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年我国艺术体操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启示
——基于Cite Space V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9-18夏贝儿
夏贝儿,孙 涵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240)
艺术体操是将动作与器械、音乐、艺术、自身情感相结合,表现女性优美体态的体育项目。艺术体操项目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的欧洲社会各种思潮汹涌澎湃,受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创新思想的影响,艺术体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19—20世纪初,各国学者对艺术体操的表现形式、技术动作、理念价值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艺术体操的雏形基本形成。从项目发芽到逐渐壮大,艺术体操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积累了丰富优秀的经验。为了清晰地了解艺术体操的项目发展之路和科研历史,本文选取2000—2020年的科研结果,以全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以直观的图谱展示来探究我国艺术体操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艺术体操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助力我国艺术体操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Cite Space V的知识图谱,以2000—2020年我国艺术体操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选择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对关键词为“艺术体操”的核心期刊文章进行检索。为保证纳入文献的质量,对检索的全部文献进行筛查,排除无效通告、会议摘要、评述、新闻报道等非学术性文章,共纳入399篇文献进行文献分析。
本文将纳入的39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导出Refworks格式,作为原始数据。Cite Space V5.7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
本文采用ExceL对文献情况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年度分析
由图1可见,2000—2020年,我国艺术体操研究整体上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趋势,2014年出现发文数量的峰值。艺术体操核心期刊年度发表文献数量在2005年迎来一次小高潮,其次是2008年。整体来看,近年来发文量呈现下降趋势,浮动较小。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图1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发表数量总体趋势图CNKI
国际体联以每4年为一个周期,在奥运会结束后发布新规则,针对项目发展调整分数结构,奥运会结束也是科研人员为下一周期的训练备战做准备的重要时间节点。2005年、2013年的增长点皆可能受此因素影响。北京奥运周期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备战,从2005年新规则发布后大量科研人员、相关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备战工作,为提高奥运成绩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艺术体操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但2017年在伦敦奥运周期之后,新规则并没有激起新一波的研究热点。
2008年我国艺术体操集体突破历史,拿下第2名创造了历史,证实了前期科研人员和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出现了激励研究者分析成功原因的小高潮,但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大家的科研热情在北京奥运周期被过度消耗,2009年出现了回冷现象。而随后的两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未曾获得奥运会的入场资格,因此发文量在奥运年也未曾出现过起伏。
2.2 研究主题分布
由图2可见,2000—2020年,在艺术体操核心论文主要主题分布图中,除关键词“艺术体操”外,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难度动作”。随后的主题也大多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只是文字表述存在些许偏差。主要主题奠定研究方向和基调,也表现出艺术体操项目最重要的组成结构,给新的研究提供了主题设定的大框架。通过主题名称可以推断出,大部分研究是基于理论和经验分析,涉及的交叉学科少,科研方法并不多样,存在较多研究空间值得继续探索。
图2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主要主题分布图
2.3 学科分布
由图3可见,2000—2020年,在艺术体操核心论文期刊分布图中,前5位的期刊占据了总数的75.84%,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和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在上榜的期刊类型中,体育类高校创办的期刊占据多数,未来在该领域的文章发表前,可以参考前人投稿的偏好和期刊对该领域文章的认可度,提高发表成功率。
图3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期刊分布图
图4期刊分析图中,在上榜的期刊中,大多数为体育类高校。其中,北京体育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都拥有自己的艺术体操运动队,为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基础。在艺术体操全国比赛中,除去国家队所在的北京体育大学,其余几所高校分别拥有的运动队——辽宁队、四川队、上海队、陕西队、浙江队、广州队和南京队一直是表现出突出竞争力的强队,在这20年的比赛中皆多次站上过领奖台。高校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在最终的比赛成绩上有所体现,是科研与竞技成绩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有效作证。
图4 中国知网202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发表机构分布图
2.4 研究主题的聚类、突显分析
通过Cite Space V可视化软件,获得了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发文机构引用数与中心化、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间序列和引用频次时间序列分析图。
