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苗赤字及其消解之道
2022-09-21李家成王雨婷
李家成 王雨婷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肆虐两年之余。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不仅仅是一场健康危机,也是一场经济危机、安全危机、人道主义危机以及人权危机。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造成全球经济低迷,各国卫生系统不堪重负,数千万人陷入贫困。新冠疫苗接种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重要手段,公平获得安全有效的疫苗是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前提。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引领下逐步提高了新冠疫苗的生产效率,部分疫苗生产公司也愿意放弃知识产权让人共享疫苗生产的配方和技术,但由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超过了疫苗在全球的供给与分配速度,新冠疫苗赤字加重。全球公共产品赤字主要来源于需求、供给与分配的不平衡问题。针对主要国家供给能力和意愿的下降、多国家多中心单独供给的集体行动困境,国际社会应当建立起主要国家领导下的全球联合供给模式。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新冠疫苗的生产与分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凸显大国责任。
一、全球新冠疫苗赤字及其成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6月14日公布的数据,当前正在临床研发中的疫苗有166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的疫苗有198种,目前研发中的疫苗共计364种。当前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使用清单及其评估流程的疫苗,包括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共同研发的疫苗、美国摩德纳公司研发的疫苗、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和牛津大学共同研发的疫苗、俄罗斯Sputnik公司研发的疫苗、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疫苗、中国国药集团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疫苗等共33种。新冠疫苗的获取和分配本应按照“不分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任何其他条件,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但是疫苗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公平造成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缺乏充足的新冠疫苗供应。
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导致疫苗短缺。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为相关全球公共产品需求、供给与分配带来了紧迫性。作为史无前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且病毒毒株的快速变异使得新的疫情加速席卷全球。截至2022年6月16日,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高达5.35亿人次,其中已有631万人死亡,欧美、拉美地区疫情较为严重。新冠肺炎疫情现在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新冠病毒毒株变异的速度超过了新冠疫苗研发以及在全球供应的速度。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叠加流行以及可能发生的毒株新变种流行将会对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造成持续影响。新冠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也逐渐提升了群体免疫的门槛。
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凸显了政府在这一时期强力干预的重要性。疫情使得新冠疫苗、口罩、医院床位等众多医疗物资和医疗卫生设施等公共产品需求显著提高,仅仅依靠市场供给无法满足对其的大量需求,且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因此,加强以政府间国际组织为代表的国际合作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2021年底开始全面扩散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相较于之前的德尔塔毒株而言严重程度有所降低,加之疫苗接种率较疫情暴发初期有较大提升,但目前新冠肺炎致死率仍然高达每周万人,非洲尚有83%的人口仍未接种疫苗,现在谈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结束还为时尚早。而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感染、减轻病症和降低传播率,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因此,新冠疫苗是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不可或缺的全球公共产品。
从公共产品的消费特性来看,新冠疫苗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首先,接种新冠疫苗不会造成他人在公共卫生保障上的损失。尽管当前新冠疫苗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在未来一段时间通过进一步共享疫苗生产技术和加强国际合作,新冠疫苗的供应将会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有助于加快实现群体免疫,从而早日结束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其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共同面对的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单独应对这一威胁。只有确保每个国家公平、公正、充足地获得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并提高本国疫苗接种率,才能真正做到群体免疫并早日结束疫情。
新冠疫苗民族主义。新冠疫苗民族主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新冠疫苗生产、供给和分配过程中坚持本国优先、独善其身的民族利己主义。疫苗民族主义等全球新冠疫苗分配的严重不公现象正在对世界上最贫穷、最脆弱的人群造成严重的伤害,这将对疫情防控能力有限的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社会复苏产生持久的消极影响。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21日,高收入国家中71.36%的人已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而低收入国家中只有14.74%的人已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中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推广的速度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接种率极低,而发达国家正在加快推进加强针(第三剂)接种。如何消除疫苗接种差距已成严峻课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赛德呼吁发扬奥运的团结精神,公平分配新冠疫苗。
由于霸权国家的相对衰落与“零和思维”,造成守成国家与崛起国家进行国际合作意愿的下降,从而触发“金德尔伯格陷阱”。由于美国防疫政策的失误和防疫措施的不及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长时间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2年6月18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8365万,死亡病例103万。居高不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使美国经济倒退、国际影响力相对下降。美国自顾不暇,维护霸权地位的竞争意识和零和思维加速膨胀,从而降低了与中国等崛起国家的新冠疫苗供给合作意愿。
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无法约束西方国家的疫苗民族主义,国际组织也无力承担广大“搭便车者”的疫苗需求。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效率低下,无力对抗西方国家,其主持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对欧美大国没有强制约束力。为保障新冠疫苗的公平获取与分配,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防疫创新联盟等国际机构共同领导组建了“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COVAX机制是“获取新冠防疫工具加速计划”的三大支柱之一,涉及190个政府和经济体,覆盖全球人口的90%,旨在使所有人快速、公平和公正地获得疫苗。但这一史上规模最大的疫苗合作部署计划依然没能制止部分国家的投机行为。
