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中小型涵闸下游消能工计算中的问题初探
2022-09-20张若玉
张若玉
(安徽省大禹水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蚌埠 233000)
现设计工程消能工型式大多采用综合式消力池,综合式消力池是一种常用的既有挖深又筑有低坎的消力池型式,具有挖深式和尾坎式消力池的优点,本文就综合式消力池设计中的有关问题作探讨。
1 消能控制条件的确定
1.1 消力池末端水深hs
在恶劣放水时,涵闸上游水位是确定的,下游水深随下泄流量而变化,计算hs时分为两种情况:(1)涵闸下游河道较长,即消力池末端距下一级建筑物或河口较远,hs应由下游河道断面按明渠均匀流确定其水位流量关系,即取hs=h0(h0为明渠均匀流正常水深);(2)下流河道较短,即消力池末端距控制断面或河口较近,应以控制断面或天然河道口处水位为控制水位,通过推求水面曲线的方法确定hs。由于河道的实际比降一般皆小于临界比降,故下游河道中形成b1型降水水面曲线。当控制水深大于临界水深hs时,取控制水深向上游推算hk,当控制水深小于hk时,取hk向上游推算hs。
1.2 消能控制条件
在恶劣放水时,最大下泄流量往往并非消能控制流量,三孔及三孔以上涵闸往往出现该情况,这就需要计算开启不同孔数、不同开度下一系列(hc"-hs)值,计算时初取池深为零,在所选开启孔数下,每给一个开度e,利用闸孔出流公式求出一个下泄流量,继而求出跃前水深hc,跃后水深hc"及hs,相应得到(hc"-hs),该值出现最大值时的开启孔数及开度即为消能控制条件。
闸门的开启方案与消能防冲设施的设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满足安全泄流的条件下,既要便于运用管理,又要节省投资。从节约投资看,消力池要做得浅一些和短一些,但如下泄小流量也要求所有闸门齐步均匀开启,就会给涵闸运用管理带来困难。在实际运用中,闸门操作常受启闭设备性能、管理操作人员水平及工作条件的限制,并不都能做到各孔闸门均匀齐步开启。另一方面,如果在任意闸门开度和孔数条件下(如多孔涵闸在较低泄流尾水位时开启较少孔数)都要求下泄水流在池中形成淹没水跃,将大大提高消力池及下游防护工程造价。因此,在进行消能工设计时,必须结合闸门运用管理方案一并考虑,合理地规定启闭组合方式和操作程序,既要给管理人员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也不要人为地给消能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型涵闸原则上应最先开启中间闸孔,然后对称、间隔地按同一开度,逐次开启两侧的闸孔,待全部闸门开至同一开度后,再按同样方法,开启下一档高度。
1.3 单宽流量的选定
在消能计算中,收缩断面处单宽流量q,直接影响到池深、池长及坎高的计算结果。由于涵闸一般为低水头建筑物,池深一般在1.0~3.0m,且与闸身之间的连接直接采用斜坡段连接。由于水跃的起点控制在斜坡段坡脚处,q 也即坡脚处的单宽流量,因水流流经此处时已有扩散,q 的确定就主要取决于该处过水断面宽度B。
B=kb+(k-1)δ
式中:
b—单孔宽度;
δ—中墩厚度;
k—全部孔数;
B—消力始端过水宽度。
上述计算因对水流扩散性能难以作准确的考虑,结果较为粗略。
实验表明,消力池中水流速较大,扩散较小,当下游翼墙扩散角θ 较大时(如大于10°),扩散段中水流就有可能扩散不佳,致使侧壁处产生回流从而迫使水流折冲侧壁形成折冲水流,笔者认为水流在池中的扩散以按7°~10°考虑为妥,根据初步估算的池深,定出斜坡段长度Ls,则B=kb+(k-1)δ+2Lstgθ。由于水流在扩散时受到两侧翼墙的边界约束作用,计算中按下游翼墙扩散角取用θ 值。
在计算消力池过坎落差及坎高时,要用到水流经坎顶处的单宽流量q,确定此处过水断面宽度,亦可按上述B 的算法类似考虑。
1.4 闸门初始开度e0 确定
除了最大下泄流量或中间某一流量控制池深外,e0往往也是确定池深的控制因素。尤其在涵闸下游为明渠均匀流的情况下,随着开度e 的加大,下游水深随之加大,极易满足淹没条件,此时消能控制条件直接取决于e0;一般情况下,当闸门开度e0<0.1H0(H0为门前总水头),门体易发生振动,故应使e0≥0.1H0;当闸门开度为门前(0.45~0.5)H0时,门前将出现剧烈的立轴漩涡和吸气漏斗,出闸水流不稳定,也容易引起门体振动;在开启闸门时,一定要避免上述两种情况。
2 消力坎高c 及池深d 的确定
综合式消力池的计算可分两步进行,先按0.1~0.3 倍的下游水深拟定坎高,然后再按挖深式消力池的计算确定消力池的深度。
2.1 消力坎高c 的确定
消能控制条件确定后,控制流量及消力坎处相应单宽流量q 已知,将所选用的坎后水深hc"作为坎后水跃的跃后水深,可求出坎后收缩断面水深、坎顶及坎前总水头,相应便能确定出c 值。采用时应把求得的c 值稍降低一下,以使坎后水跃处于淹没状态。
设计的消力池坎高,应尽可能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坎顶下游水深与上游壅高水深的比值≤0.85~0.9,使坎后形成较为平顺的水面衔接;二是坎顶高出闸室堰顶的数值,宜控制在0.05 倍闸上游水位以内,以免影响水闸的泄水能力。
