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青年极简生活观念、方式及行为
2022-09-16王玉香
王玉香
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极简生活观念,其已深深影响了部分当代青年,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成为一些青年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准则。在信息高度开放与流动、价值观念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透视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极简生活现象,对于丰富青年社会文化现象认知、评判的方法论,更好优化青年生活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部分青年的“断舍离”与数字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理念首先风靡于艺术和设计领域,表现为追求一种极致简单、化繁为简的艺术设计风格,以最少的色彩、简单的符号等设计元素表现出最美的设计形态,从而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由艺术或设计领域的极简风格追求逐渐延伸到生活领域,形成了极简生活观念与相应的生活方式。
极简,就字面意义而言,就是极度简单、极致简约、极端简洁等,即非必要则不要,尽可能地简单、简洁、明了。极简主义是相对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而言的一个概念,其反对外在物质与过度消费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着重强调对人的本质的关照与把握。因此,极简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就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价值功能性界定,往往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智慧、生命理念,即要求人们遵从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自由与充盈,不被物质欲望与外在繁杂所左右。极简生活或极简主义生活的实质,是要求人们对外在物质与表象的需求更为简单,对内在精神的追求与需求更为丰盈。
追求极简生活就是一个由繁杂到简单的过程,所采用的方式就是网络上盛行的“断舍离”,与繁杂的旧物告别。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个新兴职业——“杂物管理咨询师”,其职责主要是协助客户重新审视自己住所之中的所有物品,扔掉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以达到生活极简的目的。断舍离尽管是一种家居收纳方式,但确是实现生活极简的一种手段与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物品割断、舍弃、分离的方式进行个体深度的自我审视与认知,追求内在的愉悦与轻松。极简生活或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物品极简、人际极简、任务极简、表达极简、信息极简、欲望极简等内容,成为部分青年自律自处的一种方式。
数字极简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数字技术的发达以及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使我们步入了一个人、机、物三元整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信息爆炸、网络空间虚拟且超真实的存在、商业资本的介入等,使得人们淹没在网络空间的各种参与和体验之中,而追求数字极简又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有学者曾推行30 天数字断舍离的实验,即以远离数字设备30 天的方式,找到自己所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然后再重新选择相关应用以建构自己的数字生活。其倡导人们在生活中有选择性地使用数字技术产品,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数字生活。
这种数字极简主义的实践热潮也在我国青年群体中出现,如豆瓣曾出现了三万多名成员参加的“数字极简主义者”小组,践行数字断舍离的实验。数字隐居与线上匿名生活成为部分青年的线上生活方式,实行断连、下线、无痕化浏览、反向利用算法等,其本质是青年用户希望挣脱技术的束缚和控制,掌握自己的互联网生活。数字极简是极简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是对数字时代因被数字技术所掌握与异化的一种挣脱与对抗。当然,数字极简主义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设备、数字生活内容与方式,而不是不要数字生活。所以,极简生活不是简单地排斥外在的物质与消费,而是通过更为简单、简洁的外在方式实现个体自身的追求。
青年群体的极简生活有着非常鲜明的青春情结和特色
极简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不仅被不少青年所接受,而且被他们所尝试甚至推崇。他们的极简生活实践以及对极简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往往会在不同媒介或平台得以报道展示,出现了很多鲜活案例。有人认为那些愿意主动过极简生活的个体往往是生活富足且经历过选择压力的群体,但是对青年群体而言,选择极简生活则有着非常鲜明的青春情结和特色。
