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菊英:静静地做壶

2022-09-19孙宇佳

莫愁 2022年25期

文孙宇佳

周菊英

“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紫砂壶,不仅是泥土的艺术,更是艺心浸润的体现,最终成就了一杯茶的真味和清欢。她出生在陶都宜兴,与紫砂结缘;她喜种花草,于一片芳香中寻找紫砂创作的灵感;她免费传艺,让手作之美温柔丰足了一群人的生活——她叫周菊英,是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曾获评优秀青年陶艺家、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与紫砂结缘的日子

宜兴有着7000余年制陶史,孕育了丰富独特的陶瓷文化,当地的紫砂壶更是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周菊英1968年生于宜兴,自幼耳濡目染紫砂文化,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周菊英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本科专业毕业,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邵毓芬学习制壶。作为艺培中心的一名学生,周菊英十分感恩这位默默专于紫砂创作、坚守内心所爱的老师,这也对她日后从事紫砂工艺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周菊英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吕尧臣等名家为师,制壶技艺日臻完美。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制作,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想要完成这些工序,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和繁多的制作工具,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疏忽,非常考验耐心和细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拍片到打身筒,再到做壶嘴、壶盖之类的细节,周菊英都能很快地理解贯通。在紫砂厂学习时,周菊英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1996年后的几年是紫砂萧条时期,许多人开始转从其他事业,周菊英依旧没有放弃紫砂制壶工艺。

经过周菊英多年的辛勤磨炼,她在传统技艺、造型制作等方面渐露头角。

壶中的生活意趣

走进周菊英的工作室,繁花似锦,花香馥郁。“走近紫砂,走进紫砂。一字之异,数十年磨砺。做人做壶,总得意趣,这便是紫砂与我的人生之福。”数十年如一日,周菊英将她对生活的热爱全部展现在紫砂壶上。

周菊英觉得从事紫砂工艺最难的是创新。遇有创作瓶颈,她就跟朋友到竹林去散散步,与大自然互动,让内心放空,淡化自我。“当感觉疲劳的时候,就去侍弄花草。每一棵植株都像会说话似的与你交流,它们会静静地倾听你的心声,毫不吝啬地向你打开心怀,吐露芬芳。”正是在这种与自然的互动感知中,周菊英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艺术创新,为周菊英制作的花器融入了生活的意趣。她记录牡丹盎然绽放的时刻,有了作品《富贵满堂》;她见小兔灵动可爱,创作了作品《扬眉吐气》;她欢喜鸳鸯双栖,便有了作品《和气鸳鸯》……当自然界的风物融入作品之中,紫砂壶便带着自然的清新质感。作品《知足》,周菊英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创作。壶钮为知了趴于竹枝,与壶嘴皆竹节制成,竹子与知了的结合与壶名相呼应。“知竹”谐音“知足”,象征着她对美好的祝愿。

吕尧臣曾说:“她的壶,是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将传统文化充分地吸收,再吐故纳新而成。”

传技授艺践行公益

周菊英高超的制壶技艺背后更有一颗大爱之心。但凡有称赞之声,她总会谦虚解释:“这都是受我家阿公阿婆的影响,是他们的榜样做得好。”周菊英的外公外婆一直是村里出了名的“管闲事佬”,他们的爱心和善举,使这个大家庭几十年如一日幸福和睦,周菊英接过了这根爱心接力棒。近十年来,周菊英家庭参与村、镇两级各类帮困活动的直接捐款近100万元。她本人十几年如一日资助一对贫困家庭的双胞胎兄弟,从小学三年级直至大学毕业。今年,她又结对了一名东南大学本硕连读的贫困生。在她的感召下,周边三十多名女陶艺工作者也先后加入“社会妈妈”行列,每年资助2万多元,帮助三十名贫困学生。

二十多年来,周菊英还免费教授了五十多名徒弟学习全手工紫砂壶制作技艺,其中绝大多数是困难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残疾青年。“我收徒弟的目的一来是让紫砂文化得以传承,二来是通过他们的学习,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创造自己和家庭更好的未来。”周菊英说。

2013年,周菊英改建工作室。其中一位泥瓦工看着她耐心传授技艺时的专注表情,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我家儿子能到这里来学习做壶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个月后装修顺利完工,周菊英特地询问后才知道,原来他的儿子已经花了几万元在一个二三十人挤在一起的制壶学习班学习了近两年,但几乎什么都没学出来。她立即跟他说:“到我这来吧。”泥瓦工连连摆手道:“那可不行!那可不行!他一个孩子啥都不是,怎么能拜到您这样的高级工艺师呢,再说这么好的条件,学费也付不起啊!”周菊英随即指着身边的几名徒弟说:“你问问他们,要交钱不?”之后,泥瓦工的儿子来工作室免费学艺。在周菊英手把手地技艺传授下,经过他本人的刻苦努力,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如今,他不但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还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妻子一起创业制壶,这让周菊英感到非常欣慰。

2019年,周菊英响应当地妇联号召,将工作室的三楼一百多平方米空间改造成“陶苑匠心妇女微家”,带领和组织身边的女陶艺工作者们开展了三十多次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微家常年以传、帮、带等方式,无偿教授女性制壶技艺,为一些家庭困难的妇女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她们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改善生活水平。周菊英说:“我们在工作室里传技授艺,在传技授艺中调解邻里矛盾,在调解矛盾中与妇女交心,在与妇女交谈中宣传政策,层层深入,把陶都木兰志愿者这份工作做得好不快乐。”

在静心小院里赏花喝茶,在工作室认真研磨紫砂壶制作技艺,周菊英说:“我会继续带领全家及周边女同胞,静静地做壶,传承紫砂文化技艺,传递正能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