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民间遛狗文化与城市遛狗公园建设匹配度研究

2022-09-17李济泰

广东园林 2022年4期
关键词:宠物犬澳门公园

李济泰

“遛狗”一词是城市居民携狗散步、休闲活动的概称,亦涵盖跑狗、赛狗活动,是中国古代贵族阶层喜好的“声色犬马”休闲活动之一。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融历史长达500年的城市,民间较为普遍的遛狗活动亦成特色。1932年,澳门赌商范洁朋首开赛狗博彩项目,盛极一时;1961年初,印度尼西亚商人郑君豹成立澳门赛狗有限公司,后由何贤先生接手于1962年11月成立澳门逸园赛狗有限公司[1];由此,澳门民间赛狗活动已繁荣发展近60年。

为了满足澳门养狗人士对城市遛狗公园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近10年来特区政府主管部门在一些公园和街旁绿地设立了若干遛狗区,构成特定的城市专类公园中园。然而,迄今为止业界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研究,现有的建设实践大都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规模较小且标准较低。本文研究相关史料并现场调查,分析澳门民间遛狗文化与城市遛狗公园建设匹配度及优化对策,促进澳门实现人与自然及动物和谐相处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1 民间遛狗活动文化传统

1.1 澳门人热衷养狗和遛狗

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澳人口68.31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2.07万人/km2[2]。其中,澳门半岛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2019年人口密度高约5.73万人/km2[3]。然而,澳门的大街小巷、城市公园、小区邻里,随处可见各色“遛狗人”。他们多则遛三五只狗,少则遛一只。这一现象,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并心生感慨,能在如此高密度的城市居住环境传承民间遛狗文化,实属奇观。

自特区政府主管部门给澳门居民养狗发放“狗牌”使之管理正规化后,养狗人士逐年增多(图1)。小区邻里空间人狗混杂的遛狗场所引发了许多“狗咬人”事件,狗主人对专门遛狗场所的需求也渐成刚性。

图1 2003—2019年犬只准照年签发数量统计

自2011年澳门首个遛狗公园建立后,澳门居民养狗的热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除去2018—2019年逸园赛狗场关闭及部分居民丢弃、人道毁灭、弃养等因素影响外,澳门居民所养狗只的平均寿命为10~15年,中位数为11年和12年[4]。根据图1数据及2008—2019年澳门市政署动物卫生监督网公布的犬只准照签发统计资料推算,澳门现有宠物犬约11.4万只,按全澳68.28万人计,每5~6人就养1只狗,养狗、遛狗成为澳门民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澳门人的赛狗文化

澳门赛狗作为20—21世纪亚洲唯一合法的赛狗博彩项目,其竞赛规模和影响可比肩赛马博彩。其历史可追溯到1931年,因港澳商人卢九、范洁朋等人在上海游玩赛狗场时灵感突发,随即返澳后在澳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澳门赛狗场,选址澳门半岛北区望厦山旁的五二八运动场(今莲峰球场),并于1932年成功举办了澳门首届赛狗。此后,澳门赛狗场经历了多次因经济不佳停办与转手,于1961年正式被澳门逸园赛狗有限公司收购。从此,澳门赛狗场正式更名为“逸园赛狗场”。

逸园赛狗场选用的犬种为澳大利亚格力狗(也称格雷伊猎犬),其陆地奔跑速度飞快,最高可达72 km/h,仅次于猎豹。赛狗项目达到巅峰时,曾跻身美国《时代杂志》25项“亚洲旅游不容错过的体验”之一[5]。以此作为契机,养狗和遛狗文化开始风靡澳门,通过遛狗及训练让爱犬参与业余赛狗活动。此举引起了澳门遛狗文化热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遛狗人。

后来,随着澳门城市发展及逸园赛狗场周边筷子基区与青洲区人口密度上升,逸园赛狗场逐渐成为周围居民的“累赘”。“赛狗场犬吠声滋扰居民”“澳门人多地少用地严重不足”“赛狗场光污染”等环境问题和土地发展矛盾逐渐引起社会及政府关注。在澳门居民的要求下,特区政府于2017年正式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刊登行政命令:“逸园赛狗场须于2018年7月21日前迁离原址”“若想继续办,则需符合城市规划,建立在不影响民居的地方”[6~7]。由于无法满足现时城市规划需求,逸园赛狗场于2018年6月举办了最后一次赛狗比赛后关闭。

2 澳门城市遛狗场所建设概况

2011年3月,特区政府在澳门半岛的水塘马路旁建设了第一个遛狗公园,占地面积初为1 715 m2,后增至2 556 m2,园中配置设施有狗只粪便箱、狗只玩耍障碍物、水喉、铁围栏及座椅等。近10年澳门建设了18个遛狗公园(亦称遛狗区),其中11个位于澳门半岛、6个位于凼仔,1个位于路环(详见表1),园中均配套了犬类活动设施。

