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功能变迁研究
2022-09-17褚晗锟
◎褚晗锟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
栖真观在201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安平村,据观内“仙公山建栖真观”碑刻记载栖真观始建于至元十八年,为丘处机弟子张志顺筹建,坐北朝南,原由东、中、西三个院落组成,现仅存东院和中院,东院目前有魁星阁、玉皇殿等建筑,中院有奶奶殿、王母宫等建筑。栖真观玉皇殿供奉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塑像在殿内中心位置,殿内墙上绘有清代壁画,北墙以玉皇大帝的塑像为界限分为北墙东和北墙西,以屏风样式呈现,共计八条屏风,左右各四条对称分布。北墙的内容与花鸟山水,四大名楼相关。东西两墙绘制了二十八星宿人物壁画,两墙的面积相同,宽3.28米,高4.375米,壁画下端离地面1.6米,各绘制十四位星宿,以画卷的形式徐徐展开。西墙绘制了虚日鼠、尾火虎、危月燕、箕水豹、牛金牛、斗木獬、壁水貐、室火猪、昴日鸡、亢金龙、房日兔、氐土貉、觜火猴、翼火蛇。东墙绘制了参水猿、奎木狼、张月鹿、心月狐、轸水蚓、井木犴、娄金狗、角木蛟、女土蝠、胃土雉、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毕月乌。从壁画整体看,东西两墙壁画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部是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的动物形象以及大片蓝色天空,中部是二十八星宿的人物形象,诸位星宿服饰艳丽,脚踏祥云,彼此之间的距离错落有致,下部为蒸腾的祥云图案,诸位星宿站立于上,仙气缭绕。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作为道教信仰的艺术载体,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反映了民间道教信仰和民间美术,通过研究二十八星宿壁画的功能变迁,不仅可以了解当地人们需求的变化,也有利于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二十八星宿壁画的功能主要有宣传功能、装饰功能以及文化功能。宣传功能是壁画最原始的功能,自它诞生时就具备。装饰功能也是它原始的功能,但这个功能在壁画最开始时目的性不强,逐步变得重要。到了现代,文化功能由于现有的文化氛围变化,变为壁画最重要的功能,它主要侧重于美学教育、历史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一、二十八星宿壁画宣传功能
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取材于道教的传说故事,创作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图像化处理,传达出神圣氛围。从二十八星宿壁画的画面内容来看,宣传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壁画内容更为直观
二十八星宿主要由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二十八星宿最初是古人为观测日、月、星辰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因为日、月、五星在其间运行,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二十八星宿”。随着历史的变迁,二十八星宿含义日渐丰富,每一颗星辰均有了人物对应,且与动物及五行学说相呼应,由此完成了由星辰到神仙的形象转变。二十八个星宿代表了二十八位神仙,在二十八星宿壁画中每一位神仙的造型虽有所差异,但服饰都为圆领、大襟、大袖、长到脚踝,其服饰与道袍十分相似。二十八星宿壁画比文字描述星宿的文字要更直观,人们通过壁画内容可以了解相关知识,利于宣传画面内容。
(二)壁画塑造了神仙的强大
在古代,神仙就是无所不能的代名词,人们崇拜神仙的强大,但鉴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只能寄希望于神灵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由此来看信仰也带有了一种慕强心理,这种心理也反映在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中,诸位星宿穿着华丽,衣物和朝廷官员类似,包含了创作者的幻想,星宿脚踩祥云,漂浮在半空中,彼此之间的距离被祥云拉开,位置错落有致却又布局合理,他们的脚下是人间的山水,站在同一高度仿佛在俯瞰人间疾苦,体现出他们的法力无边,带有神性。对于来栖真观参观的人来说,看到如此精美壮观的道教壁画,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他人交流时很有可能会提及此地壁画,无形中成为了宣传的中介。
(三)壁画有使人产生共鸣的元素
