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长的重担
2022-09-15
在“链长制”中,通常包含“链长”“链主”“产业链”三个要素。
国有企业要当“链长”而不是“链主”,从根本上讲,是由现代产业链的特点决定的。
2022年初的一天,以“持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与产业链上下游互利共赢发展”而著称的潍柴控股董事长谭旭光来到了威海。
作为山东内燃机产业的“链长”,他此行的目的是推动以内燃机曲轴、连杆为主导产品的威海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潍柴控股“一体化”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既要掌握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了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又要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还要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的韧性……这个“链长”着实不好当。
潍柴及谭旭光,只是山东乃至全国国有企业众多“链长”中的一个。自2020年7月,山东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以来,省市县三级均已建立“链长制”,并绘制9大产业领域、42条产业链图谱,确定了112家链主企业,成立了35家产业链共同体。
“在‘链长制’中,通常包含‘链长’‘链主’‘产业链’三个要素。深入实施‘链长制’,关键在‘链长’”,吉林财经大学教授景玉琴对此做过深入研究。
她指出,在现代产业链的共生群落中,“链长”相当于“头雁”。对其他企业,“链长”不是支配控制关系,而是提供联结条件或者技术支撑,组织协同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在产业链中,“链长”更多的是担当奉献而非索取。因此,“链长”不仅要挂帅,还要统筹、出征,更要打胜仗。简而言之,“链长”在重要问题上要亲自抓,在关键环节上要统筹管。
自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以来,首批6家链长企业已经运行一年多,第二批也已于今年5月“披挂上阵”。
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稳态正在建立。众多“链长”,已经摸到了新世界的脉门。
基础固链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了人们一个措手不及。
疫情告急!抗疫物资告急!
一时间,用于防疫的基础物资——口罩,一罩难求。面对急剧扩张的需求和口罩原材料短缺之间的矛盾,关键时刻,中央企业纷纷冲上前沿阵地。
在口罩产业链中,作为国内最大的医卫原料供应商,中国石化原本是产业链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产者,但为了保障特殊时期中游熔喷布价格稳定和下游口罩产品供应,以决胜生死时速的决心意志,果断决定开足马力加大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生产,全面打通产业链。
2020年3月6日24时,在北京西郊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厂区,硕大的熔喷头源源不断地喷出白色纤维,瞬间凝结成雪白的布匹。参建各方600多名员工12昼夜连续奋战,中国石化和国机恒天集团合作建设的燕山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除了燕山石化火线投产的2条熔喷布生产线,中国石化仪征化纤8条熔喷布生产线也仅用65天建成投产。这10条生产线总投资约2亿元,全部投产后日产量可生产18吨医用口罩熔喷布。
中国石油下属企业也充分发挥科研力量优势,挺进口罩熔喷布研发领域。石油化工研究院把研发口罩所需熔喷料、熔喷布作为重大任务,一周之内便完成了研发生产的一系列工作。石化院兰州中心仅用8天就完成关键设备采购、安装,并攻克相关技术难题,于2020年2月28日成功开发出中国石油自主聚丙烯熔喷专用料。
截至2020年3月6日24时,中央企业熔喷布当日产量就达到了26吨左右。随着新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熔喷布产量在持续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供需紧张的局面。
口罩机是影响口罩产量另一环节,也是口罩产业链的短板。疫情下,口罩机同样非常紧缺。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平面口罩机攻关组紧急攻坚,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生产出100台口罩机。几乎同时,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1出2型”高端型全自动口罩机也在北京成功下线。
在企业接续努力的同时,国务院国资委紧急推动央企加大医用口罩机、防护服压条机等关键设备的研制生产,采用“多家企业、多种方案、多个路径”的模式全力攻关。截至2020年3月7日,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6家企业累计制造完成压条机574台,平面口罩机153台,立体口罩机18台。
成功“跨界护盘”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基础支撑,那就是我国拥有的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在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链长”不仅要挂帅,还要统筹、出征、打胜仗
在关键时刻,产业链、供应链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这次疫情就是一次实战状态下的压力测试。
正是在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的支撑下,我国才能做到以最快的速度缓解抗疫物资紧缺难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次“抗疫”,暴露出了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存在的短板和风险隐患。
专家表示,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有效的服务,这是过去各国在供应链系统建设上普遍的追求。疫情暴发后,供应链的安全和风险管理,也就是供应链的韧性建设开始凸显,我国也不例外。因此,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已成为我国保障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选项。
