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进展及分析框架构建※

2022-09-20李梦雪尚前浪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恢复力生计框架

李梦雪 尚前浪 邓 萌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旅游具有高敏感性,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重重挑战以及外界的不确定性,恢复力理论被应用于旅游系统研究中[1],成为旅游业应对和适应变化的新理念[2]。同时,在生计层面,由于恢复力更加关心福利的提高和生计变化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社区和居民的参与主动性及生计动态性[3],更加强调面对复杂环境下生计系统应对变化、干扰以及恢复力建设的能力,为研究旅游社区和家庭生计提供了新视角,从而拓展了可持续生计方法[4],为旅游生计可持续研究提供新方向[5]。旅游生计恢复力成为更好地研究旅游发展环境下旅游目的地主体生存状态的安全性,生计方式、生计结构和生计状态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6],更好地构建旅游生计恢复力的路径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生计恢复力研究大量涌现,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与梳理有助于引导未来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发展,但涉及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整体性综述的文章鲜见。本文以livelihood resilience和tourism resilience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同时以“生计恢复力”和“旅游恢复力”在CNKI期刊中进行搜索,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梳理国内外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背景和现状,探讨未来应关注的重点,期望能够为国内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旅游生计恢复力理论体系与研究进展

1.1 旅游生计恢复力的概念和内涵

恢复力理论经历了从工程恢复力、生态恢复力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演变[7],Holling首先将恢复力的概念应用于生态系统,以描述“系统的持久性及其吸收变化和干扰的能力”[8]。2000年,恢复力被引入社会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SESs),定义为人类社会在保持其社会基础设施的同时,能够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9]。“社区恢复力”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是“(社区)系统来吸收干扰和重组而发生变化的能力,仍保持基本相同的功能、结构、身份和反馈”[10]。在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思路下发展起来的社区恢复力以及基于恢复力理论的生计视角产生的生计恢复力都是现在恢复力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计”是谋生的方式,可持续生计能够从冲击中恢复且能为后代提供谋生机会。Nyamwanza等学者将恢复力和适应能力的概念融入可持续的生计中[11]。Tanner等将“生计恢复力”定义为“在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的情况下,所有世世代代的人保持和改善生计机会和福祉的能力”[12]。目前生计恢复力分为缓冲能力、自组织和学习能力3个维度[13]。旅游社区以及生计恢复力都强调能动性和适应能力在面对变化时发挥的恢复作用。但生计恢复力可以更好地理解社区异质性和社区内不同的个人或家庭有不同水平的生计恢复力的重要性,确立建立生计恢复力的具体途径[4]。如今生计恢复力以政策调整[14]、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移民搬迁等外界干扰为依托,进行适应性、脆弱性以及生计恢复力的分析框架[4,11]、影响因素[15]、测度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等研究,但研究结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旅游发展背景。在旅游业的环境下纳入恢复力理论和生计因素,研究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生计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和适应变化并持续发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效益。

1.2 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恢复力理论在旅游系统恢复力中应用的深入,学者们从社区和家庭等不同的维度以及多重视角研究社区恢复力、生计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程度和结构效应,提出作用机制。

1.2.1 旅游社区恢复力影响因素

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管理、经济、生态四个方面。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地方依恋、职业认同[16]、社会资本网络化[17]、社会信任以及社会公平[9]等。郭永锐等学者提出地方依恋对旅游目的地恢复力有积极影响[2];高职业认同的人们对行业及资源具有更高的依赖性,面临灾害和危机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16];同时认为影响中国旅游地社区弹性的最关键因素是关联社会资本[2]。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社区治理能力和政府治理弹性[17],前者主要包括社区参与、社区增权[16],后者主要包括权力共享、政策灵活性等[17]。推动旅游社区恢复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社区参与[18],提升社区适应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社区增权[16],社区恢复力的主导力量是政府治理[17]。

经济因素主要有生计方式多样性[19]、经济机会多样性和发展潜力[10]等,发展多样化的社区生计可以帮助保持社区功能稳定和增强社区恢复力[19]。生态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原生性等[17],其他复杂因素,比如旅游业的旅游政策、旅游发展的可能性、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旅游市场等都会对旅游社区恢复力产生动态影响。

1.2.2 旅游生计恢复力影响因素

旅游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生计具有显著的影响,生计资本、有弹性的生计策略、生计结果,对家庭维度和社会维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生计资源禀赋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生计策略,生计资本越强,越倾向于多元化生计策略。不同的生计策略组合在不同的背景与制度下产生不同的结果,好的生计结果促进居民积累旅游生计资本,以及生计策略向旅游生计策略倾斜。

对居民生计恢复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生计能力和个人福祉[15]等。居民的恢复和适应能力受到多样化生计或转向其他生计能力的影响,最大化的生计能力同时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个人福祉包括生活质量、当地社区的生活环境、身心健康、工作保障感等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面对压力以及实现自身的能力[15]。

对社区生计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社会资本以及当地社区的社会物理稳健性等[15]。强大的社会资本和社区凝聚力可以显著降低旅游目的地生计脆弱性,提高地区生计恢复力[16]。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当地社区的社会物理稳健性都会影响人们在社会和物质方面如何互动,对塑造居住地人民的生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5]。

