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维度理解绿色金融科技,构建新型低碳商业模式

2022-09-20陈钰什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绿色数字金融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确定,我国的社会经济范式开始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绿色金融也随之迎来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更广阔的市场机遇。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可持续金融体系探寻”项目,首次提出了通过发展数字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以此为标志,应用科技为绿色生产和绿色投融资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新兴领域。然而,当前绿色金融科技作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工具较少被提及,且作为一个新兴交叉领域,绿色金融科技目前也尚未有行业权威的定义。笔者作为国际标准组织可持续金融组的专家成员,希望结合个人理解与国际上相关领域专家的多次讨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阐释绿色金融科技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意义。

绿色金融科技是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驱动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制

纵观人类历史,每次产业革命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也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熊彼特定义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区分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这些创新的融合导致了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也推动了金融业的演进发展。同时,资本的快速积累和有效融通加速了创新的发展,金融革命是产业革命的重要助力。

20世纪末,数字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悄然兴起,新兴技术的发展,使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数据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在为传统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加速推动国民经济数字化,数据因此成为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数据要素具有可共享、可复制、可无限供给等特点,可以打破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制约,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对推动经济增长更具倍增效应。

当前,关于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驱动被泛称为“ABCD”,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 计 算(Cloud Computing)、数 据 分 析(Data Analytics)。然而,当我们探讨绿色金融科技的定义时,首先应该意识到,要素的变化才是推动绿色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以“ABCD”为基础进行的绿色金融科技分类方式只是表象,对绿色金融科技的理解不应拘泥于具体的数字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更新,如物联网、数字孪生、遥感卫星、量子计算等更多的数字技术也将不断充实绿色金融科技的内涵,金融业将通过不断吸纳各类科技创新成果,推动自我革命,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金融科技是金融的演化路径,包含金融所有的品类,支持所有产业的转型

如今以高盛、摩根大通为首的投资银行已自称为“科技公司”,可见在业界,绿色金融科技并不仅是工具,而是金融业的未来形态,其作用有三:第一,金融科技的核心作用在于以数字化的方式,将科技支持金融的业务发展和监管合规的因素融入整个金融服务体系,其所形成的集成创新可以大幅提升数据的可得性、金融决策的及时性和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未来,以数据作为基础,根据消费者需求重塑的金融业务将会越发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绿色金融科技不是基于传统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因为信息化的特点是业务核心仍以物理世界为主,只是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改进和提升,其本质上仍是一种以传统的业务流程为核心、以软件系统为工具的线下流程化思维运作。在这种思维模式中,数据很大程度上仅作为副产品出现,当线上与线下规则发生碰撞冲突时,业务逻辑仍将以线下物理世界为主。这也是现阶段绿色金融科技发展中金融机构需要克服的挑战之一。

第二,从基础设施来看,以碳账户、绿色项目库为表现形式,绿色金融科技也正在实现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功能。但是,目前部分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仍存在功能重复、项目进入退出机制不完善以及跨区域对接通道阻塞等问题。这需要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搭建起更完善的绿色金融交易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将行业标准逐步数据化,助力绿色金融科技产品蓬勃发展。例如,可以针对绿色债券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形成阶梯式的绿色标签,进而更好地体现项目的绿色属性。纵观国内外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是确保碳排放数据质量的标准。而目前基于人工的MRV体系造假、“双花”现象层出不穷,基于区块链的共同验证MRV体系以及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等方式都可能成为新的绿色金融科技基础设施。

第三,绿色金融科技可以同样应用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对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支持。绿色金融的有效推行需要遵从实质性、额外性和可衡量的原则,达成以上原则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以避免“漂绿”行为。现有的财务体系继承于工业时代的制度,从货币计量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都体现了直接财务相关方的资本交付过程。数字时代下,数字账本包含了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资产价值,金融行业需要根据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来决定资本流动。当理念和视角同时改变,信用边界和信用关系也将被重塑。相比被动地以ESG作为风险因素进行投资标的的筛选,绿色金融科技可以对接国际领先制度的影响力衡量与管理工具,发挥影响力货币化的能力,以更多高质量的数据、透明化的数字制度以及数字分析工具进行资产管理,更有效地实现资本对多元价值的追求。未来,发展建立在坚实数据基础上的中国影响力投资,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而言,绿色金融科技已经在三个方面发挥其技术作用,也都存在需要破解的问题。从可持续生产和制造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科技可以有效激发资产本身的流动性和可信度,通过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效率与流程管理的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对算力需求的增长,也会同时带来能源需求与碳排放增长。未来绿色金融科技的自身能耗不容忽视,需要提前考虑绿色金融科技自身的碳中和路径。

从可持续消费的角度来看,为使全社会实现碳中和,不仅要在企业层面下功夫,还要着力从个人消费端推动碳减排。个人消费端排放具有“小散杂”的特点,难以采用行业、企业级别的减排方法进行引导。目前,很多政府、企业尝试通过碳积分形式建立小范围的针对个人的碳普惠机制。但是,各类碳普惠机制在整体框架设计、碳减排量化方法、激励机制等层面并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这可能会给未来不同碳普惠机制间的对接,以及碳普惠与碳交易市场的对接带来一些问题。未来需要通过更多的数据支持,形成数字规则与实体制度的深度融合。

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依托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式,绿色金融科技可以有效把热带雨林等相关自然资源引入自愿碳减排市场,以数字资产、数字账本的方式有效链接利益相关方,形成生态资源价值化的路径,同时也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数据和工具支持。

绿色金融科技的价值形成机制在于熵减

熵可以作为解释绿色金融科技价值生成过程的单位。法国物理科学家萨迪·卡诺(Sadi Carnot)在19世纪早期研究蒸汽机的实验中表明,在任何转换过程中,一些能量都会转化为“无用的热量”,即以熵衡量的无序总量,这些热量不能做任何进一步的有用功。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任何能量转换过程中,熵都会增加,而可用于做功的有用能量会减少。碳排放就是一个超时空的负外部性问题,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风险。当碳排放难以被遏制,熵不受控制地增加时,地球生态系统就会紊乱,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将不复存在。

绿色金融科技的演进方向需要考虑以区块链作为价值交换底层,以人工智能作为形态,进而实现数据生产价值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系统同样遵循自然熵增加的属性,数据也容易被扭曲、演化和丢失,因此,绿色金融科技应该避免过度金融化。以在Web 3.0的发展中新出现的ReFi概念(可再生金融)为例。ReFi目前并没有准确定义,其主要表现形态是将现实中的低碳资产引入链上,利用去中心化金融的方式,实现现实世界中更绿色低碳、公平发展的金融活动。然而,从ReFi领域的代表项目如Toucan Protocol和Klima DAO等的运行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其内在价值并不直接来源于低碳资产,其碳信用额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巨大跌幅,国际自愿碳减排市场Verra平台也公开禁止将注销的碳信用转换为加密代币。可见以现阶段而言,过度金融化的机制能否有效服务于绿色产业仍是一个问号,因为其本质上仍是熵增的过程。

绿色金融科技创新需要配套的制度环境的共同协调,才能释放出科技进步带来的潜力。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期待各国开发更多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让绿色金融科技成为数字规则和产业制度融合的奇点,构建新型的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

猜你喜欢

绿色数字金融
答数字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数字看G20
追踪绿色的秘密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再造绿色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