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区河道防护绿地景观营造
——以邢台市牛尾河公园为例

2022-09-21许卫卫孙金良战世越

现代园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观景邢台市绿地

许卫卫,高 宇,孙金良,战世越

(1 邢台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河北邢台 054000;2 邢台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000)

城市绿地系统是以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和附属绿地等各种类型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也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底色[1]。河道防护绿地作为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恢复水生态环境、组织城市景观和防洪防护等多重职能。目前,我国河道防护绿地建设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仅仅停留在对河道蓝线及绿地宽度的规定,并未有实质性指导意义[2]。现以邢台市牛尾河公园为例,探讨城区河道防护绿地景观营造。

1 建设背景

1.1 地域背景

邢台市城区分布有4 条河道,自北向南分布依次是:牛尾河、茶棚沟、小黄河、围寨河。其中,茶棚沟在兴达路东侧汇入小黄河,小黄河在平安路东侧汇入牛尾河,围寨河在大吴庄汇入牛尾河[3]。因而,牛尾河承担着市区雨水外排的重担,牛尾河下游段(小黄河-襄都路)是整个邢台市区河道泄洪排涝的关键口。

1.2 牛尾河概况

牛尾河城区段全长共4km,平均宽度为12.5m,水体形态为人工硬化河道。由于历史原因,其下游段(小黄河-襄都路)断面较窄,平均宽度仅有12m,市区雨水外排受阻。根据《邢台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20 年)》《关于牛尾河下游河道拓宽改造工程的规划条件》等执行标准,牛尾河需拓宽,以保障城区河道防汛安全,在规划绿线内以防护为主,兼造景观。

2 SWOT 分析

综合分析牛尾河下游拓宽及防护绿地景观提升现状条件及相关因素,是带状公园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能够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牛尾河成为邢台市潜在增值空间,创造兼具防护功能的城市滨水廊道。

2.1 优势与机遇

2.1.1 文化底蕴。邢台市有3500 年建都史,文化底蕴深厚。据资料显示,距今7000 年前就已经有邢台先民在此定居农耕生活。这里之所以先他地而有先民,缘于此处先有这牛尾河[4]。

2.1.2 区位发展。牛尾河公园位于邢台市东北部,是邢台市未来发展重点区域,新大型公共配套设施都在此落地,建园之前无精品绿地。

2.1.3 政策支持。政府领导重视,把牛尾河公园建设列入邢台市重点工程,前期相关规划较合理全面,牛尾河河道防护绿地为两岸30~50m 不等的宽度。北岸为居民区,可利用性不高,南岸为简易林地防护,易改造提升。

2.2 劣势与威胁

2.2.1 防洪标准。此段河道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防洪标准,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河道拓宽、防洪防护及景观设计等需要相互协调。

2.2.2 生态修复。河道河流季节性明显,汛期容易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水体形态为人工硬化河道,生态系统单一,河道没有自净能力[5];因雨水排入、气温变化,水质容易遭受污染,水流速较快,不利于水土保持。

2.2.3 互动不足。牛尾河河道岸线过于平直,河道驳岸与水面高差为2~3m,与周边区域缺少互动,水面没有水生植物,岸边绿化较窄,景观现状差,效果单薄,缺乏特色。

3 牛尾河公园分析

3.1 公园定位与总体布局

3.1.1 公园定位。将牛尾河公园定位成生态廊道与蓝绿空间,其意图是想恢复牛尾河往昔的“母亲河”形象,并在防洪防灾功能基础上重新赋予其活力;通过蓝色(水系统)、绿色系统(植被系统)清洁空气、河道、土壤,营造市民休闲游览的蓝色空间。功能定位:宜居(生态恢复)、宜游(景观提升)、宜乐(休闲娱乐)和宜防洪(泄洪排涝)。

3.1.2 总体布局。牛尾河公园整体设计上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围绕“生态优先、蓝绿呼应”的理念;根据牛尾河河道泄洪排涝功能特点,结合《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基础上,扩水建湖;以生态景观为载体,以休闲娱乐为体验,建设出一处宜居、宜游、宜乐、宜防洪功能多样的综合性公园;将景观、水生态、文化、绿化等因素融入一起,建设活动广场、观景桥、休闲步道等,既满足市民亲水近水的需求,又塑造了城市水系新风貌。

公园设计以行洪景观兼顾、亲水生态兼顾、休闲娱乐兼顾为结合点,通过河道、湖面、平台、广场、亭廊、植物等景观要素的组织设计,完成整个园区环境序列的完美乐章。全园可设计形成“一河、两轴、三湖、四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一河:指拓宽后的牛尾河河道;两轴:指园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次轴线;三湖:指设计园区内的大小3 个湖面,以牛尾河的3 个别名命名,从西至东分别为达活湖、蓼水湖、响水湖,湖湖贯通,防洪排涝;四区:观景平台区、晨兴广场区、湿地活动区、响水广场区(如图1)。