2020年3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产业链固链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行动”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
由此,强基固链大幕在全国拉开。
2021年6月25日,中国中车集团组织研制的“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成功在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上线运行,开启了西藏“高铁时代”,实现了“复兴号”动车组对大陆31个省市的全覆盖。该型动车组的成功研制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联合攻关的创新成果,也是中国中车集团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链长、培育长板杀手锏的实践。
长期以来,特高压直流套管一直制约着我国特高压工程国产化,影响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12月,中国电气装备自主研制的特高压换流变阀侧套管、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等6项套管新产品顺利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次特高压直流工程用系列套管产品的成功研制及应用,对于解决制约我国±800千伏直流工程发展建设中核心装备的瓶颈问题,填补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领域换流变阀侧套管及直流穿墙套管空白,技术反哺±800千伏及以下直流套管研制,完善我国输配电产业链,推进特高压关键组部件国产化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
带头巩固和强化“链”基,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话语权,国有企业首当其冲担起了主力军的角色。
技术补链
何谓补链?有关专家表示:“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当前,我国一些产业链存在短板,部分技术难度较大的产业链节点国内参与者较少,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亟需通过自主化补齐产业链断点,解决“卡脖子”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补链针对的是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一旦发生技术断档、队伍流散,产供销网络、技术能力以及缄默知识的恢复,往往需要更高的成本。
怎么补?有专业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要推进产业技术再造工程,针对弱项短板较集中领域,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攻关;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0年以来,工信部对41个大类的工业和下面的细类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分类绘制出重点产业链图谱。
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说,第一方面是发力重点。中国移动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全方位技术补链。向下扎根,解决产业“卡脖子”难题,攻关方向下沉至关键芯片/器件和基础软件等领域,以及集成电路、算网融合、AI等多领域融合,牵引移动信息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向上融通,加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优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能力,做大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平台,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向前拓展,在6G、算力网络、下一代AI、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加大布局,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跨学科交叉研究,构建未来信息通信发展领先优势。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中国电子则围绕“P K S”体系,按照“芯、端、网、云、数、智”全链条,梳理形成1(自主安全先进计算产业链)+5(计算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工控系统、数据要素治理系统)产业图谱,并聚焦44个核心关键短板, 首创“总体设计+单品先进+应用创新”体系化攻关模式,开展了100余项强基补短工程,突破了80余项重大首创、独创技术,有力支撑了重点领域国产化应用。
“链长”在重要问题上要亲自抓,在关键环节上要统筹管
中国中化在种业领域加大科研投入,打造我国高通量种质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研发链与产业链高效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2021年3月24日,中国中化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在集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和科技力量,服务我国种业创新主体,增强关键技术和产品源头供给,保障和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华润集团针对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10项痛点、18项急需补强的短板、17项锻长板的节点,提出了10项重大工程、33项重点任务、93条具体举措。