1.3 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分析框架

旅游业的发展为许多旅游地社区居民带来了生计方式的变迁和补充,但旅游面对的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将会成为旅游社区和旅游参与者应对外界干扰,提高收入和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1.3.1 旅游社区恢复力分析框架

如今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中。Bec提出的社区复原力框架、Calgaro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框架分别从旅游业的衰落或复兴(即外部压力),地方、尺度和时间维度等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分析和识别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关键因素[1,20]。在此基础上,郭永锐提出的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框架通过界定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提升旅游社区恢复力提供指导[2]。此外,Filimonau和Lew也从利益攸关方、社区成员等角度对不同变化速度导致的不同社会和地理尺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来帮助旅游利益攸关方建立抗灾能力框架和尺度、变化和恢复力模型提升旅游社区恢复力[3,21]。

1.3.2 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

在旅游目的地恢复力的基础上进行生计恢复力的分析框架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旅游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在社区层面,Speranza提出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以及3个维度的同时考虑了机构和社会机构的作用[13]。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提出了家庭层面分析框架,Li等提出农户生计弹性框架,将访问资源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作为生计恢复力的决定因素[6];吴晓萍在Speranza 3个维度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感知能力,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研究农户生计恢复力[22]。同时在家庭层面, Quandt采用了家庭生计弹性方法(HLRA),并制定了由5种生计资本组成的框架,强调了人类机构和权力关系在建立生计恢复力方面的重要性[4]。Chen等提出生计资本、机构和社会结构3个组件构成的机构生计弹性框架,在评估资本的同时,还强调了人和社会结构的作用[5]。

Mavhura提出的弹性因果框架以及Marschke等构建的生计弹性框架从家庭、社区或更大的系统进行多尺度检验分析,前者弹性因果框架制定了一个因果关系,使恢复力可以与骚乱和在非任意时期测量的幸福变化联系起来[23]。后者在弹性因素聚类框架基础上分析三个层次的反应,第一类反应与学会在变化和不确定性中生活有关;第二类反应与培养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有关;第三类反应与为自组织创造机会有关。两者都尝试增强或建立弹性,以产生更强健的生计战略[24]。

1.4 旅游生计恢复力的测度方法

恢复力理论的价值已广为学术界认可,但测量生计恢复力的实用工具和在旅游相关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中使用的适当方法仍然是一个不断演变的主题。

首先,在恢复力中阈值和断裂点方法是基础[7]。例如Davidson等提出社区恢复力指标框架,主要包括非线性的反馈效应、相关阈值、影响复原力的快慢变量以及应对变化的重组能力[25]。由于在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稳定状态的阈值测量比较困难,所以恢复力替代法在相关文献中被广泛使用。Carpenter等将幸福感作为弹性的“替代品”研究与经济条件、资源和关系相关的三组反应[26]。

其次,从关注时间转向空间,运用状态空间法进行研究,Gong等[27]引入了基于胡克定律的生计弹性测度LRM框架,运用状态向量法计算生计弹性得分,并对构建生计弹性的策略进行评估;从关注生态转向社会和社会—生态,考虑到外部环境条件以及内部系统状况对恢复力的影响,王群提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社区恢复力认知测度概念模型[17]。

再次,恢复力开始注重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测量。在国家层面,Okafor等学者从经济恢复力、风险质量和供应链等3个方面对整体弹性指数、经济弹性指数或风险质量指数进行测量,揭示国家层面的恢复力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依赖旅游业的国家减轻健康危机的经济负担[28]。在社区层面,许多学者从社会、经济、管理和生态4个维度对社区恢复力进行分析[17,29],Biggs在社区企业角度进行补充,开发了感知弹性量表对企业现在以及未来5个方面着手来衡量旅游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弹性[29]。

在家庭层面,Alam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指标的恢复力指数(RCI),在客观指数上更好地了解影响孟加拉国最容易发生灾害的河岸农村家庭恢复力的因素[14]。从主观上,Quandt采用家庭生计弹性方法(HLRA),HLRA框架中的指标不仅关注资源的存在,还关注人们对资产和资源的获取,包括了弹性的“主观”度量,超越了自上而下的生计弹性客观度量[4]。

2 研究述评与分析框架构建

2.1 研究评述

生计恢复力研究在国外主要进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特殊事件背景下,对贫穷及生态脆弱区的生计结构单一的农、牧、渔民等特定群体,进行生计恢复力的框架、影响因素以及评估等进行研究[4,12,15]。国内主要对异地搬迁、失地农户以及生态脆弱地区的农牧民进行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测度指标、影响因素以提高恢复力路径与对策研究[30-31]。现有研究分析内外部因素对旅游背景下生计恢复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15-17],以Speranza[13]和Quandt[4]为基础提出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维度的分析框架,进行基于行动者感知和基于客观指标进行的恢复力测量[27,29],寻求增强旅游背景下生计恢复力的实践路径。旅游与生计、恢复力进行结合,进行多维度、多主体下应对脆弱性,提升旅游生计恢复力实施路径的研究。

