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评审体系
2022-09-15董钦城杨世平杨渊博迟宗凯
董钦城,杨 毅,杨世平,杨渊博,迟宗凯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1 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确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下开展,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生产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安全管理,有效控制施工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减少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复杂性 建筑工程随着技术革新、设计理念变化其结构变得复杂,还需要考虑地质结构、自然条件等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随着建筑项目参建部门数量增多,施工方案复杂、管理层级多的问题也会影响安全管理工作。
2)流动性 施工过程中现场人员流动性很强,由于工程施工内容会不断变化,施工企业、人员队伍也会不断转变。
建筑工程施工所导致的安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高空坠物、物体打击、触电事故、建筑坍塌、机具伤害等问题。事故出现的主要部倍为洞口、脚手架、塔机、模板、临时用电等。为了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要把握建筑工程的施工重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现场事故成因如表1 所示。
表1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成因表现形式
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相比从前已经有了一定改观,但是依然存在落实不足等问题,需要强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避免安全问题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为实现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应该综合建筑工程的设计特点、施工要求、投资情况、现场地质状况等等,明确各项生产工作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通过标准化的管理,解决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物资和环境之间的冲突,控制安全施工的影响因素,构建起施工现场的良好工作秩序。施工过程中会根据安全管理标准加强对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状态,还要根据施工的深入优化和改良安全管理标准。
2.1 综合管理标准化
2.1.1 组织结构设计
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贯彻安全管理的标准要求。为此,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关键安全管理问题确立管理制度和明确管理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确定分项目标,将分项目标作为安全管理各部门的管理目标,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人员。
2.1.2 明确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对工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工程施工不同阶段明确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标准,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同时,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调整安全管理标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2.1.3 针对事故处理制定预案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若出现安全事故,必须迅速进行处理和上报,保证事故处理速度,并使上级监督部门能了解现场情况。同时,也要迅速确定责任人员,配合进行调查工作。
2.2 作业环境标准化
2.2.1 布局标准化
施工现场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主要出入口设置安全生产牌、管理人员名单、监督电话等指示,施工现场所有标识都要以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并且确保意思明确、倍置合理,保证字迹清晰。施工现场要做好对区域的划分,比如明确办公场所、生活区域的倍置,明确临时建筑物的搭建要求,专门划定临时建筑物搭建区域。
2.2.2 强化材料收发
施工现场需要建立材料收发制度,加强对材料存放的管理制度,根据施工图要求完成材料分类工作,以及根据不同类型材料的维护要求进行维护。例如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应该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材料受潮损坏。针对施工现场情况,工具间需要明确物资管理要求,对使用中存在安全风险的工具必须设置安全警示。
2.2.3 加强临时用电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会消耗大量电力,触电也是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确保现场用电安全。根据施工经验,用电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临时用电作业中,为解决临时用电安全问题,需要建立临时用电制度,用电前开展组织设计工作,技术负责人员评估临时用电风险,并制定安全隐患处理预案,才能批准实施。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评审体系
3.1 评审指标建立流程
为保证安全管理,需要加强评审工作,通过明确评审指标,可以对现场的安全情况全面分析,并反映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标准化评审体系主要流程如图1。
图1 安全管理指标建立流程
在确定评审指标之前,应该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前提,并且要确定安全标准化评审的范围、日期,针对不同阶段制定评审目标。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安全管理的层次。在制定指标的同时,也要通过理论研究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收集现场信息,了解实际作业情况,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确定各类施工工作对安全管理的要求。
通过对现场情况的收集、理论分析,以及实地调研,整合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管理要素,形成初步指标;之后集合专家开展研究工作,从可行性、必要性等角度筛选指标,确定工程指标体系,如采用菱形思维模式分析各类指标,论证指标的重要性。
3.2 评审指标筛选
由于不同地区在技术、经济、地质结构、自然条件上的差异,对评审指标筛选时不能采用统一方法,有些地区甚至会存在缺少参考的情况。为解决评审指标筛选问题,应该加强现场调查、咨询相关管理人员、专家,收集工程施工资料和现场实际信息,细化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影响因素,完成指标的筛选工作。可以设计工程施工的目标层级,然后对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筛选不同层级的指标,如表2。
表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指标框架
3.3 确定评审指标
确定评审指标时,可以利用相关工程对各项指标的总结,完成综合评判工作,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分,由专家和现场人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确定最终的评审指标。
3.4 施工安全评审体系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审核中,可以参考其他安全检查标准和评审方法,并根据安全管理的权重计算考核分数。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确立安全等级,比如90 分以上为一级,75~90 分为二级,60~75 分为三级。针对评级结果要求项目部门进行整改,解决安全管理问题。
4 结语
标准化的现场安全管理能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对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优化工程施工管理机制有巨大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标准化理念的推广,提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施工安全问题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过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减少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