追求时尚的表现形式。对有的青年而言,追求极简生活是追随时尚的现实表现。正处于追求自我认同时期的青年,更容易受到社会时尚与潮流的影响,他们愿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够跟上时代潮流。极简生活广泛流行时,他们就会成为积极的响应者与践行者,因此,随着“断舍离”的盛行,有的青年就会选择丢弃大量的物品,去感受断舍离所带来的轻松与愉悦。而一些商家会直接引导部分青年的选择,如一些品牌的宣传策划将其产品打上时尚生活方式的烙印,使其商品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时尚文化诠释,一种爱自然、爱健康、爱生活、爱环保的表现。使得那些追求时尚的青年更愿意为此买单。
同样,随着数字极简主义的盛行,不少青年采用卸载多个购物APP、屏蔽微商与代购、退出微信群等方式,决心治好爱囤积物品的“仓鼠症”,做数字极简主义的践行者。也有青年为了提升自己的网络影响力,会在网络中传播与展示极简生活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如哔哩哔哩平台上一些展现极简生活的用户,以此来昭示自己已经在跟随时尚步伐或助推时尚潮流。当然,这对有的青年而言只是一时的时尚体验与跟风行动,但对有的青年而言则由开始的体验变成了长期的践行。
偶像崇拜的模仿行为。对有的青年而言,追求极简生活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模仿行为,因为其崇拜的偶像就是极简主义者。那些崇拜偶像的青年,就会模仿其生活方式,形成网络上的粉丝圈群,大家互相分享模仿的体验与做法,形成网络圈群内共享的圈层文化。因此,偶像对极简主义理念的坚定,会使得那些青年崇拜者极力地效仿他们的理念与行为,而且会将这样的理念与行为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传播与共享,甚至成为独特的亚文化,成为在部分青年中流行的时尚风潮。
现实压力下的选择方式。对有的青年而言,追求极简生活必须先要进行断舍离,要主动舍弃那些感觉累赘的外在物品。但对有的青年而言,则没有什么可断舍离的物品,因为自己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购买与拥有这些物品,感觉不能或者没有能力去随心所欲地消费,不得不量入为出地过着极简生活。青年的生存与生活境遇不同,所养成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也会有明显差异。对一些青年而言,极简可能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与生活之本。通过节俭降级消费,或者不消费等“抠门”的方式来实现财富自由,去获得生活的安全感与掌控感,摆脱焦虑感。这种极简生活不是这些青年追求时尚,而是一种勤俭习惯使然、一种理性面对生活的选择,或者说是以主动降低自己的消费欲望、靠花得少来获得财富自由的传统方式。这种由简到简的极简生活,与由繁到简的极简生活明显不同。
认知与了解自我的手段。当然,也有青年因为除经济之外的其他工作与生活等压力,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为了进一步厘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强迫自己过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匮乏生活,通过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的方式来应对与排解焦虑、抑郁与痛苦情绪。这种体验与过往完全不同的极简生活,也可以说是一种让自己警醒、反思的方式,一种重新认知自我的方式。还有的青年是为了主动体验与挑战自己生存极限而有意为之,这种追求极简生活的方式,也是重新认知自我而选择的方式,即极简生活只是一种手段与方式,其目的在于认知与了解自我。
部分青年推崇极简生活理念的归因分析
透过青年群体追求极简生活的种种表现可以发现,他们对极简生活的认识、理解与追求的动因明显不同,既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价值观念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有着时代发展的烙印,也与青年的生存境遇、人生经历与本体特征等密切相关。
对消费主义的反思与对抗。当代青年生活在高度开放的社会之中,置身于多元信息并存的环境。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价值观直接影响青年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其极力鼓励消费,鼓励人们对物品的充分占有,倡导消费是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满足感的重要方式。在消费主义者看来,消费已不是简单地满足人们基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变成了彰显个体主体性与价值的核心标准或尺度。商业资本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刺激目标消费群体——青年的消费,以校园贷、花呗、借呗等各种便捷的贷款方式激发青年的消费欲望与潜能,诱导他们形成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习惯。同时近几年网络直播十分流行,物品低价且丰富的特点对部分青年的消费具有直接诱导作用。而物品有档次、有品味、价格贵也会诱导部分青年趋之若鹜,增强他们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与存在感。物欲横流、消费至上会导致人们被消费及消费得来的物品异化,如果内在精神世界被物品所充斥与奴役,消费后得到的满足感与存在感可能会转瞬即逝,但新的匮乏感、失落感与空虚感会不断出现并增强,只有新的消费刺激方能得到一时的满足。当丰富繁多的物品无法再激起个别青年的满足感,则会带来相应的负累感与生活无意义感,而摆脱外在物品的羁绊则成为部分青年的现实行为,极简生活与极简主义理念得以出现。
