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老年健康从疾病预防开始

2022-09-17文图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肺炎球菌老龄带状疱疹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 主 笔 潘 锋

为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出通知,于7 月25 日至7 月31 日在全国组织开展 “2022 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为提升老年人对常见慢性病和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认知,助力他们主动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宣传周来临之际,健康报社日前在北京以线上形式举办了以“促进老年健康,从疾病预防开始”为主题的专家座谈会,多位来自我国老年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健康政策,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感染性疾病的科学防治与管理措施等话题,旨在推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

我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教授说,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2022 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目的是通过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聚焦疫情防控、疫苗接种、老年人常见病和慢性病科普,切切实实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引导老年人逐渐养成一种生活方式,以应对快速增加的老龄化问题,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发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 亿人。“十四五”时期,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老年健康管理方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促进健康老龄化。《“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将“预防为主”列入基本原则之一,同时指出要强化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教授说,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的阶段,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 年的77.93 岁提高到2021 年的78.2 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 岁左右,这就意味着中国居民带病生存时间将近有10 年。而在一些部分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长寿的国家如法国和日本,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是84 岁左右,但是健康预期寿命却达到了80 岁以上,我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有待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总共增加了1 300 多万,但根据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5 700 多万,这也就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接近“十三五”期间五年增加的数量。

王建业教授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同时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特别是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对于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进行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通过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促进健康老龄化,《“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将“预防为主”作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健康老龄化不仅是老年群体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健康老龄化不仅是进入老龄期的老年人的事情,也是全生命周期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在全生命周期贯彻健康老龄化策略,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和伤害预防性干预,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

老龄化带来多重健康挑战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教授介绍说,我国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22 年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又将进入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根据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老年人5 380 万,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 亿人,我国将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与老龄健康有几个需要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慢性病,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78%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一种以上的慢性病,总数超过2 亿人。第二是是失能失智老年人问题,我国现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 400 多万。第三个是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我国现有约3 500 多万人。第四是我国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独居状态,大中城市超过70%,以上四个方面都与老龄健康密切相关,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高龄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特殊的关爱。

吴玉韶教授说,尽管现在我国进入了一个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但是一个以低龄老人为主的老龄化,一般来讲低龄老人的健康状况会比较好一些。2020 年“七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60 岁到69 岁的低龄老年人占55.83%,其中60 到65 岁老年人7 388 万人,占了28%。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虽然比较好,但是他们也是未来的高龄老人,一部分也将可能成为失能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十四五”时期进入加速期,我们既要关注高龄、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特殊群体,也要关注低龄的健康老年人群体,把健康的关口前移到关注低龄健康老年人群,这也是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含义所在。

预防为主“治未病”

王建业教授说,多数老年人都会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老年人更易罹患多种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流感、肺炎球菌感染、带状疱疹等,这些疾病将极大地影响对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并影响老年人晚年的健康生活,因此要应重视老年人营养问题。王建业教授强调,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坚持预防为主,传统中医理论称为“治未病”,“治未病” 就是将疾病管理关口前移,通过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尽早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传染性疾病如新冠肺炎则要鼓励老年人积极接种疫苗,除接种新冠疫苗外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有助提升老年人抵抗力,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王建业教授表示:“长寿不应该只是自然年龄的长寿,更要保证生命生活的质量,就需要有尊严地健康长寿,这也对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的同时,要调动老年人对于疾病预防和管理的主动意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建教授说,我国已进入加速老龄化进程,老年保健、老年健康促进和保护、老年疾病预防、促进老年人健康寿命的延长、减少老年期间失能等都是要面临的巨大的任务和挑战,其中增进老年人营养、改进生活方式和减少不良卫生行为等十分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力逐渐下降,老年人常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一旦感染往往病情会比较严重,死亡风险增加。在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国家呼吁老年人群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群应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见老年人群预防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从当前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来看虽然整体接种率已经超过90%,但仍有一些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接种,其中慢性病特别是多病共患的老年人比例较高,因此在新冠肺炎仍然持续流行的大背景下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是十分必要的。

冯子建教授介绍,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带状疱疹也都是疫苗可预防的感染性疾病。流感呈季节性流行,对老年人的危害非常大,尤其今年比较特殊,未来将要到来的流行季节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强的流感流行季,因此在流感流行季到来之前一定要为老年人尤其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接种到流感疫苗。肺炎球菌肺炎也是老年人易发的一种细菌性感染,危害也非常大,但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带状疱疹是一个随着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而发生的疾病,慢性迁延不愈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能够保护老年人免受疾病困扰。