通用技术集团将高端数控机床定为第一核心主业,业内“18罗汉”已整合7家,在五轴头、光栅尺等关键环节实现协同突破。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蹄疾步稳,地方国资国企也不甘人后、戮力前行。尤其是“原创技术策源地”提出以来,从各省市国资委密集召开专题会议,到国企科技改革示范企业名单扩围,国企科技创新举措部署密集落地。高质量抓改革、高水平搞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主力军”“排头兵”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更好地助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位于海南省东方市的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烘干精选加工项目现场,杂交水稻种子烘干生产线高效运转,机器轰鸣,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这是我们强化补齐产业链条,探索南繁种业深加工的一个尝试”,海南农垦南繁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保胜介绍,该项目配有种子烘干生产线、低温仓库、种子检验检测实验室、制冰车间等。项目的投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晾晒烘干稻谷方式中加工效率低、种子品质参差不齐、易受天气限制等问题,助推制种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精深加工转变,不仅能满足东方市当地的水稻制种需求,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南繁基地建设。
面对钢铁市场的铁矿石风险,山东水发集团抢占废钢铁的风口,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迅速扩大废钢铁回收产能,不依赖海外资源,而是把废旧钢铁的回收、加工、高端精密铸造、物流的循环畅通起来,打通了循环的产业链,实现年贡献钢铁生产能力近100万吨,为我国“多吃废钢少吃铁矿石”,创造再生资源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久,水发集团又通过新筹建山东水发达丰再生资源公司,其高端精密铸造项目与智能铸造共享服务平台项目,由粗钢铸件、烧铸上升为精密仪器的生产,带动山东省铸造行业向集群化、产业化、智能化健康快速发展,管理实现生产经营的全面现代化。
这家以水务起家,横跨环保、能源、农业等板块的企业,逐渐呈现“裂变式生长”状态。2017年利润58亿元,2018年111亿元,2019年213亿元,2020年452亿元……补链强链正在引领水发集团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开展“链长”行动以来,国有企业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补链”优势,加快补齐产业链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关键技术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全力维护着产业链稳定与安全。
30年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提出;30年后,“创新是第一动力”一脉相承。
融合强链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发展进入到以算力为支撑的数字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等都出现一系列深刻变化。算力,已成为衡量国家新型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018年,美国发起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极限施压,计算产业便首当其冲。俄乌冲突爆发,欧美加码对俄制裁,更是在计算产业方面对俄进行全面封锁。这些都警示我们要确保产业链安全,加快构建安全先进绿色的计算体系。
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是“链长”的主要职责
作为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电子紧盯党和国家战略需求,长期深耕安全先进绿色计算产业。中国电子拥有从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安全整机到应用系统的国内最完整的产品谱系和技术体系,所构建的“PKS”安全先进绿色计算体系,系世界首创计算与安全深度融合的双体系架构,创新性地在全球率先解决了未知漏洞的安全隐患。
补齐产业链中上游短板,将促使在我国高端制造领域加快实现国产替代,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我们将致力于发展成为我国安全先进绿色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产业链安全稳定的主力保障者、产业生态体系的核心组织者”,中国电子副总经理陈锡明表示。
然而,在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过程中,中国电子仍面临重重挑战。
首先是技术路线分散,不利于凝聚合力。我国的计算体系还很年轻,单品性能短期难以超过国外。
陈锡明进一步介绍:“以C P U和操作系统为例,在C P U方面,目前国内通用处理器主要有X86、ARM、MIPS、Alpha、飞腾等五个技术路线。多技术路线下,不利于凝聚合力,浪费行业资源。”
面对问题,中国电子以“市场牵引产业发展、生态促进技术进步”为基本逻辑,开始探索实践有中国特色的安全先进绿色计算产业发展之路。具体做法包括:深入布局构建新发展体系,收敛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主流技术架构;以体系性和针对性方法打造最优体验,加快“PKS”计算体系的迭代发展和应用创新;加快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体系,形成要素集成、利益共享、协同共进的产业链生态新格局。
为适应大型用户个性化需求,中国电子深入分析各行业需求,在掌握多个核心单品原生技术基础上,以系统优化推进单品之间高水平的紧耦合,对计算体系进行从底层到上层的整体调优,让单品更具生命力,让系统更具竞争力,让用户体验最优。
中国电子还着手构建全国电子元器件储运体系,开展战略储备,进一步强韧产业链。集团公司统筹安全先进绿色计算产业发展需求,建设1(中心仓)+5(枢纽仓)+N(按需就近部署园区仓)全国储运体系,以应急状况下保障供应链三年正常运转为目标,开展战略储备。同时,构建平战结合的运行机制。平时,设定安全储备警戒线,依托中国电子成熟的市场分销渠道,实现储备产品的适度流动和动态管理,保障储备产品处于有效期内;战时,中心仓和枢纽仓互为转换,保障应急状况下重点领域需求。
疫情下,供应链的韧性建设被各国放在了重要位置
按照计划,一个“安全可靠有韧性、动态平衡有活力”的现代化计算产业链供应链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诞生。
而实现强链究竟可以带来什么,在云南,一个名叫“云天化”的集团给出了答案。
俄乌冲突以来,全球氮肥价格飙升40%-50%,磷肥和钾肥的价格上涨约30%。而云天化是中国磷肥重点生产企业,带头稳价,即使与2021年3月同比,市场价涨了29.5%,而云天化涨幅仅为8.5%,是所有肥种企业中涨幅最小的,真正发挥起了国企保供稳价的主力军作用。
云天化是怎么做到的?