由此,我们可以将极简生活看作青年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对抗,是一种对人生与人本质回归的追求。尤其是以“断舍离”为代表的极简生活追求者,更多的是将个体不良心理归因于外在物品的负累,其断舍离的目的是通过整理或处理外在物品来进一步厘清内在欲求,关注、认知、接纳自我,从而使个体的心灵减负、明晰前行方向。但如果青年只是将断舍离作为摆脱消费主义桎梏的唯一方式,而没有相应地提升自我,极简生活将很难保有品质,也会难以为继。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主义对消费的刺激会通过多样方式存在,就会出现“极简生活是一种虚假的消费主义”的表象。一些人极力宣传极简主义高品质生活,尤其是将一种想象的成功身份与使用极简主义产品相勾连,引导部分青年心向往之。因此一些商家加强对极简新产品的宣传,再采用保持市场紧缺的饥饿营销方式,使得产品具有在繁杂林立广告中迅速被视觉识别的独特作用,从而受到那些追求高品质极简主义生活青年的追捧。高品质、高品味极简主义生活的建构与宣传,成为促进青年群体消费的委婉方式,成为建构青年对自己期待形象想象的重要手段,成为引导更高消费的重要方式。由此看来,极简主义生活是消费社会的产物,但极简生活的标准与样态又具有新的变化与特点,这对青年极具影响力。
数字空间的影响力持续加大。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而且社会的流动性与复杂性明显增强,青年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再是现实的社会物理空间,而是现实的社会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有机结合,线上线下人际与信息的流动性增强,社会交往更加复杂多元。互联网与自媒体的高度发达为青年提供了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内容也更加丰富,现实与网络人际间强关系与弱关系的建构也更为复杂。青年的交往更多是依托一定的数字平台或载体,他们所受到的相关人际影响也空前复杂。有的青年会进入不同的社交网站、不同的网络圈层,下载更多的APP,尝试更多的应用,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复杂交往。有的青年会因为现实人际关系融入困难,而更多地选择线上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交往与娱乐,因为这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自我满足感与存在感,但也会增加沉迷网络世界的风险,可能与现实世界更加疏离,如有的青年沉迷于同质性的网络圈群,与同圈群成员共享信息,会处于信息茧房之中。
而极简生活的理念与实践,会因为网络交往的多元、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而直接影响青年群体,他们中有的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网络生活,有的会直接尝试被认为是时尚的极简生活,有的直接就以网络小组或圈群的方式共同践行极简生活。尤其是网络小组极简生活的实践者,他们的感悟、困惑、分享等也会在网络上以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多样化的方式传播,会引来更多青年的围观与加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极简生活尝试、实践与推广。这种网络空间组织化的极简生活实践,都有共享的理念与共同遵从的规范要求,如豆瓣极简生活小组践行极简生活模式的宣言:极简生活方式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经济的、环保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宣传力与感染性。这种网络小组践行的极简生活模式会对那些正处于自我认同期的青年产生重要影响。
与青年发展阶段特征直接相关。青年往往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新奇,希望通过特立独行的表现来昭示自己的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这种心理与其正在高度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相结合,使他们充满了理想主义,愿意去主动尝试那些被认为是时尚或冒险的行为。而极简生活理念的流行,则很有可能被他们所接受、遵从,甚至成为积极的践行者和推广者。但是否能够成为他们一直坚持的行为,则取决于其意志品质、同伴认同度,以及自身的践行体验。
青春期之后的青年选择极简生活则有较为明显的理性特征,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选择往往有着较为现实而多维度的考虑。当然,他们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但不再像青春期个体那样,表现出对同伴群体行为的高度认同与趋同,而是多方面考虑权衡,尤其会在更大程度上考量自己的现实需求。他们选择极简生活,更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极简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青年个体的一种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可能是社会时尚、商业资本、媒介信息、同伴好友等影响与促动的结果,但肯定是践行极简生活青年个体选择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个体选择,只要是无损于他人与社会的正当利益与社会公德,都是无可厚非的、应该受到人们尊重的生活方式。与“佛系”“躺平”“啃老”等小众族群不同,追求极简生活的青年具有约束自己对外在物品欲求的自律意识,他们加强对自己物欲的控制,抵制消费主义诱惑,表现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意识与能力,他们追求外在简洁、内在充实的生活方式。也许有的青年只是一时跟风选择极简生活,但这也是他们主动寻求成长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