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对策研究

2022-09-20麻永建

河南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韧性河南省障碍

麻永建, 张 晓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 450044)

2002年,在经济系统应对冲击或扰动的过程中,“韧性”一词首次出现在经济学领域. 国外关于经济韧性的研究尺度逐渐缩小,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概念分析、评价指标构建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等.Berkes和Simmie、Martin等[1-2]专家认为,经济韧性是区域经济在受到外界冲击后第一时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恢复到原有发展水平所表现出的恢复能力和应对能力. Martin[3]从产业占比、劳动力数量、社会制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构建区域经济韧性分析框架.

国内对经济韧性研究不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学者的研究涉及了对韧性概念的解释、对区域经济韧性和应用的研究、对乡村经济韧性的研究[4-7]等领域,彭翀等[8]依据前期的区域弹性空间研究,从规划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区域弹性空间实践的重要性;研究尺度上多从宏观尺度研判区域经济韧性发展特征,如全国层面[9-10]、长江流域层面[11]或城市群层面[12]等;中微观尺度从地理学角度研究经济韧性时空变化内容较少.2020年以来,河南省在郑州“7·20”特大暴雨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韧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从经济稳定、经济多元、经济创新、经济活力4个维度测度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时间截面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演变特征,以期找出不同城市面对不同形式外部冲击下表现出的韧性差异,为政府提高应对外界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以河南省17 个地级市和1 个省直辖县级市(济源市)作为研究对象,相关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11 年、2016年和2021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则通过年均增长率进行插值补齐.

1.2 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相关文献[13-15],为确保经济韧性数据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与完整性等,从经济稳定、经济多元、经济创新和经济活力四个方面入手,构建河南省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河南省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resilience in Henan Province

1.3 综合评价方法

1.3.1 测度指标权重之CRITIC法与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数

CRITIC法是在各指标间的冲突性以及指标变异大小对权重的影响程度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的客观权重赋值法[16],因此选取CRITIC法计算河南省经济韧性各指标的权重. 计算步骤如下:

1)以河南省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的数据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

2)利用极差法对正向化指标和负向化指标分别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取值范围为[0,1]. 处理方法:

式中:X′ij表示第i个城市的第j项经济韧性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Xjmax和Xjmin分别表示第j个经济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计算经济韧性指标对比强度αj与冲突度δj

式中:αj为对比强度,即标准差,是同一指标中不同样本取值之间的差异;δj是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冲突度;rij表示不同经济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4)计算客观权重Wj

5)计算经济韧性准则层的指数值

式中:W为指标权重;X为不同经济属性的相应指标值.

6)根据公式(6)~(9)分别计算城市经济韧性准则层的指数值,相加得出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数.

1.3.2 经济韧性之区域差异程度测度

为避免度量单位和均值单位不一致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利用变异系数测度河南省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程度:

式中:Cv为变异系数;Xˉ为平均值;αi为标准差.

1.3.3 障碍度模型

由于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数仅能分析时空演变特征,不能准确研判其限制因子. 为此引入障碍度模型,深层次探究河南省经济韧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7]. 具体方法如下:

1)计算各单项指标障碍度指数

式中:Wij为指标层指标权重;Wj为准则层指标权重.

2)计算准则层障碍度指数

式中:Qij为准则层障碍度指数;Oij为单项指标障碍度指数.

1.4 经济韧性的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河南省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按照详细评价过程得出河南省2010—2020年18个城市的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排序(表2).

2 河南省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分析

1)城市经济韧性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 从城市经济韧性相关数据统计描述(表3)中可以看出,河南省18个城市的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由2010年的0.369 4、0.041 0和0.131 7提高至2020年的0.886 2、0.196 3和0.334 4,其中平均值10年间增长0.202 6,年均增长9.76百分点. 另3个时间截面的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说明城市经济韧性属于弱韧性发展区的数量较多.

2)城市间经济韧性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但差距逐渐缩小. 表3 显示,2010—2020 年标准差由0.070 5 增加至0.149 1,表明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在面临外界冲击时恢复能力和应对能力有明显差异. 2010—2015 年变异系数从0.535 5 减少至0.352 4,之后在2020 年再次增加至0.445 8,表明18 个城市间经济韧性整体上差异减小,但在不同发展阶段仍有波动.

