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
——基于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

2022-09-15彭忆红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5期
关键词:桂林市漓江桂林

彭忆红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广西桂林 541000)

0.引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宗旨、使命要求,也是心系国情、改善民生的需要。新时代必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桂林多年来都以保护漓江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探索,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对漓江保护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桂林继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桂林,在新时代需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桂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漓江是世界旅游的“黄金水道”,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大动脉”,也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基础,保护漓江,守住绿水青山,桂林人民时刻牢记着这一义不容辞的责任。

(1)不负殷殷嘱托,保护环境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漓江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对保护漓江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比如:“漓江的生态建设与科学保护,兹事体大”“漓江不仅属于桂林人民,属于广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也是属于世界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我们都要很好地去呵护它”“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2]“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市历届党委、政府和桂林人民始终牢记这些殷殷嘱托,漓江保护成了历届党委和政府孜孜不倦的追求,积极推进以保护漓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

(2)科学治理,改善生态阶段。桂林市紧紧抓住漓江生态保护的关键环节,围绕防治污染、生态修复、科学利用,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综合化、长效化的立体式治理,实现源头治理、标本兼治[3]。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关停并转漓江两岸沿岸污染企业几十家,开展流域内小作坊、畜禽养殖等污染源专项整治。2)实施漓江截污工程,在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近10亿元分期实施。3)建成漓江防洪及补水枢纽工程,其中主要包括斧子口、小溶江、川江等水库的建设,总投资达55亿元。4)桂林市党委、政府持续开展漓江综合整治,并作为全市的重点项目推进,比如彻底清理整治漓江源头、干流城市段、支流区域的网箱养鱼,建立漓江驳岸长效保洁机制等。

(3)创新机制,强化责任阶段。桂林市深入推进漓江生态保护机制创新和法制化管理。1)进行了法制化管理,国家层面批复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自治区层面出台了广西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级层面地方性立法《漓江风景名胜区条例》。2)成立了漓江管理专门机构,即中共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要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改变了漓江30年多部门管理的局面,使得管理更规范更有序。3)全面落实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对漓江风景区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立健全了漓江“四化”执法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2.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

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活力迸发。

(1)塑造了“中国名片”。漓江是“中国的生态山水名片”,被评为“全球15条最美河流”之一,并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桂林坚持保持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2.11%提高到2020年的71.56%,森林蓄积量也由3897.90万m2提高到1.19亿m2。破坏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全部禁止,比如采石场全部关停拆除,并采取科学方法修复山体,136万m2裸露山体“复绿”,漓江生态疤痕得到全面修复[4]。桂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漓江风景区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国内外游客,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连年创新高。以漓江为核心引领带动桂林旅游业前进,2012—2019年,桂林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由3292万人次提升至1.3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由276亿元提升至1874亿元。桂林“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绽放新颜。

(2)创造了“绿色贡献”。桂林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漓江沿岸居民经营乡村旅游、特色农业、花卉苗木等生态产业,转变了原来靠网箱养鱼的粗放发展模式。2019年桂林乡村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人次,乡村旅游业收入达300亿元,占桂林旅游收入近30%。形成了漓江百里生态示范带,其中有大圩古镇提香红提基地、草坪柿里回乡特色农业示范带等一批示范基地。桂林共10个县,其中5个县成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6个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龙胜各族自治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获得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守护好绿水青山让老百姓收获金山银山,桂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国样板,同时,以漓江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桂林下游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源,为国内其他同类地区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3)打造了“恭城模式”。恭城瑶族自治县是桂林的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县内有丰富的矿产,但是始终坚持生态立县。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恭城模式”,被联合国评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2015年在恭城县成功召开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会议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经验做法,为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经验。

(4)建造了“可持续发展”。桂林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漓江流域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强化绿色引领,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桂林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2105.56亿元,是1950年的1374倍。人均GDP跨入崭新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4万元,比1950年增长了535倍,已达到中等偏高收入水平。产业结构日趋优化,3次产业结构由1950年的75.8:4.6:19.6调整至2019年的23.1:22.6:54.3,如图1所示,结构比由1950的“一二三”低级模式转变为“三二一”的更高一级模式,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积极探索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1 桂林产业结构比较图

3.桂林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桂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成绩明显,但问题也较突出。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桂林景观资源保育任务繁重,生态资源利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实际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桂林地处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发展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环境治理、高质量发展等存在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桂林总体经济实力偏弱。2016—2019年,桂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4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桂林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50%左右,远低于60%的全国平均水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弱。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滞后。据统计桂林市约13.1%的国土为城镇建设用地,约33.6%的国土为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发展用地,可建设用地资源有限。另外,桂林在用地产出效率方面偏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左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低效用地再开发和节约集约用地潜力较大,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经济发展新路径。

(2)景观资源环境保育任务繁重。景观资源是桂林市最为重要的资源禀赋,“桂林山水”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财富。以现代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是桂林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这也势必会使桂林市对景观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桂林景观资源是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较脆弱,作为西部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现阶段桂林景观资源的保育能力不足,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土地生产力下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成效不够明显,景观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化。

(3)生态产业发展步伐缓慢。20世纪70年代初,桂林是全国最早开放的旅游城市,生态产业有着深厚的沉积,但近年来生态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桂林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偏慢,特别在旅游产业方面综合效益较低。桂林生态农业、健康养生、商务会展等生态新型产业比重小,占GDP的贡献率低。对生态产业内涵的挖掘和本土特色的彰显不充分,缺乏特色知名品牌,缺少龙头生态企业,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制约了生态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4)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能力不强。近年来桂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到1%。桂林与先进地区和城市相比,创新投入不足。桂林高校数量在广西处于前列,但科技创新人才留桂从业吸引力不强,导致高质量发展人才缺乏,创新体制机制有待突破,政策服务体系急需完善。桂林现有创新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度低,包括创新人才以及资本运作与市场联动性差。

4.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梳理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总结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新时代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坚持党的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桂林市委、市政府要牢固树立局部服从整体的大局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桂林发展定位和漓江保护的一系列决策指示。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漓江保护、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中,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继续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打造桂林党建品牌,提供生态文明建设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以党建为引领提高各方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坚持改革开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首先,桂林要启动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盘活全局,各领域标志性改革要陆续推出,尤其在漓江保护、旅游管理服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城乡融合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要有突破,形成具有桂林特色的创新举措,为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其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体制创新,激活市场要素,让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桂林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做到从开门迎接中外游客到主动引领旅游行业发展,与多个国家结成旅游大联盟。桂林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在对外开放中努力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提升桂林城市国际影响力。最后,生态产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旅游综合治理体系与服务体系对标国际指数。加快新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发达的生态产业,特别在电子商务、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等方面要有所突破。

(3)坚持生态优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桂林市要审视自身在全国、全区发展中的位置,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对桂林的殷殷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着力从法治化、科学化、长效化等方面保护漓江、保护桂林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项目化、工程化、措施化,用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城乡环境治理中迈出新步伐。

(4)坚持人民共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追求。桂林市委市政府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要多下功夫[5]。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激情。要继续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个桂林人的责任等系列活动,使其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和鲜明城市精神内核,让“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遵循。保护和发展的目的是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要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猜你喜欢

桂林市漓江桂林
六点一百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桂林行
漓江情画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珍稀濒危植物在桂林市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