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中的神仙都被创造者进行了拟人化。诸位星宿身上穿的与朝廷官员的服饰类似,这让观赏者觉得神仙不再是抽象的,而是有了具体的呈现。星宿面部神情或微笑、或严肃、或愤怒,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一下子拉近了与观赏者的距离,使观赏者产生亲切的感受,增强了认同感和共同感。二十八星宿壁画还拥有故事情节,以西墙为例,牛金牛身着一袭象征身份高贵武将的赤色箭衣,足蹬一双黑缎面白底高腰方头四寸厚底靴,背插四面三角形鱼肚白色靠旗,一手高举抚翎,一手横于胸前,看似要与箕水豹比试一番,威猛有气势。箕水豹则向斜前方看去,并不理会牛金牛。房日兔与亢金龙之间也有摩擦,亢金龙怒目圆睁,一手打向左侧的房日兔,房日兔身体后倾,面部焦虑,显示惧怕。星宿之间的互动引人入胜,观赏者从壁画中可以看出,神仙也拥有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宣传的目的。
栖真观二十八星宿构图简洁明确,星宿造型华丽精美。二十八星宿壁画最初被创造出来是带有一种功利性宣传功能的,它并不是单纯的赞美某种优秀的文化传统,而是借助壁画的公共性来进行宣传道教。作为壁画最原始的功能,宣传功能与清代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到了现代社会宣传功能依然存在,只不过因为社会的发展被大幅度削弱了。
二、二十八星宿壁画装饰功能
随着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被创造出来,它一开始的宣传功能更多的转变为装饰功能。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依附于玉皇殿的东西两墙,它把二十八星宿作为画面内容,对玉皇殿起到点缀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置身于玉皇殿的环境中,视野中不尽完美的成分会因壁画的出现而被抵消,使人们得到审美享受。
(一)壁画自身具有美感
壁画是建筑的装饰,它依附于建筑的墙体,形成了它与建筑环境的紧密关系,与此同时,壁画也影响着建筑环境,壁画虽然失去了纯艺术表现的独立性,但是它将自身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所依存的空间之中,美化着建筑环境。二十八星宿壁画绘制在玉皇殿东西两墙,造型准确,构图严谨。壁画色彩种类众多,有红、褐、石绿、蓝、赭石、黑等颜色,这些色彩主要体现在星宿身上服饰花纹,比如西墙左数第一个虚日鼠,一位中年人头戴点缀红色绒球的硬罗帽,留着长胡须,身着绿色官袍,腰间悬挂蓝白红相间的玉带,脚踩厚底靴,面色威严庄重,一手捋须,一手扶于腰间,眼神看向斜前方,给人稳重庄严的感觉。除了服饰颜色,星宿服饰的花纹也极具特色,衣服下部点缀中国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再往下用宝蓝、橙红、胭脂、竹青四色重复,使服饰富有变化又具有美感。星宿身上的色彩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和器物质感,丰富了画面,二十八星宿壁画中每位星宿都是如此,这样一来,壁画本身就极具观赏价值,具有美感。鲜艳的色彩美化了玉皇殿,也提升了殿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氛。如果玉皇殿没有壁画,殿内仅仅有神仙塑像,环境会显得单一没有特色,无法给观者带来震撼,正是绘画者的独具匠心,改变了殿内环境的幽暗空间,为玉皇殿注入了新生命。
(二)壁画烘托庄严氛围
栖真观二十八星宿是室内壁画,它依附于玉皇殿的东西两墙,相对于殿外空间而言,殿内空间环境是围合性空间。玉皇殿内部空间的围合性决定视觉的局限性,在这种局限性下,壮观的壁画和神仙塑像在室内呈现,所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从殿内布局来看,玉皇大帝塑像在玉皇殿的中心位置,塑像两侧是两位仙女相对站立,玉皇大帝塑像的两侧就是东西墙,东墙地面有太白金星和托塔天王李靖的塑像,西墙地面有二郎神和太上老君的塑像,这些塑像位于玉皇大帝塑像下面,一文一武,互相对称,塑像的上方都绘制着壁画,东西墙壁画为对称布局,两墙各绘制十四位星宿遥遥相对,东西墙的诸位星宿立于浮云之上,云气自地面升腾,在星宿脚下聚集的最多,越往地面越少,星宿如同天兵天将围绕在玉帝身旁,突出了玉皇大帝高大威严的形象,也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让来参拜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仙家威严,极具震撼力。
壁画的装饰功能体现在壁画自身就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同时二十八星宿壁画在玉皇大帝塑像的周边,美化了玉皇殿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玉皇殿因为壁画变得美观,带给前来参观的人们视觉享受。二十八星宿壁画的装饰美化功能和宗教宣传功能一样也是它原始的功能,但装饰美化功能在壁画最开始创作时目的性不强,创作出来后逐步变得重要,这个功能在现代社会也一直存在,虽然是基本的功能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功能。
三、二十八星宿壁画文化教育功能
文化教育性壁画一般以完美的视觉内容来讴歌某种优秀的文化,使人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艺术内容的感染,从而达到某种教育意义。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主题分明,画面内容通过艺术的加工处理,使人受到启迪和艺术的熏陶。
