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生物安全防控现状分析
——基于江苏省的调研数据

2022-09-19周凌楚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病死猪养猪场猪场

周凌楚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重大动物疫病历来是生猪养殖风险的主要来源[1,2]。自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迅速传播,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沉重打击[3]。大规模的生猪病死或被扑杀导致我国生猪饲养量大幅减少,同时猪肉需求“刚性”使得供需缺口持续扩大[4]。特别是2019年开年后,我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出现空前大幅度下降,生猪价格开始在高位剧烈波动,生猪养殖风险剧增。值得深思的是,危机的背后也暴露出我国生猪养殖存在疫病防控措施不足、生物安全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5]。

目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年年末,我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同比上涨4.04%[6],生猪产能已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但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7],境外疫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疫情零星发生的态势将长期存在,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ASFV疫苗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和治疗方法[8]。因此,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仍然是目前防止非洲猪瘟爆发最有效的手段[9]。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防疫优先,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和防治人畜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10]。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访谈的调查方法,对江苏省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防控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厘清各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建设现状来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不同规模养殖场(户)如何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理解我国各规模养殖主体防疫行为以及政府完善防疫政策具有积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经过科学分层抽样,共获得江苏省范围内8个地级市、17个县(区、市)的363份生猪养殖户问卷。筛选并剔除存在信息缺失和极端数据的问卷后,最终共获得有效问卷351份,问卷有效率96.70%。在规模划分方面,本文依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的标准,将生猪养殖年出栏量1~49头划分为散养,50~499头为小规模,500~9999头为中规模,1万头以上为大规模。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养殖主体的生产经营及成本情况、产业组织模式运行机制情况、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情况、价格波动情况及应对措施、稳产保供政策执行效果、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环保对策等方面内容。

1.3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养殖户问卷调查、龙头企业案例访谈和示范基地座谈3种方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场选址

《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规定,猪场选址距离公共交通道路、河流水源以及附近村庄应大于1km,距离最近屠宰场及活畜交易市场应大于10km[11]。如表1所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猪场与附近公路、河流和村庄距离达标的养殖场(户)占比虽然逐渐升高,但总体达标比例仍然偏低。特别是与附近村庄的距离中,符合规定的猪场比例极低,各规模猪场的达标比例平均值仅有10.12%。相比较而言,各规模猪场与屠宰场距离符合规定的养殖场(户)占比较高,平均达标比例高达85%,其中规模以上猪场的达标比例均超过80%。整体来说,不同规模猪场在选址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少部分养猪场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生物安全风险标准。

表1 不同规模猪场选址情况

2.2 猪场布局与建设

2.2.1 围墙

围墙能够阻挡养猪场与外界的直接连通。如表2所示,不同规模的养猪场中设有围墙的比例均超过60%,其中中规模猪场占比最高,但仍有28.57%的大规模猪场没有设置围墙。调研发现,大部分养猪场均选择建立1道或2道围墙,有少部分猪场还选择了建立3道围墙,其中中规模猪场设置3道围墙的比例最高,为20.45%。

2.2.2 出猪中转站

在出猪中转站建设方面,不同规模养猪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资金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散户和小规模猪场中建设出猪中转站的比例较低。中规模猪场的建设比例虽然明显升高,但仍有超过60%的养殖场(户)没有建设中转站。相比较而言,大规模猪场由于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建设出猪中转站的比例高达85.71%。值得注意的是,出猪中转站最好建立在距离生产区较远的位置,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仍有57.81%的养殖户在小于生产区1km的位置设立出猪中转站。

2.2.3 出猪台分区和隔离设施

如表2所示,各规模养猪场在出猪台分区和隔离设施的建立方面情况相对较好,平均有68.38%的猪场均建设了出猪台和隔离设施。并且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建设出猪台分区和隔离设施的猪场比例以40%的幅度逐步增大,但中规模与大规模养猪场的建设情况差异较小,建设比例分别高达85.86%和85.71%。

表2 不同规模猪场布局与建设情况

2.2.4 车辆洗消中心

生猪的长距离运输是疫病在我国传播的主要原因[12],不符合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标准和未经清洗消毒的生猪运输车辆容易造成较大范围的疫病传播。由表2可知,由于养殖场建设独立的车辆洗消中心需要花费很高的经济成本,资金雄厚的大规模猪场建设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养殖规模的养殖场(户),建设比例高达85.71%。而散户和中、小规模猪场建设车辆洗消中心的比例分别仅有28.69%、58.59%和38.21%,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2.3 猪场清洁与消毒

ASFV对环境条件具有很高的抵抗力,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很强的感染力,因此猪场是否消毒彻底是控制病毒潜在传播的关键因素[13]。

2.3.1 人员和车辆的消毒管理

ASFV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衣鞋、头发、设备及车辆进行传播[14]。由表3可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猪场对人员流动和车辆进出的消毒比例逐步提高,并且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整体来说养猪场的消杀意识较强。另外调研发现,在养猪场内部各区的人员流动管理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分别有39.34%、51.22%、73.74%和85.71%的猪场在内部各区域流动时会更换衣鞋并进行淋浴消毒;但仍有46.72%、39.84%、25.25%和14.29%的猪场仅更换衣鞋,虽然进行了消毒处理但不能完全符合国家防疫标准。

