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力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
2022-09-21文|张萍
文 |张 萍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制定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开创了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局面,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统筹城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宁波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抓手和路径方法,体现了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策略性与战略性的统一。
一、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坚持“城乡相携”的发展方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宁波成为“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城乡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对重要关系。城乡关系处理是否得当,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迈进是否顺畅的关键因素。习近平多次肯定宁波市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思路。2002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宁波考察调研时说:“宁波城乡和区域的发展都比较平衡,要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优势和活力,进一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大都市的文明和生活。这方面宁波有条件在全省起带头作用。”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习近平要求宁波在城乡一体化工作上再接再厉,努力成为“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这些重要指示为宁波推进城乡一体化指明了发展逻辑和价值归依。
作为沿海首批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宁波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始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尤其是2005年开始深入推进“六大统筹”,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并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进入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72,连续17年呈缩小态势,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眼下,宁波提出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新目标,将进一步释放城市带动农村的巨大能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
海曙区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用好红色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和旅游发展。 韩良根 | 摄
二、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坚持“城乡相融”的发展模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宁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各项事业”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质性举措
2003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宁波市结合近年来创建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的工作实际,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起点、更实的措施,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这些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2003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宁波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谈到,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一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应的也比较快,城乡和区域的发展比较平衡,他勉励宁波要“全面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现代市场体系、涉外经济体制、就业和分配制度、科教文卫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宁波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城乡一体,把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统筹起来规划建设。打好整理改建、联户自建、特色改造等组合拳,下好美丽庭院、美丽民居、乡村小品等绣花功,把古道步道、生态走廊、多彩田园、名人故居等串起来,形成推窗见景、处处有景、全域是景的风景线。到2021年,宁波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特困供养和低保标准全市统一。
三、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推进“城乡相同”的设施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宁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支撑
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习近平要求宁波“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交、水利、供水和污水、垃圾统一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9月15日,习近平在宁波召开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座谈会。他在会上指出:“宁波要发挥城乡发展比较均衡,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优势,优化村镇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型城市化建设。”
宁波深刻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城乡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方面,一直在不懈探索和实践,有许多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近年来,宁波不断推进城乡产业、空间等多规融合,打好美丽庭院建设、治水拆违等组合拳,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美丽水乡、数字农村等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使之成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成为连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通道和桥梁,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