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9-15林传彬毛春梅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瘤体肠梗阻结肠

林传彬,毛春梅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000)

结肠癌的并发症以急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的特点,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因结肠的生理解剖结构较特殊,一旦突发梗阻,往往会形成闭合性肠袢,肠壁组织坏死甚至穿孔,极大地增加了临床处理的难度[1]。急诊手术是目前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分期手术虽有治疗作用,但延长了治疗周期,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学者发现,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中应用一期切除吻合术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但与分期手术相比,何者临床效果更佳尚有争议[2-3]。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术与结肠次全切分期手术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检查且得到明确诊断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64 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61.37±5.89) 岁;观察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60.97±6.04)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各项术前检查资料完善;预计存活期超过6个月;患者或家属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其他重要器官或系统衰竭;出现多器官转移;凝血功能障碍;病例资料缺失等。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及血糖、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处理。术前给予腹部CT或MRI检查,明确病灶部位与累及范围。术后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扩肛等处理。观察组给予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取右下腹切口,根据瘤体大小适当调整切口长度,对瘤体明显浸润邻近组织、粘连且无法切除者,给予回肠末端横结肠侧侧吻合术处理。术中若有低位梗阻,需先切断并游离左半结肠肠段系膜,且远端与瘤体相距10 cm以上;若瘤体位于直肠上段,则远端与瘤体之间应预留约5.0 cm的距离。夹住肿瘤灶处预切肠段并切除,经腹部切口送出近端肠管,予以减压处理,再由近到远,将肠内容物挤压排出,同时将术野内污物清除干净;完成后切断阑尾,气囊导尿管经残端导入,给予荷包式缝合,再经导尿管注入温生理盐水(8~12 L)冲洗,待有清亮液体流出后停止。给予患者0.5%甲硝唑灌肠,荷包式缝合处理阑尾残端,术毕吻合,留置负压引流管与肛管。对照组给予结肠次全切分期手术治疗,先对结肠做灌洗与造瘘处理,间隔3个月后再给予二期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结肠吻合处理。

1.4 观察指标

手术一般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炎症因子:对患者术前、术后4 周空腹肘静脉血进行采样,经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白细胞计数(WBC);肿瘤标志物:术前及术后4 周,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5 mL,离心后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采用门诊复查方式完成随访;并发症:统计两组出现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的患者例数,并计算总占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2.2 两组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CRP与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RP与WB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手术阶段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2.3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EA,CA72-4及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手术阶段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结肠癌严重损害患者的消化系统,同时还可诱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结肠内瘘、肠穿孔以及肠梗阻等[4],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影响极大,尤其是肠梗阻。研究认为[5],肠梗阻是导致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结肠癌所致肠梗阻多见于老年人群,其生理健康通常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基础慢性疾病的作用下消耗巨大,相对其他患者治疗效果更差[6]。另外受肠道炎症相关因子的持续刺激,结肠癌患者的肠道梗阻症状呈进行性加重[7],若未及时治疗,也会影响疾病预后。分期手术虽能有效清除肠道癌变增生组织及炎症因子,有利于减轻肠梗阻,但会延长治疗周期,加重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有报道称[8-9],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经分期手术治疗会增加出血、感染的风险,手术费用较高,预后相对也较差。而一期切除吻合术无需腹壁造口,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瘤体切除、结肠吻合等操作一次性完成,除了可节省手术用时、减少治疗费用外,在及时纠正梗阻状态、预防术后感染等方面也有明显作用[10]。也有学者认为[11-12],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灌洗会增加操作步骤,使手术与麻醉风险增大,进而增加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可能性。

为进一步明确两种术式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中的优势,本研究对64 例行分期、一期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一期手术处理后的手术一般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推测可能是一期手术对机体损伤较轻,故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观察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时需要结肠减压、肠道灌洗等操作,肠道内污物清除更彻底,有效降低了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4 周复查机体炎症指标,观察组CRP,WBC均低于对照组,也说明了一期手术在控制炎症感染方面效果更好,该观点与李茂恒等[13]的研究一致。此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的CEA,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能与一期手术中结肠灌洗更彻底清除瘤体灶及其周围的病变组织有关,相对分期手术更利于根治肠道病灶,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相对分期手术的基本处理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尽可能根除结肠癌病灶,可作为今后临床处理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一种推荐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瘤体肠梗阻结肠
电子线放疗加5-Fu局部治疗皮肤癌的效果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