西方国家通过投入大量资金率先制定疫苗临床试验标准、控制疫苗生产技术、实施疫苗出口限制、阻碍疫苗国际合作等措施,以垄断疫苗研制所有权,独占疫苗生产技术专利,发起疫苗生产竞赛,囤积疫苗,转移民众对政府疫情防控不力的不满,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新冠疫苗生产与分配的主导权。西方国家多数大型药企都拒绝向非西方国家制造商授权其疫苗,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阻止印度和南非的一项提议,即要世界贸易组织暂时撤销对新冠相关疫苗和治疗方法的部分知识产权保护。目前的问题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认证规则本身就是偏向富裕的西方国家。
一些发达国家寻求与疫苗生产企业的新冠疫苗双边协议,造成疫苗生产企业减少向COVAX供应的疫苗数量,并转向为出价较高的国家提供更多疫苗,从而造成中低收入国家人群疫苗供应延缓,进一步加剧了免疫落差问题。大多数西方国家制造的疫苗已经被发达国家买光,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的疫苗研发争夺战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部分西方国家将新冠疫苗政治化,对其他国家生产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污蔑、抹黑,企图利用国际话语权优势掌握新冠疫苗的主导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新冠疫苗信息的信任度。中国和俄罗斯的疫苗一开始就受到方和其他国际媒体的排斥,但是我们早就已经看到这些疫苗在很多国家取得良好效果的证据。这些证据有相当一部分也发表在《柳叶刀》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等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俄的疫苗是可靠的,应得到公正对待,而且特别考虑到全世界都出现的供应问题,还应该尽快推动中俄疫苗在全球使用。
同时,一些反疫苗人士通过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大量传播新冠疫苗的错误信息,出现跨越国境广泛传播的“信息疫情”。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新冠疫苗的怀疑,严重影响了新冠疫苗接种率。世界各国为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煞费苦心,普及科学可信的新冠疫苗信息决定着成败关键。
新冠疫苗资金缺口巨大,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获取新冠防疫工具加速计划”(ACT-Accelerator)机构的融资框架文件中表明,该机构需要16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资金按照自愿捐款的公平份额模式,而非全球税收的强制模式。巨大的资金缺口和非强制性的资金捐助模式,使得ACT-Accelerator机构无法及时获取供应新冠疫苗的充足资金。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造成世界各国卫生资源的严重短缺,各国急需重新整合包括医护人员、医院用品、医疗数据等在内的卫生资源用以维持卫生系统。但新冠肺炎疫情与以往的疫情并不相同,高收入国家同样受到了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从而降低了高收入国家提供官方援助的意愿,特别是针对维护公共卫生系统的官方援助有所减少,中低收入国家负担疫苗资金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缓解全球新冠疫苗供给与分配困境的中国使命
目前,以新冠疫苗为代表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尚不充足、分配仍不公平,作为全球防疫典范的中国在维护全球公共产品体系、缓解新冠疫苗供给与分配困境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新冠疫苗研发初期,中国就通过部署多样化研发技术路线加速推进疫苗研制进程,加大疫苗产业化,持续提升疫苗研发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在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后,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层面疫苗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力度,通过疫苗生产技术转让、专业技术人员派遣、生产过程本地化等措施,在马来西亚、埃及、墨西哥等众多发展中国家落实疫苗本地化规模性生产,从而有效缓解发展中国家疫苗供应短缺情况。鉴于当前新冠疫苗产业创新仍受制于大型跨国生物医药公司和国家利益,中国应推动疫苗研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共有,与其他疫苗生产大国形成合力,补足发展中国家疫苗研发短板,进一步推动新冠疫苗全球分配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凝聚全球共识、搭建全球公共产品合作平台提出的理念支撑。在技术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新冠疫苗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科研工作人员、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的共同推动,更需要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有效调度。世界各国只有将维护全球公共健康作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构建疫苗研发生产的全球合作网络,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
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层面唯一具有普遍性的专门卫生机构,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全球卫生信息交流平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病毒信息共享、疫情政策应对、新冠疫苗研发资金筹集等方面密切协调,为新冠疫苗在全球的有效供给与公平分配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改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的脆弱性,中国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防范部分西方国家的政治化、污名化和工具化企图,主动争取自身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和全球公共产品领域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合作平台,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以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打通陆海空运输通道,以更快的速度将尽可能多的抗疫物资运往沿线国家,对沿线合作伙伴和全球疫苗供给作出中国贡献。人口超过6.5亿的东南亚是从中国的疫苗外交中受益最大的地区。由于富国囤积疫苗,东南亚一直难以从西方制药商那里获得疫苗。而中国施以援手,提供了逾2.55亿剂新冠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缅守望相助,积极开展全方位抗疫合作。中方秉持命运共同体精神,在多批次向缅甸包括缅北地区提供疫苗等大量医疗物资援助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协助缅方实现新冠疫苗灌装合作生产,助力缅方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两国卫生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凸显了中缅胞波友谊。
中国应牵头多方共同努力,继续依托“一带一路”、亚投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速安全、高质量且廉价疫苗的制造和分配,运用数字技术构筑能灵活应对危机的供应链,提升区域范围内新冠疫苗冷链供应水平,以区域疫苗供给提升驱动全球疫苗供给增长,在疫苗研发、新冠病毒检测和诊断、治疗技术分享和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从而助力“健康丝绸之路”的构建。
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也是一次全球公共产品的压力测试。以新冠疫苗为代表的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正面临着严重的赤字挑战。当前全球公共产品赤字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源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霸权国家相对衰落及其零和思维、新冠疫苗民族主义、新冠疫苗资金缺口巨大以及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无力等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根源是西方国家极端理性主义造成的疫苗民族主义和对国际合作的拒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主体。对于新冠疫苗的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公,中国将继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力所能及地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积极参与和引领新冠疫苗的公平分配,搭建全球公共产品的国际合作平台,以“中国制造”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从而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