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儒林外史》为例

2022-09-20

中文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整本书初中生

李 丹

(深圳市福永中学,广东 深圳 518103)

初中语文是中考的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语文整本书阅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板块,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水平,教师必须重视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生全面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研

为了研究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笔者结合2021年教育专家组对广东省随机三所初中开展教学情况调研,并在调研中就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本次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调研工作中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对三所学校共计892 名初中生和48 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一次问卷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参与学生和教师涵盖了七、八、九三个年级,教师的教龄均在5~10年之间[1]。

1.学生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三所学校参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调研的初中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课堂上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对于语文阅读喜爱程度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初中生对语文自主阅读的喜爱程度

另外,本次试验对当前的三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2。

表2 初中生对语文课堂阅读氛围的评价

本次调查报告中还设置了初中生对于课外阅读表现的情况调查,并且在实际调查中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初中生对于课外阅读表现的情况调查

2.教师调查结果

在本次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调研活动中,对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问卷结果来看,七、八、九年级的语文老师都表示自己对于“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仍然喜欢采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其中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具有较大难度的教师占比78%,也有69%的语文教师认为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缺少良好的教学经验支持。73%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参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缺少学习热情,主动学习意识不足。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阅读课堂过于传统枯燥,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中。

二、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个性化阅读的理论支持

从个性化阅读概念角度来看,个性本身就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从这个层面来看,其指的是每类事物都表达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实际特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初期,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在辩证法理论出现后,也明确提及了共性和个性并存的概念。著作《矛盾论》中提到,矛盾本身就是个性与特性的呈现。结合个性这一哲学概念来衡量初中生,可以看出所有的初中生都存在不同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个人思想以及兴趣爱好,这些都表达出了学生的独特个性。从个性化阅读理论来看,这一教学理念的根本原则是要结合不同学生展现出的个性,针对性地开展具有特色的阅读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对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整本书阅读主动性,对初中生阅读能力有效提升起到积极影响[2]。

2.初中生群体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分类

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前,身为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同时基于这一原则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3]。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借用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先生人格分类理论,将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初中生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2.1 自燃型。这一类型学生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语文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对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能够并且愿意主动地广泛阅读各类题材作品。同时,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倾注感情,并且熟练阅读批注,习惯将阅读体悟形成文字,只可惜这类学生在班级中占比较小。

2.2 可燃型。这一类型学生学习上按部就班,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但缺乏系统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范围相对狭窄,阅读兴趣不够持久,阅读活动受外界影响较大。相比于自燃型来说,可燃型的学生往往是在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指导和激励下才开展阅读,能够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他们普遍有意愿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可塑性较大。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这部分学生在班级里占比很大。

2.3 难燃型。这类学生个性怯懦被动,缺乏探索意识,思维消极固化,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对学习怀有畏惧和挫败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甚至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需要得到教师或家长持续且强有力的鞭策,耐心地指导才能完成阅读活动。这部分学生在班级里往往是学习“困难户”,占有一定比例。

3.个性化阅读在《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中的课堂实践

笔者尝试以初中语文八年级必读课外整本书《儒林外史》为例,在某班上一节个性化阅读指导课,以推动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争取在因材施教基础上,开展个性化阅读,优化阅读方案,提升不同层次类型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体验,唤醒学生阅读热情。通过精准指导,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阅读潜力,达到最优阅读效果[4]。

3.1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背景。八年级某班学生已完成《儒林外史》前十章阅读任务。笔者以问卷或访谈形式,对不同类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希望得到的支持进行了调查。

自燃型学生:《儒林外史》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书中涉及大量文学知识,对学生阅读带来一定困难。自燃型学生能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读懂绝大部分小说情节,但对少部分细节难以理解。学生想要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可燃型学生:愿意阅读《儒林外史》原著小说,对有趣的情节兴趣浓厚,但不愿深究小说主题思想。面对读不懂的情节,可燃型学生普遍有着畏难情绪,但在老师的教导下愿意跟随教学安排进行一定的探究。

难燃型学生:不愿意阅读《儒林外史》原著小说,可以阅读简化版。在老师指导和要求下,仍旧对阅读原著小说存有抵触心理。急需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兴趣培养。

