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古断褶带头屯河组—清水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
2022-09-20王亚如张昌民冀冬升朱锐付文俊王泽宇刘家乐
王亚如,张昌民,冀冬升,朱锐,付文俊,王泽宇,刘家乐
(1.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100;2.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13)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中国较早开始油气勘探的地区之一[1],也是当前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前人将盆地南缘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套成藏组合[2],早期在中—上部成藏组合发现了独山子、玛河等一批高效油气田,2019年高探1井在下白垩统清水河组获得高产油气流,表明南缘下部成藏组合发育优质储集层[3]。但长期以来,对南缘下部成藏组合的研究集中在西段和东段[4-11],对中段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野外露头及钻井资料,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储集层以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其次是成岩缝和异常高压缝[11];在南缘中段,由早侏罗世的远源河流和三角洲沉积,逐渐演变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近源冲积扇[8-9]、扇三角洲等沉积[12],发育多套砂岩储集层[13]。然而,前人的研究主要关注沉积体系展布和储集层微观特征,对古沉积环境的定量分析不足,影响了对中段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环境和砂体成因及其展布的综合分析,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
沉积岩中的部分元素对沉积水体的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性,是进行古环境和古气候分析的重要依据[14]。利用V、Cr、Ni、Co、Cu、Zn、U、Mo等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元素[15-16],可以判断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利用Li、Sr、Ni等元素[17],Sr/Ba[18-19]、Rb/K[20]、Fe/Mn[21]和B含量[20,22],能够恢复古沉积水体盐度。采用Sr/Ca、V/Cr、Zr/Al[23]、Co含量等指标[16,24-26],可估算古沉积水深。P、Mn 元素[27]及Sr/Cu[28]、Rb/Sr[21]、CaO/(MgO×Al2O3)[20]和Mg/Ca[29],是研究古气候的常用指标。因此,对沉积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能更好地对沉积环境进行定量评估。
本文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安集海河、红沟及雀儿沟剖面,采集侏罗系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和白垩系清水河组的岩石样品,利用X 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确定研究区头屯河组—清水河组的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古水深、古气候等沉积环境特征,以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沉积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为研究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1 地质背景
齐古断褶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中段南部,东接阜康断裂带,南邻天山山脉,西连四棵树凹陷,北接霍玛吐背斜带,沿天山北麓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图1)。研究区地层发育石炭系—第四系,前人研究并划分出上部、中部和下部3 个油气成藏组合[2],上部组合位于中新统沙湾组—塔西河组,中部组合位于上白垩统东沟组—古近系安集海河组,下部组合位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下白垩统连木沁组。勘探早期在上部组合发现了独山子等油气田,在中部组合发现了玛河、呼图壁等油气田,下部组合由于地层埋藏较深,构造复杂,储集层发育较差,一直没有重大油气发现。
