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及对策研究
——基于DEA模型分析
2022-09-16曹丽丽甘晓成
曹丽丽,甘晓成
(新疆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0 引言
高校知识创新和科研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更是将创新置于发展建设的核心地位。自此,我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创业热潮。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是推动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高校的创新力量不容忽视。但目前来看,高校创新环境建设不健全,图书馆知识服务缺乏,无法满足现阶段高校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挥。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评价2019年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分析其制约因素,进一步挖掘高效率地区优势,提升低效率地区能力,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条件。
1 文献综述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谢忠局等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科技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与此同时,王少鹏等也认为增加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产出或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固定资产投资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不仅有利于本省经济发展,还带动了相邻省份的经济发展。但是,李佳雯等发现虽然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上升状态,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会影响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方面,现有研究集中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效率评价、时空分布特征、资源配置效率等展开讨论。在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上,初旭新等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分为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创新收益三阶段,运用DEA-SBM模型分析发现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偏低,但分阶段来看,知识创新效率最高,创新收益效率最低。在时空分布特征上,何声升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各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研究、开发阶段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阶段进行分析,发现高校科技创新绩效呈现阶梯化和集聚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柯亮等认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两极分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并且由于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效率相邻地区的创新效率往往也较高。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张海波等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虽然总体较高,但仍有待加强;且分地域来看,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应从宏观层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现有关于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构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时空分布特征、资源配置效率等领域。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高校科技效率、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运用空间相关模型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索。现有关于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成果颇丰,涉及社会发展各方领域。为本文的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但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以往关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研究,较多关注于投入与产出本身,很少对产生效率低下的原因作进一步分析,无法深入探究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选取2019年各地高校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传统DEA-BCC模型进行测算,通过对比各地测算结果,在分析整体创新效率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投入冗余进行测算,以进一步判断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状态及原因。
2 研究方法、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包括CCR,BCC,SBM等多种模型。其中,BCC是对CCR模型的改进,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基础上引进了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本研究认为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变化会引起产出的变化,具有规模报酬可变性,所以选择传统DEA-BCC模型作为测算方法。其次,效率是由投入与产出相比而来,高校科技创新的高效率是通过少投入多产出来获得,故本研究选取投入导向指标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投入导向指标是指在产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投入。因此,根据DEABCC模型假设并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投入导向的我国高校科技创新DEA-BCC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j=1,2,…,31(DMU=31)表示各个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研究的决策单元;X是各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的投入向量,Y是各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的产出向量。
若θ=1,S=S=0,则表示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DEA有效状态;
若θ=1,S≠0,或S≠0,则表明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弱DEA有效状态;
若θ<1,则表明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DEA无效状态。
2.2 指标选择
本研究主要将科技创新效率分为投入和产出两大指标,且认为投入指标应当能反映出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成本总和,产出指标应当反映高校科技创新直接输出成果项。但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关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产出指标的设定仅从成果的绝对数量层面考虑,忽视了产出质量也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所提倡的“破五唯”理念相违背。因此,本文在结合以往对高校科技创新指标划分经验的基础上,在产出指标中加入“成果授奖数”表示创新产出质量,以从产出的数量与质量层面充分衡量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最后根据DEA模型效率测算指标要求,建立投入与产出指标。
2.2.1 投入指标
研发当时全量人员数是指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在9个月以上的人员(一年按10个月计)。表示各省高校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投入。
研发项目经费是指学校用于研究与发展的项目经费。表示各省高校科技创新的财力资源投入。
2.2.2 产出指标
专著与发表学术论文数是指学校公开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技术转让合同数是指学校将技术成果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给受让方时所签订的转让合同数量。专著与发表学术论文数与技术转让合同数表示各省高校科技创新的数量产出。
成果授奖数是指对学校优秀的科技成果授予奖励的数量。表示各省高校科技创新的产出质量。
因此,在投入指标中,从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角度进行考虑;在产出指标中,从科技创新产出的数量与质量的层面出发,使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2019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表
2.3 数据来源
选取2019年中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的不可获得,本研究不包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的截面数据进行测算。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3 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DEAP2.1软件,选取传统DEA-BCC模型的投入导向型,对我国2019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技术效率表
3.1 总体效率分析