图1 牛尾河公园总体布局结构图

3.2 公园景区设计

3.2.1 观景平台区。观景平台区是全园景观的制高点,巧妙运用河道扩宽土方进行填方,设计现代化玻璃钢材质构建30m 廊桥,连接主入口与观景平台,缓冲3m高差,达到人在桥上走、如在画中游的效果。同时,观景平台运用多级跌水形式处理集中高差,设置坐凳等休息区域,形成园区的观景最佳场所。观景平台与其他景点都可互为借景,在整个牛尾河公园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2.2 晨兴广场区。晨兴广场命名取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纪念“母亲河”牛尾河孕育的邢台先祖。该广场根据达活湖湖岸线的走向、开合,运用流畅曲线与高差,形成了梯田式色块景观。色块景观由宿根花卉、绿篱、草坪构成。梯田设计变化丰富,着重于空间层次的营造,踏步石贯穿其中,可游可观。在整个晨兴广场区形成了有主、有次、有过渡的空间层次,使游人身在其中,步移景异,其乐无穷。

3.2.3 湿地活动区。该景区通过湖、池、亭、绿地和小品等元素来丰富活动区空间,在为游人提供活动、休憩和交流场所的同时,丰富了景观视觉内容。湿地活动区是牛尾河公园中植物栽植种类最多的区域,水生植物、乔灌草复式搭配,分割空间,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趣味的湿地活动区。各种年龄段游人在此都可憩、可赏、可锻炼,是园区游人聚集最多的地方[6]。

3.2.4 响水广场区。响水广场区围绕响水湖而设,位于公园东头,以条石树池的形式为游人提供休息场所。同时以湖、涌泉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观赏水形态,使游人在恬静环境中感受水的声音,洗涤心灵。

3.3 公园精品营造

3.3.1 水体设计。牛尾河公园以牛尾河拓宽改造为基础,水体设计为牛尾河公园最大的亮点,水体表现形式动静结合。拓宽后牛尾河河道以防洪功能为主,兼顾景观效果,园区“达活湖”“蓼水湖”和“响水湖”3 个湖面从西到东构成主水体景观,湖岸线蜿蜒曲折,形似牛尾,展现牛尾河形象。观景平台区运用多级跌水、涌泉展现水的灵动性;响水广场区以跌瀑、湖、涌泉等形式来展示观赏水形态。发掘动态水的设计,为游人创造不同效果水声音,提升园区整体氛围,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7]。

3.3.2 生态驳岸。牛尾河公园水体面积占据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水岸线长,在驳岸处理方面,结合河道行洪功能,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手法。拓宽后牛尾河河道驳岸高差3~4m,首先打破原有硬质单一的驳岸,扩展软化岸线界面,利用“预制混凝土生态护坡”构成驳岸骨架,保障行洪要求;护坡块体孔洞中种植植物,固定客土、净化水质,达到改善景观和完善生态环境的多重功能[8]。达活湖驳岸高差1~2m,采用块石+植物的设计手法,块石与周围水环境相融合,植物软化景观分为生态缓冲带和径流控制区2 个区域。生态缓冲带以水生植物为主,巩固驳岸;径流控制区灌草结合,拦截水土流失。蓼水湖地势比较平缓,以草坡入水,浅水区配植水生植物水葱、再力花、芦苇等,营造生态驳岸。

3.3.3 照明设计。作为邢台市东北部首个精品公园,牛尾河公园充分考虑了夜景照明设计,运用照明与色彩的效果,以呈现游人不同的游园感受。发光树、廊桥、湖面、广场、植物和假山共同构成了公园的照明系统,其中4 个发光树亮度最高,也最具特色;廊桥、广场、植物及假山的亮度设计为中等亮度,湖面照明亮度最弱。4个高10m、直径8m 的发光树是牛尾河的照明亮点,在新型光影等特效辅助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观景平台区廊桥内侧采用灯带手法,提供照明的同时,能够引导游人在桥上游览,更能凸显出廊桥上下起伏曲线,灯光倒映在达活湖中,形成优美倒影。

4 结论

河流是孕育城市文明的摇篮,是城市繁荣和文明发展的载体,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9]。本研究针对城区河道防护绿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完成了邢台市牛尾河公园设计,提出城市老河道改造提升特色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在景观功能基础上,兼顾了河道泄洪排涝功能,提高了城市河道防护绿地多元化功能,补充和完善了以防护功能为主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体系,对以后城市河道防护绿地规划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观景邢台市绿地
邢台市焚风时空特征分析
麓湖春天观景
旋转房屋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屠辰飞室内设计作品
走进绿地
朱乐天历史小说《柴荣大帝》赠送仪式在邢台市档案馆举行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