选取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的3 条剖面,自西向东分别为南安集海河剖面、红沟剖面和雀儿沟剖面,各剖面北部分别发育安集海背斜、玛纳斯背斜和齐古背斜。剖面发育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和清水河组。在南安集海河剖面,头屯河组以灰绿色、浅灰色砂岩为主,可见砂岩与泥岩、灰绿色与紫红色之间频繁互层,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沉积。齐古组在3条剖面皆有出露,发育紫红色、砖红色及红褐色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砂岩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及板状交错层理的中细砂岩,含少量钙质结核,为干旱环境下的河流—泛滥平原沉积。喀拉扎组发育于红沟剖面和雀儿沟剖面,为一套粗粒冲积扇沉积,以厚层砾岩、砂砾岩和砂岩为主,主要发育块状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清水河组在3 条剖面皆有出露,底砾岩发育,主体为灰色、砖红色、灰黄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等,发育有包卷构造、软沉积物变形等沉积构造,为湖泊、滨浅湖沉积(图2)。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选取野外露头剖面23 件样品(图2),其中头屯河组12件,齐古组4件,喀拉扎组3件,清水河组4件,岩性包括泥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和钙质结核。室内使用S8 TIGER 型X 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遵照JB/T 12962.2—2016《能量色散X 射线荧光光谱仪第2 部分:元素分析仪》进行测试,步骤如下:①将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75 μm,置于烘箱中在105 ℃下烘干2~3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②称取0.1 g样品置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2 mL的HF、2 mL 的HCl 和6 mL 的HNO3,反应20 min 后,按照微波消解程序,升温至185 ℃,消解45 min;③转移至赶酸器中,于160 ℃下赶酸90 min,转移至50 mL的塑料定量管中定容,静置12 h后,取上部清液待测;④用内标法直接测定,通过标准曲线校正,计算出微量元素含量(表1)。以上测试均在武汉康普顿石油地质检测有限公司完成。
3 沉积环境分析
3.1 氧化—还原条件
沉积环境中含氧量对不同微量元素富集程度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氧化—还原条件较为敏感的V、Cr、Co、Sc、La、Ni、Cu、Th、U、Zn等微量元素[15,21]。V、Cr、Ni和Co元素易在还原环境中富集,V 的沉积速率更高;Ni、Cr 和Co 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氧化环境中,Co 比Ni优先活化[17],Cu/Zn、V/Cr、V/(V+Ni)、Ni/Co 和V/Sc 可以较好地指示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表2)。
表2 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氧化—还原条件分析数据Table 2.Analysis of oxidation-reduction conditions of Toutunhe formation-Qingshuihe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1)Cu/Zn 本次研究所采样品的Cu/Zn 为3.13~17.81,总体差异较大,平均为7.35,远大于0.63 的氧化环境指标下限,具有明显的氧化环境特点(表2)。其中,头屯河组Cu/Zn 为3.13~8.52,平均为5.74;齐古组为5.06~11.37,平均为7.84;喀拉扎组为6.13~8.24,平均为7.13;清水河组为6.53~17.81,平均为11.87。以上数据反映所研究层段均为氧化环境,从头屯河组到清水河组氧化程度逐渐增高(图3)。
(2)V/Cr 研究区样品V/Cr 为1.00~2.15,平均为1.40,整体差异较小,其中,仅齐古组1 个样品V/Cr 大于2.00,为2.15,其余样品均小于2.00 的氧化环境指标上限,具有明显的氧化环境特点。头屯河组V/Cr为1.22~1.88,平均为1.57;齐古组为1.00~2.15,平均为1.29;喀拉扎组V/Cr 为1.00,平均为1.00;清水河组V/Cr为1.00~1.90,平均为1.29。以上数据反映研究区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样品绝大多数来自氧化环境,极个别样品来自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且氧化程度由头屯河组至喀拉扎组逐渐增大,清水河组氧化程度相对降低(图3)。
(3)V/Sc 据前人研究V/Sc 小于9 指示氧化环境[30]。研究区所采样品V/Sc 为1.11~13.59,平均为6.28,头屯河组为3.11~8.91,平均为6.70;齐古组为4.72~5.63,平均为5.17;喀拉扎组为5.28~6.94,平均为5.98;清水河组为1.11~13.59,平均为6.32。研究区只有清水河组1 个样品的V/Sc 大于9,为13.59,处于弱还原环境,其余样品V/Sc 均小于9,表明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整体为氧化环境,局部出现短暂的弱还原环境(图3)。
