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器之首 苍璧礼天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鲁故城大玉璧
2022-09-15丨周婀娜韩敏敏山东博物馆
丨周婀娜 韩敏敏(山东博物馆)
在山东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夏商周展厅内陈列着一枚精美的大玉璧。凡是见过它的观众,无不被它所震慑,温润的光泽,精美的纹饰、硕大的体形,以及蕴藏在它身上那神秘难解的疑团。它从何来?它为何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的前世今生来看一看。
玉润东方
鲁故城大玉璧
鲁故城大玉璧“横空出世”
1977年春天到1978年冬天,山东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故城进行了系统勘察。共发掘各个时代的墓葬137座。就在乙组52号墓中出土了这件号称“玉璧王”的大玉璧。52号墓当时共出土了十八枚玉璧,其中九枚是放置在墓主人的身上,另外八枚放置在墓主人的身下,还有一枚放置在椁室内。此枚大玉璧是在墓主人身下发现的。大玉璧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厚度0.6厘米—0.7厘米。是十八枚玉璧中体量最大且最精美的一件。
大玉璧玉料呈青碧色,玉质晶莹温润,半透明,呈油脂光泽。玉璧肉部内、外缘各有一周廓,肉两面纹饰相同,以两组微凸起的绹索纹分隔成内、中、外三层纹饰。内、外两层为阴线刻纹,中间以斜向交叉排列的蒲纹为地,其间浅浮雕饰排列均匀的谷纹;内层为合首双身龙纹,其间以三道绹索纹相隔成三组;外层为五组合首双身龙纹,每组龙尾两两相交,纹饰布局紧密匀称,繁缛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纯熟,颇具战国晚期玉璧纹饰的典型特点。属战国玉璧中的精品,并且是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
浙江余杭出土良渚文化玉璧
聊聊玉璧的那些事儿
先说何谓“玉璧”?
我国是一个崇玉、尚玉的民族,玉文化源远流长,最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种类当属玉璧了。那么,何为玉璧?《说文》:“璧,瑞玉,圜也。”段玉裁注:“璧,圆,象天”。《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就是玉质部分大于孔径,称为璧;玉质部分小于孔径,称为瑗;二者相等,称为环。简单说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的宽边窄孔的圆形玉器。
纵观玉璧的整个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发展期、鼎盛期和衰落期。这四个时期的玉璧,不仅造型、纹饰有所差别,而且用途有别。
初创期——典型的玉璧形制是在史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大量出现的。在良渚文化之前的玉璧数量很少。玉璧的所有者,几乎全是地位较高的头人或与祭祀有关的巫师。玉璧既非实用,又非为配饰,而是与当时宗教信仰的有关。当然,良渚文化的玉璧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尚待进一步研究。
发展期——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玉璧的面貌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总的说来玉璧数量相当少。从玉器的发展史看,商代是生产玉器最多的几个朝代之一,但玉璧出土数量却不多。
鼎盛期——战国秦汉时期是玉璧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历史上关于玉璧的记载多出现于这个时期。春秋末期战国早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大量开采、切割、加工玉器成为可能。玉璧的种类和数量跳跃式地进入到了发展期。纹饰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纹饰丰富,有弦纹、卧蚕纹、云纹、谷纹、蒲纹、绳索纹、龙纹、螭虎纹、一首双身龙纹和鸟凤纹等。不仅制作精细,玉质较优,且出现前所未见的镂雕玉璧。
战国至两汉玉璧,之所以称为鼎盛期,一是选料极精,多数为新疆和田等地产优质美玉。据文献记载,这时有所谓楚山玉、和氏璧;二是制作工艺讲究,改变过去玉璧厚、重、素和夏商之后的小型化之风,向高精尖突变,器薄体轻,玲珑剔透;三是花纹形式大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四是使用范围大增,凡古今文献所载之用,此时都可见;五是数量多,为各代玉璧数量之最。
甘肃省灵台白草坡西周玉璧
河北满城刘畅墓西汉玉璧
河北定县刘焉墓东汉玉璧
衰落期——唐代至清代的玉璧出土品极少,一般很少涉及。这时玉璧作为陪葬之用是很少的,明显的事实是这时期的墓葬中未闻有玉璧出土。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大概了解了玉璧的发展脉络,我们反过来再研究一下玉璧在古人的政治、生活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璧”在中国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璧”出土于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流域新开流文化(公元前5500—前4000年)早期的小南山遗址。自被创形以来,璧就一脉相承的贯穿整个中国历史,迄今学术界提出的关于玉璧功能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祭天——玉璧是古代统治者祭天的礼器,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圆地方,而璧圆像天,因而用璧来祭天。《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敛葬——这是玉璧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周礼·春官·典瑞》:“疏璧琮以敛尸……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琮璧者,通于天地。”用璧敛葬,以通天地,希望死后能够升天。古人认为玉有不朽之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用玉璧敛葬是保佑肉身不朽,灵魂升天。
朝贺——在《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及贄 ,公、侯璧。”汉代诸侯王、列侯每年元旦朝贺,都执玉璧。
纳聘——汉帝纳聘皇后用谷璧。同时玉璧还作为馈赠礼品,当时社会交往中表示友好而相互馈赠,史载楚襄王想聘庄子做宰相,便送他白璧百双。战国时期,赵王送苏秦“白璧百双,黄金万镒”。
馈赠——在秦汉之际,璧是受人敬爱的玉器,也是很适合馈赠的东西。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玉璧
装饰——汉代豪华的宫殿,往往饰以玉璧。武帝兴造华丽的“甲乙之帐”,饰以“随珠、和璧”。成帝赵昭仪(赵飞燕之妹)所居的昭阳殿,壁带以“蓝田璧”等作为装饰。还有一种用于佩戴的玉璧,这种璧体积较小,称为系璧。
玉璧的今生,有新故事
玉璧不光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儿,即使是在当下,它也有新故事。咱就先说说山东博物馆以玉璧为顶的故事。
2007年12月,在公示评选基础上,山东博物馆新馆建设领导小组最终确定了新馆“天圆地方”的外部建筑设计方案。它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气势宏伟,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寓意齐鲁文化博大精深,体现了齐鲁儿女开放、沉稳的个性和昂扬向上的活力。
新馆建筑顶部穹顶寓意泉水是省会济南的象征,以“趵突”喷涌为代表的泉水、泉韵、泉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寓意着山东经济的腾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如此寓意深远的外部建筑就需要与之相呼应的内部建筑设计。
如何设计与外观相呼应的内部结构就成了摆在设计者们面前的难题。经文物单位各级领导、文物专家及资深文物工作者反复甄选,最终确定了以象征祭礼苍天的鲁故城大玉璧形象作为新馆内部建筑的主体构思。
河北满城刘胜墓西汉玉璧
2010年6月山东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当大批的观众涌入新馆大厅时,无不被大厅浑然天成的气魄所震撼,大玉璧顶成了除精美展览外的又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上,玉璧也大放光彩。
2008年国际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当时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在奖牌上嵌入极具象征意义的玉璧。直径7厘米,厚0.6厘米的圆形金质、银质、铜质奖牌的正面是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和胜利女神,奖牌背面则分别镶嵌用白玉、青白玉、青玉制作的直径5.77厘米、孔径3.19厘米,厚0.3厘米的玉璧。这种创新的奖牌形式在历次奥运会奖牌形式中从未出现过。当时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被称之为:“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名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可见,新时代玉璧被时代赋予了更高、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