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对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机体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2-09-19许惠春邵春雪通信作者
许惠春,邵春雪(通信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室 (福建厦门 361000)
子宫内膜息肉通常是由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增生引起,近年来患病率呈攀升趋势[1]。子宫内膜息肉主要可导致月经不调、子宫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对于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宫腔镜手术利用强冷光探查宫腔,并在直视下将病变组织切除,整个过程操作简便,且创伤较小,病灶切除较彻底,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该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并且有研究发现,在宫腔镜手术治疗期间辅以适当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助于优化手术效果,加快机体术后恢复[2-3]。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是基础护理措施的一种强化手段,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手术全程落实干预措施,可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以7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期间的应用价值进行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25~54岁,中位值(39.48±6.25)岁;有生育史35例,无生育史3例。观察组年龄24~55岁,中位值(39.52±6.11)岁;有生育史36例,无生育史2例。两组一般资料经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后比较,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阴道B 超、病理学等确诊,符合《妇产科病理学》[4]中相关判定依据;精神状况良好,可正常交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已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伴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恶性肿瘤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干预,包括入院口头宣讲、做好术前准备及访视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师操作,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对症处理并发症等措施。
观察组采用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主动与其建立联系,引导患者及其家属熟悉手术室及病区环境,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基础信息,并积极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术前3 d 给予0.5%、0.05%聚维酮碘溶液清洁外阴与阴道;术前1 d,访视患者,耐心为患者科普疾病知识及宫腔镜手术相关事项,多鼓励、安抚患者,并根据其表现出的负面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同时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音乐疗法等方式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以稳定心态,加强配合,并给予温肥皂水清洁灌肠;术前6 h 禁食,术前2 h 禁水,对于无并发糖尿病患者,于术前2 h 给予10%葡萄糖溶液服用,以减轻饥饿感。(2)术中护理:入室前30 min,预调手术室温、湿度;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与患者保持交流,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入室后,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询问其有无不适感,并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及生命体征,输注液体前给予预加温,并为患者提供保温被、保温毯等,尽量减少非手术区皮肤暴露,以提高患者舒适感,预防低体温发生,注意观察灌流液的出入量,避免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3)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安全送返病房,为患者取头偏向一侧的去枕平卧体位,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麻醉反应(恶心、呕吐等)、面部及腿部浮肿、阴道出血等发生,若有则即刻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患者苏醒后,向其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由营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讨论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同时可先给予适量温开水饮用,未发生不良问题后,于术后2 h 给予米汤等流食进食,术后24 h 改为半流食,术后2 d 过渡至普食;指导患者通过音乐疗法、冷敷、定期局部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术后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术后6 h 若患者体征基本稳定,可鼓励其尽早下床,并练习简单的肢体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恢复;出院时为患者发放居家护理手册,叮嘱患者定期复诊,并为患者提供咨询热线(电话、微信等),给予线上答疑和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机体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1)机体恢复指标:主要记录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统计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阴道出血、疼痛、低钠血症及切口感染等。(3)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调查表包括人文关怀、业务能力、环境秩序等内容,满分10分,评分≥9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机体恢复指标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体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机体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8 24.79±5.12 6.11±1.85观察组 38 16.85±4.32 4.62±1.52 t 7.306 3.836 P 0.000 0.000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复杂,涉及内分泌、炎症感染等多种因素,可导致经期改变、阴道不规则出血,甚至造成不孕,需要尽早处理[5]。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由于具有微创、疼痛轻、恢复快、息肉切除彻底等诸多优势,自临床应用以来深得患者与医师的青睐。但为了更好地保障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处理成效,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治疗期间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常规护理模式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需要,但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尤其忽视了患者的精神与心理活动,干预效果往往欠佳[6-7]。
多项研究显示,将改良后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中,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优化手术处理成效,改善患者恢复质量[8-9]。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要围绕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开展护理工作,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其内容更具针对性、连续性,为患者提供的各项照护更加贴合患者身心需要,因此护理成效普遍理想[10]。魏婷等[11]研究在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启用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发现干预后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满意度均有提高。谢志岳等[12]在一项关于140例行宫腔镜手术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护理研究中,发现开展全程精细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在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中可行性较高,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恢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上述研究存在较高相似度。分析认为,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从心理、认知行为、饮食、体位等多个方面给予患者精心的照护,如心理安抚、术前2 h 给予10%葡萄糖溶液服用、术中保温等措施,均可减少不良刺激,提高患者躯体与心理舒适度,为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术后加强监测、定期翻身等,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发生;合理的饮食指导可及时补充机体丢失的营养,加快术后组织修复,从而提升护理成效及护理满意度。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如未开展多中心研究、未调查患者生命质量等,尚需要今后投入更多资源并加强探索。
综上所述,基于围手术期开展的护理策略能够更好地预防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恢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