根据引文数量排名前10的分别是:排名第1的是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引用次数为20次;排名第2的是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引用次数为14次;排名第3的是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年),引用次数为11次;排名第4的是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2002年),引用次数为10次;排名第5的是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引用次数为8次;排名第6的是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2年),引用次数为7次;排名第7的是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年),引用次数为4次;排名第8的是湖北大学体育学院(2003年),引用次数为4次;排名第9的是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年),引用次数为4次;排名第10的是成都体育学院(2002年),引文数为3次。
在艺术体操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中,前10名分别是“模式”“规则”“艺术价值”“30届”“三围”“资源整合”“艺术体操比赛”“健美操”“后备力量”“时间理论”(图5)。聚类的颜色表示关键词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看出前10名的关键词最早的出现时间都在2008年之前,近10年赓续了过去的研究,未出现新的热点聚类。
图5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综合分析艺术体操未能在国内大幅提升的影响力有以下5点:(1)受限于项目过去仅针对女性开展,受众群体面积较小;(2)项目入门门槛高,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同时这个因素也导致了专业运动员退役年龄偏小、运动寿命短的问题;(3)项目发展缺乏商业化团队运作,艺术体操的队伍严重依赖政府的支持,在2015年左右才开始出现俱乐部形式,走入兴趣培训的视野,加上过去大家对体操训练“虐待”学生的畸形认知,导致许多家长依然不放心青少年学习这个项目;(4)我国在该项目一直相对落后于苏联,成绩平平,媒体曝光量少;(5)只有较少的高校涉及艺术体操的专业学术研究,研究人员较少且大多是专业运动员退役后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科学的支撑。
在关键词时间序列图中,可以看出每个聚类包含的主要关键词及其时间展开与发展情况。圆圈越大说明该关键词总计被引频次越高,线条颜色代表了时间跨度。“模式”包含的关键词有发展趋势、圈操、规律、大众艺术体操、差距、器械技术、经济水平等。“规则”聚类包含的有规则、个人项目、运动医学、早衰、运动员等;“艺术价值”聚类包含了发展趋势、艺术美、新规则、创新、成套编排、艺术表现、特征等;“三围聚类”包含了女大学生、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资源整合”聚类包括技术价值、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后备人才、专项技术、体育学院、难美项群、音乐伴奏;“艺术体操比赛”聚类包括了战略、编排、集体项目、教学能力、音乐、培养、完成情况;“健美操”聚类包括了体育教学、高校、运动损伤、体育舞蹈、体育教育专业;“后备力量”聚类包括竞赛、选材、训练、身体技术、焦虑、竞技能力;“时间理论”聚类有技巧运动、竞技体操、因素、研究。较为新兴的热点关键词有“舞步组合”“特征”“身体难度动作”“难美项群”“音乐伴奏”“竞技能力”等,较经典的主题研究有“规则”“运动医学”“大众艺术体操”“器械基础”“竞技水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技术”“完成”“编排”等。(图6)
图6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关键词时间序列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中,时间分区为2000—2020年,以4年为单位进行切割,网络节点N=111, E=120,网络密度为0.019 7。可以看出,在艺术体操研究领域中,关联度不高且密集度低。除中心词“艺术体操”外,频次最高的热点词还有“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运动员”“中国”“规则”“艺术价值”等(图7)。通过颜色代表的时间和关键词之间的线条联系可以看出,(1)形成了围绕我国的艺术价值、后备人才、竞赛与训练、对策、基础训练、北京奥运会的中心圈。2006年汪敏,杨青宝,王秀梅,等在文章中提出我国运动员跳步技术发挥稳定,转体难度和器械难度较薄弱。(2)最早的研究联系较紧密的是竞技体操、竞技性体操、技巧运动、运动训练等与现代研究热度相关性较低的关键词。2005年,张欣,马飞在文章中指出“难”与“美”仍然是体操难美类项群的重要因素。(3)较新的研究热点联系紧密的有难度、难美项群、评分规则、竞赛与训练、身体难度动作、特征等。2013年汪敏等人根据评分规则变化特点,讨论了身体难度的组成变化规律,为竞赛与训练提供了建议。 2019年张洋等人以评分规则为研究对象,对规则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从而探索难度发展的趋势,为艺术体操的难度项目训练和竞赛难度编排提供理论支持。
图7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关键词共现分析图
从核心论文引用频次前20位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图中可以看出,研究热点的关键词具有时效性,最早的是“竞技体操”“运动训练”“趋势”,2012—2015年的热点词为“身体难度动作”,时间跨度最长的是“评分规则”,其次是“个人项目”“特征”。(图8)
图8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引用频次前20位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图
下面将从引用频次时间序列图窥探艺术体操这20年的发展历程,从关键词热点剖析时代背景的联系。在2000年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还处于未普及的阶段,最初的教练员、运动员都是竞技体操转项而来,对于艺术体操这个项目尚处于基于对竞技体操认识基础上的探索阶段,从运动训练为着手点开展项目发展,科研人员对未来趋势提出憧憬和预测。在最早接触到艺术体操项目的这群人中,大部分效力于高等体育院校,2002—2007年,集中的热点演变到“高校”“创新”“对策”“器械技术”“健美操”“运动员”,这是艺术体操项目的一波快速发展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2008年奥运会周期的评分规则中艺术分占据较重要的比重,在2008—2010年的研究中关键词“艺术表现力”体现出与规则变动的相关性。同时,关键词“集体项目”“中国艺术体操”表现出与北京奥运会我国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第2名时事的关联性。近十年,除与规则周期关联性较大的“身体难度”“身体难度动作”关键词外,体现出时间分布跨度越来越长的趋势,给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信号,对热点关键词和研究领域的深挖成为了研究趋势。尤其是长盛不衰的“评分规则”引用热点需要在未来的论文引用中被格外重视。
2.5 国内学者关联研究
核心论文作者共现图展示了作者的聚类和关系,网络节点N=367,作者之间的连线边数E=385,密集度为0.005 7。图中的圆圈大小代表了作者发表文章数所出现的频次,圆圈越大,频次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艺术体操这20年的核心论文研究的中坚力量以刁在箴和汪敏为主,其与其他作者的连线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研究人员。(图9)
