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供应链绩效评价
2022-09-21陈冬威储年生李锟林
陈冬威,储年生,李锟林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200137)
0 引 言
近年来,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船价在低位徘徊,而大宗材料、机电设备等配套物资的价格并未随之下降,且人工成本在逐年上升。中国船舶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建立了现代造船模式2.0框架体系,指导船舶制造向精益生产转型,通过推进造船精益管理,实现精准计划安排,精简物流线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占用资金,消除低效浪费。
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能为造船精益生产创造条件,并提供保障,其实施效果关系着企业的发展。通过强化过程控制,持续有效地评估实施效果,发现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整个供应链管理策略不断优化。因此,在构建和实施造船供应链时,需围绕其精益管理的过程建立一套适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订量化管理目标和评价方法,及时态势、准确地发现供应链中存在问题的环节并加以改善,进而推动精益生产,形成良性发展。
1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发布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包含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等5个流程,相应地设置了绩效指标,通过与行业标杆进行比较,最终实现绩效改进。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发布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分别从业务标准协同、系统适应性、订单反应能力、客户满足度和节点网络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国内学者围绕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开展了大量研究。徐贤浩等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马士华等利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创新等4个方面对供应链绩效进行了评价。李艳波等通过借鉴《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并参考《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1.0)》,从组织参与度、节点企业绩效、协同度和绿色形象等4个方面考虑,构建了机械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上述研究可知,目前已有研究采用的方法可概括为基于供应链运作流程、借鉴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和借鉴平衡计分法等4种。相关研究大多与传统制造业相关,如汽车、家用电器和工程机械等。
2 造船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相比传统制造业,造船业的供应链管理过程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各造船企业越来越重视造船供应链建设,在传统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急需探索一套适用于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为代表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2.1 确定研究对象
在现代造船模式下,建造一艘民用船舶所需原材料、机电设备、舾装物资和生产耗材等物资的采购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0%~65%,对于海洋工程船、豪华邮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而言,该比例可达到75%以上。因此,在以造船企业为核心的造船供应链管理中,工作重点落在了对船舶物资采购的管理上。在构建造船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时,选择将船舶物资作为研究对象。
2.2 设定评价指标
在造船行业,传统的管理目标是保障船舶按计划连续建造,要求供应链在适当的时间(计划)以适当的方式(安全)配送满足质量要求的材料、零部件、设备等(例如钢板、舾装件、电缆、管材、设备等)至适当的地点,最终满足整个造船工艺过程的要求。该管理方式侧重于满足生产需求,即造船供应链的效果,未对实际到货物资的领用率、库存周期和周转率等造船供应链的效率予以重视或未对其进行有效改善,从而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制造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通过对社会资本、人才、设备、土地、技术和市场等各种资源进行组合配置,构筑企业的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用更少的资源、更高的效率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对于船厂来说,其存在的价值是最大程度地优化有限的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完成船舶建造。尤其是在当前船舶市场造价低迷的环境下,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内船厂想要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更需持续不断地提升造船效率。
因此,充分考虑效果和效率因素,结合船舶建造过程中主要在库船舶物资的类别,从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实施管理,实时收集在库船舶物资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库船舶物资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在库船舶物资评价指标
3 造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绩效评价就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从效果(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2个方面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评定。
本文在充分分析造船供应链运作流程的基础上,借鉴SCOR模型结构,结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围绕中船集团建模2.0开展的管理提升和成本工程工作实践,基于在库船舶物资的评价指标,从效果和效率2个方面建立造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2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组成,见表2。
表2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造船供应链降效评价综合得分S的表达式为
式(1)中:ω为第i项二级指标权重;Q为第i项二级指标的实际打分(百分制)。若S≥85,则综合评定为优;若75≤S<85,则综合评定为良;若60≤S<75,则综合评定为合格;若S<60,则综合评定为不合格。
上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造船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所有的材料、部件、设备和中间产品等以合格的质量按时到达作业场地,并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尽可能地消除采购物资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为此设置V、V、V、V和V等5项指标。
2)全面性原则。在保质保量为生产护航的同时,企业还需注重成本,这样才能获得效益,为此设置C、C、C、C和C等5项指标。
3)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层次分明,评价指标概念清晰,相关数据全部可从日常运营管理中获得,确保真实有效。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在10个二级指标中,定量指标8个,定性指标2个,充分体现了以定量分析为主,以定性分析相辅的特点。
在确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将船企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运行数据作为评价数据的输入,即可对造船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评价。
4 结 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造船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和豪华邮船等原本仅能由国外建造的高附加值船舶,当前都已能在国内建造。但是,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大多数船企仍面临着投入大利润低的状况。本文通过对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进行研究,构建了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船企进行造船供应链的建设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评估系统,各项指标对整个造船供应链的真实运行状态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希望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通过长期收集造船供应链上积累的大量产品数据、运营数据和价值链数据,在现有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模型,应用算法进行反复迭代、学习和分析,得到更优的绩效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