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项目学习的构建与实施
2022-09-15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小学唐黎明陈芳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肖萌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小学/唐黎明 陈芳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肖萌
微项目学习是一种立足学科课堂教学,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出发点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培养素养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从“碎片学习”向“整体学习”进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微项目学习设计的“微问题、微项目、微评价”三大要素(见图1),提出了小学语文微项目学习的设计策略。“微问题”是微项目学习的灵魂,设计优劣直接影响学生探究项目的深度与效果;“微项目”是微项目学习的桥梁,明确了微项目学习开展的过程与要求,引导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微评价” 是微项目学习的方向标,指引与促进学生知识与素养的发展。这三大要素环环相扣,从微问题出发建构微项目,以微评价助力微项目,推动微问题的进一步优化。
图1 语文微项目学习设计的三大要素
一、小学语文微项目学习的构建
(一)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精准把握微问题
“微问题”即微项目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它是微项目学习的心脏,是在微项目学习整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和教师始终思考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微项目的有效开展。为了避免教师走入“微问题”设计的误区,笔者基于历时一年多的微项目研究,提出了以下五大设计原则:第一,学科性原则。要把项目主题和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凝练成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并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锁定的目标上。第二,兴趣性原则。驱动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投身到项目活动中来。第三,操作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来完成驱动问题设计工作,同时项目的开展一定要考虑能在课时教学中完成。第四,实际性原则。尽量贴近生活实际或者教学实际。第五,简洁性原则。尽量使用一句话来表达清楚所要做的工作,譬如使用“如何”“怎样”“为何”等疑问词语开头作为驱动问题的表述。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了很多信息,既有语文知识的内容又有项目作品的要求。
图2 驱动问题设计流程图
微项目学习的“微问题”设计主要框架如图2 所示:首先要深度分析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以厘清所授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核心概念。其中主要知识点是指一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是指小学语文学科涉及的核心技能,即可迁移、解决问题的思维,既可以解决学科内的问题,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然后在核心知识点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找到本质问题,即微项目学习最终指向背后的大概念或学科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最后借助安德鲁·米勒(Andrew Mliler)所提出的三个驱动问题设计导向,即哲学/争议导向、产品导向与角色导向,将抽象的、深奥的、概念化的本质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情境性的驱动性问题,让学习变得真实可及。其中,产品导向关注设计与制作产品,是微项目学习最常见的项目主题,可以是设计相关产品方案,也可以是制作产品原型等;角色导向关注将角色扮演与驱动问题相结合,有助于一开始就点燃学生对于项目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体验项目、建构知识,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争议导向关注将争议与驱动问题相结合,有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在争议中体验、感知、学会新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二)立稳教学认识三体理论,创设优质微项目
本文基于教学认识的三体结构,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互动方式,呈现小学语文“微项目”设计思路,以明确微项目学习开展的过程与要求。互动主要包含三个维度的内容:主体活动建构、教学内容展开、学习过程引导(见图3)。
图3 语文微项目学习“微项目”设计思路
1.微项目的主体活动建构
主体活动建构主要解决“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语文微项目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关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建构新知的能力,发展其语文素养。微项目学习的主体活动建构具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通过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双向转化,促进自身知识的建构,即知识不应直接被学生记住,而是要让学生基于深度理解后主动建构形成。二是在体验中发展素养。教师通过活动设计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要在体验中发展相应的能力。
2.微项目的教学内容展开
在学生主体活动中,作为关键人物的教师,需要对课标和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确立微项目内容的展开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微项目的展开思路来看,应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情分析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激发好奇心,以主动建构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从微项目一般展开流程来看,包含三个核心阶段(见图4):准备阶段、试操作阶段(试讨论阶段)、正式操作阶段(再讨论阶段)。
图4 “微项目”一般展开流程
在准备阶段,需要完成三项工作:一是明确程序与成果呈现方式,二是明确入项活动,三是进行教学资料准备。在操作阶段,学生需要经历三个环节:首先进行试操作;然后在试操作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正式操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发现,建构项目中的新知识。
3.微项目的学习过程引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活动,在语文微项目的学习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关注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一是指导学习活动,教师应当做好管理与支持两项工作。二是组织教学评价,教师要进行学习活动评价和教学活动反思。
(三)着眼知识与素养发展,以微评价促发展
新课程核心理念聚焦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此,课堂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突出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在微项目学习的评价中,要关注“微评价”的全面多元性。
