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2022-09-16兰州城市学院郭军
■兰州城市学院:郭军
传承是对文化行为理念的保护与延续,创新则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步入融媒体时代以来,各类视听媒介的革新速度不断加快,播音主持艺术已不再拘束于以往单一的场景之中,而是逐步朝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种社会背景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做好优秀文化底蕴传承,同时还需借助及时的、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来赋予播音主持艺术浓郁的时代气息,应始终秉持吐旧纳新、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于时代发展浪潮之中巍然屹立,顺利实现转型。
1.推动播音主持艺术传承及创新的意义分析
在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下,媒体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变动,现代媒体领域是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着的,这种社会背景下的播音主持艺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把握好时代发展脉络是提升自身发展质量的前提,是稳固发展基础,拓宽发展格局的根本所在。始于足下,方致千里。传承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则能为播音主持艺术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是一项长远之谋。
1.1 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媒体发展格局
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及创新,是新时代、新发展场景下的话语,是帮助传统媒体实现转型,适应媒介传播方式变化的必然选择。由整体层面分析,推动播音主持艺术传承及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播音主持竞争力,使传统媒体更好地生存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并获得良好的成长空间,与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态协同发展。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媒体格局不断发展变化,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互联网、自媒体环境中,无论媒体传播方式,或是渠道与载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关系也异于以往,甚至播音主持场景都出现了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实现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一大必然要求。一方面,这能实现播音主持人与观众间的双向互动,借助网络留言、弹幕等方式给予观众更多参与节目互动的渠道,从而有效改善以往的“单向信息输出”问题,吸引观众的收看兴趣。
另一方面,能使观众获得更优良的观看体验,并满足观众的移动性、互动性信息获取需求,实现播音主持艺术的个性化、多元化及专业化发展。处于这种媒体生态及传播格局下的媒体人需要认识到,应始终秉持市场化、商业化的艺术敏感性,以科学的市场判断为基础,由声音特性、个性特征以及人格魅力等方面着手,推动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借此来帮助播音主持人提升专业水准,进一步扩大自身发展优势,为受众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接收途径。这能使得受众的主观感知性被充分调动,赋予播音主持艺术更为恒久且鲜活的生命力。
1.2 寻求“破局重生”的发展路径
基于唯物辩证法视域而言,事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外部环境的改变必将反映到各行各业中。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传统媒体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变革,突破发展困境,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难题。在互联网及自媒体的持续冲击下,尤其是互联网音视频的广泛传播,使得以往的媒体传播格局被打破,播音主持行业似乎迎来了寒冬。客观来看,电视广播节目的播音主持人具有丰厚的媒体底蕴,其专业素养毋庸置疑,是普通人所无法比拟的。但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播音主持人迎来了播音理念、风格及模式方面的全新挑战,找准转型之路,是帮助传统媒体行业“破局重生”的根本要求。
在移动短视频、VR新闻等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开拓出更多“打得响,立得住”的新闻内容产品,实现与其他媒体形式的共生共融,进而防止播音主持艺术陷入被“边缘化”的尴尬局势。与此同时,需要运用新技术理念来实现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创新,推出精准化和差异化的播音,使播音主持艺术获得更为多元的发展空间。由这一层面来说,传承和创新是帮助播音主持艺术实现“破局重生”的根本路径。
2.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融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播音主持专业若想保障自身发展稳定性,需要紧跟观众的审美偏好变化,遵循现阶段的媒体发展格局,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应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发展,保持与社会大众间的情感共振。但改革发展过程中,播音主持艺术仍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2.1 言语功底“失守”