图9 中国知网2000—2020年艺术体操核心论文作者共现图
刁在箴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兼任国际体联艺术体操国际专家组裁判员、亚洲体操联合会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体操协会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基于规则演变的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新思路(2006年)、论规则的演变与艺术体操技术的发展(2001年)等。其研究领域包括艺术体操、难度动作、集体项目、器械技术、发展趋势、体能训练、优秀运动员等。汪敏是辽宁师范大学的教授,其主要成果有:中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2005年)、从新周期规则的变化特点看国际艺术体操发展趋势(2011年)等。其主要从事的研究有艺术体操教学与训练、形体训练、后备力量等。洪小平是成都体育学院的教授,其主要研究成果有:2009年艺术体操新规则艺术价值导向研究(2010年)、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技术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分析(2005年)等,研究方向为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我国艺术体操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夏燕飞、白梅分别是艺术体操国家队个人组、集体组教练员,拥有丰富的训练教学实战经验,多次带队参加国际比赛,与世界一流队伍沟通交流,接触最前沿的技术与思想。谢颖、樊铭、黄俊亚、周小琴长期担任我国艺术体操全国比赛高级裁判组工作、裁判员培训工作,对艺术体操规则了解深入透彻。可以看出艺术体操的科研群体是一个较为紧密团结的小集体,主流研究人员都长期参与艺术体操工作。
2.6 研究热点解析
在聚类分析中,突现节点的数量代表该研究主题的研究热度。图8表明,近年来艺术体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评分规则、个人项目、特征、竞赛与训练、难美类项群等主要的突现词。其中,“评分规则”从2010—2020年成为研究热点。国际体联在奥运会结束后会发布新规则,评分规则也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剖析评分规则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对运动员的奥运会备战至关重要。其次,“个人项目”从2011—2020年成研究热点。“个人项目”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身体难度的研究,发展趋势更加突出运动员的个性化、旋转类和结合姿势变化的转体。竞赛与训练从2010—2015年成为研究热点。艺术体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轻器械展示的难美类体育项目,器械和动作的配合至关重要。
2.7 研究前瞻解析
体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体育事业也面临着需要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齐头并进的挑战,从系统的高度和全局出发,各维度的共同发展才能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竞技、群众、产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艺术体操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对关键词的分析和被引较高的作者的分析,大多数学者选择了针对艺术体操这一领域竖向深入研究,研究目标和方法都相对单一。体育作为一门缺乏理论支撑的学科,研究依赖于结合其他学科,现在交叉学科、混合研究也是大势所趋。打造现代艺术体操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是对学者提出的新的挑战。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艺术体操的学者可以尝试与更多其他学科进行合作,或许可以收获更多灵感。例如,与机械工程类结合探索更科学的训练方法、打分参考,和生物医学等学科共同探索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人体特征、运动康复等。未来的科学研究充满无限的可能性。从项目内部深挖固然重要,但艺术体操亟须学者们在研究方法上创新实现宽度上的突破。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打破“艺术体操圈”壁垒。经过对艺术体操项目发展历程、研究人员的剖析。优秀的科研人员大多是艺术体操从业多年的资深教练员、裁判员或管理人员,他们对项目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论文质量高、实用性强。同时也反映出该项目的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壁垒,较少有与项目无关的人员参与研究,这其实对项目的普及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2)改变“性别歧视”,引领先锋。艺术体操是一项女子项目,因此参与研究人员因大多与专业相关,也以女性为主,这对项目发展的全面性就自然有了限制。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性别平等再一次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进行讨论,下个周期的新规则中,也取消了对性别的限制。当今的性别平等更多是为女性发声、争取权益,但反观项目的设计,仅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两个项目是只有女性参加的,因此应该要呼吁并支持更多喜爱该项目的男性参与其中,实现真正的平等。一方面减少项目普及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提升发展的全面性。我国应该把握住这个和时代接轨的机会,大力推动男子艺术体操的发展,争取走在队伍前列,掌握规则制定话语权。
(3)深化“最美项目”文化概念。艺术体操是具有极高观赏性的奥运项目,是艺术与竞技的完美结合。需要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实现持续可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项目文化建设,通过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用竞技作品发声,传递正能量、弘扬体育精神,以赛事、活动等方式,讲好运动员的故事。
3 结 论
3.1 艺术体操科学化探索经历几代研究者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近年来发文量呈现数量下降的趋势。
3.2 目前,艺术体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音乐舞蹈、特种医学、中等教育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仅着眼于“体育”的视角。
3.3 艺术体操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难度动作、新规则、器械技术、成套动作、后备人才等内容,为我国艺术体操做出了一定贡献,未来仍有待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