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2022-09-15孟杰

系统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鼻甲隐窝真菌性

孟杰

兰陵县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山东临沂 277700

真菌性上颌窦炎属于耳鼻喉科疾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由于人体的上颌窦解剖位置特殊,窦腔大,窦口较高,容易受到真菌感染,药物治疗无法彻底痊愈,所以临床上多应用手术进行干预治疗[1-2]。既往临床上多以传统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有利于将患者鼻腔窦腔内的病变组织彻底清除[3-4]。据调查显示,真菌性上颌窦炎中单侧患病率较高[5]。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可以扩大手术的视野,有利于术中保护鼻泪管和下鼻甲,还可以彻底清除病变的组织,预防疾病复发[6-7]。为评估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应用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本研究选择兰陵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接诊的70例患者展开调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的7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接受传统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的为对照组,接受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的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女16例、男19例;年龄40~56岁,平均(45.63±2.56)岁;病程2~9年,平均(5.98±2.05)年。观察组中,女18例、男17例;年龄38岁~54岁,平均(45.17±2.52)岁;病程2~9年,平均(5.77±2.14)年。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标准;②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患者的资料完整;④单侧发病者;⑤符合手术指征,采用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④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全麻下开展手术,将患者的中鼻甲向内轻度内折,针对鼻甲肥大的患者,切除前端部分。扩大上颌窦口,保留上颌窦内侧壁,修复开口黏膜,使用内镜的弯头吸引器吸出上颌窦内病变组织和真菌团块,最后缝合切口,使用止血棉填充鼻腔,完成手术。

观察组采用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麻醉后,在患者的下鼻甲前缘和上方鼻腔外侧壁做切口,将下鼻甲附着的组织清除。在患者的下鼻甲根做切口,向上剥离,直至上颌窦自然口。逆向剥离时,直至鼻泪管,剥离手术处病变位置。在患者的鼻泪管鼻腔处做切口,暴露骨性鼻泪管。暴露上颌窦,将窦腔内部的霉菌团块彻底清除,复位下鼻甲-鼻泪管黏膜瓣,反复冲洗。术后在泪前隐窝骨窗放置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7 d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窦口开放良好,黏膜水肿消失,无脓性分泌物,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术腔黏膜区域水肿,无真菌球,存在少量分泌物,但无脓性分泌物,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无明显改善,鼻内窥镜检查仍存在充血、粘连和黏膜水肿,为无效。

②并发症发生率,包含鼻腔粘连、鼻甲萎缩、溢泪。

③术后1年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疼痛感觉进行评价,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④症状Lund-Kennedy评分,包含息肉评分、水肿评分、瘢痕评分、结痂评分、鼻漏评分,2分/项,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VAS评分对比

两组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年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VAS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值P值术前6.46±1.21 6.38±1.42 0.253 0.800术后1年1.23±0.52 3.31±0.44 18.065<0.001 t值44.842 18.533 P值<0.001<0.001

2.4 两组症状Lund-Kennedy评分对比

两组术前的症状Lund-Kenned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症状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症状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上颌窦炎是鼻窦炎中的高发疾病,真菌性上颌窦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上颌窦炎症性疾病。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早期检出率较低,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8]。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病机制尚未明确,多项研究发现,该疾病与鼻腔气流阻力改变、环境因素、上颌牙髓治疗等相关。上颌窦炎的常见致病菌包含曲霉属真菌、念珠菌等[9],当身体的免疫力低下时,患者会出现鼻塞、鼻腔异味、头痛、痰中带血等症状。

随着鼻内窥镜诊治技术的发展,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率准确率不断升高,内镜下前泪腺窝入路能成功切除钩突、筛窦等结构,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更有利于真菌性肿块的切除[10]。鼻内窥镜下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常用手术方法与生理开窗术相吻合,若累及中鼻道继发息肉,可同时施行手术治疗,但其弊端是上颌窦下壁是手术的死角,病灶和真菌性肿块不易清除[11-13]。对于上颌窦下壁的病灶清除往往不彻底,还会提升鼻腔粘连、溢泪、鼻甲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14-15]。

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可移动泪器及下鼻甲皮瓣,使上颌窦入路更宽敞,这种入路可以直接到达术中操作最困难的区域,如前泪道隐窝和牙槽隐窝,有利于清理这些区域的真菌团块,充分暴露眶下壁,保持良好的引流[16]。但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容易导致术后鼻腔粘连,因此,该术式对于临床医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医师熟练掌握鼻部解剖学相关知识[17]。李世嵘[18]在研究中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4%)(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相近,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P<0.05),说明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应用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可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鼻腔粘连、鼻甲萎缩、溢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传统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对比,应用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说明该术式的安全性较高。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的症状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充分显露患者的上颌窦腔,有利于窦内病灶观察和处理,可使病窦的窦口开放,有利于保护患者的上颌窦黏膜,可以更好地清除病灶和真菌团块,有利于术后恢复,维护鼻腔和泪道的功能。

表4 两组症状Lund-Kennedy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症状Lund-Kennedy评分对比[(±s),分]

?

综上所述,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应用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有效率高,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症状评分,具有较高的使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鼻甲隐窝真菌性
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扁桃体与口臭的“恩怨”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下鼻甲骨折外移保留功能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
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分析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低温等离子射频鼻甲消融术在肥厚性鼻炎中的临床病例研究
每天都刷牙,为什么还提倡洗牙
鼻子里也会有真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