在时代发展变革中,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的必然发展之路。而在此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应保持播音主持基本功不动摇,给予观众良好的收视体验。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项语言艺术,主持人需要确保自身播报语言的准确无误性,确保报道新闻稿件时的用词准确性,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当基本要求满足后,需要对新闻稿件及播音内容实现再加工与再创造,为新闻稿件播报增添几分个性化的色彩,将个人的主持风格巧妙融入其中,从而有效防止“千篇一律”式的新闻播报,这是现代播音主持人必须要落实的。
由此,融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不仅需保障新闻表达的准确无误性,还应增强新闻播报的亲和力、亲切感。然而事实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播音主持人在专业功底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常存在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以及口误等问题,生僻字及词汇的运用存在不当。作为公众人物,出现此类主持事故不仅会使自身形象受到影响,还会使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打击,难以立稳社会标杆。此外,有一些主持人的播音方式仍停留于机械化模式上,语言过于生硬,缺乏自身理解与思考,难以掌握好新闻播报时的节奏及语态,常使观众产生明显的疏离感。
2.2 主持风格日渐固化
随着越来越多新媒体的涌入,观众的信息接收渠道被不断拓宽,人们更加青睐于具备强烈互动性的新型播音主持方式,是否具备双向互动及多点散射的能力,已成为影响收视率的关键因素。为此,播音主持人需要把握好主语言及副语言传播形式,以受众的需求及信息获取习惯为根本导向,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内在感官性,强调审美方式、表达形式、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但就目前而言,多数主持人已出现风格固化、播音模式僵硬的问题,毫无艺术创新力及情感表达力。
一是程序化、形式化的问题明显。当今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尤为强烈。而部分播音主持人却难以从传统播音主持风格中脱离,始终单一地强调播报形式的规范性,未能增添一些新的播报技巧,因而使得播音主持风格过于模式化,难以给予受众更为沉浸式的收视体验。二是主动性、反馈性的过度缺乏。播音主持过程中,大多主持人都以单一且固定的形式来进行稿件阅读及情感抒发,整个播报过程中都无法把握好微表情、动作方面的肢体语言表述。且往往难以犀利、有见解地发表看法,仅是机械化地进行内容传播,未能由更深的层面拓展。这就使得受众得不到情感方面的互动与反馈,因而易产生视听审美疲劳。
3.促进播音主持艺术传承及创新的路径探索
推动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创新与传承两方面的内容。要保障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优势不动摇,确保播音主持人能够拥有夯实的播音功底、技巧以及清晰的言语表达。同时还需紧密联系现代媒体行业的根本发展导向,迎合受众需求,积极展开内容、风格及载体方面的艺术创新,以此为根本发展指导,使播音主持艺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3.1 做好“真、善、美”品质的传承
播音主持艺术是语言、情感等方面艺术特征的集大成体,应始终以真、善、美为根本追求,全面深化播音主持人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水准。
3.1.1 以真为首
首先,需要将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中对“真”的不懈追求传承下去,始终秉持对真理的爱戴与拥护,保证知行合一、言为心声,确保思想及行为层面的高度一致。播音主持人需要在播音技巧及功底方面下功夫,强化语言运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确保播音过程中能够达成“一针见血”的目的,养成客观、沉着、冷静的内在气质,守好媒体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应视客观性、真实性、公平性为根本播音原则,真实、理性地进行新闻信息传播。
3.1.2 以善为主
需做好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善”的传承。播音主持人应能够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介的根本优势,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借助播音主持节目来传递人性的温度,打造出饱含温情与热度的节目。应深入基层人民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所感所想,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生活间的联系。应能够运用好声音特征及语言特色,使播报更富情感和温度,确保播音主持是有内容、有导向的。如播报重大灾难及社会悲剧事件时,需要采用沉痛、深沉的语言表达方式,将新闻事件所承载的具体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3.1.3 以美为准
需要做好“美”的专业特质传承,强调内容及形式方面的交相辉映。应能够以清晰的吐字、铿锵有力的播报、饱满的情绪来使观众感受到播音主持的专业美,同时还需给观众带来语言背后呈现的内容及温度美。在穿着方面需保持整洁得当,避免过度花哨的服饰,需确保举止得体、端庄大方,以和蔼可亲的形象示人,给予观众良好的亲切感。
3.2 基于受众需求促进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3.2.1 紧密围绕受众,从多维度进行内容传递