3.2 课堂阅读任务布置。基于以上学情,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笔者提供了多种阅读方案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任选其中一种任务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阅读。

3.2.1 自燃型学生任务。任务一:以树状图梳理《儒林外史》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任务二:以人物为中心,梳理《儒林外史》情节,为主要人物(范进、周进、匡超人、马纯上、严监生、杜少卿等)编写人物小传。任务三:探究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任务四:完成《儒林外史》读书小论文。

3.2.2 可燃型学生任务。任务一:阅读小说,并概括重要人物的重要情节(如范进中举,严监生临终,匡超人替考等)。任务二:结合小说情节,总结人物形象(将人物性格和情节对应起来)。任务三:以全文或某一篇章,撰写小说读后感。任务四:以人物、情节、环境等某一中心,完成小说思维导图。

3.2.3 难燃型学生任务。任务一:摘抄小说中的人物外貌描写、优美的环境描写等佳段并说明理由。任务二:为《儒林外史》某一人物,拟发一条100 字的“朋友圈”。任务三:任选《儒林外史》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份手抄报。

4.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效列举

4.1 自燃型学生甲撰写了题为《浅析杜少卿》的读书小论文。文章对《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角色做了分析。一直以来,杜少卿都是作为《儒林外史》的典型正面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该生从情节入手后,他发现杜少卿并非毫无瑕疵,相反,他有许多的缺点。他在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同时,又展现出过于缺乏理财意识的问题。管家王胡子在帮杜少卿办差时,常偷偷贪污一部分银钱,杜少卿竟然毫无察觉,娄太爷好心提醒杜少卿提防身边的人,杜少卿也还是一副蛮不在乎的情况。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杜少卿家财散尽。该生梳理了这些问题后,又进一步思考,最终他认为,这些不拘小节,散尽千金的行为,或许正是杜少卿的独特之处。他并非没有理财的能力和识人的能力,但他彻底放弃去思考这些,进入了一个“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全新境界。他是真正意义的洒脱,他在乎的是精神的自由 。

完成这篇读书小论文后,学生甲对《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并对科举考试产生了浓厚兴趣。借此契机,学生甲课后梳理了历代科举考试的相关资料,对科举考试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这次写作不但促进了学生甲对小说《儒林外史》的理解,还点燃了该生研究中国历史的兴趣,可谓一石二鸟。

4.2 可燃型学生乙完成了《儒林外史》思维导图。学生乙从成书背景、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形象三方面出发,进行较为细致梳理,系统整理了书中人物关系、情节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图1)。这次绘制,有效促进了学生乙对《儒林外史》的阅读与知识掌握,在明确的目标引导下,学生乙阅读重点更为突出、阅读效率得到提高。思维导图绘制后,在全班展示,激发了学生乙的整本书阅读热情与动力。

4.3 难燃型学生丙绘制了《儒林外史》主题手抄报。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中,学生丙较难跟上班级阅读进度,但在此次阅读活动中,为完成绘制手抄报任务,学生丙积极阅读原著,在有限时间内,竭尽所能完成手抄报绘制(如图2)。同时也对《儒林外史》内容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这次手抄报绘制活动,极大提升了他的阅读兴趣。

三、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归纳

初中阶段的课外必读书目大致可分为以下若干类。中国传统古典名著类(如:《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外国经典名著类(如:《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类(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

通过以上《儒林外史》整本书个性化阅读课堂实践,我们发现面对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书目,自燃型、可燃型、难燃型学生的阅读学情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自燃型学生阅读能力更为突出,应引导其主动挖掘作品主旨内涵,解读人物形象,由一部作品拓展至一类作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燃型学生阅读能力较为一般,但仍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基础性阅读任务,应在合理安排阅读难度的基础上,设置多种类型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分析,克服困难,在梳理书本情节基础上领会主旨。难燃型学生阅读意愿较低、阅读能力较弱,不宜设置太高阅读任务,应借助学科融合等多元化方式点燃他们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寓教于乐[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群体在性格特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正决定了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整齐划一地运用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不同群体差异性,积极研究并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采用多维度、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改变单一乏味的传统阅读课堂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同时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初中学生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整本书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儒林外史》的吃播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