(4)Ni/Co 样品Ni/Co 为1.43~5.42,平均为2.46,整体差异较小,仅清水河组1 个样品的Ni/Co 大于5,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其余样品Ni/Co 均小于氧化环境指标,表明研究区为氧化环境(表2)。其中,头屯河组Ni/Co 为1.43~2.83,平均为2.07;齐古组为2.18~2.74,平均为2.39;喀拉扎组为2.46~2.88,平均为2.66;清水河组为2.26~5.42,平均为3.89。因此,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整体为氧化环境,极个别样品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图3)。
综上所述,喀拉扎组及头屯河组全部样品、齐古组和清水河组大部分样品的指标指示氧化环境,极个别样品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基于以上各项分析结果,结合剖面沉积相特征,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时期以氧化环境为主,个别时期内出现短暂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此结论与文献[9]的曲流河相、冲积扇相、湖水改造冲积扇相和滨浅湖亚相的环境观点一致。
3.2 古盐度
(1)古盐度敏感元素 古盐度有助于判断沉积时期水体的性质。Ga、Sr、Ni等微量元素对沉积水体的盐度变化十分敏感[16],本文选取Ga 和Sr 元素进行古盐度判别。研究区样品的Ga含量为1.20~25.80 μg/g,Sr含量为110.00~1 862.80 μg/g,平均含量分别为16.63 μg/g和300.13 μg/g,处于淡水环境指标范围内[16]。其中,头屯河组Ga含量为10.50~25.80 μg/g,平均为18.18 μg/g,Sr 含量为140.30~268.40 μg/g,平均为204.65 μg/g,表明头屯河组为淡水环境。齐古组Ga 含量为14.00~20.40 μg/g,Sr含量为110.00~634.50 μg/g,样品数值差异较大,极个别样品Ga和Sr含量处于半咸水环境,平均分别为17.85 μg/g 和331.75 μg/g,表明齐古组主体为淡水环境,极个别样品沉积于半咸水环境。喀拉扎组样品的Ga含量为15.00~19.90 μg/g,平均为17.90 μg/g;Sr 含量为127.60~182.90 μg/g,平均为149.77 μg/g,表明喀拉扎组沉积于淡水环境。清水河组样品的Ga 含量为1.20~23.30 μg/g,Sr含量为122.80~1 862.80 μg/g,样品间差异较大,表明该组沉积于咸水与淡水交替的环境。综上,研究区头屯河组—喀拉扎组沉积期主要为淡水环境,局部可能出现短暂的半咸水环境,清水河组沉积期为咸水与淡水交替环境(图4a、图4b)。
(2)Sr/Ba Sr/Ba通常可作为古盐度的判别指标。在淡水环境中Sr 和Ba 不易沉积,并且Sr 的迁移能力更高,当水体盐度增加,Sr 的溶解性高于Ba,Ba 会以BaSO4的形式沉淀,Sr依旧作为离子溶于水中。因此,在咸水环境中Sr相对富集,Sr/Ba与古盐度呈正相关[17,31]。当沉积物的Sr/Ba 大于1.0 时,为咸水沉积;当Sr/Ba 小于0.6时,为淡水沉积,Sr/Ba为0.6~1.0时,为半咸水沉积[32]。研究区样品的Sr/Ba为0.15~20.16,平均为1.51,其中,头屯河组Sr/Ba 为0.15~0.97,平均为0.51;齐古组为0.29~1.53,平均为0.80;喀拉扎组为0.24~0.49,平均为0.35;清水河组为0.27~20.16,平均为6.07。头屯河组和喀拉扎组Sr/Ba 均小于0.6的淡水环境界限,具有明显的淡水环境特点,齐古组及清水河组个别样品沉积于咸水环境[33]。因此,头屯河组—喀拉扎组沉积期主要为淡水环境,可能出现过短暂的半咸水环境,而清水河组则沉积于咸水与淡水交替环境(图4c)。
3.3 古水深
(1)Sr/Cu Ca、Cu与Ba相似,入湖河流中Ca2+和Cu2+的碳酸盐或硫酸盐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深水环境中会先于Sr2+沉淀而析出,故Sr/Cu增大意味着湖泊盐度增大,沉积水体深度减小[34]。研究区样品Sr/Cu为0.08~1.96,平均为0.50。头屯河组沉积期水体深度出现轻微波动,Sr/Cu 总体具减小趋势,水体加深,晚期增大,水体深度减小;齐古组Sr/Cu 增大,指示水体变浅,喀拉扎组样品Sr/Cu增大,水体变浅;清水河组Sr/Cu减小,水体深度增加。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期,水体呈现由深到浅再到深的变化趋势(图4d)。
(2)Zr/Al Zr 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重矿物形式存在,在较浅水域中容易直接沉积[35],Zr/Al越小,表示水体越深。头屯河组Zr/Al 为21.13~33.09,平均为26.30,指示沉积期水体波动频繁,相对较深水体与相对较浅水体交替;齐古组—喀拉扎组Zr/Al 为22.32~28.67,平均为25.46,表明水体变浅;清水河组沉积时期Zr/Al 变化明显,为0~37.20,平均为20.93,表明水体加深,而且波动较大(图4e)。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水体波动较大,但整体具由深变浅再变深的趋势。