2.2 消力池池深d 的确定
由于在开门过程中过闸流量是随时变化的,下游河道中流属于非稳定流,而hs的确定是以稳定流为前提的,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为安全起见,闸下水位hs可考虑回水滞后因素影响,取前一档开度下的hs来计算较稳妥。
消力池池深d 应满足下列条件(图1):
图1 消力池深度计算示意图
式中:
d—消力池深度;
σ0—水跃淹没系数,可采用1.05~1.1;
hc—收缩水深;
hc" —跃后水深;
a—水流动能校正系数,可采用1.0~1.05;
q—过闸单宽流量;
b1—消力池首端宽度;
b2—消力池末端宽度;
T0—消力池底板顶面算起的总势能;
△z—出池落差;
hs—出池河床水深;
φ—流速系数,一般取0.95。
分析以上公式可见,变量d、hc、hc"、△z 之间彼此耦合嵌套,难以分离,具体计算为当坎高确定后,池深d 可采用试算法求出;初次试算时可按d1=σ0hc"-hs拟定,其中hc"是未设消力池前的跃后水深。求得d1值后,先算出设池以后的T0、hc"及△z 诸值,再代入公式(1),反算水跃淹没系数σ0,如能满足σ0=1.05~1.1 的条件,说明池中水跃稍有淹没,池深合理,否则还应继续进行试算,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3 实例说明
某3 孔闸,单孔宽度3.0m,中墩厚0.8m,消力池首端宽度b1为10.6m,末端宽度b2为15m,下游河道底宽15m、比降1/5000,闸址距河口5km,恶劣放水时闸上水深3.5m,上下游河底高差0.25m,闸下水深0.5m,最大下泄流量98.25m3/s,其消能控制运用条件确定如下。
3.1 闸门开度与池深关系确定
为避免闸门因开度过小而振动及闸前出现漩涡、漏斗,取初始开度0.4m,略大于0.1H0=0.36m,最大开度1.5m,略小于0.45H0=1.60m。由于消力池末端距河口很远,计算时取h0=hs(正常水深),σ0取1.05。初始池深为零时的计算结果如表1(仅列出有代表意义的)所示。
表1 不同开度及闸孔开启数对应表
在开启两孔或三孔时,初始开度为0.4m,此时(σ0hc"-hs)较小;然而开启一孔时,随着开度的增加,(σ0hc"-hs)随之增大,当e=1.1m 时,(σ0hc" -hs)达到最大值0.67m,再增大开度,(σ0hc" -hs)随之又下降,若以初始开度e0为控制,所需池深较小,但在开启一孔,开度较大的条件下却不能产生淹没式水跃;从安全考虑、以开启一孔下产生(hc"-hs)最大值时作为控制条件,所求池深能够满足任何开启孔数下都能产生淹没式水跃,且池深又不很大。
3.2 消力坎高c 及池深d 的确定
按上述计算原则,该例坎高设计0.15m ,经核算不影响水闸的泄流能力、且hn/H1=0.85,坎后流态亦较平顺,说明坎高确定是合理的。
本着安全运行、降低工程造价、不浪费的原则,对于本例设计以开一孔开度e 为1.1m 作为控制条件求池深,初步拟定池深为0.6m,利用前述公式(2)、(3)、(4),通过试算求得hc"=1.38m,△z=0.075m;为安全起见,闸下水位hs可考虑回水滞后因素影响,取前一档开度下的hs来计算,这样比较稳妥。计算如下:
σ0=(d+hs+△z)/hc"=(0.6+0.78+0.075)/1.38=1.06
满足σ0=1.05~1.1 的条件,池深设计合理。
3.3 关于池长计算的问题
水跃长度Lj=6.9(hc" -hc)
消力池长度Lsj=Ls+β·Lj
式中:
Lsj—消力池斜坡段投影长度;
β—水跃长度校正系数,β=0.7~0.8。
由以上两式可见,决定池长的因素为(hc"-hc),而决定池深的因素为(hc"-hs),两者并不取决于同一条件。有人用控制池深的条件(hc"-hs)值来求池长,往往容易混淆概念,尤其是闸门初始开度或较小流量控制池深时,这样计算将出现较大误差,随着闸门的开度增大,单宽流量亦增大,(hc"-hc)也随之增大,即控制池长的条件为闸门的最大开度。对于多孔涵闸,在开起时最大开度又受最大流量的限制,故开启不同的孔数时所受的限制最大开度是不一样的,应取各种孔数开启时的最大开度来计算(hc"-hc),从而求出池长。
以上例某三孔闸来说明,该闸一孔时最大开度较小不控制池长,池深最终确定为0.6m,在该池深下恶劣放水时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闸门开度条件下计算结果表
由表2 可知,控制池长的条件为三孔时最大开度emax=1.5m,与池深控制条件(开启一孔开度e = 1.1m)并不一致。
4 结论
平原地区中小型涵闸下游消能工的控制条件主要受闸门开度、单宽流量及下游河道条件等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实例介绍,给出一些分析条件,对综合式消力池计算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各种条件下的水闸消能工确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