表3 河南省城市经济韧性相关数据统计Tab.3 Statistics of urban economic resilience in Henan Province

3)城市经济韧性准则层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个别城市存在异常.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20年河南省18个城市的经济创新指数和经济活力指数逐渐增高,而2010—2015 年各个城市经济稳定指数和经济多元指数也在不断提升,2015—2020年部分城市的经济稳定指数和经济多元指数先升后降,经济稳定指数的城市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鹤壁、濮阳、漯河和三门峡4个市,相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0.003 8、0.012 1、0.010 8和0.001 3,原因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挤压了城市消费以及新冠疫情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对城市消费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郑州、开封、洛阳、新乡、许昌、商丘、信阳和周口8市的经济多元指数出现了异常变化,原因可能是后阶段受疫情影响财政收支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经济发展弹性较弱.

图1 城市经济韧性各准则层评价指数柱状图Fig.1 Histogram of evaluation index of urban economic resilience in each criterion layer

4)城市经济韧性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 针对河南省城市经济韧性各指标属性值的测度,利用ArcGIS10.2软件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时间截面按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将其分为4类,即低韧性、较低韧性、较高韧性与高韧性,并进行可视化分析[18](图2). 整体看,高韧性区和较高韧性区集中分布在豫西北部地区,尤其郑州,一直是经济韧性发展水平的制高点;低韧性区和较低韧性区主要集中于豫东南部,区域经济相对落后. 分地区看,高韧性区仅包含郑州,相较于其他城市,其区位交通、政策科教等优势显著,对于外界冲击,经济结构能迅速做出调整;较高韧性区范围变化较大,集中分布在郑州的西北部地区,呈条带状形态,主要包括洛阳、新乡、焦作、济源和三门峡等;较低韧性区城市分布较为零散,不成体系;低韧性区变化范围较稳定,主要包括周口、驻马店和信阳等.

图2 河南省城市经济韧性分类的空间分布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economic resilience in Henan Province

结合河南省城市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数排序(表2),郑州、洛阳和济源的经济韧性在10年内稳居河南省前三名,而分布在河南省东北和东南部的周口、驻马店、信阳和濮阳,由于缺乏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经济韧性较低,排名处于末尾,整体经济发展条件不如洛阳、济源、新乡和焦作等豫西北自然禀赋较高的城市.

3 经济韧性发展水平障碍度分析

依据障碍度模型对河南省全域及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管县级市经济韧性准则层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制约其经济发展能力的主要因子,结果显示对于河南省全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而言,经济稳定指数和经济创新指数影响程度较高,经济多元指数次之,经济活力指数影响程度最低(表4).

表4 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韧性准则层障碍度Tab.4 The obstacle degree of urban economic resilience in criterion layer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单位:%

为探究制约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因,理清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的障碍因子,对城市指标层进行障碍度测算,发现城市经济韧性障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图3),主要涵盖专利申请授权量、在校大学生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和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与河南省全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限制因素不同,经济创新指数是影响各个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专利申请授权量和在校大学生数,表明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对城市经济韧性发展的影响程度最深,要以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保持增速优势的同时实现经济韧性的突破发展.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规模,在经济韧性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人均GDP和常住人口/户籍人口障碍度指数相对较低,对经济韧性发展的制约作用不高.

图3 经济韧性水平指标层要素因子障碍度Fig.3 The obstacle degree of each factor in index layer of economic resilience level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河南省经济韧性发展呈整体上升趋势,各城市间经济韧性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但差距逐渐缩小.

2)城市经济韧性准则层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个别城市存在异常.

3)城市经济韧性空间上呈现“以郑州为中心,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状态.

4)省域层面,制约河南省经济韧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来自经济稳定指数层和经济创新指数层;市域层面,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障碍因子具有高度相似性,即专利申请授权量、在校大学生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和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4.2 建议

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激励机制,盘活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倾斜力度. 经济创新对提高城市自身应变能力至关重要,聚焦科研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实施各项优惠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有效提高经济创新能力.

2)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韧性有刺激作用,加投资和促进消费能够有效缓和疫情和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注入经济韧性活力.

3)立足全局,以错位发展、协作共赢的区域策略努力挖掘河南省经济韧性稳定发展潜力. 从河南省全域出发,发挥郑州市的先锋带头作用,以综合交通网络为基础,打破行政界限,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缩小城市间的经济差异,促进郑州都市圈乃至整个河南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韧性河南省障碍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