表1 澳门城市遛狗公园面积与分布概览

澳门遛狗公园建设主要有2种布局方式:一是附属在市政公园或小区公园内的遛狗公园(如凼仔中央公园成都街遛狗公园和哥英布拉街遛狗公园),二是在住宅区楼宇间、马路中间闲置空地上独立建设的遛狗公园(如沙梨头北街遛狗公园、凼仔潮州街遛狗公园)。市政公园附属的遛狗公园的活动场地一般按照狗只体重划分为两类:>10 kg属大型犬,在大型犬遛狗公园活动;<10 kg属小型犬,在小型犬遛狗公园活动。例如,凼仔中央公园哥英布拉街遛狗公园为大型犬专用,成都街遛狗公园为小型犬专用(图2)。独立建设的遛狗公园则不一定都设置大小型犬遛狗专用场地,如沙梨头北街遛狗公园设有大小型犬遛狗专区,而凼仔潮州街遛狗公园则仅设有小型犬遛狗专区(图3)。

图2 凼仔中央公园附属的成都街遛狗公园

图3 独立布局建设的凼仔潮州街遛狗公园

从建设规模考察,澳门城市遛狗公园大致可分成4档:1)微型遛狗公园,100~500 m2;2)小型遛狗公园,500~1 000 m2;3)中型遛狗公园,1 000~2 000 m2;4)大型遛狗公园,≥2 000 m2。澳门现状城市遛狗公园中有50%为微型,且多数为200 m2左右的街边遛狗区;小型遛狗公园的占比为33.3%;中型及大型遛狗公园的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5.6%和11.1%(图4)。

图4 澳门不同建设规模的城市遛狗公园面积占比

就遛狗公园的布局位置而言,中型和大型遛狗公园多分布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滨水区附近;小型遛狗公园则分布于市政公园、大马路、大街附近;而微型遛狗公园则分布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小区楼宇、街巷旁边。微型遛狗公园一般只配置基本遛狗设施和小块坐憩绿地;小型遛狗公园多配置有狗只散步、跑道等活动场地;中型和大型遛狗公园则需提供较舒适的小狗与主人共同玩耍、运动的绿地空间和器械,如“接球”“扔球”“捡球”设施等。

从图5~6可见,澳门遛狗公园的分布较不均匀,多数位于人口密度最高的澳门半岛北区和东区,半岛南区和中区的遛狗公园建设匹配度严重不足。澳门离岛的遛狗公园主要集中分布在凼仔中心城区附近,整个路环城区仅建设了1个,供需匹配度失衡。

图5 澳门半岛的遛狗公园分布图

为深入了解澳门城区遛狗公园的使用情况,笔者选取6个代表性样本进行实地考察,分别为半岛沙梨头北街遛狗公园(独立建设且设置大小型犬类分区)、凼仔潮州街遛狗公园(独立建设且只有小型犬分区)、凼仔中央公园哥英布拉街遛狗公园和成都街遛狗公园(分别为大型犬遛狗区和小型犬遛狗区)、黑沙环公园遛狗公园和何贤绅士大马路遛狗公园(综合犬型遛狗区)。分别于10:00—12:00、15:00—17:00、19:30—21:30,且区分工作日与周末假日分别观察记录。

图6 澳门离岛的遛狗公园分布图

如图7~8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同时在园狗只数目,其结果显示市政公园附属遛狗区与独立设置的遛狗公园在同时段内狗只活动数量相差不大。遛狗公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工作日10:00—12:00、19:30—21:30及周末19:30—21:30三个时间段,园内狗的数量少为3~4只,多则6~7只。周末和工作日15:00—17:00,使用频率均较低,狗的数量<2只。

图7 澳门遛狗公园工作日同时在园狗只数目最大值统计

根据对6个样本遛狗公园的调研,发现多数遛狗人士在公园的停留时间为15~30 min,少数>30 min或< 15 min。若主人与朋友一起遛狗,则会增加遛狗时间,停留时间可达45~60 min。

3 城市遛狗公园建设匹配度

所谓“匹配度”,一般是指两个不完全相同的物象,在某种分类要求下的契合程度[8]。本文所研究的城市遛狗公园匹配度可定义为:遛狗公园建设水平与城市居民饲养的宠物所需户外活动空间的供需比值。

从生物遗传学考察,多数宠物犬的祖先是由狼驯化而来,一般以肉食为主且天性好动。狗的饮食结构与天性决定了它表现出较为兴奋且活动量大的特质。因此,宠物犬对宽阔的户外活动空间有较大的需求[9]。不同品种和年龄段的宠物犬为了保持身心健康,所需的户外活动时长不同。若按体重划分,小型犬类(体重≤10 kg),如吉娃娃、马尔济斯、蝴蝶犬等,需求时间为30~45 min;中大型犬(体重>10 kg,甚至20 kg以上),如柯基、边境牧羊犬、哈奇士、德国牧羊犬等,需求时间1~2 h。所以,兽医人员一般建议宠物犬每日户外运动时长应不少于30 min。国际上发达国家很重视宠物犬的健康,如德国政府立法规定狗主人每日必须遛狗两次以保障宠物犬的健康。

