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典型案例看在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推动事故调查、还原真相

2022-09-20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事故深度调查联合实验室尹志勇黄伟

汽车与安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倒地卡口纸箱

文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事故深度调查联合实验室 尹志勇 黄伟

老人深夜被碾压致死 谁是肇事者

2017年1月29日深夜,重庆交警接警,有一人躺倒在G3192288km+260m道路中间十分危险。当警车和救护车赶至现场,发现是一名约70岁的老人,已没有生命体征,车行道上按行驶方向依次为纸箱板(约10kg)、帽子、倒地老人、鞋子(见图1)。结合尸表检验,以及CT扫描获取的伤情信息可以判断老人是被碾压致死。

图1 现场实景图

在事发位置前方约150米处有一卡口,其中一摄像头正好对着事发路段。从监控视频可见:21:15:01老人从道路右侧头顶纸箱板通过卡口;21:21:27一辆小货车从行人身旁经过时向左转向避让,几乎同时可见一亮点从上往下移动。此后从老人所在位置附近驶过的车辆都能观察到有明显的绕躲过程。21:34:49当一辆轿车从老人所在位置经过时,因对向车道有来车,轿车无法借道避让,也未见轿车有转向避让过程,直接驶过老人所在位置,在此过程中轿车出现颠簸。监控视频中出现的轿车和小货车都不排除与本起事故有一定联系,这两辆车与导致老人死亡是否有直接关系,又该如何证明呢?

涉案轿车是否碾压老人致其死亡

为尽快查明真相,民警连夜开展调查工作,通过监控视频和卡口信息进行排查,天亮前便将涉案小货车和小轿车追回。在小货车的前大灯、前风挡、右侧后视镜背侧、货箱右侧表面均发现有痕迹,但这些痕迹比较模糊,不能确认与老人发生了接触,要排除也缺乏依据。在小轿车底部发现有明显的新鲜减层痕迹,一圆环状部件表面的灰尘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在离圆环约9.5cm处有一部件突出,这与老人裤子上的加层痕迹和破损位置相吻合(见图2)。

图2 轿车底盘痕迹与老人裤子痕迹比对

根据卡口视频分析、车体和遇难者衣着痕迹比对、人体损伤等证据结合事故形态,可确认老人遭受了小轿车的碾压,而碾压也是导致老人死亡的原因。

涉案小货车是否与老人倒地有关

小轿车碾压的是倒在地上的老人,但老人是如何倒在地上的?因老人倒地瞬间,小货车正好从老人身边经过,小货车嫌疑极大。但小货车驾驶人和副驾乘员均否认小货车与老人有过接触,他们陈述看见老人倒地时小货车从老人身边绕行通过。民警对监控视频进行深入分析,也发现小货车在途经老人身边时的确有明显的向左转向避让过程。从图3监控视频放大画面可见,事发前车辆经过事发路段时,左侧尾灯十分靠近参考点(此处“参考点”也可以说“基准点”,沿数显时间顶部为横线,日期01-29数字“9”右侧边缘为竖线的交叉点确定);当小货车经过时,在参考点附近确有明显的左转避让过程,尾灯轨迹的位置离“基准点”有一定距离,因此小货车应该没有与老人发生接触。将车辆左侧尾灯的轨迹描绘出,可见车辆经过老人附近时的行驶轨迹(见图4)。

图3 视频中尾灯轨迹分析

图4 车辆行驶轨迹及与老人的位置关系

小货车是否影响了老人的正常行走?根据现有证据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此,办案人员又根据卡口数据扩大证据的收集范围,通过仔细排查终于找到对向车道一辆轿车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该轿车通过事发位置的时间正好在小货车通过之后小轿车碾压之前。对视频进行逐帧分析,找到了老人倒地后的画面。根据老人的衣着特征,绿色上衣和蓝色裤子可知老人倒地状态为横躺路面,头部朝路外头枕在跌落的纸箱板上,下肢朝道路中央(见图5)。现场图中的老人最终位置应为小轿车碾压后将老人往车行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所致。从实景图可见,车辆要避免碾压纸箱板,则需要借道绕行。但上述分析还是没能解决小货车事发时是否影响了老人的正常行走这一难题。

图5 对向车道行车记录仪视频分析结果

为了分析小货车与老人事发时的时空位置关系,拟通过侦察实验来确定。因夜间没有灯光照射,只能看见车灯的位置,无法观察小货车车头轮廓和行人轮廓,一开始计划把侦察实验安排在白天,但到现场发现由于老人倒地位置与摄像头之间有大量的树枝遮挡,侦察实验无法在白天实施,所以还是在夜间进行实验。夜间实验需要解决车头和行人在夜间的可视化问题,否则无法进行检测。为此,我们采用LED灯带将车辆右前轮廓和行人轮廓点亮,并在实验前先测试安装方式及调整最佳光照强度(见图6)。

图6 车辆右前端和行人加装LED灯带

为确保实验精度,侦察实验通过图像处理来比对监控视频画面中小货车尾灯在画面中的位置来调整小货车在道路上的位置,在实验期间通过多旋翼无人机从空中进行拍摄,便于分析小货车与行人的空间位置(见图7)。通过侦查实验明确了当亮点(纸箱板)从上往下移动时,小货车离亮点(老人)位置还有一段距离,此时小货车已开始向左转向避让。据此可知,小货车并未与老人接触,同时应该没有影响老人的正常行走。

