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2022-09-15叶基森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玻璃体黄斑新生

叶基森

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眼底外科,福建福州 350000

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高血糖。近年来,多数专家已证实,糖尿病引发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较高[1]。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lastic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属于糖尿病多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手段以玻璃体切除术为主[2],25G玻璃体切除术对早期PDR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但随着病情的进展,PDR患者通常合并新生血管膜、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使25G玻璃体切除术变得较为复杂,术中剥离新生血管膜时易出血,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制订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防方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减少血管渗漏,在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3],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有效措施。但关于抗VEGF药物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之间的协同效果如何,临床还需要更多数据加以论证。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福州东南眼科医院收治的PDR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旨在对治疗疗效及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PDR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PDR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及常规组,各77例。联合组中男43例,女34例;年龄32~70岁,平均(51.84±7.89)岁;病程6~17年,平均(11.34±1.83)年。常规组中男44例,女33例;年龄42~74岁,平均(57.87±6.24)岁;病程7~15年,平均(11.32±1.56)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本研究,自愿加入。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研究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PDR相关诊断标准相符[4];②符合手术适应证;③无药物过敏史;④未有眼部手术史;⑤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其他眼部疾病者;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不能实施手术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免疫系统障碍者;⑦晶状体混浊者;⑧玻璃体腔禁忌证者。

1.3 方法

常规组: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然后应用20 g/L利多卡因实施神经阻滞麻醉,在角膜缘后4 mm睫状体平坦部做一标准的巩膜三通道穿刺口,术中切除玻璃体,清除积血,剥除新生血管膜,解除视网膜牵引给予,患者均行全视网膜光凝处理,术中出血若不能自行停止,可给予患者电凝止血,或提高眼内压进行压迫,清除积血块,依据患者术眼具体情况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惰性气体或过滤空气。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根据患者病情,嘱咐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

联合组: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在行25G玻璃体切除术前,首先往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在5~7 d后应用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同常规组。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凝次数。

②患者经治疗后,标准视力表检测显示,视力明显提高,>2行,为改善;治疗后,经标准视力表检测显示,视力明显下降,为下降;治疗后,视力未发生任何变化,为不变[5]。

③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凝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联合组(n=77)常规组(n=77)t值P值手术时间(min)73.57±9.65 101.65±15.43 13.539<0.001术中出血量(mL)3.36±1.83 23.41±2.90 51.307<0.001电凝次数(次)1.29±0.41 2.54±1.01 10.546<0.001

2.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67.53%,明显高于常规 组 的45.45%,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常规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

组别联合组常规组t值P值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0.68±0.27 0.75±0.27 1.609 0.110治疗后(1.66±1.05)#(1.13±0.28)#4.280<0.001黄斑中心凹厚度(μm)治疗前332.88±49.46 332.79±49.28 0.011 0.991治疗后(240.55±19.01)#(284.55±20.95)#13.648<0.00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重在控制血糖,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于该病病程长,若血糖控制不佳,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进展为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时,患者可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增生性新生血管膜、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缺血严重的病例可发生虹膜[6-7]、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故PDR患者应尽早开展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残余视力,降低患者失明风险。

目前,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可将血性玻璃体、新生血管膜切除,解除牵引[8],复位视网膜脱离,以提高患者视力。但传统手术在实施过程中因眼内含有丰富新生血管组织,术中器械对新生血管膜的牵拉,最终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25G微创玻璃体切割器械可以直接穿刺巩膜,有助于减少术中对周边视网膜牵拉,由于器械更纤细[9],可见减少术中对视网膜的医源性损伤。但PDR患者基于新生血管渗透性脆性高,易产生术中出血,最终影响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另外,25G玻璃体切口头比较纤细[10],在处理新生血管膜等组织时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由于牵拉增殖膜时造成出血[11]。因此,临床急需制订确保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安全性的方案。临床研究证实,PDR的发生与VEGF具有密切的关系,当PDR患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时,视网膜组织中VEGF呈现明显增高趋势[12-13],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增生等情况,严重者可存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对患者的视力造成损害[14]。临床借助对VEGF的调控,能有效控制PDR病情发展,进一步提高患者视力。在PDR行玻璃体切除术前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整体疗效,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本研究显示,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电凝使用次数明显减少(P<0.05)。可见25G玻璃体切除术前应用抗VEGF药物能提升手术治疗的疗效,确保手术安全。分析原因在于抗VEGF药物能萎缩新生血管,简化术中分离新生血管膜的流程[15],减少术中出血风险,简化出血或电凝止血流程,确保手术顺利、快速、安全地进行。

PDR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视力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单独的25G玻璃体切除术一系列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视力改善效果。本研究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后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的视力改善率明显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呈现明显升高趋势,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呈明显降低趋势,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原因在于抗VEGF药物能明显抑制血管渗漏情况,减轻组织水肿,降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而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促进患者视力的修复。

综上所述,PDR患者经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能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患者视力。

猜你喜欢

玻璃体黄斑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
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