需始终坚持以受众的需求变动为主要导向,强调播音主持的服务性,明晰受众是播音主持艺术的客体,是最主要的服务对象,由多维度着手实现播音内容传达。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各大媒介交叉性持续增强,这也使得受众对媒体节目的审美需求及根本需要产生了新的变化。由此,需要灵活运用新技术,借鉴新媒体的发展形势,使播音主持艺术形式富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性,使其实现和其他媒介元素间的完美融合及良性互动。由此来为观众呈现富有时代感、现代感的媒体作品,使播音主持艺术的表现形式得以有效丰富。例如,进行新闻节目播报时,主持人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脍炙人口的生活用语,或是新潮幽默的网络用语,以此来削弱新闻播音的枯燥感与生硬感,使得新闻播音富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幽默性,从而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
3.2.2 强化与受众间的情感沟通,有效激起共鸣
现阶段,互动性的过度匮乏是影响播音主持节目收视率的主要因素。由此,应以强化与受众间的情感联动为根本,对其情感需求做出准确研判,适当引入一些口语化的、幽默的播音用语,塑造出亲切自然的播音主持风格。应能够实现短、频、快、精的播报,为观众输送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可推出新闻APP,或是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通账号,及时为观众进行新闻信息推送,给予观众了解时事、讨论时事、评价时事以及获得客观时事评价引导的途径。可借助微博留言等方式与受众展开互动,接受其信息反馈,据此来适当调整自身播音风格与形式,提升播音主持效果。
3.3 夯实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
3.3.1 强化基本功
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播音主持人员专业素养的充盈性,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在指导播音发声训练的同时,适当融入一些视频剪辑及节目采编方面的知识,借此来帮助播音主持人了解广播节目的具体制作流程,帮助其更好地落实节目控制与节奏把握,提升节目播报效果。应做好语言表达训练,以准确、幽默、得当的表达来吸引更多受众群体,防止工作过程中产生用词不当、语病问题,并防止使用过激语言。同时还需认识到直播类节目对主持人心理素质的要求,组织播音主持人参与多次训练,确保其能够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及临场应变能力。
3.3.2 形成独特的播音风格
“模式化播音主持”在我国存在了许多年,这种播音主持风格具备极高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被各大广播电视台争先模仿。但数十年未变的主持风格对于今天的观众而言毫无吸引力,甚至有许多人会感到尤为排斥。因此,主持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迎合时代发展潮流调整自身主持风格,防止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产生视觉疲劳。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照搬其他主持人的风格,一味地模仿将使得自身主持风格毫无特色,借鉴与学习才是可取的。在进行主持风格定位时,需要实现与节目定位的有机融合,借此来形成自身特有的主持风格,进而打造出有特色的节目。
4.思考与建议
在时代发展变革中,媒体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变革,为使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时代,为其增添几分新的发展活力,需要落实好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应以传承为基本基准,防止优秀的艺术内涵产生流失。同时需做好艺术风格创新,把握好时代发展脉络,赋予播音主持艺术浓郁的时代气息。
应以热点为时代感的转型之路,明确信息传播这一播音主持工作重点,积极创新播音主持语言,满足不同受众对公众生产生活、国家建设活动紧密相关的信息资源需求。并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发展理念,推动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实现转型。应以词汇为时代感的点睛之笔,借助富有时代气息的词汇来保障播音主持艺术和时代间的关联性,使公众能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充分体会到时代的发展。将流行词汇融入播音主持艺术语言中,缩短与公众及社会生活间的距离。应以服务为时代感的创新之法,提升播音主持人员的服务水平。伴随着新媒体、云平台的问世,有必要借助在线通信来缩短与公众间的距离,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听群众所想、解群众之难,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总之,应在传承好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优势的同时,开拓创新、敢于进取,与时代发展脉络同频共振,使播音主持艺术在新时代发挥出新的光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媒体行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播音主持艺术应如何得以延续传承,迎合时代发展脉络不断完善创新,是现阶段各播音主持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客观分析,赋予播音主持艺术时代气息是极为重要的,在万事万物发展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也需富有“灵动性”,在保持优秀发展理念不动摇的前提下,达成与新媒体领域的深度融合,使播音主持艺术具备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与话语权,切实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思考,期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