图8 澳门遛狗公园周末同时在园狗只数目最大值统计

参考《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Ⅱ类)建计函[2011]273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Ⅲ类)建城[2002]240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的计算标准,以15 min周转率为单位的狗均城市遛狗公园占地面积(SJ)。取上述6个遛狗公园样本调研所得的高峰期数据,可计算出遛狗公园的平均使用周转率。即:取每只狗在遛狗公园停留平均时长为15 min,同时在园狗只数量(N),与遛狗公园面积(SG)相除可得出每15 min的城市遛狗公园狗均占地面积(SJ)。

将表4、图7中数据代入公式1,可得出遛狗高峰期凼仔潮州街遛狗公园的狗均占地面积为90.3m2/15 min,凼仔中央公园成都街遛狗公园的狗均占地面积为55.4 m2/15 min,凼仔中央公园哥英布拉街遛狗公园的狗均占地面积为82.4 m2/15 min,沙梨头北街遛狗公园的狗均占地面积为106.7 m2/15 min,黑沙环公园遛狗公园狗均占地面积为77.4 m2/15 min,何贤绅士大马路遛狗公园狗均占地面积为57 m2/15 min,平均值为78.2 m2/15 min。排除狗主人休息时间8 h不会进行遛狗(即23:00—7:00),可知遛狗公园每日正常使用时间(H)为16 h,即64个单位的15 min周转率时间。全澳每天每只狗需求遛狗公园面积(S2)估算值为:

即全澳遛狗公园狗均占地面积需求(S2)约为1.2 m2/天。结合表1~2的数值估算,澳门现有宠物犬数量已超过10万只,若取整数10万只(NG=100 000),可得出全澳遛狗公园面积需求估算值(S3)。

根据公式3,大致估算出澳门城市居民对遛狗公园的实际需求面积约为120 000 m2。根据现有遛狗公园总面积 12 810 m2,结合本文城市遛狗公园建设供需匹配度定义进行计算,可推算出澳门城市公园供需匹配度值约为0.1。

所以,澳门城市遛狗公园建设的现状供需匹配度较低,需要通过逐步提高供给水平加以改善,从而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此外,考虑到多数遛狗人士会喜欢在街道遛狗而非遛狗公园、部分幼犬、老犬可在室内活动等因素,遛狗公园实际需求量应该比估算值低一些。

在澳门“人多地少”、土地高度集约利用的城市环境下,如何规划建设宠物犬的活动空间?这可能是体现城市文明水平的一项工作。事实上,城市遛狗公园并不是一种奢侈品,其服务对象不仅是宠物犬,还有狗主人和爱犬人士。宠物犬在公园玩耍运动时,狗主人常会陪着一起运动、放松,从而得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研究表明,通过妥善管理城市遛狗公园,用分时段引导遛狗活动、设立围栏专区、专人看管等方式,可以较好地预防犬伤人的事件发生。在小区尺度下建立城市遛狗公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也可以让附近居民受益,为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居民提供一些绿色的游憩空间。

4 结语

遛狗作为澳门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已深入民间,但是笔者发现有宠物犬在大街小巷中随地大小便,造成不雅观的形象,对城市文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应兼顾考虑民俗文化活动,适当安排。2020年9月公示的《澳门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未将城市遛狗公园的建设需求纳入规划范围,实为需要改进之处。因为无论从传承民俗文化还是满足社会需求层面看,城市规划都应该合理地提升遛狗公园建设与市民需求的匹配度。具体的规划措施,建议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4.1 善用城市剩余空间建设遛狗场地

澳门作为高密度城市,地少人多是难以解决的矛盾。在居民住房用地严重不足的现实条件下,想从城市建设用地中专门增加设置遛狗公园的可行性不高。借鉴同为高密度城市的香港建设遛狗公园的经验,可将一些城市的闲置空间、消极空间规划改建为遛狗公园。如图9所示的香港蓝地遛狗公园和黄竹坑遛狗公园,均为利用天桥底部的消极空间改造建成。

图9 香港遛狗公园建设实例

城市遛狗场所建设所需的设施和经费并不高,仅需提供狗主人休息座椅,狗粪便箱、狗只玩耍物和障碍物、水喉及铁围栏等基本设施,管理难度也较低。因此,在澳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楼宇屋顶的闲置空间、轻轨站桥底部的消极空间(图10)等,均可改造为小型或中小型的小区遛狗场所。这种变废为宝的空间利用策略,既符合澳门日益增加的遛狗人士需求,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图10 澳门城区闲置的屋顶空间与轻轨站桥底消极空间

4.2 尊重民俗文化体现人文关怀

建设城市遛狗公园,是一种尊重民俗文化和体现人文关怀的文明举措。如今,有不少城市公园建设偏重塑造实体景观(如雕塑、地标、景观墙等),较为缺乏对公园使用者日常活动行为及人与自然亲和度需求方面的关爱,应当适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澳门民间遛狗文化与城市遛狗公园建设匹配度,有助于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增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澳门建设亚洲独特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城市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宠物犬澳门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宠物犬慢性腹泻的治疗
宠物犬的疾病预防及保健探究
在公园里玩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澳门回归日
宠物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宠物犬保险的设计与推行
一见如故
犬子宫蓄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