冯子建教授强调,疫苗作为提升特异性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呼吁老年人在管理好自身慢性病的同时,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来预防这些常见感染性疾病。健康中国政策下多方正在行动助力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和预防能力,同时,老年人也要树立“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做到综合管理主动预防,为未来“银发”生活铺平道路。

老年人是营养不良高发人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刘晓红教授说,2022 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营养不良是指人们吃下去的食物与消耗不匹配,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如营养不足会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我国西北地区或者山西人只吃小米,蔬菜水果比较少,就会造成B 族维生素缺乏;有的地方的老年人普通红肉食用较少,造成维生素D 缺乏;而高盐、高油、高脂也肯定是不健康的,会加速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刘晓红教授介绍,营养不良发生很常见,我国学者开展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社区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和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约占到41.2%。为什么老年人会发生营养不良呢,这是因为随着机体的衰老会造成老年人咀嚼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下降,一些消化系统相关的慢性病也会造成营养消化吸收不良。当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时也增加了机体的营养消耗,如炎症性疾病急性发作后的恢复期需要的蛋白质等的营养补充会明显增加,还有就是治疗用药、口腔疾病、抑郁等都会影响到老年人食欲,因此衰老和疾病重叠会加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

刘晓红教授说,老年人是营养不良高发人群,一方面低龄老年人现在肥胖的比例比以前更多了,那么糖尿病、心脑血管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此类老年人要控制体重,多运动;另一方面是高龄老人,高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在急性加重入院常常造成营养不良。

可预防的三种感染性疾病

刘晓红教授说,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流感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但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不良结局,因此儿童和老年人是两个主要需要重点预防的人群,此外,肺炎球菌肺炎、带状疱疹等都明显与抵抗力下降有关。

刘晓红教授介绍说,许多人认为流感就是严重的感冒,这是不对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和口鼻眼黏膜接触传播。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流感除了有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状外,主要还有高热和全身疼痛并且重症会出现病毒性肺炎,随着流感造成的机体免疫力的低下还可继发细菌性肺炎,最终导致休克、呼吸功能衰竭、爆发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损害等多脏器功能损害。老年人还很容易出现意识混乱即谵妄,临床可见很多心脏不好或者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就会出现心力衰竭、肾衰及多脏器衰竭等不良结局。慢性病虽然不可治愈,但如果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也是一个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罹患流感后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慢性病的急性加重。我国学者的研究数据显示,流感流行高峰期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8%,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了7%,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增加了17%,而新冠肺炎合并流感死亡率是单独新冠感染的2.27 倍,由此可见慢性病一旦合并感染死亡风险都是增加的。另有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急性心血管病入院的老年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降低了15%,再住院的风险降低了19%,因呼吸系统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降低了34%。

刘晓红教授继续介绍说,肺炎球菌肺炎也被称为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的实质性炎症,肺炎球菌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或自身携带有病菌因为免疫力下降而形成感染。肺炎球菌肺炎更常见于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肾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发生肺炎球菌肺炎前可以看到有的人会有营养不良、受寒、淋雨、酗酒等,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比较急,有呼吸道症状,有高热、寒战、肌肉疼痛甚至有意识混乱,体温多呈高热状态。老年人的急性感染肺炎也叫社区获得性肺炎,全世界每年约有160 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肺炎球菌肺炎的发生,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也推荐婴幼儿和老年人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肺炎球菌肺炎。

刘晓红教授说,带状疱疹不是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是一种皮肤的改变。我们很多人小时候会得水痘,水痘和带状疱疹实际上都是由同样一个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神经支配的一个区域发生皮肤的水疱,并可导致部分患者慢性神经痛,发生率高达近30%。带状疱疹患者年龄越大,症状越重,神经痛后遗症越多。慢性病患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如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发病的风险增加2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增加41%,心血管疾病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增加34%。因此,建议50 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提升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