1.评价方式的多元建构
在“微评价”的评价方式上,语文微项目学习要避免流于活动化和浅表化,要注重整体性评价,即注重学生在完成微项目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微项目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将其贯穿于微项目学习的始终;在微项目的公开成果展示方面,要根据成果的呈现效果形成终结性评价。
2.评价主体的多元建构
在“微评价”的评价主体上,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语文教师评价为辅。在学生评价方面,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微项目学习中对自我和他人做出的合理评价。一方面学生能依据自我的实际表现,结合微项目学习的过程给予自己较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能根据微项目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实际表现对团队成员进行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微项目学习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在具体的“项目准备—项目试操作(项目试讨论)—项目正式操作(项目再讨论)—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实施测量评价。
二、小学语文微项目学习的实施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 课。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但一般缺乏感染力,部分教师因为缺乏把握说明文的教学能力,容易导致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文本的解读失去活力,文字缺乏魅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赵州桥》一课进行项目化设计,以期让学生在亲自体验微项目——“要淘汰赵州桥吗?”的讨论中,体验、感知、学会新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一)驱动性问题设计
图5 微问题的设计流程图
(二)项目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
(1)教学流程设计
程序:(教师)呈现驱动性问题——(学生)初步讨论“要重建赵州桥吗?”——(师生)评价与反思——(学生)正式讨论“要重建赵州桥吗?”——(师生)总结与评价。
成果呈现方式:学生关于“要重建赵州桥吗?”的想法——班级集中呈现。
(2)入项情境设计
直接入项:(播放现代化桥梁和赵州桥图片,形成对比)同学们,新时代的桥梁现代感十足。这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古桥——赵州桥,在旧城改造项目中,要不要将其淘汰推倒并重建一座新的现代化桥梁呢?
(3)教学资源设计
学习单(见表1);课件。
表1 学习单
2.实施阶段
(1)初步讨论
【项目】初步讨论话题:“要重建赵州桥吗?”
【问题】旧城改造项目中,要不要推倒赵州桥,重建一座新的现代化桥梁?
【实施建议】①先默读《赵州桥》一课,再次感受赵州桥;②结合课文,思考是否要淘汰赵州桥,并填写好学习单;③小组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单。
【可能问题】学生填写的学习单内容较多,花费的时间较长;学生缺乏小组讨论和交流的习惯与经验,讨论环节无法达到分享和完善想法的作用等(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进行及时辅助)。
【可能争议】①不能重建。理由一:该桥历史悠久,属历史文物;理由二:这座桥十分坚固,至今横跨在洨河上;理由三:赵州桥设计巧妙,是桥梁史上的一个创举;理由四:赵州桥很美观,栏板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龙。②要重建。理由包括赵州桥有所破损、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不匹配等。
【知识建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首先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美观、坚固、历史悠久等,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最后学生通过反思初步发现:“不能拆除赵州桥,因为赵州桥不仅美观、坚固,而且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评价要点】
操作:能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完善想法,能系统思考“是否淘汰赵州桥”的问题。
知识:在初步讨论中,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说明并记录“是否淘汰赵州桥”的理由。
(2)再讨论
【项目】再讨论话题:“要重建赵州桥吗?”
【问题】细品文中关键词或关键句,验证“是否重建赵州桥”。
【实施建议】①再次默读《赵州桥》一课,深入感受赵州桥;②结合课文的关键词句,说明是否要淘汰赵州桥;③同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可能情况】学生发现赵州桥不能重建,并用文中关键词句进行验证(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进行及时辅助)。
关键词:①“长、宽、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说明赵州桥很坚固,设计很巧妙;②“不但……而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句),更加突出了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特点。
关键句:①“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说明这样的设计好处有很多,如减重量、省石料、冲击小、承重大。②“这些龙似乎都在游动”,让人觉得龙好像是活的,说明了赵州桥非常漂亮,它的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③有的龙“回首遥望”,有的龙“相互缠绕”,还有的“双龙戏珠”,说明龙的图案种类很多,可以看出赵州桥非常美观,同时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④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让人感觉到赵州桥的雕刻很精美,一朵朵水花本身就很美了,而且是两条缠绕的龙吐出来的,那肯定更漂亮神奇。
【知识建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感受赵州桥的美观、坚固、历史悠久等特点,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最后学生通过反思初步发现与感受说明文准确、简明、科学、严密的语言特点。
【评价要点】
操作:能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完善想法,能进一步系统思考“是否重建赵州桥”的问题。
知识:在再讨论中,能借助关键词句说明“是否重建赵州桥”,初步感受说明文准确、简明、科学、严密的语言特点。
三、结束语
在一年多的微项目学习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第一,通过跟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普遍喜欢微项目学习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课堂积极性和专注度。第二,通过对学生测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良好,解决问题的经验更丰富了。第三,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访谈,发现微项目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合作协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可见,在常规课堂上应用微项目化学习模式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