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物命名趣闻

2022-09-17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 2022年26期
关键词:祝融命名嫦娥

◎本刊综合

一种新事物出现后,如何为它取一个合适又好记的名字是件重要的事。在命名这件事情上,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方式。

比如在植物学界,被称为“现代分类学之父”的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是植物拉丁学名“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

根据“双名命名法”,每种植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前面的词是该种所在的属名,后面的词是专门说明这个种的“种加词”。后来,这种命名法又被推广到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命名法则中。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命名的故事?本期,小编搜集了一些事物命名趣闻,分享给大家。

用“形状”命名的化学分子

宏观世界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事物,殊不知,在微观世界中也有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下面这些外形独特的化学分子可能会让你会心一笑。

◆“分子动物园”

企鹅酮、小狗烯、蚂蚱酮……一些分子结构像动物的化学分子不断被发现,组成了一个“分子动物园”。

企鹅酮可作为分子机器的原材料,其分子式为C10H14O。它的英文名为“Penguinone”,该词由“penguin”(企鹅)和后缀“-one”(酮)组成。

小狗烯的分子式为C26H26,是一种含有4个苯环、具有香气的有机化合物。它最初是由化学家蒂姆·理查德发现并命名的。

图1 小狗烯的分子结构

蚂蚱酮是一种从蝗虫的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它的正式名称较长,为方便记忆,化学家们便称其为“蚂蚱酮”。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豪猪烯、蛙苯等以动物名字命名的化学分子。

◆足球烯

足球烯的正式名称为碳60富勒烯。

碳富勒烯指的是一类由碳原子组成的笼状分子,它是继金刚石、石墨后人类发现的第三种碳元素的形态。

1985年,英国化学家哈罗德·克罗托博士最早发现了碳富勒烯,凭借此发现,他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图2 哈罗德·克罗托(图/诺贝尔奖官网)

富勒烯可分别包含24、42、60、70、80……个碳原子。人们发现,包含60个碳原子的碳60富勒烯分子化学稳定性最强,因此这种结构的分子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

因为碳60富勒烯的分子结构为球形32面体,这种形状和足球相似,所以碳60富勒烯也被称为“足球烯”。

用医生名字命名的疾病

在医学界,一些疾病的名称是以发现这种疾病的医生的名字命名的,这样不仅方便记忆,也是向医生致敬的方式之一。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叫震颤麻痹,多发于老年人,其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以及肢体失去平衡等,病因至今未明。

1817年,来自英国的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发表了一篇关于“震颤性麻痹”的文章。约60年后,法国神经学家让-马丁·夏科开始研究这种病的症状及其与多发性硬化症之间的区别,并将该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夏科病

让-马丁·夏科也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发现者,所以ALS在法国被叫作夏科病。在美国,这种病被称为卢伽雷病,我国则称之为渐冻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选择性影响上、下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疾病,患者会逐渐失去行动、说话、吃饭甚至呼吸的能力,但感官和思维仍完好无损。著名的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21岁时便患上了这种病。

图3 斯蒂芬·威廉·霍金(图/pixabay)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记忆、思维和行动都出现问题,该病多发于65岁及以上的老人。虽然目前已有药物可延缓其症状,但仍无法治愈。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者、德国医生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于1906年首次发表了相关报告。直到1994年美国里根总统被确诊后,此病症才广为人知。

◆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发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病于1967年由日本儿科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描述,随后世界各地陆续报道,常发于亚裔儿童。

患者发病时伴随全身性血管炎,以心脏冠状动脉炎症最常见,严重者可引起冠状动脉瘤,造成长期后遗症或死亡。

用神话人物命名的“中国星”

从“嫦娥”到“望舒”“羲和”再到“祝融”,中国人把对浩瀚星空的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古代神话人物的名字中。

◆嫦娥四号探测器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用“嫦娥”命名我国探月工程,不仅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还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在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前还发生了一个浪漫的小故事。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然而,由于月球的阻挡,地球上的人们无法接收来自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出的通信数据,就像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遥相守望。于是,科学家们便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前发射了一颗为它提供通信支持的中继星,这颗中继星顺理成章地被命名为“鹊桥”。

◆“望舒”与“羲和”

一般情况下,科学家们是用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编号给新发现的系外星系命名。20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了一次“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动,以期为世界范围内的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一个命名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机会。

分配给中国命名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为围绕K巨星HD173416运行的类木巨行星HD173416b。最终,经IAU核准,由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提出的“羲和”和“望舒”被确认为此行星系统中恒星与行星的正式名称。

图4 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代表在“IAU 100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动中国(内地)命名结果说明会上介绍“羲和”“望舒”命名理由(图/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

在中国神话中,“羲和”是太阳女神,“望舒”是为月亮驾车的女神,被当作月神。

◆祝融号

2021年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祝融号。

“祝融”是中国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

用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据介绍,在2020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之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就举办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吸引广大公众的参与。此次征名活动共收到来自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提名39 808个。经过初审,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等10个名称,再由网络公开投票,结合投票结果和评审委员会意见,最终确定了“祝融号”这一名称。

特别的台风命名

在气象学中,台风专指在北太平洋西部洋面上发生的,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的,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

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等)共同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再各提供10个名字,然后按照命名表中的顺序循环使用。

当时,中国内地提供的10个名称分别是:龙王(已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已被“白鹿”替代)、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已被“木兰”替代)和海棠。其中,“玉兔”共被使用了4次,分别是:2001年第7号台风(台风级)、2007年第2号台风“玉兔”(强台风级)、2013年第16号台风(热带风暴级)、2018年第26号台风(超强台风级)。

图5 台风登陆时的场景(图/新华社)

一般情况下,台风命名表不能随意更改。然而,如果台风“作恶多端”,即某次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时,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由原名的提供国家或地区重新推荐。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事物的命名,你能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吗?欢迎来信向我们分享你名字的故事。

猜你喜欢

祝融命名嫦娥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嫦娥”探月,步履不停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为什么说嫦娥四号登月是独一无二的?
祝融胜共工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