.1.2 课程内容不能对接职业岗位

目前,我国高职道桥专业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压减本科教材内容后得到的,这部分教材内容仍旧重理论,没有从高职学生就业特点出发,没有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联系。即使有高职教师开发了部分校本教材,也多因缺乏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内容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不相匹配,甚至部分教材知识点陈旧,与新技术、新工艺内容相差甚远,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毕业后无用武之地。

2.1.3 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高职教学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学习大纲等基本参照普通教育,缺少多样性,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校外实习和输送临时劳动力的低层次上,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2]。高职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演示(PPT+图片+视频)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知识体系和框架为主线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其教学模式简单、教学策略缺乏设计。又因为道桥工程项目施工具有封闭性、安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课堂教学很难走出教室、走进施工现场,而实物模型也因占地面积广、资金需求大、后期维护要求高和安全要求严等因素难以系统地建设和普及,边学边做与边做边学的模式现阶段基本无法实现。

2.1.4 课时安排不合理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总学时一般为2 800学时,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占用时间越来越多,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达不到2 800学时,甚至低于2 700学时。在不减少专业课程数目的情况下,大部分高职院校以减少专业基础课课时数的方式来完成学校的要求,少部分高职院校甚至直接以减少专业核心课的课时数的方式来进行。那么,要在保留原教材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大幅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几乎无法实现。

2.1.5 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效果差

道桥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等类型,其中,公共课和第二课堂的课时数之和约占总课时的33%,涵盖了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专业课课时数约占67%,教材基本未涉及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工科学生大多对单独开设的思想道德、毛泽东思想和形势与政策等以文字性为主的课程缺少足够兴趣,而在专业课学习时正好又缺少相应的思想道德教学内容。

2.2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高职院校90%的年轻教师都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直接转换的,缺乏实践经验,缺少锻炼平台和机会,可能会出现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3]。拥有“双职称型”或“双素质型”的“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占比很小,而同时符合这两种要求的高水平教师更是稀缺。

从“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学校招聘或公开招聘,引进无工作经验的人员,任教后再以培训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二是通过公开招聘或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具有工作经验且取得职称的人员,任教后再通过培训使其获得教育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一种方式因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和工程项目特殊性(连续施工性、复杂性和长久性等)等,在职教师很难完整经历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两年以上),再加上道桥专业具有需要多种专业技能、高职院校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特点,现阶段高职院校很难自行培养“双素质型”教师。同时,根据国家现行职称评审不能跨行业的政策,要想获得“双师型”教师,只能通过第二种方式,但每年引进的教师数量太少,且需要较长时间培训锻炼,才能使其获得教师资格证和教育专业技术职称,并具备教育教学能力。

2.3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存在合作形式松散,形式单一,合作深度不够,层次普遍较低等问题[4]。这与高职院校道桥专业、企业本身和政府政策有关,体现在:一是高职道桥专业教学没有特色,专业知识多而散,不成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又有差距,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链。二是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教师科研水平欠缺,很难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不能给予企业实质性帮助。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难度大,实训基地建设耗时长,而企业需要长时间派驻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指导,在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现阶段,企业及其员工都不愿实质地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四是企业招生数不稳定,除极少数大型国企与高职院校合作长期招收应届毕业生外,大部分院校都是面向民营的中小私企,这些企业自己都不能确定每年招收应届毕业生数量,更不可能加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工作中。

3 高职道桥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和举措

3.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按其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类。工程型人才主要把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等,这类人才主要由普通本科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与运用(现场实施),需要有比较好的技术科学基础[5];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操作技能来工作。

高职道桥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监理员和设计员等)均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组织、协调、管理和处理问题等),有别于工程项目中的钢筋工、泥瓦工和模板工等以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为此,要明确高职道桥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在培养学生时,以培养各项专业技能为基础,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掌握道路及桥梁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工序、关键点和重难点等内容,学会组织、协调、管理和处理问题等能力。

3.2 构建培养实践能力的“五六二”教学模式

通过对行业发展和企业岗位要求进行调研,结合高职道桥专业课程教学实情,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应企业的五个岗位要求,划分为测量放样、识图绘图、资料编制、图纸复核、试验检测和工程管理六项专业能力进行教学,并以理论教学+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为二个保障,构建“五六二”高职道桥专业教学模式。岗位与专业能力教学要求,详见表2。

表2 岗位与专业能力教学要求对照表

3.3 推动培养实践能力的“X-N”课程改革

按照“五六二”教学模式,全面梳理专业教学课程、统筹安排,将测量放样、识图绘图、资料编制、图纸复核、试验检测和工程管理六项专业能力作为“X”,每一项专业能力所对应的多门专业课程作为“N”,推动“X-N”的课程改革,通过对每一项专业能力涉及的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衔接、细化、优化和整合,使学生掌握六项专业能力。“X-N”专业能力与课程对照,详见表3。

表3 “X-N”专业能力与课程对照

3.4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科学化的实训基地,可从以下方面实施:一是深化与长期合作企业的关系,使企业进一步将技术人员和先进的工艺带到学校,在完善实训基地的同时,解决企业的部分技术问题;二是通过地方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协调,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建实训基地的目标;三是通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项目,吸引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例如,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建立具备资质的材料检测实验室和专业工种技能培训等;四是在拥有确切的高职道桥专业发展路线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邀请不同类型的道桥专业技术人才到校讲课交流,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3.5 全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高职道桥专业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道桥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工艺,更要积极参与企业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同时,高职院校应做好保障工作,完善奖惩体系,大力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并参与工程项目,鼓励教师考取交通行业内的资格证书,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6 重视思政,培养“双高”技术人才

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时,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实际的工程案例合理地穿插到教材的专业知识中,培养学生高水准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人生观,实现“会做人、会做事、做对事”的培养目标。

4 结语

将企业的五个岗位要求同高职道桥专业培养的六项专业能力相对应,再对每项专业能力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形成“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最终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双高”的技术人才,为“十四五”交通强国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十四五专业课程岗位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