(3)Co 含量 利用Co 含量定量计算古水深由吴智平等[24]研究总结,经过多位学者实际应用并获得较好效果[16-17,21,25],本文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为2.05~74.20 m,平均为36.60 m;头屯河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为27.22~74.20 m,平均为51.01 m,水深波动较大,水体较深;齐古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为9.35~32.76 m,平均为20.18 m,水深略有波动,总体沉积水体较浅;喀拉扎组沉积期水体深度不断降低,清水河组为2.05~37.21 m,水体深度增大(图4f)。
综合分析认为,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期水动力条件较强,水体波动较大,但整体呈现由深到浅再到深的变化趋势。
3.4 古气候
(1)P 含量和Mn 含量 P 含量和Mn 含量指示古气候的干湿程度,P 含量和Mn 含量越高,表示沉积期蒸发作用越强,气候越炎热[27]。研究区样品P 含量为10.04~299.08 μg/g,平均为101.18μg/g,Mn含量为27.11~1062.82μg/g,平均为316.84 μg/g。其中,头屯河组P 和Mn 平均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31.22 μg/g和207.74 μg/g,表明头屯河组为温暖湿润气候。齐古组和喀拉扎组P平均含量分别为193.10 μg/g和260.08 μg/g,Mn 分别为433.49 μg/g 和590.80 μg/g,相对均较高,且齐古组—喀拉扎组在不断增大(表1),说明齐古组—喀拉扎组为炎热干旱气候。清水河组P 含量为10.04~299.09μg/g,平均为99.99μg/g,Mn含量为62.75~589.51μg/g,平均为322.06 μg/g,均在逐渐减小(表1),说明清水河组为温暖湿润气候。因此,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期的气候由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再转变为温暖湿润。
(2)Mg/Ca Sr、Cu、Mg、Rb、Ca等元素受古沉积气候的影响,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得以保存,不同环境中喜湿型元素(Cu、Rb)与喜干型元素(Sr、Ca、Mg)含量存在差异,因此,气候敏感型元素之间的比值较好的指示古气候的变化[17,28]。Mg/Ca 高值指示炎热干旱气候,低值指示温暖湿润气候[21,26,29]。头屯河组Mg/Ca为0.06~0.13,平均为0.09,且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指示该时期由温暖湿润气候逐渐变为半湿润气候;齐古组Mg/Ca 为0.05~1.45,平均为0.95,由下至上明显升高,并且齐古组剖面以暗红色、紫红色沉积为主与Mg/Ca呈炎热干旱气候相对应,指示齐古组由温暖湿润向炎热干旱气候转换;喀拉扎组平均为0.66,指示半干旱气候;清水河组Mg/Ca为0.01~5.52,平均为1.45,Mg/Ca变化较大且突然降低,说明由炎热干旱气候向温暖湿润气候转变。
(3)C值判别 易富集于潮湿气候下的Fe、Al、V、Ni、Ba、Zn 和Co 元素含量之和,与易在干旱气候下富集的Ca、Mg、Na、Cu、Sr、Mn等元素[36]含量之和的比值,即C值,对古气候研究具有指示作用,C值大于0.8时,指示温暖湿润气候,0.4~0.8 指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小于0.4 指示干旱气候。研究区头屯河组C 值为0.67~1.68,平均为0.90,指示该时期半湿润气候与湿润气候交替;齐古组C 值为0.38~0.90,平均为0.59,指示半干旱气候与干旱气候交替,总体偏干旱;喀拉扎组C 值为0.57~0.93,平均为0.75,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清水河组平均为0.39,靠近喀拉扎组附近的样品变化较为剧烈,说明清水河组由干旱环境向湿润环境转变[12]。
综合P 和Mn 元素含量、Mg/Ca 和C 值分析认为,研究区头屯河组—喀拉扎组沉积期,气候由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到清水河组再转变为温暖湿润。
4 结论
(1)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头屯河组—清水河组以氧化环境为主,局部出现短暂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2)研究区头屯河组—喀拉扎组以淡水环境为主,个别小层为半咸水环境沉积;清水河组沉积期为咸水与淡水交替环境,古盐度波动较为频繁。
(3)研究区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水体自下而上经历了由深变浅再变深的变化过程,水体深度波动较大,水深为2.05~74.20 m,平均为36.90 m,沉积期水动力较强,计算水深与古湖岸线恢复研究成果一致。
(4)研究区头屯河组—清水河组古气候由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再转变为温暖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