概括而言,云天化创新使用“双链驱动模式”,即利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双链驱动,以国际化营销网络、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为支撑,整合肥料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能源化学品供应链,形成集商贸、物流、金融、大数据于一体的全球供应链平台,服务于国内外肥粮产业生态圈。
云天化联合商务是云天化下属企业,依托云天化绿色高质量化工产业集群,着力推动公司由“企业的供应链”向“供应链运营企业”转型,在肥料板块积极开展供应链转型探索。通过与周边中小磷复肥制造企业深化合作,沿着供应链方向延展创造价值,着力延链;通过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功在肥料供应链中嵌入金融、物流等一系列供应链管理服务,着力补链;通过助力产业链与供应链双链融合、强化风控保障措施,着力强链,实现基于供应链服务的肥料出口商业模式创新,为推进云天化联合商务由“货物贸易”向“货物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多元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最佳实践;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强化链主企业的供应链运营能力,打造合作各方共赢、共生、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圈。“低成本、高效率、多触点、强韧性”成为其四大竞争优势,云天化联合商务也成功跻身全国首批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
除了稳定物价,在国内春耕保量方面,2021-2022年春季,云天化直接或间接投放国内市场的磷酸二铵占全国总需求量的30%,为国内农业生产提供磷肥、尿素、复合肥等肥料产品累计超过714万吨,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云天化充分发挥在国内构建的经销网络和5A级物流支撑体系的优势,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原则,实现了产品高效、快速的市场覆盖。通过云天化全球供应链服务体系,云南省10余家中小型化肥企业盘活闲置产能,生产定制化特色出口肥料产品销往国外,直接间接稳定就业岗位3200余个。
在稳供应链产业链上,仅2020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就累计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超过1200亿元
优化塑链
近30年来,国际贸易的本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技术、制度和政治等因素使得在全球布局的生产过程日益碎片化和分散化。各国积极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各自从事生产过程的某一具体环节,通过进口大量零部件等中间品进行全球生产,导致全球乃至一国之内出现大量的中间品贸易。据统计,全球贸易中近2/3属于中间品贸易。
链条的各个环节分布在世界各地,并不断发生转移和变化。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由于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资本推动之下,相互之间接连不断地发生着产业转移。这些在当时看来并不明显的产业转移,最终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进而引发产业变革,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可以说,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国家是幸运的,即使是低端产业的承接国,在产业转移中,都能实现经济的腾飞。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随之迎来了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
这一次产业转移浪潮,直接表现为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和高端制造业的内生性成长。以东南部沿海地区为例,中低端制造业正在消失,相关产业流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同时,很多高端制造业悄然兴起。
专家指出,如果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我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看来,我国当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不可能所有产品都在国内生产。面对“卡脖子”困局,最有利的应对办法,是通过持续有效的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使国内生产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才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变革的长久之计。
“链长制”已经成为各地方提高产业链基础能力、发展韧性的重要抓手
一些有实力对标世界一流的企业更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连接移动信息产业上下游过程中发挥着“扁担效应”,处于产业链的关键“连接点”。
经过在移动通信行业20年的深耕,在产业由3G突破、4G并跑到5G领先的技术赶超全过程中,中国移动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中的牵引、整合作用,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推动我国通信产业链群体突破,实现我国移动通信的历史性转折,让T D D技术从边缘到主流、从低端到高端、从跟随到领先。
“可以说,在我国移动通信3G、4G、5G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移动已实质性发挥了‘隐形链长’作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
然而,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国移动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产业根基不够牢,基础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严峻;二是产业融通不够深,全面满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面临挑战;三是前沿突破不够强,引领未来全球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先优势尚未形成。