2.3.2 鼠类及蚊蝇灭杀

ASFV病毒还能够通过鼠类和蚊蝇等动物媒介进行传播,养殖人员需要定期灭杀猪舍的鼠类及蚊蝇,以减少病毒传播媒介的数量[13]。由表3可知,不同规模养猪场对鼠类及蚊蝇灭杀的意识较强,各规模间存在的差异较小,采取灭杀措施的猪场平均占比高达96.59%。并且调查发现,在采取灭杀措施的养猪场中,随着规模的扩大分别仅有23.77%、23.58%、3.03%和0.00%的养殖户采取不定期的鼠类及蚊蝇灭杀。

2.3.3 饲料的消毒与隔离

近期研究表明,ASFV病毒在饲料中的存活率较高,已成为病毒入侵高生物安全水平养殖场和跨地区传播的潜在途径[12]。如表3所示,猪场对购进饲料的消毒与隔离意识相对较弱,并且不同规模之间的差异较大。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对饲料进出消毒的比例较低,仅有41.80%的散养户和51.22%的小规模猪场能够对饲料进行消毒;中规模猪场占比虽然明显提高,但仍有约30%的养猪场没有对购进饲料进行消毒的意识。相比较而言,大规模猪场对饲料的消毒意识最强,消毒采纳率为100%。

2.3.4 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制要求转群和出栏后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与消毒,并且至少在空栏5~7d后再调入新的猪群,这种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切断疫病的水平传播[15]。如表3所示,随着规模的扩大,采取全进全出管理方式的猪场比例虽然逐步升高,但是整体来说能够对猪场进行空栏消毒的养殖户占比并不高,平均采纳率仅有49.94%。特别是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能够严格执行批次间全进全出管理的养殖户分别仅有27.87%和39.84%。

表3 不同规模养猪场清洁与消毒情况

2.4 病死猪与粪污无害化处理

2.4.1 猪场病死猪处理

病死猪的不当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体内携带的大量病原体还会导致病毒在当地迅速传播[16]。中国《动物防疫法》及《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养殖场(户)必须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委托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置[17,18]。乔娟和舒畅[19]认为,随意丢弃病死猪属于不规范处理,场内焚烧、高温生物发酵及送交动物检疫部门属于无害化处理。如表4所示,除极少数散养户外,不同规模养殖场(户)均未出现随意丢弃病死猪的现象。其中,送交无害化处理中心是不同规模猪场处理病死猪的主要方式,中、小规模猪场占比较高,分别为96.97%和98.37%,大规模猪场虽然占比最低但也高达85.71%。小部分有条件的猪场也采取了场内焚烧或高温生物发酵的处理方式,其中大规模猪场占比最高,为14.29%。整体来看,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的环保意识较强,大部分猪场均能对病死猪进行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害化处理。

表4 不同规模养猪场病死猪处理方式

2.4.2 猪场粪污处理

粪污废弃物已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20]。如表5所示,环保的干清粪方式成为养殖场(户)的主要清粪措施。具体来说,在人工干清方面,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占比较高,分别为75.41%和59.68%;在机器干清方面,中规模和大规模猪场占比较高,分别为28.57%和12.50%。较为环保的水泡粪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采用,其中大规模占比最高为75.00%,其他规模养殖场(户)随规模的扩大分别为13.93%、22.58%和27.55%。整体来说,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的环保意识较强,清粪方式也趋向环保化,但仍有少部分养殖场(户)采用水冲粪这种不环保方式。如表5所示,仍有7.38的散养户、12.10%的小规模猪场以及10.20%中规模猪场采取水冲粪这种成本较低但污染物浓度高的清粪方式。

表5 不同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方式

3 结论与建议

基于江苏省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通过对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控现状的统计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各规模猪场在选址上存在较多问题,仅有少部分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风险标准,相比较而言,大、中规模猪场在选址方面达标的比例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大、中规模猪场是在近几年建立的,并且养殖场自身实力较强,能够根据疫病防控和环保政策更为科学地确定猪场选址;在猪场的布局与建设方面,不同规模猪场之间差异较大,中规模与大规模猪场由于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能够按照防疫要求布局养殖场区并建立较为完备的防疫基础设施;在猪场清洁与消毒方面,绝大部分猪场对人员流动和车辆进出的消毒、鼠类和蚊蝇的灭杀意识较强,不同规模之间的差异较小,但大部分养殖场(户),特别是散户和小规模猪场采取全进全出管理制度的比例仍然较低,并且忽略了对购进饲料的消毒和隔离;各规模猪场对病死猪及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意识较强,送交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干清粪是不同规模猪场处理废弃物的主要方式,这反映了江苏省作为约束发展区其生猪养殖的环境规制强度较高[21],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规模猪场的环保意识;与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相比,大、中规模猪场在生物安全防控建设方面更为完备。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提倡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政府要鼓励防疫条件较差的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方向转变[22];要提倡生猪养殖的适度规模经营,防止规模过大带来的防疫过度和环境污染等规模不经济问题[23]。优化支持政策对象划分标准,适当扩大资金支持覆盖面[24]。政府要继续推动大、中规模猪场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要对有发展潜力的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强其生物安全防控的内生动力[5]。拓宽养殖户获取防疫信息的渠道,结合当地实际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和宣传解读,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风险和防控技术的认知程度。建立非洲猪瘟疫病风险评级制度,构建完备的生猪养殖疫病监测网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预警,拓宽动物疫情防控的监测渠道,提升检测分析能力和防疫装备手段[25]。

猜你喜欢

病死猪养猪场猪场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