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观察

2022-09-21李坚梁茉何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降脂阿托脑梗死

李坚 梁茉 何勇

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呈现残疾率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1]。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脑动脉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及原位血栓形成[2]。在脑动脉硬化形成期间炎症反应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治疗时通过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对于降低残疾率及死亡率表现出显著价值。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在预防期间降脂作为主要方法,其主要通过调节患者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3,4]。本文旨在探讨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7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6 例。常规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43~79 岁,平均年龄(65.33±8.39)岁;动脉压106~124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113.66±3.59)mm Hg;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4~17 h,平均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7.26±4.23)h。研究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44~81 岁,平均年龄(65.37±8.42) 岁;动脉压107~125 mm Hg,平均动脉压(113.69±4.63)mm Hg;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4~18 h,平均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7.28±4.25)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急性脑梗死通过临床检查获得明确诊断;②患者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24 h;③患者临床资料齐全;④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在入组前4 d 选择降脂药物进行治疗者;③针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④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1.2.1常规组 选择常规疗法+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吸氧、抗血小板聚集、降糖及营养神经等;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20 mg/d,1 次/d 口服。治疗4 周。

1.2.2研究组 选择常规疗法+强化降脂治疗。常规疗法与常规组相同;强化降脂治疗即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1 次/d 口服。治疗4 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展开评定。痊愈:NIHSS 评分降低程度>90%;显效:NIHSS 评分降低程度46%~90%;有效:NIHSS 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 评分降低程度<18%[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TG、TC。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IL-6、IL-8 以及hs-CRP。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G、T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TC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8 及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及hs-CRP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中老年疾病,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进展,此种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主要因为脑供血突然中断而导致脑组织坏死,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急性脑梗死诱发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呈现出较高复发率以及残疾率,从而对社会以及家庭造成负担沉重,对此针对急性脑梗死做好防治工作[6]。临床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其在抗炎、降脂及抗氧化功能方面可获得显著效果[7]。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会有效抑制患者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及白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生成,明显减少易损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从而获得明显抗炎效果[8]。但是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表现出局限性特点,无法获得理想治疗效果[9,10]。

在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以及发展期间炎症因子作用明显,其会出现动脉硬化破裂,从而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发生[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 及hs-CRP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选择常规疗法+强化降脂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主要因为强化降脂剂量可下调可溶CD40 配体,减少CD40/CD40 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抗炎效果,且提高易损斑块稳定性。此外,治疗后,研究组TG、TC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强化降脂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主要因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明显降低脂蛋白以及胆固醇水平[12]。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强化降脂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降脂阿托脑梗死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