由表2可知总体效率:(1)全国平均技术效率为0.74,表明我国高校技术创新水平尚未达到最优状态,仍有24%的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由于纯技术效率(0.91)相对规模效率水平(0.82)较低,所以致使我国高校总体技术创新效率水平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不高。因此,提高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主要切入点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水平。各地高校需加强对科研资金的管理、提高科技创新的技术水平。(2)在测算样本中,宁夏受纯技术效率影响,综合技术效率为0.45,在31地中处于最低水平。究其原因,宁夏的创新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创新规模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其创新潜力的发挥。(3)分地区来看,江苏、河南、重庆、西藏、青海、新疆六地的技术效率为1,表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最优状态。从原因上来看,江苏、河南、重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之所以名列前茅,主要在于其投入、产出量非常庞大。其中,江苏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在测算样本中均位列第一,也再次验证了其“教育大省”的名号。而西藏、青海、新疆的效率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其前期投入较少(投入排序:新疆第28名,青海第29名,西藏第31名),而后期产出相对较高。(4)天津、浙江、安徽三地的规模效率虽然达到1,但由于其纯技术效率水平低,导致总体效率水平不高。因此,应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以增强整体的创新实力;而辽宁、湖北、四川、云南的纯技术效率虽然达到1,但受规模效率影响,技术效率仍未达到有效状态。因此,要适当扩大技术创新规模以满足技术效率水平,从而提高科技创新产出。
3.2 规模报酬分析
由表2可知规模报酬:(1)天津、江苏、浙江、河南、重庆、西藏、青海、新疆的规模报酬不变,表明其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优状态,不需要扩大创新规模或增强对科技创新投入的管理,否则将损害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西藏、青海、新疆的规模报酬不变是因为其投入少、产出大,因此,还需进一步增加对三地的投入以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潜力。(2)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4地呈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表明目前其高校科技创新规模过于庞大,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缓慢减少。投入的增加量与产出的增加量不成正比。因此,应适当缩小创新规模,减少创新投入,以提高整体创新技术效率水平。(3)安徽、江西、海南、贵州、宁夏五地规模报酬呈递增状态,表明其现有科技创新规模相对较小。前期投入力度不大,导致技术创新产出增长动力不足。因此,应通过适当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的方式促进总体技术效率水平提升。
3.3 投入冗余分析
本文基于投入导向模型测算,对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冗余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2019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投入冗余表
表3结果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福建、湖南、云南七地的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冗余。其中,河北、山西、福建、湖南的研发当时全量人员数存在冗余,湖南省的冗余人数高达2 759.904人;北京、天津、云南的研发项目经费存在冗余,云南省的冗余经费高达2 061.47万元。由于这些省份对人力与财力资源的配置不当,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导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低下。基于此,应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效率。
4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测算,2019年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非DEA有效状态,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尚未达到最优水平。综合来看,造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东西部资源供给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
第一,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相对而言,造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水平不佳的原因在于各地高校纯技术效率水平不足。纯技术效率水平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如天津、山西、安徽、宁夏等地,其规模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无法满足规模效率发展需要,导致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不高。
第二,东西部资源供给不平衡。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西藏高校科技创新当时全量人员数为357人,青海为403人,而北京人员数高达34 417人,近西藏、青海的96、85倍。从项目经费上来看,2019年青海高校科技创新项目经费约为49万元,而北京的研发经费约达300万元,近青海的60倍。东部创新资源投入过多,产生投入冗余;西部创新资源投入过少,高校创新动力不足。东西部不平衡的资源供给造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无法达到最优状态。
第三,资源配置不合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人员或经费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投入冗余是指由于高校科技创新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利用、配置不当,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资源配置不合理是造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5 主要结论与建议
5.1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的主要结论
高校是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要充分挖掘高校科技创新潜力,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动力。本文运用DEA-BCC模型对我国2019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非DEA有效,尚未达到最优水平;(2)在创新资源的投入上,东部地区投入冗余,西部地区投入不足,东西部地区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差异明显;(3)发达地区不一定代表高效率(如北京技术效率0.58,天津0.54),落后地区不一定产生低效率(如新疆、青海、西藏技术效率为1)。总体技术效率水平是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综合,因此,高技术效率不仅取决于投入总量大小,更在于生产管理及资源的有效配置。
5.2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的对策建议
高校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不言而喻。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各高校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第一,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各地区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硬性条件不一,致使落后地区可利用的资源远不及发达地区。各地区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交流合作,如对口援助,发达地区的高校为落后地区的高校援助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资源。除此之外,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国外访学、国际项目合作、参与国际活动等方式学习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
第二,减少东部投入,增加西部供给,缩小东西部差距。以上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其大量的创新资源投入,所产生的投入冗余致使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低下,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而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投入不足,限制了高校科技创新产出。两者间在资源供给方面形成强烈对比。因此,将东部地区的投入冗余分拨至西部地区,在政策上向西部地区倾斜,通过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支持的方式,平衡各地区的投入与产出比,缩小东西部间的差距,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水平。
第三,各高校提高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促使投入与产出最大化。从以上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许多地区因管理及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整体综合效率偏低,这对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基于此,高校可以成立各类资源的专门配置中心,定期组织人员开展资源合理配置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资源合理分配技能,并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资源评估,在项目进行时紧跟进程,在项目完成时及时反馈,使科技创新资源使用的全过程拥有专业人员引导,促使有限资源带来最大化产出。
6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于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日渐走入我们的生活。经测算,2019年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尚未达到最优状态。从资源的投入上来看,东部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技术创新投入显然高于西部落后地区,这对东西部创新产出的差距造成了直接影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西部地区在许多方面远不及东部发达地区,而解决这一问题完全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谋求自身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生产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
从产出效率上来看,虽然西部地区较发达地区投入水平低,但部分地区产出效率却达到DEA有效状态,表明西部地区高校具备深厚的技术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由此来看,若各地根据自身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作出改进,高校科技创新实力将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将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