当前旅游业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以及公共卫生引发的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旅游生计恢复力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

(1)影响生计恢复力的决定因素、结构效应和作用机制难以确定[4]。影响个人应对和适应能力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生计恢复力与自然灾害间的复杂因果关系仍然缺乏实证证据和理解[24]。(2)国内外生计恢复力测度中,测度指标选取存在缺乏客观性与综合性等不足,各尺度上的定量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评价模型,同时旅游生计恢复力缺少完整的量化体系。(3)旅游生计恢复力的理论框架是主观、片面的[13],缺乏对文化价值的具体分析和论据,缺乏实证检验,具体应用尚未形成范式,更因多数学者以现有研究为基础进行框架间的组合应用,使得框架构建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4)如何反映生计恢复力的动态本质,从时间维度对生计恢复力的动态和轨迹进行正确的评估存在问题。

2.2 旅游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构建

随着危机事件的冲击、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国际关系的波动,对旅游生计恢复力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和意义。综合现有旅游恢复力以及生计恢复力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们的认识,提出旅游生计恢复力框架(见图1)。将生计恢复力置于旅游的发展环境中,对旅游生计恢复力的社区维度以及家庭维度进行分析,确定两个维度的测度维度以及分别从社区以及家庭的时间维度进行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动态变化分析。具体来讲,分析框架关注的重点有以下方面。

图1 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框架

第一,纵向把握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动态变化过程,提高对旅游生计恢复力规律性的把握。将时空行为作为要素研究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动态变化。面对冲击和压力,全面分析出不同活动片段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和时间序列关系,并通过不同个体时空经历,识别和描述生计轨迹,进行生计恢复力演变规律的动态预测,把握动态性和复杂性。

第二,剖析旅游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厘清动态演化机制。旅游生计恢复力影响因素研究应从一维结构转向多维结构,注重动态分析以及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交互效应。旅游生计恢复力受到家庭维度、社区维度以及外部旅游环境、制度管理、脆弱性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辨别生计轨迹不同时期的关键驱动因素,把握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旅游系统生计恢复力变化的本质作用规律以及态势和方向,提出主要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构建具有多维视角和动态特征的旅游生计恢复力框架。社区和家庭生计恢复力在Speranza框架基础上建立,并在缓冲能力的禀赋和权力中增加文化资本,弥补生计恢复力框架中对文化复原力分析的缺失。社区增加社区资本和当地社区的社会物理稳健性,家庭增加获得生计资源、个人应对能力和个人福祉等维度,从社区以及家庭更全面的角度进行旅游生计恢复力指标的建立。运用跨学科、综合的和非线性的方法,建立完整的量化体系。

第四,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多层面提出旅游生计恢复力协同治理路径。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纳入适应性管理框架中[30],建立生计选择组合;将地方知识和经验等不同种类知识结合到管理与决策中,培养多样化的机构;建立响应外部因素的自组织,提高社区居民自组织能力[24],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协调管理、系统整合和优化提升。着眼于生计恢复力的旅游管理模式构建、进行多层面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提出旅游生计恢复力协同治理路径。

3 研究展望

本文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多维视角和动态特征的旅游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以及旅游生计恢复力协同治理路径。但旅游生计恢复力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 旅游生计恢复力动态研究

捕捉生计恢复力的不同系统状态和变化趋势,识别主要驱动变量,把握时间动态变化效应以及不同尺度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30]。了解不同层面(例如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区域经济等)生计动态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作为基本社会单位如何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维持和改善生计[15]。判别旅游目的地适应生计路径及阶段态势,并解释不同尺度作用与旅游目的地适应生计路径的联系。

3.2 旅游生计恢复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从时间维度分析生计轨迹把握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互补、替代等相互作用[22],探究不同外部压力对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影响机制。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其长期的文化结构、价值观和观念发展出不同的规范、相互关系和行动,由此,可以探索不同群体和地区农民生计恢复力的差异,分析群体异质性和语境差异对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影响;分析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影响,从更加综合的角度确定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决定因素、结构效应以及作用机制。

3.3 旅游生计恢复力综合评价

旅游生计恢复力的测度为旅游生计恢复力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旅游地作为复杂系统具有多面性、有限的可预测性和动态性,其恢复力的评价复杂而困难,必须关注旅游系统内变量的相互关系,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及目标性原则。研究方法应满足多尺度、非线性、跨学科交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超越线性和因果的关系,关注复杂系统的多层次变化,理解不同组织复原力规划的核心和共同进程的重要性。

3.4 旅游生计恢复力适应性管理的综合研究

明确旅游生计恢复力形成的内在机制与区域差异,理清生计脆弱性和适应性与恢复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脆弱性与适应性的转化研究,加强对不确定性和意外的管理,加强对于生态保护、资源整合、空间转型和社会协调等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系统规划研究,提出协同治理等适应性对策,构建旅游生计恢复力的实现路径。

猜你喜欢

恢复力生计框架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于生态功能区尺度的社会-生态恢复力评价研究
BY THE SEA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
从恢复力到社会—生态系统:国外研究对我国地理学的启示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