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马铃薯—甘蓝—芫荽1年3作高效栽培技术
2022-09-19樊建英马振海相丛超李东玉封志明张淑青李向丽贾明飞胡金雪
樊建英,马振海,相丛超,李东玉,封志明,张淑青*,李向丽,贾明飞,胡金雪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昌黎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秦皇岛 066600;3.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604)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较高的收益是我国农业面临的关键问题。马铃薯以其高产高效、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面丰富、产业链长等特点,受到世人的青睐和重视。近几年,大棚设施马铃薯栽培在河北二季作区已有较大面积并呈增加的趋势,但生产中存在土地利用率较低、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早熟马铃薯收获后的茬口安排也受到重视。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大棚马铃薯—甘蓝—芫荽高效栽培模式,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可以实现1年3种3收。通过大棚+地膜(小拱棚)覆盖种植马铃薯,比传统地膜种植提前10 d左右上市,收获时正是马铃薯商品薯供应淡季,销售价格高;6月下旬定植的甘蓝收获销售期在8—9月份,恰是“伏淡”缺菜的季节,管好这茬甘蓝,可明显提高菜农的经济收入;秋季反季节栽培芫荽,此茬芫荽上市价格高,经济效益好。该种植模式较传统地膜马铃薯—大白菜1年2作种植模式每667 m增加效益近3 000元,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1 茬口安排
马铃薯于2月中旬播种,3月上旬出齐苗,5月下旬开始收获,6月上旬清理大棚;甘蓝于5月下旬育苗,6月下旬定植,8月下旬开始收获,9月上旬采收完毕,田间清理;芫荽于9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下旬开始采收。
2 效益分析
大棚马铃薯—甘蓝—芫荽1年3作种植与地膜马铃薯—大白菜1年2作种植进行效益相比较(表1),地膜马铃薯—大白菜667 m效益7 892元;大棚马铃薯—甘蓝—芫荽667 m效益10 618元,667 m增加效益2 726万元。
表1 大棚马铃薯—甘蓝—芫荽栽培与地膜马铃薯—大白菜栽培效益对比
3 栽培技术
3.1 春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
3.1.1 播前准备
选用生育期70 d左右,结薯集中、优质、丰产的脱毒种薯,如中薯5号、费乌瑞它、石薯1号等。
播种前30 d扣棚增温,棚内667 m施有机肥100~150 kg作为基肥;种薯催芽至芽长0.2~0.5 cm,见光炼芽成深绿色或紫绿色。
种薯切块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芽块25~40 g,必须带1~2个健康芽眼。切好的芽块选用春雷霉素、咯菌腈、适乐时、阿马士等药剂拌种。
3.1.2 播种
3.1.2.1 播种时间与密度 一般河北二季作区两膜覆盖播种时间在2月中旬。采用大垄双行栽培,小行间距15~20 cm,株距29 cm左右,667 m种植4 500株左右。
3.1.2.2 播种方式 机械播种:用马铃薯播种机将施肥、施药、播薯块、铺滴灌带、盖土覆膜一次性完成,垄高15~20 cm。人工播种:机械开沟,沟内撒肥施药并与土混匀,人工将薯芽顺垄沟方向摆放,机械培土覆膜,垄高8~10 cm。
3.1.2.3 种肥、药施用 每667 m施马铃薯专用肥(N-PO-KO=15-10-20)100~125 kg、辛硫磷颗粒剂3~5 kg。
3.1.3 田间管理
3.1.3.1 棚内温度及通风管理 出苗前不放风,出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温进行炼苗。白天温度16~22 ℃,不超过25 ℃;夜间温度10~15 ℃,不低于7 ℃。棚内潮湿或早晨棚内有雾时,应马上通风;浇水后应通风。
3.1.3.2 破膜、揭膜、培土 马铃薯播种后25 d左右检查出苗情况,要及时破膜放苗,防止高温烫苗。出苗80%以上时,揭掉地膜。晚霜过后揭掉棚膜。一般要培土2次,第1次培土在齐苗后,培土厚度5~8 cm;第2次培土在封垄前,培土厚度8~10 cm。
3.1.3.3 浇水、追肥 整个生育期每667 m浇水量90~100 m。苗期随浇水每667 m追施尿素5~10 kg,现蕾期追施硫酸钾10~15 kg;盛花期用磷酸二氢钾100 g对水30 kg叶面喷施2次,间隔7~10 d。株高50 cm后,若有徒长,每667 m用5%烯效唑乳油15~30 g喷施控旺。
3.1.4 病虫害防治
