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经济的四大挑战与应对之策

2022-09-15高旭东

国企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主动权挑战领域

文/高旭东

高旭东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对于判断和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形势异常严峻,应对极为困难。而我们的观点是: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要认清四大挑战,采取四大对策。

四大挑战

研究表明,我国经济目前面临四大挑战:最直接的是疫情的影响,第二是投资不振的影响,第三是竞争性质变化的影响,第四是技术创新主动权不够的影响。

疫情的挑战是最直接的,也可以说是目前最大的挑战。实际上,2022年第一季度,疫情不严重,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势头非常好,我国GDP同比增长4.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2%和8.1%,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7%。

吉林、上海的严重疫情,给经济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2022年5月, 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41亿元,同比下降27.6%。

第二个挑战是投资不振。 2015-201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2015年比2014年增长9.8%,2016年下降为7.9%,2017年进一步下降为5.7%,2018年下降为0.7%,2019年则是负13%。没有投资,经济如何增长?

第三个挑战是竞争性质变化。由于疫情影响、投资不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多年徘徊在较低水平(2019年6%,2020年和2021年平均为5.1%)。低速增长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竞争性质的变化:从大多数企业都可以生存变为很多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因为增长空间小了,只有真正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很多边缘性企业只能破产。

第四个挑战是技术创新主动权不够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公司,美国政府全力打压,给华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自2018年3月22日至2021年12月18日,美国政府已把611家中国公司、机构及个人纳入到实体清单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动权上是严重受阻的。

四大对策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有效应对疫情、投资、竞争、创新这四大挑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四大挑战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应对疫情挑战的核心是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其中“疫情要防住”居于首位,疫情防不住,即使出台各种纾困措施,效果也会非常有限,经济也不可能真正稳住,“六稳”“六保”就会大打折扣。

相对于正常的生活,疫情防控会带来很多麻烦和约束,因而“动态清零”也有两种模式。一是科学、低成本的“动态清零”,即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地方,都认真、自觉地接受一些小的“麻烦和约束”,一出现疫情,马上行动,把疫情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二是高成本的“动态清零”,即极少数个人、单位、地方,不严格执行有关政策,甚至是公然违反政策,小疫情演变成大疫情,最后不得不封城。应该坚定执行第一种模式,全力防止第二种模式。

应对投资不振的挑战,核心是充分认识投资的重要性,正确认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具体而言,一是要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投入(包括资金,也包括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投入,就抓不住机会。实际上,没有投入,出口就没有基础;没有投入,生产就会受影响,因而也就没有消费。在经济学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框架中,三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和均等的,投资居于主导地位。二是要认识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关注“投入少产出多”的领域,这样的领域数量有限、空间有限,不足以支持我国这样体量巨大的经济体的发展。研究表明,发展机会遍布多个领域,即:高投入高产出的领域、高投入低产出的领域、低投入低产出的领域、低投入高产出的领域。

只关注低投入高产出的领域,就会把大量的发展机会浪费掉。要切实抓住各种发展机会,还需要正确认识经济高速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认识到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反之,只重视低投入高产出的领域,只能是低速发展,结果是前面讲到的竞争性质的变化不可避免,大量企业破产倒闭不可避免。只有高速发展,企业才有生存的机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长期以来过于关注低投入高产出的领域,结果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第三产业高达85%以上。更为严重的是,人均年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在2007-2016年只提高1.17%,而在1948-1976年,这个数字是2.79%。

应对竞争性质变化的挑战,也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尽可能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这又需要以上面已经分析过的充分重视投资的重要性为基础。二是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曾经做过调研,能力强、盈利有保证但是贷款很难的企业,数量其实非常少;不容易贷到款的企业,大都竞争力弱、盈利没有保证。很多企业讲,只要给我贷款,就可以经营好。这样的逻辑是不对的。正确的逻辑是,即使没有贷款,企业也可以生存。贷款可以让能力强的企业发展得更好,而不能、也不应该让没有能力的企业持续生存,否则就是资源错配。

应对技术创新主动权不够的挑战是最难的,关键是需要正确认识为什么主动权不够。我们今天遇到的技术创新主动权不够的问题,主要不是科学问题、基础研究问题,是已有知识和理论的应用问题。也就是说,主要是工程技术问题。以光刻机为例,这里面有什么科学原理是不清楚的?都清楚。不清楚的是如何用好这些科学原理,把具体的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开发出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工程技术落后的问题?研究表明,问题出在我们的技术发展战略上面。具体而言,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选择了加入美国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一个重大缺陷是不利于本土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创新,不利于建立本土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在国际技术交流非常顺畅的情况下,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但是,如果形势发生巨变,譬如此时,我国企业就会非常被动。

因此,必须切实调整技术发展战略,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即使在国际技术交流非常顺畅的情况下,也需要这样。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自立自强,真正实现产业安全。

实际上,早在2006年中央就提出了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政策。从2006年到现在,也曾尝试过很多对策,包括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积极鼓励开放式创新。成效是巨大的,但还不足以有效应对技术卡脖子问题,技术创新主动权不够的挑战始终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意识到加入美国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风险,没有真正意识到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综合治理。从短期看,核心是有效应对疫情,疫情防住了,经济自然就稳住了,“六稳”“六保”就可以顺利实现。从中长期看,通过投资驱动、能力驱动、创新驱动,切实解决结构性的矛盾,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猜你喜欢

主动权挑战领域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浅谈夺取战役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