图7 从空中用无人机拍摄小货车与老人之间的位置关系

侦查实验另一部分内容是探索亮点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实验前的想法,当头顶纸箱板,车辆驶过时视频画面中没有出现亮点。视频上的亮点应为老人所扛的纸箱板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光斑,只有将纸箱板竖直放置,才能在视频画面中出现亮点,且只有在小货车前大灯照射下才能出现,纸箱板竖直+小货车前大灯照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见图8)。当纸箱板与车辆前大灯在同一纵向位置时,亮点消失。这进一步排除了小货车与老人接触导致老人摔倒的可能性。

图8 纸箱板距离实验

在开展侦察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事发路段附近大楼内有一监控院坝的固定式摄像头,调取了该摄像头视频。视频画面中99%以上的面积都是无用画面,仅有不到1%的面积能观察到路面的情况,但逐帧播放后竟然有意外收获。通过该视频画面,居然能观察到车辆通过路面的情况,甚至能观察到一亮点在小货车通过前由上往下移动。通过无人机航拍的俯视照片可见,该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刚好能覆盖到纸箱板的位置,将两段视频的时钟同步后发现视频中移动的亮点就是纸箱板。通过该视频,能从另一视角观察到纸箱板的跌落和小货车的通过情况(见图9、图10)。

图9 纸箱板距离实验

图10 视频中亮点移动

该视频的帧频为25 fps,从亮点开始下移(纸箱板跌落)至小货车前灯出现共用时19帧,再到小货车尾灯出现又用时11帧,小货车车长4.56 m,因此小货车车速约为:

V小货车=S/T=4.56/0.44(11/25)= 10.36 m/s= 37 km/h

根据小货车的速度可计算纸箱板开始下落时车头离纸箱板的距离为:

V小货车T1=10.36×0.76(19/25)= 7.9 m

由此可知,亮点开始下移/纸箱板开始下落/老人开始倒地时,小货车离老人还有7.9 m左右的距离。因此,可以排除小货车撞击/刮擦老人,也可排除小货车影响了老人的正常行走。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老人摔倒

既然小货车没有接触老人,也没有影响老人的正常行走,那么老人为何在小货车经过时倒地?继续分析原因:①饥饿/体力透支/疾病/其它因素;②老人倒地后为何13分钟没有离开而被小轿车碾压致死?

70多岁的老人在大年初二晚头顶10kg纸箱板回家,根据这一特殊日期和时间段,首先需要排查是否因为饥饿所致,但从CT扫描结果可见,老人胃内有内容物,应排除因饥饿导致老人摔倒的可能。通过监控视频可见,老人从卡口位置步行到摔倒位置有约150 m的距离,在此期间当对向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在车辆前大灯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老人在此期间的位置和所用时间,通过现场复勘可获取具体的位置数据,从而可分析老人的行走速度(见表1)。从速度数据可见,老人在通过卡口时的速度约为2km/h,但在摔倒前一段的行走速度仅约1km/h。在150m的范围内,行走速度几乎降低了一半,这应该是体力严重透支的表现。结合老人家属的陈述:老人自身患有疾病。因此,老人摔倒应为疲劳和自身疾病导致体力严重透支所致。倒地不起应为老人枕部着地所致,因人体枕部抗撞击能力较弱,更容易导致人体遭受严重伤害尤其是老人。

表1 老人行走速度分析

危机四伏 行人请勿在高速公路上逗留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是属于封闭型道路是机动车高速行驶的通道,行人进入高速公路行走,易引发交通事故。

案例一 老人在高速路内拾荒

5月7日9时许,高速公路第三支队指挥室接监控转警,在G65包茂高速保家段有两位行人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非常危险。巡逻交巡警在保家互通处发现两名60岁左右的老人正在路面捡拾饮料瓶,民警及时制止并将两人带至边网外;经询问,两人均为附近村民,她们看到高速路边有不少饮料瓶,于是钻过护栏,进入高速公路捡拾。民警对该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告知高速公路上拾捡废弃物违法,且有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提醒她们要提高安全意识。

案例二 老人进入高速路摘枇杷

5月5日14时许,高速公路第五支队荣昌大队民警巡逻至S55潼荣高速上行方向99KM处时,发现一老人手提布袋,在应急车道内蹒跚行走……见此情形,民警立即用喊话器叫停老人,一名民警在后方警戒,另一名民警上前查看情况。经询问,老人为罗某,现年67岁,因为眼下正是枇杷成熟季节,便想去高速公路旁的枇杷园摘枇杷,为图方便,冒险从桥洞翻爬上高速绕至采摘区。为确保老人安全,民警将其搀扶上警车,并带至就近的收费站下道。民警对老人的危险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耐心给其讲解行人上高速的违法性和危险性。老人深刻意识到自己上高速的错误行为,并表示今后一定遵守交通规则,不会再到高速公路上行走。

猜你喜欢

倒地卡口纸箱
纸箱打包机的设计
蹊跷的倒地者
柳堡防疫卡口党旗飘
其实事先已知情
小赛的纸箱
最广的变焦镜头
L卡口“马拉松”联盟的前世今生
摄影信箱
用吸管与纸箱打造密室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