4月底前后阴雨多雾时注意防治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预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8.75%氟·霜霉威盐酸盐600倍液防治;5月上中旬白天气温高于24 ℃时注意防治早疫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防治,每隔7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黑胫病用4%春雷霉素600倍液或80%乙蒜素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并灌根。
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其他地下害虫,播种时每667 m撒施3%辛硫磷或0.7%噻虫胺颗粒剂3.0~4.0 kg,或出齐苗后结合第1次浇水,傍晚顺水每667 m用40%的辛硫磷乳油1 000 mL灌杀。
3.1.5 采收
一般在5月中、下旬植株下部叶片发黄时开始收获。6月上旬收获完毕,进行田间清理,为下茬种植做准备。
3.2 夏甘蓝栽培技术
3.2.1 定植前准备
选用丰产、抗病、抗热的优良早熟品种,生育期一般在65 d左右,如绿冠、乐冠、前途等。
5月下旬播种育苗,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立枯病。播后保持畦面湿润,幼苗出土时搭遮阴棚,定植前1~2 周逐渐缩短遮阴时间进行炼苗,直至不盖。
每667 m施有机肥100 kg、磷酸二铵15 kg、钾肥10 kg作为定植前的基肥撒施,翻耕耙匀后整地做畦,垄距1 m,垄高15 cm。
3.2.2 适时定植
6月下旬幼苗5~6片叶时定植,应选阴天或晴天16:00后进行。定植时适当浅栽,以心叶不埋入土为标准。定植后立即浇水,每667 m定植3 000~3 500株。
3.2.3 田间管理
追肥宜采取少量勤施的方法,缓苗后每667 m施硫铵10 kg,莲座期施尿素10 kg,结球始期追施尿素10 kg、硫酸钾10 kg。
浇水掌握“前少后多”的原则,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苗期每5~6 d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莲座期可结合追肥浇水,此期需水量最大。结球紧实后,控制浇水次数和数量,在收获前7 d停止灌水,浇水后要适度中耕。
3.2.4 病虫害防治
甘蓝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病毒病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1 0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用4%春雷霉素8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连喷2~3次。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及夜蛾等,可用5%抑太保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2.5 适时收获
当植株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及时采收。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采收,9月上旬收获完毕。采收完毕后及时清除作物残体,进行清理。
3.3 秋芫荽栽培技术
3.3.1 播前准备
宜选用耐热、耐病、抗逆性强的进口大粒芫荽品种,生育期40~60 d。播前把种子搓开,用赤霉素200 mg/L溶液浸种12 h,捞出用清水洗净,再用干净冷水浸种12 h。控水后用纱布包好,置于20~25 ℃通风背光处,早晚各翻动1次,一般7~10 d芽即可出齐。
每667 m施用有机肥40~80 kg,硫酸钾10 kg或复合肥25 kg,磷酸二铵20 kg作为基肥,深翻20~25 cm,晒土15 d左右,细耙搂平做畦,畦宽1.0~1.2 m,畦长5~8 m。
3.3.2 适时播种
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采用撒播。每667 m播种4~5 kg,播后浇透水,覆盖2 cm厚的细土,667 m喷施33%二甲戊灵除草剂100 mL。再用覆盖物(稻草)盖严,保墒促出苗,当有80%芫荽出苗时,揭去覆盖物。
3.3.3 田间管理
出苗前保持畦土湿润。一般在齐苗后7 d左右进行1次间苗,将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疏苗。2片真叶时定苗,苗距3~4 cm。要注意及时除草。
通常8 d左右浇1次水,苗高3 cm时开始追肥,每667 m追施尿素8~10 kg和硼肥250 g。中期可用0.3%尿素液进行叶面追肥。后期喷施叶面肥应添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
3.3.4 病虫害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成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多菌灵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等防治叶枯病,50%扑海因或速克灵喷雾防治菌核病等。
3.3.5 采收
苗高15~20 cm时即可间拔采收。每采收1次结合除草追施肥水1次,以促进生长。此茬口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