(一)壁画的审美教育
二十八星宿壁画作为清代壁画,很好地反映了清代的审美意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清代戏曲之风盛行,当时人们对戏曲的喜爱也表现在了对神仙的幻想上,画面中二十八星宿的衣着服饰都带有戏曲服饰的特点,诸位星宿都脚蹬厚底靴,这种黑缎面白底的厚底靴只在戏曲表演中经常能看到,每位星宿都腰挂玉带,玉带在戏曲中是文武官身着蟒袍必不可少的附件,它绕腰间一圈,上面有若干玉片作为饰物,根据职能不同玉块的位置也略有不同。绘画者还根据诸位星宿的性格分为文官和武官,武官身后的靠旗也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二十八星宿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主流审美并投射在壁画上,是绘画者与平民百姓之间的一次交流,也因此促进了人们审美水准的提高。那个时代的人们从壁画中看到了自己喜闻乐见的元素,更愿意接受它,这种接受给观者带来精神愉悦,是壁画美学教育的体现。
(二)壁画的历史教育
对于现代人来讲,不管多么见多识广的人也不可能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人们通过赏析内容丰富的壁画,可以了解清代的文化以及那时人们的所思所想,可以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可能涉及的领域。当人们看到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时,首先会产生一系列疑问,上面这些人物都是谁?他们的穿着为什么与戏曲服饰类似?为什么有的人物面部表情凶有的看起来和蔼可亲?这些问题会激发人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去翻阅各种资料去进行查找探究,由此人们会知道这些人物是道教的二十八星宿;身上衣物与清代人们审美有关;星宿面部表情与他是吉宿还是凶宿有关。二十八星宿壁画内容帮助人们开阔了眼界,并且了解到了许多道教文化,而这些道教文化在日常生活很少见,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才能接触到。二十八星宿壁画相比书籍,显得更为直观,也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在探寻壁画内容的同时也会了解到壁画所处朝代的知识,体现了历史教育的真谛。
(三)壁画的道德教育
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具有道德教育作用,向观众宣扬并传达出真善美的信息,净化人们心灵。二十八星宿壁画对观赏者的艺术教育,是从其在观者视觉接受后所引起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的,先使公众获得视觉上的享受,然后到内心情绪的激发,再到更深层的领悟,这里贯穿着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人文关怀系统。二十八星宿壁画中星宿面部神情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或微笑、或严肃、或端庄、或愤怒,一下子拉近了与观赏者的距离,通过观赏壁画,观赏者可以感知壁画所蕴含的劝善文化。二十八星宿的强大使人们向往,而神仙一向是有赏善罚恶的能力,这更容易激发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观者接受了画中信息并与艺术家对话,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道德观念的传播,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壁画欣赏活动不仅培养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并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形成。
二十八星宿壁画的文化教育功能由于现有的文化氛围变化,侧重于审美教育、历史教育和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历史教育可以激发观者的求知欲,让观者了解到大量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道德教育则可以宣扬并传达出宗教真善美的信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形成。现在,壁画的文化教育功能成为最主要的功能,宣传功能和装饰功能虽然存在但被削弱。
四、总结
二十八星宿壁画的功能随时代推进而变迁。它的功能,从诞生之初的宣传功能逐渐演变为文化功能,这种文化教育功能更多的是把道教作为文化去让大家了解。二十八星宿壁画虽然在今天文化教育功能更强,但不代表它完全没有装饰功能和宣传功能,它是由诸多功能共同构成,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有不同的侧重。壁画功能变迁主要原因是时代变化,二十八星宿壁画诞生于清代,在当时的社会,栖真观是山东地区极具名气的道观,殿内两墙画道教的二十八星宿十分合理,作为典型的道教壁画,二十八星宿壁画取材于道教的传说故事,引起观赏者的敬畏和崇拜。随着时代发展,二十八星宿壁画更多的是作为装饰和一种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