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葛彩英介绍,在社区中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重视程度分几种情况,多数老年人还是非常注重自己健康的,按时复诊。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不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其中一类人群是有的老年人根本就不重视,医保卡都没有用过,从来不看病,也不知道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第二类人群是知道自己患病,但是觉得症状没那么重,症状消失了就自行药停,或者一旦监测到血压血糖值正常了就不再服药了;第三类人群是有的老年人有这样一个理念,就是“是药三分毒”,惧怕服药;第四类人群就是虽然知道自己患病,但出于各种原因既不服药也不检查,造成医生无法判断其疾病控制是否达标或者是否已出现并发症,由此可见提升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还有很大的空间。

葛彩英教授认为,提升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要从慢性病管理和感染性疾病预防两个方面入手。慢性病管理内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肿瘤等,社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和带状疱疹,同时营养不良也不能忽视,预防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就是疫苗接种。就提升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管理水平葛彩英教授建议,老年人可以到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签约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一医一户一家庭,把慢性病管理模式由被动服务模式转向主动管理模式。医生服务团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4 个方面的健康管理,一是评估老年人个人和家庭情况,评估他个人的健康意愿,包括体重的管理、认知、饮食、运动、心理状态、需要的支持等,通过对老年人疾病特点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针对不同的高血压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二是签约后医生服务团队会定期对患者做面对面回访,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等。三是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在社区管理中都有定期免费体检,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对高危因素提前进行干预。四是可以很好地开展健康教育,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让老年人获得新知识,树立信心并最终变为主动健康的行动。

刘晓红教授介绍,慢性病是指超过一年发生形态学和功能影响的,并且影响到个体需要医学干预的疾病,慢性病是不可治愈的,关键是要稳定住。维护老年人健康的目的并不是说治愈疾病,而是让疾病稳定,维护的是老人的身体功能状态,是让他们能够做想做的事。

刘晓红教授说,大部分慢性病都是非传染性疾病,也都是与年龄相关性疾病,也被称为老年病,因此老年人要学会与病共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里约有半数老年人同时罹患两种和两种以上慢性病,是一种多病共存状态。常见的慢性病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非癌的与代谢和心血管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长期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肾衰、心力衰竭等,此类慢性病多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第二类慢性病是恶性肿瘤,人体衰老会造成免疫衰老,对于肿瘤细胞不能识别而发生肿瘤。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近40%的可能性会患有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重要的解决途径。第三类慢性病是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疾病发生退行性病变的概率几乎是100%,此外还有白内障、听力下降等都比较高发。痴呆在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6%,每五年翻一番,到90 岁的时候近50%的人会发生痴呆。上述三大类慢性病在老年人都会发生,因此要坦然接受与病共存,重要的是维护好老年人机体的内在功能。

树立积极老龄观

吴玉韶教授说,老年健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医学角度上的健康,另一个方面是非医学角度的健康,即从社会学角度、公共政策角度来认识的健康如健康素养等。健康素养是老年健康最经济、最可靠、最根本的健康促进措施,虽然老年人最需要健康,但是老年人又是健康素养较低的群体之一。

吴玉韶教授强调,积极老龄观是一种非医疗手段,是老年健康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的重阳节前夕对我国老年工作的指示中提出,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把这个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老年健康更要把积极老龄观融入全过程,积极老龄观就是要更积极地看待老龄化、更积极地看待老年人的生活,更积极地看待养老。

吴玉韶教授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老龄观对老年人有重要的启迪:一是积极的养老观,老年人要有养老的追求、梦想和规划,未来老年人的养老更多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所以积极老龄观要有积极的养老观。二是要有独立的自强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倡导的老年人权益的五个原则之一就是独立。独立是第一原则,老年人养老要尽可能保持财产、居住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独立,因为独立对老年人是很重要的。第三就是参与,参与是老年健康特别是积极老龄观的最重要的体现,俗话所说的“养老养老,越养越老,干活干活,越干越活”,指的就是参与。大量的研究也表明老年人的主动参与和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越是活跃在社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越好,而那些天天在家养生养老的人反而可能健康状态会比较差。四是要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学习是未来最好的养老,与养老院床位相比老年大学的座位是一种更经济、更实用和更积极的选择。因此,维护老年健康医疗非常重要,但是非医疗的心态、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养老、积极看待疾病、积极看待老年期,这些积极老龄观同样对老年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肺炎球菌老龄带状疱疹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流感病毒 会为肺炎球菌进入人体“开路”
对65岁以上人群接种结合型肺炎球菌疫苗的新建议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孙美平:关于肺炎球菌疫苗7问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