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懂两爱”视角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协同机理探究

2022-09-16陈燕玉卢艺芬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协同人才

陈燕玉,卢艺芬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势必要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亟需高素质职业技能性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战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对职业教育提出全方位服务“三农”的新要求:强化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新时期,农业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为农”,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处在于培养服务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培养一支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简称“一懂两爱”)的高质量职业人才队伍,积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职能,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水平。[1]

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协同机理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只有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且服务于“三农”的职业人才队伍,才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谱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通过破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难点,积极探索“校-乡”协同机制,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长效协同机制,对接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机理

(一)协同目标:建设服务于乡村全产业链的人才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中的协同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通过职业院校达成协同目标。在人才教学和培养目标设立上,职业教育是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的重要人才供给渠道,职业教育应扎根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为乡村振兴培养契合区域乡村振兴需求的“三农”人才。职业院校是乡村振兴人才摇篮,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中70%以上来自于农村,也是未来农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也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桥梁,给职业教育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和实训基地。其次,通过政府协同管理与治理实现协同目标。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组织和生态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仅通过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融合,需要政府行政手段介入。在人才需求管理上,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逐步上升,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等都亟需一批高素质人才,通过政府手段介入使得职业教育不断扩大,与乡村振兴形成协同目标,通过政府对乡村振兴协同治理,最终才能实现协同目标。

(二)协同动机: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职业院校作为“三农”队伍主力军的“造血池”,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区域优势,立足本土,以乡村振兴服务工程为抓手,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动机,培育服务区域经济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当地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助力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职业院校培养大量技术人才,为广大青年赋予技术能力,通过技术改变广大青年命运。我国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中有70%以上来自农村,这部分学子通过学习改变了家庭命运,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有效改变了家庭职业传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攻坚战作出巨大贡献,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2]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产业需求提供多样化职业人才,改变乡村产业结构。职业教育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传承,继承和改进了传统工艺,让传统文化进入市场,改变传统乡村产业生态。2019年,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116.4万人,至2020年已扩招到157.4万人,藉此使更多的现代青年掌握一技之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协同态度:职业教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振兴队伍

“一懂两爱”是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当前“三农”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树立正确职教态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培养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首先,职业院校转变协同态度,通过职业教育打造“一懂两爱”人才。职业教育应多方面、多维度转变职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再培养“类本科”人才,而应培养扎根农村、服务于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通过对职业学子尤其是农村学子的引导,转变农村学子学习态度,将其培养成乡村振兴的人才先锋,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最终实现双赢局面。具体表现在:一要“懂农业”,具备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供应链管理等知识。二要“爱农村”,要对农村有感情,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愿意把乡村振兴任务作为自身责任使命。三要“爱农民”,要感恩农民,对农民有亲近感,把农民的事放在心里,把农民当成亲人。其次,政府层面引导协同态度。通过政府综合引导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态度,提升两者协同度,促进双方协同发展。依托区域优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教育链、人才链、技术链、职业链”体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对接区域性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在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中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积极培育服务区域经济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当地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助力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四)协同能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核心。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具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经济的硬实力和文化的软实力,职业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产业支持、智能扶持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基础。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中协同能力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一方面,职业院校通过职业教育直接培养大批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赋能技术能力,打开成功大门。职业院校培养大批职业学子,这些学子毕业后大都直接服务于基层的乡村振兴产业,为乡村振兴输入人才。同时,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职业教育贡献巨大。职业教育通过为千万家庭培养千万大学生,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有力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成为见效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扶贫方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技术传承,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职业院校打造综合教学基地、技能实践基地及科研创新基地等平台,培养引进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吸纳更多有一技之长、有专业需求的学生加入,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力量。进一步畅通职业教育向上发展通道,满足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需要,为乡村振兴事业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一懂两爱”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

(一)构建“一懂两爱”职业教育体系,确立“德识能”一体的协同培养目标

构建“一懂两爱”职业教育体系,以“懂农业”为要求,强化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内容;以“爱农村”为使命,增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以“爱农民”为宗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职业院校教学中,通过隐形渗透,寓“一懂两爱”思想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中,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乡村振兴的思想元素,将乡村振兴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在专业课堂上,适时适度加入“一懂两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懂农业基础理论、爱建设农村、爱服务农民,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一懂两爱”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想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技能是立业之本,素质是立身之基,构建“德识能”一体的协同培养目标。乡村振兴培养目标下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培养一支拥有“综合素质+一技之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塑造匠人标杆,引导职业院校学生体悟并践行“一懂两爱”的“三农”精神。同时,建立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的考核、升学、就业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业性、导向性优势,以“三农”产业需求为服务方向,聚焦乡村振兴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培养互联网营销员、农业技术研究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走深走实。

(二)面向“三农”办学,构建要素聚合的“1+N”乡村振兴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面向“三农”办学,开展“1+N”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正确发展方向。“1”为职业院校,“N”为行业、企业、农村合作社、村民等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发挥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3]基于政府引导、依托职业院校,构建以要素聚合为核心的“1+N”协同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服务乡村振兴的复合型、应用型职业人才。通过“1+N”多维要素全方位协同与共生,整合农业、专业、创业等各类型导师育人优势,促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校-乡”联动孵化人,“乡-企”联合使用人,三方联动成就人的机制形成。依托涉农企业的真实项目,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田间地头、乡村小路、乡镇企业的跨时间、跨空间的兴趣课堂、实践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一懂两爱”乡村振兴情怀,促进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过程的知行合一。借助线下课堂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建设农业技术微课堂、乡村微课堂、乡镇企业微课堂等线上课堂,满足乡村振兴人才的个性化、情境性学习需求,创新个性化培养方式,培育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村产业带头人、职业经理人等乡村振兴人才。

(三)实现“人才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长效协同机制

打破资源壁垒,畅通协作渠道,优化长效机制,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协同促进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打破场域边界,通过建立人尽其才的实践平台和人获其财的价值平台,实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首先,培养引进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吸纳更多有一技之长、有专业需求的学生加入学习,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实现人尽其才。各区域因地制宜,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支援队、农民学院,吸纳学校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乡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场主等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工巧匠成为兼职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农业创业过程中,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其次,通过乡村振兴项目,构建协作平台,打通各地资源壁垒,实现深度合作,实现人获其财。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在职业院校打造综合教学基地、技能实践基地、科研创新基地等平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搭建乡村振兴的众创空间、服务联盟、实训基地等农业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畅通职业教育向上发展通道,形成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三、结语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全党全国之力加快实现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技术赋能的重要内生动力,在产业、人才、技术、社会、生产、生态、组织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依托。[4]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职业人才,让更多大学生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谱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职业教育以“三农”服务为目的,要坚持“一懂两爱”思想政治目标,以强农兴农为培养目标,着力解决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智能、技能、产能”支撑,培养服务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破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困境,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职业技术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协同人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人才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