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胃肠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22-09-19郭敏慧
郭敏慧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胃肠术后需长时间卧床静养,但长期卧床可导致患者血液流速减慢,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其机体遭受二次伤害[1]。综合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可确保护理水平及质量,但单一应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效果相对有限。而气压治疗仪通过多个气囊循环换气,可模拟人工按摩,加速按摩处血液循环,对预防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胃肠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1 年3 月在我院行胃肠术后长期卧床的92 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 例)与对照组(45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62~76 岁,平均(69.45±5.00)岁;病因,肠道恶性肿瘤19 例,胃穿孔11 例,胃出血15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9 例;年龄60~77 岁,平均(70.63±5.12)岁;病因,肠道恶性肿瘤22 例,胃穿孔12 例,胃出血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术前下肢静脉血液流动正常,无深静脉血栓症状;年龄在60~80岁之间;胃肠术后需长期卧床。排除标准:感觉障碍;存在出血倾向;大面积溃疡性皮疹。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术后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观察其手术切口及引流管,避免患者切口处受到污染,保持其引流管通畅。(2)皮肤护理: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注意察看其臀、背部的皮肤情况,避免患者发生压疮。(3)药物护理:对于不耐受疼痛的患者,可在其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4)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使其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5)饮食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遵医嘱给予其肠内营养支持;遵循少量多餐、清淡的饮食原则,待患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其流质食物,再从流质食物逐渐转为半流质食物、正常食物。(6)运动干预: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腿部运动,如直腿抬高训练、踝泵训练等。(7)其他干预: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用药管理,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鉴别高危患者,避免其发生严重出血事件。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气压治疗仪(北京欧莱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IC-1545-DL,国械注进20142096259)干预:使用前,检查患者双下肢皮肤,若存在尚未结痂的溃疡或压疮,应加以隔离保护再行干预;对存在新鲜出血伤口的患者,应暂缓干预;干预时,向患者说明仪器的作用,鼓励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将气囊套在患者双下肢,垫上脚刺激板,拉好拉链,按顺序连接导气管与气囊接口,压力设定为100~130 mmHg(1 mmHg=0.133 kPa)后,启动仪器;干预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皮肤变化,询问其感受,根据患者反馈调节治疗压力,20~30 min/次,1~2次/d。
两组均连续干预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7 d 后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预防有效,经干预,患者膝上及膝下周径与术前差异>1 cm,且无发热、疼痛等情况发生;预防无效,经干预,患者膝上及膝下周径与术前差异≤1 cm,且发生发热、疼痛等情况。(2)比较两组干预7 d 后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3]评估两组下肢功能,内容包括在房间内行走、穿鞋或穿袜、蹲、在平坦的地方跑等20项,每项分值均为0~4分,总分为8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下肢功能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4]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内容包括躯体生活自理(如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等)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如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使用交通工具、服药等)2部分,共14项,每项分值均为1~4分,其中,1分为自己完全可以做,2分为有些困难,3分为需要帮助,4分为根本无法完成,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7 d 后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7 d 后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7 d 后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7 d 后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干预7 d 后LEFS 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7 d 后LEFS 及ADL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7 d 后LEFS 及ADL 评分比较(分,±s)
注:LEFS 为下肢功能量表,ADL 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组别 例数 LEFS 评分 ADL 评分对照组 45 53.28±4.92 17.84±1.96观察组 47 58.77±5.85 15.31±1.80 t 3.591 4.754 P 0.022 0.019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但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对手术耐受性较低,加之术后受伤口疼痛、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而影响预后。因此,加强对老年胃肠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为重要。
综合护理通过加强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体征监测,能够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等问题;鉴于患者需要卧床休养,通过皮肤护理,能够避免压疮形成;药物与心理干预则主要减小术后疼痛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层面带来的影响;饮食与运动干预则主要从营养和功能两方面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综合护理未针对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干预,导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不理想。气压治疗仪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通过多腔气囊有顺序地反复充、放气,按照由远端到近端的顺序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均匀有序地挤压,可使患者肢体组织受到一定的循环压力,从而有利于促进血液流动,改善肢体微循环[5];气压治疗仪在为患者均匀按摩双下肢的同时,通过对神经末梢的反复按压和松弛作用,能够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刺激神经末梢,从而能有效预防肌肉萎缩、肌纤维化,增加其肢体的含氧量,进而预防胃肠术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发生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6];此外,利用气压治疗仪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按摩,可加速静脉血流速度,促进动脉灌注,预防凝血因子在下肢血管内膜聚集、黏附,从而预防血栓形成、提高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7 d 后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 d 后LEFS 评分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可改善老年胃肠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