面对挑战,中国移动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在建设路径上,以引领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打造高水平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链集群,深化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开展“链长”工作以来,中国移动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工作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高同庆介绍,中国移动构建了“五个一”工作体系,即以一套顶层规划为牵引,以一条创新链为核心,以一组创新协同体为机制,以一批创新载体为依托,以一套软硬基础为保障。
在强化一套顶层设计上,中国移动聚焦国家重大关切和产业链关键问题,通过绘制产业卡点图、锻长图、攻关图等6大图谱,构建产业链基础数据库,明确工作范畴和边界,实施挂图作战、集中攻坚,牵引整体工作。
在深化一组创新协同上,中国移动通过创新链,把关键技术攻出来;通过供应链,实现产品用起来;通过资本链,助力产业推起来。例如,中国移动在创新链上探索了“联创+”新型研发合作模式,构建产业研发合作图谱,与博世、康佳、奕斯伟计算、东信北邮等成立8家企业联合实验室,发起信息通信芯片产业链创新中心、多样性算力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等多个产业合作平台,实现与产业研发伙伴的深度“联盟”。在供应链上,中国移动协同业界20多个软件供应商,开展百余种大数据软件国产化适配,实现国产设备“首台套”大规模应用落地。在资本链上,推进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投资超聚变公司(如华为x86服务器团队),支持关键部件、操作系统国产化发展。
在打造一组创新载体上,中国移动加速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构建“1+1+N”创新载体体系,重点围绕现代产业链创新生态,举办产业合作伙伴大会,发布产业合作“六大行动”计划,还协同联动N个创新载体,申请获批国家“新一代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G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动成立全球首个5G联合创新中心,设立28个区域实验室及7大行业联盟, 与12所高校成立联合创新载体,汇聚1400家产业合作伙伴。此外,中国移动积极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服务600万开发者和中小微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同时,中国移动还大力探索科改要地,打造“特区”样板间,实施“揭榜挂帅”“绩效对赌”“项目包干”,在产业链进一步探索复制,推动技术协同与成果转化,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中交集团,打造“链长”行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肩负着保障国民经济发展要素流通、国家对外贸易物流通道通畅,以及海外关键交通基础设施节点安全的使命,中交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补链,山东水发集团在实现自身“裂变式生长”的同时,带动了全省铸造行业向集群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
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工作模式,准确把握“链长”建设工作重点,快速突破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断点?
“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很多工作对于中交集团而言都是全新的,需要摸索实践”,说起“链长”,中交集团副总经理孙子宇感慨万千。
为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中交集团健全自身“链长”建设组织和工作体系,组建了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组长的现代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由集团总部有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建立了包括产业链链长负责制、链长制支撑服务体系在内的专项工作机制,并在主责主业管理、资源配置、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投资管理、金融支持、经营业绩考核等方面,为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提供了系统的配套政策与制度支持。
“中交的‘链长’建设工作,我们已经写入了‘十四五’规划。另外,我们也专门编制了产业链的生态规划,凡涉及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问题,都是作为第一议题来研究”,孙子宇表示。
在中交集团内部,按照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要求,分级分类打造自身的细分产业链内部“链长”。即聚焦核心优势产业,集全集团之力打造国家级产业链“链长”;瞄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以所属二级企业为平台打造行业级产业链“链长”;围绕“链核”和关键“链环”,以所属三级企业为平台培育产业链“链长”后备军,并根据各级产业链建设推进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在产业链上中下游,中交集团以提升我国综合交通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不断优化以振华重工、中交天和为代表的中交装备制造企业在上海、南通、苏州等华东地区的生产基地布局,全力推进配套企业的集群化发展。
对于下一步发展,孙子宇介绍:“中交集团将以‘搭建平台、聚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开展产业、资产、资本三方面合作,强化需求牵引,在‘创新引领+场景应用’方面先行先试,构建国内自主技术、原创技术规模化应用的良好生态。”
按照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要求,很多国有企业正分级分类打造内部“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