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与增强CT 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效果比较

2022-09-21王玉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符合率预测值腹腔

王玉成

恶性肿瘤是医学领域的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死亡率居高不下。腹部恶性肿瘤是高发的恶性肿瘤类型,肿瘤细胞具有生物转移、侵袭性高等特点,发展至中晚期常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对肿瘤疗效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影响预后,威胁生命安全[1]。腹腔转移是腹部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及时明确有无转移以及转移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等,能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提供重要依据,也有助于临床掌握肿瘤细胞转移规律,进行针对性防治,为患者争取最大限度的生存受益[2]。CT 检查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也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诊断手段之一,但常规CT 的分辨率一般,对较小或隐蔽的肿瘤转移灶诊断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一定漏诊率[3]。增强CT 通过注入对比剂,增加转移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有助于提高诊断效果,实现对病灶的精准测量,为临床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了有力依据[4]。本研究进一步比较CT 与增强CT 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本院治疗的160 例疑似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T 检查作为对照组,增强CT 检查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5 例,女75 例;年龄36~78 岁,平均年龄(57.4±11.3)岁;原发腹部肿瘤中,胃癌37 例,肝癌32 例,结肠癌28 例,胆囊癌25 例,卵巢癌23 例,胰腺癌15 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伴有腹腔转移128 例,无腹腔转移32 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腹部肿瘤;②均接受CT 和增强CT 检查;③影像学资料完整;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发生腹腔转移;③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④无法配合研究或存在精神、意识、认知障碍等。

1.2方法 使用西门子64 排螺旋CT 机,碘海醇(300 mgI/ml)对比剂。①对照组行常规CT 检查:扫描前1 h 口服对比剂1000 ml,扫描前10 min 再次口服对比剂500 ml;患者取平卧位,设置参数为螺距1.0,层厚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自上而下进行全腹平扫,详细检查腹腔内脏器及组织结构,探查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缘等,重点观察有无转移灶;若患者存在腹腔粘连,则改为侧卧或俯卧位扫描[5]。②观察组行增强CT 扫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300 mgI/ml,注射速度3.0 ml/s,患者平卧位,嘱其屏气,行连续扫描,重建层厚0.625 mm,其他参数与常规扫描一致。扫描完成后均传输至AW4.3 工作站,实施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处理[6]。所有图像均由2 名工作经验5 年以上的影像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若出现分歧由2 人协商一致后诊断。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种植灶指标,包括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长度、种植灶宽度;②比较两组转移部位诊断符合率,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肾上腺转移、肝转移、腹壁转移、网膜种植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③比较两组诊断效能,计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种植灶指标比较 观察组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长度、种植灶宽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种植灶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种植灶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转移部位诊断符合率比较 观察组转移部位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转移部位诊断符合率比较[n,n(%)]

2.3两组诊断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阳性128 例,阴性32 例;观察组中,阳性124 例(真阳性122 例,假阳性2 例),阴性36 例(真阴性30 例,假阴性6 例);对照组中,阳性109 例(真阳性101 例,假阳性8 例),阴性51 例(真阴性24 例,假阴性27 例)。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结果(n)

2.4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观察组的诊断敏感性为95.31%(122/128),特异性为93.75%(30/32),准确性为95.00%(152/160),阳性预测值为98.39%(122/124),阴性预测值为83.33%(30/36);对照组的诊断敏感性为78.91%(101/128),特异性为75.00%(24/32),准确性为78.13%(125/160),阳性预测值为92.66%(101/109),阴性预测值为47.06%(24/51)。观察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腹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腹腔转移是其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常提示病情进展和恶化,大多预后不良。腹部肿瘤有无发生腹腔转移在临床治疗方法上有较大差异,早期明确腹腔转移情况有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延缓病情进展[7]。但早期腹腔转移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异细微,加之腹腔内组织结构复杂,转移部位不一,导致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较为困难[8-10]。因此,采取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必要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CT 是各类腹腔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常规CT 通过腹部平扫获得图像信息,但肿瘤转移灶大多较小或较为隐蔽,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并不大,导致常规CT 检查对腹腔转移灶有一定漏诊率[11]。增强CT 通过肘静脉注入对比剂,能重点显示可疑部位的信息,对于微小、隐蔽的转移灶也有较好的显示效果[12-14]。但增强CT 需要注入对比剂,对于对比剂过敏者慎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长度、种植灶宽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增强CT 检查可增强微小转移灶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从而在图像上显示出转移灶的形态特征等信息,利于临床重点分析可疑病灶特点,提高诊断效果[15]。而常规CT 对微小病灶的显影效果有限,无法有效检出微小病灶,仅对较大病灶有诊断价值[16-18]。观察组转移部位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肿瘤转移部位较多,腹腔各个脏器及组织结构均有可能发生肿瘤转移,但以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19]。增强CT 可利用多平面技术与重建技术,精准定位与测量病灶,准确反映病灶情况,最大程度减少病灶的遗漏,提高诊断符合率。在诊断效能方面,观察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增强CT 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有确切的诊断效果,对转移灶敏感性、特异性高,从而明显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也提升了对转移灶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20]。

综上所述,增强CT 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效果更好,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符合率预测值腹腔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