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09-15刘雪峰王丽丽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马 丽,刘雪峰,王丽丽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观念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变的倾向日益突出,置身其中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其经历浅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稳固形成,辨别力与政治认识能力较弱,对于各种意识形态的矛盾与交锋,短时期内很难分辨与清晰,因此,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力量,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正确阐释能力,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对的全新挑战;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方式推动当代大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是大学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新任务。

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思想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教育模式尚未有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课仍然面临“孤立”的困境,无法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坚定育人导向,凸显价值引领,建立健全一体化教书育人长效机制,尤其是统筹推进学科教书育人,以此带动以‘课程思政’为主要方向的课堂改造,优化课程配置,更新学科教材,改进课堂教学规划,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发掘和利用各门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渗透到课堂各方面,达到内容与知识培养的有机统一。”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因此,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全部课程的教书育人作用,履行全体教师的育德责任,进而把“立德树人”任务贯彻于指导教学全过程,进而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课堂教学系统,不仅是当前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与有利切入点,而且是当前全面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大和迫切的政治目标。

二、“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关系

根据“新时代高教40条”中第9条对“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表述,作者认为二者为包含关系。“三全育人”是一种系统的育人理念,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服务等的人员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具有特色的高素质培养体系。而“课程思政”是挖掘课堂中包含的思政要素,将其纳入知识结构。教师应利用课堂主渠道履行起思想教育工作职能,让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同向并行,从而产生素质教育的协同效果。“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最关键的基本单元,以学科为主体,以专业价值观为导向,贯穿德育教学全过程、全素质的整合课程,是促进学科教学和思想理论教学整合建设和开发建立的独特的培养方式,“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完善和强化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履行教书育人的管理工作功能,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产生巨大的带动效果,进而促进全面提高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三、“课程思政”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教师孤军奋战,无法实现“三全育人”的目的。当前,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培训工作的应用型本科学校一般的做法是以思政教育课程作为试点开展建设,而参加建设思政教育课程试点的大多只是承担本门课的1-3名主讲老师,同时,相应的思政教育学科资源也只是局限于某门试点课教材中,无法实现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将素质教育全方位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2.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手段和方式单调。一些教师缺乏整合教学改革手段与社会教学资源的能力,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上,课程思政教材设计比较简单,针对性与有效性并不强,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还不够了解,挖掘的思政元素和教学本身融合度不高,不但无法产生价值引导和思维导向的效果,反而降低了知识教育的有效性。

3.“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仍不清晰,课程思政工作与教学评估系统仍有待健全。教学评估是考核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检查课改成效的重点。而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更多的是对任课教师水平的客观评估,指标往往偏向于总体的、宏观的衡量,没有定量的微观的、易借鉴和可操作的评估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估也缺乏充分重视,也就很难给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思想教学和价值导向效果很难通过考试结果或学分的形式在短期内直观量化出来,对教学成效的评估通常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上,尽管思政教学元素也经过挖掘在教学中都有反映,但教学绩效与课堂评估还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开展,就使得“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并不全面,因此课程评估系统仍需进一步摸索与完善。

四、《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实施路径设计

1.引入OBE理念,悉心谋划课程设计。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立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市场营销》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引入OBE理念,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目标细化并融入到专业课程目标中,制定了育德法兼修的职业品格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课程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2.精心开展课程实施。将《市场营销学》课程分成三个阶段:课前,学生以闯关形式自学相应内容,增加学习趣味性;课中,通过钉钉平台、学习通等组织在线教学,充分挖掘平台功能,采取视频、动画、头脑风暴、投票、测试、问卷、抢答等方式引导课程内容,起到不言自明的教学效果;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修改、完善其自主学习的内容,使线上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双效发挥,优化学生对重难点的二次梳理。

3.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承担育人责任。“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目标最关键的基本单元,以学科教学为主体,依靠社会主义专业价值观的引导,贯彻教育课堂中整体过程、全要素的融合设计,促进课程教学和政治思想理论教学的整合发展和提升。通过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想价值纳入课堂框架,在课堂履行起教育职能,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行,形成协同效应。

4.领会“四个评价”精神实质,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教学评估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考评课改成效的依据。“课程思政”评价分为专业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考核一般从教育方式、内容、教育过程和方式、教学效果等角度展开。在对学生“学”的评价过程中,引入OBE理念,将“课程思政”和品德要求转变为爱党爱国、遵纪守规,忠诚守信,爱岗敬业的价值观、不怕困难,勇于攻关,顽强不息的科研信念、爱好专业知识,优秀的团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质等“课程思政”评价指标点,融合到具体实践学科教学目标中,以此提升“课堂思政”的针对性和效果。

图1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标课程内容

总之,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高校专业课教学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对教学效果的推动作用,将“课程思政”视为新时代新情况下“三全育人”的强力抓手,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实现途径,强化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对学生理论素养、思维和情感态度、人生价值理念、行为示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制度,从而实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