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思想坚冰”的成因及破解之策
2022-09-15汤红兵
○汤红兵
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思想不解放是湖北发展的重要掣肘。为深入了解湖北思想不解放的深层原因,推动“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取得实效,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组建“思想破冰”课题组开展问卷调查、深入思考研究,查找深层次问题与成因,寻求破解之策。
一、湖北“思想坚冰”的形成原因
老惫孤舟且复止,坚冰三尺厚于墙。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干部认为“现阶段思想破冰的成效一般”;受消极文化积习的影响及得过且过意识的束缚,湖北思想不解放的“气候条件”持续存在。
(一)内陆意识根深蒂固导致不易破冰
一是固步自封、害怕失败的改革观。改革步伐越大,成功率就越高。不同于沿海地区“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创业思维,湖北人害怕失败、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甚至马后炮式地嘲笑那些失败的探索者;领导干部往往不愿意创造风口,只愿意等待风口。
二是甘居中游、小富即安的发展观。为官做人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缺乏争第一、争唯一的胆魄,习惯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安慰。改革发展中“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经验、有了经验等等看”等问题较为突出,畏手畏脚,不敢想不敢闯。省域发展中“宁做鸡头,不为牛尾”,市域、县域发展小进即安。
三是简单粗放、不求卓越的事业观。受农耕文化影响,湖北的干部群众做事往往缺乏规划,生产节奏缓慢,习惯粗放经营,缺乏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过去,湖北有很多创新产业,例如,中国第一街汉正街、第一家技术市场、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但都没有做细做深,没能发展成行业顶尖的品牌,属于“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服务企业时,在细节方面的标准始终提不上去,营商环境因此始终无法进入全国最优行列。
四是短视狭隘、不顾大局的资源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和江浙企业家开明的思想和眼界相比,湖北的短视思维较为突出,重视物质资源、土地资源,忽视企业家、技术、环境等新资源;重视大项目、大资本,相对忽视小项目、小资本、民营经济。
(二)缺乏良好的干事氛围导致不愿破冰
和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比我们精明的人比我们更务实”“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湖北的干事氛围相对而言不浓厚。
一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导致领导干部思想破冰的动力不足。“为官避事平生耻。”解放思想需要领导干部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但湖北部分干部把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当成核心价值去追求,对权力、荣耀和利益津津乐道;把地方发展和群众期盼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把保帽子而不是推动发展作为干工作的出发点。
二是“四平八稳”的居中意识导致干部思想破冰的意愿不强。问卷调查中发现,受访干部认为湖北干部“瞻前顾后,别人没做过的不敢做,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敢借鉴”的占86.3%;“观念陈旧,做事局限在旧框框”的占83.8%;“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的占73.2%。湖北部分干部把“守底线”变成“守摊子”,将“不担责、不出事、不吊车尾”作为终极追求,他们“熬资历”,尽管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无所建树,但总能左右逢源、仕途一帆风顺,在“无为”中“有位”、在“有位”中“无为”。这样“精致利己”的干部越来越多,形成风气,成为制约思想破冰的重要阻碍。
(三)制度保障不力导致不敢破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体制机制不畅往往造成党员干部“动辄得咎”。
一是选人用人机制有欠缺。过于注重“完美主义”,敢打敢拼的干部往往遭遇“逆淘汰”,“做得多,错的多”“老实人吃亏”的问题长期存在。
二是容错纠错机制运行不畅。没有发挥改革创新“减压阀”“定心丸”的作用。许多干部感觉心里没底,缺乏思想破冰的动力。其一,容错主体动力不足。执纪问责“定任务”“搞排名”现象依然存在,考核“指挥棒”增加了纪委监委多办案、办大案的压力,主动为干部容错纠错的动力不足。其二,容错门槛过高。适用程序繁琐、列举证据困难、适用条件苛刻,使得干部很难达到容错的标准。质证环节用“现在的放大镜”找“以前的问题”,不能历史辩证地看待问题,干部提交的证据容易被推翻。其三,容错纠错机制存在“悖论”。组织上做出的处分决定,个人不敢提出容错申请,容错申诉的制度性安排还存在悖论。相关制度大多属于红头文件,层级效力低,难以在执行过程中与监督问责所依据的党纪国法相兼容;“鄂纪励十二条”及各地配套制度在容错情形和容错程序上多是原则性的表述,实体性、程序性规定粗略,容易导致容错“看人戴帽子”。
二、湖北思想破冰的对策建议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湖北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破除“坚冰”,让“破冰”工程在荆楚大地久久为功。
(一)以持续的头脑风暴,营造“温暖如春”的破冰环境
一是塑造有利于思想破冰的政治文化。常态化开展“思想破冰大讨论”,将其融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工作会议、支部主题党日,让思想解放深入人心、成为长久习惯。学习河南经验,求真务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学习浙江经验,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推广“蜗牛席”制度,打造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竞争态势。适时选树一批思想破冰先进典型,推动形成敢于破冰、争相破冰的良好环境。
