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瘭疽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22-09-20于鹏
于鹏
疱疹性瘭疽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 型(HSV-1)或单纯疱疹病毒2 型(HSV-2)引起的皮肤感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纯疱疹[1]。在儿童中大多数病例是由于自身接种了HSV-1,吮指或手部外伤等因素被认为与感染有关。疱疹性瘭疽[2]病变通常好发于指腹,甲沟区和手指的侧面也可受累。病变伴有剧烈的搏动性疼痛,临床表现为红斑、水肿、丘疱疹、水疱、血疱、散在或融合,压痛、瘙痒、烧灼、刺痛,可伴有局部淋巴结炎、发热。感染可导致指甲脱落、指甲营养不良,如果不治疗可留有瘢痕。阿昔洛韦及其类似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然而随着对现有抗病毒药物耐药的HSV 株出现,迫切需要新的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抗病毒药物。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2017 年8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7 例疱疹性瘭疽患儿为例,经分组治疗,旨在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瘭疽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67 例疱疹性瘭疽患儿,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与HSV 抗原检测等方法确诊为疱疹性瘭疽;②病程≤3 d,发病期间未行相关药物、激光、微波等治疗;③患儿未有心、肝、肺、肾等脏器受损情况;④患儿家属对临床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32 例)和观察组(35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龄2~10 岁,平均年龄(4.68±2.00)岁;病程12~72 h,平均病程(32.59±13.48)h。对照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2~10 岁,平均年龄(4.56±1.95)岁;病程12~72 h,平均病程(32.46±13.53)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片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3592) 治疗,20 mg/(kg·d),4 次/d口服;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28),3 次/d 外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154)治疗,用药剂量:年龄1~3岁,冲服2~3 g/次;年龄4~6岁,冲服3~4 g/次;年龄7~9 岁,冲服4~5 g/次;年龄≥10 岁,冲服6 g/次;3 次/d。病程中如继发细菌感染者给予夫西地酸乳膏(澳美制药厂,注册证号HC20150044)外用,3 次/d。出现大疱脓疱和血疱予以抽疱处理,避免患儿啃手及撕逆剥(倒刺)等不良卫生习惯,服药期间嘱患儿多饮水。两组用药疗程均为7 d,如果7 d 后皮疹痊愈可随时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效果判定标准:红斑、水疱彻底消除,疼痛明显减轻或无疼痛为痊愈;水疱干涸结痂,红肿几乎消除,稍有疼痛为显效;大部分水疱结痂,有少量新水疱形成,红肿有所消退,仍有疼痛感为有效;水疱不断新生形成,破溃后患处局部可见糜烂渗液,红肿、疼痛均较为明显为无效[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肝肾功能、尿常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发现有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发生。
2.3 预后及随访 治愈3 个月后电话随访,两组均未出现复发情况。
3 讨论
HSV 是一种常见的病毒,HSV-1 通常通过直接接触受污染的唾液或其他受感染的分泌物传播,而HSV-2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疱疹性瘭疽通常在接种HSV 后2~20 d 出现症状,发热和全身症状很少见。一些患儿在发生皮肤病变前有流感样前驱症状。小儿疱疹性瘭疽好发于疱疹性口咽后[4],皮疹出现前患儿会出现手指疼痛和刺痛,随后会出现局部压痛、红斑和水肿,并出现最初的水泡,这些水泡最常见于指腹和指侧面。感染通常只涉及一个手指,较少累及多个手指,疱液在早期是透明的,但在进展过程中可能变得混浊、脓性或出血。除非有细菌重叠感染,否则不会有脓液。疱疹性瘭疽的诊断通常是根据皮损的临床特点和病史。疱疹性瘭疽的治疗目前没有标准化治疗指南。疱疹性瘭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由于疱疹性瘭疽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治疗方案旨在阻止致病病毒的复制,减轻疼痛,防止细菌重叠感染,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生活质量。1977~1978 年阿昔洛韦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其是一种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抑制DNA 合成,具有较高抗疱疹病毒活性,且具有较强病毒亲和力,但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5]。此外,阿昔洛韦可在进入人体细胞后经鸟苷酸激酶、胸苷激酶、细胞激酶等作用线快速转为三酸磷阿昔洛韦,从而进行灭菌[6]。近40 年,阿昔洛韦及其类似物仍被广泛用于治疗HSV 感染。虽然通过核苷类似物治疗,HSV 感染有很大进步,但治疗效果却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核苷类似物药物的广泛使用产生了耐药性,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阿昔洛韦耐药的HSV 发生率分别为0.5%和3.5%~10.0%。阿昔洛韦口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呕吐和腹痛,但本研究在用药期间嘱患儿多饮水,治疗前后监测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疱疹性瘭疽相当于中医的热疮,致病原因为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本病初发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连翘、黄芩、栀子、赤芍清心泻火凉血解毒,解散上焦之热;淡豆豉、荆芥、薄荷、柴胡的功效为疏风散热,解表止痛,宣泄郁热;大黄、半夏、厚朴、柴胡、槟榔等可发挥行气消瘀,清热解毒凉血,消食导滞以清积热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药效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止痛的作用,达到中医治疗目标[7]。现代药理认为,连翘的解毒作用与连翘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癌活性有关。而中药连翘的苦味、性微寒、入肺经等特点支持了其较强的抗炎作用。连翘根中分离的化合物有抗柯萨奇病毒B3(CVB3)和人鼻病毒1B(HRV1B)的作用。此外,从连翘果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对大鼠多形核白细胞具有体外抗炎活性,对甲型H1N1 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有抗病毒活性。从黄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和提取物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包括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抗菌、抗病毒、抗补体、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7]。黄芩活性成分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下调toll 样受体,激活Nrf2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抑制核硫氧还蛋白系统和炎症相关通路,如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丝-苏氨酸激酶(Akt)、核转录因子(NFκB)[8]。此外,从黄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直接杀毒活性,能直接抑制蜱传脑炎病毒的吸附和细胞内复制,对蜱传脑炎病毒具有体外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抗病毒药物[9]。
吴方春等[10]、任畅[11]、刘晓辉等[12]研究发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抗炎、抗菌之效,利于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并使患儿症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而IL-6 可直接激活血管内皮、炎性细胞,其水平降低有利于患儿炎性细胞刺激减轻,进而改善患儿症状。本文探讨了单一口服阿昔洛韦、阿昔洛韦片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瘭疽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尿常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发现有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发生。两组均未出现复发情况。
综上所述,阿昔洛韦片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瘭疽疗效显著,能快速控制病情,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