二是培育有利于思想破冰的社会氛围。鼓励创新,在全省营造“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创业文化,以及敢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创新文化。宽容失败,完善网络回应机制,引导网络舆论由关注干部失误转向鼓励担当作为,塑造“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环境,激发党员干部思想破冰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三是明确思想破冰的价值标准。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而是将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标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确保思想破冰的正确方向。
(二)以真正的破立并举,营造强烈的赶超意识和进取精神
思想破冰的主要方法是破立并举。应在破除思想坚冰的同时,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观念。
一是破除内陆意识的偏狭,树立“大湖北”意识。跳出湖北看湖北,不仅要和中部地区兄弟省份比,更要和沿海发达地区比,深刻认识到发展突围的紧迫性。破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维习惯,摆脱重眼前轻长远的短视思维模式,摆脱路径依赖,敢于打破旧模式、旧习惯,培养发展的大视野、大格局。
二是破除唯区位论的短视,树立“大资源观”。湖北要在中部地区省际协作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中部崛起的良好机遇,做大协同发展的“蛋糕”。领导干部要强化“全省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跳出“产什么,卖什么”的传统思维,借鉴先进地区“无中生有”的经验,让全省、全国的资源为我所用。要珍惜企业和企业家资源,关心呵护本土企业、本地企业家,培养出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三是破除小富即安的束缚,树立“争第一、争唯一”的信念信心。要改变湖北干部遇事不出头、办事不冒尖的干事氛围,让“跳起来摘桃子”成为干部共识;应鼓励各地方各单位把“争第一,争唯一”写在发展旗帜上,奋勇担负起探路尖兵的历史重任。
四是破除官本位意识的桎梏,树立“店小二”服务意识。要建立制度,把企业发展的好坏与个人考核联系起来,鼓励领导干部为企业发展想办法、开路子。倡导“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做到坚持原则与推动发展相统一。对不属本部门事项的,不设路障设路标;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单;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不给否决给路径。
(三)以大胆的改革举措,营造容错纠错的制度环境
“堵饶舌者之利口,壮实干家之声色。”旗帜鲜明支持、保护、鼓励改革创新者,为担当者担当、为创新者撑腰。
一是明确用人导向,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持续畅通干部“上”“下”的渠道,以事择人,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选人风气和用人机制。一方面,发挥“上”的示范效应,把思想破冰、改革创新作为选用干部重要标准。对敢于突破、成效突出的干部加快提拔、破格提拔。要加快培养、提拔一批沉稳睿智、开拓进取的“狮子型”领导,一批敢冲敢闯但并不完美的“狼性”干部。以一贤人引群贤毕至,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发挥“下”的“鲶鱼效应”。打破没有违纪违规就无事的“官位铁交椅”,对不敢创新、原地踏步的干部予以调整,对各方面一致反映不担当、不履职、不负责、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干部果断采取降职处分。
二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形成包容氛围。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立足实际,在法治框架内探索原创性、差异化容错纠错措施,打造“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宽容氛围。建议“纪监委”加设专门的“容错办”,受理容错申请,并对申请者提出鼓励性、保护性的制度安排。对各级“纪监委”的容错纠错工作也要作出硬性要求和业绩考核。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注意挖掘和公示不同层面的容错案例,让干部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鲜活直观的“以案释规”教育。允许落实落地过程中的“扩容”、打“补丁”、机制“升级”,让容错纠错机制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
(四)以超强的战略定力,推动破冰之旅持续深入
思想破冰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思想破冰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防止标签化、口号化,防止一阵风、雨过地皮湿,要一抓到底、久久为功,以思想大破冰推动发展大跨越。
一是以长效机制为抓手,推动思想破冰常态化、制度化。将思想破冰的举措与成效作为工作计划、工作会议、述职述廉、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让思想破冰成为各地各单位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制定思想破冰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方案,把思想破冰分解到实际的看得见的具体事上,一件件抓落实;同时抓正反两方面典型,让思想破冰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一场思想破冰推动发展突围的“攻坚战”。思想破冰要落实到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来。为此,要系统梳理湖北省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明确责任单位,加快发展。各单位要提出比学赶超的具体目标,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具体指标,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推动领导干部敢挑重担、加压奋进。要切实优化湖北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探索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寻求绿色崛起的新方式,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与否为标尺,切实检验思想破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