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22-09-15刘展新

中国市场 2022年27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经营

刘展新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

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义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经营利润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关系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反言之,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出了重大风险,将会对国家的经济命脉产生不良后果。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市场经营性主力军,面临的竞争越发激烈,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从而推动企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类别

企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如政策风险、合同风险、经营风险、环境风险等,但与企业财务密切相关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类。

2.1 与资金使用相关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企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其中涉及对内资金分配、对外投资等一系列工作。在企业经营决策的支配下和复杂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如下三类风险。

(1)资金筹措风险。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或扩大生产规模,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外融资。附带一定条件的融资行为若不成功,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承受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压力。筹资风险一方面与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资金使用合理安排。

(2)经营投资风险。所谓经营投资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经营中要对投资活动可能带来的经营不善导致亏损承担的风险。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经营中的企业都存在这种风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经营,就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这种投入可能会导致无法收回成本投入或收不抵支,导致企业亏损。同时,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项目一般来说都存在投资额度大、周期长的特点,风险控制难度更大。风险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对所投资项目、对被投资项目了解不够深入、详细、全面,或者对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把握不及时,从而使得投资失败,产生相应的经济损失。

(3)企业现金流被中断的风险。现金流是企业运转的“血液”,现金流是否充裕,是一个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因素。现金流越充足,企业生产经营也就越有保障,抗风险能力也越强。反之,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呆账、死账较多,账期不合理等情况下,现金流都存在可能被中断的风险。企业因现金流被迫中断而导致破产倒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2.2 与财务管理业务相关的风险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与财务管理业务相关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不准确的财务信息导致的经营决策风险。国有企业财务部门通过企业管理的资金账户,汇总经营数据,从而保障企业的日常运营,并为企业下一步的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但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存在经营数据无法准确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的情况,导致最终财务数据产生较大误差,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的经营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2)财务管理和实际业务脱节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财务管理与实际业务两个环节无法有效配合的情况,财务部门成为一个管理约束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配合需求。例如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预算,科学预算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不准确的预算不仅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失去预算的功能,还可能会扰乱企业的正常经营工作。

(3)财务运作合法风险。近年来,关于财务管理的制度、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督体系日渐健全,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可能存在不合规的情况,或者因未及时更新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财务记账、核算规则,导致财务管理出现不合规的风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处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2.3 与财务机构设置和人员专业素质相关的风险

(1)缺少内部财务环境。国有企业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后,企业本身的内部环境改变对企业整体改革产生重要作用,尤其是企业本身的财务环境。目前仍有不少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做好资产管理和基础核算、统计方面的工作观念层面。但实际上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涉及很多其他部门,且财务部门在风险识别和管理上必须有专项人才管理和资金投入。但是很多管理者依然没有跳出传统思维习惯,没有把财务风险管理放到相应的重要性地位予以考量,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岗位设置尚未跟上新形势,不够重视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2)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改革中的国有企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可能会出现与原有财务制度相冲突的现象,原有制度不适用于新的经营环境,同时还可能出现财务部门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指导、规范财务管理的作用,导致财务管理出现风险。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信息化水平不高。有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信息化转型,仅限于线下工作转移到线上,财务软件、工作模式不一,不同部门的业务数据未纳入统计,数据统计广度不够。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相互沟通不足,不仅效率低下,同时存在财务管控风险。

(4)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问题。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一是靠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二是靠管理手段。关键是人的因素,财务人员是否有相应岗位的专业技术水平,经验是否丰富,是否具备财务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对企业经营情况了解是否充分深入,决定了国有企业潜在财务风险的大小。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风险原因分析

3.1 没有实现充分监督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缺少充分理解的情况。目前很多正在使用的财务制度没有及时更新,与企业的发展未能及时同步,存在一些漏洞,导致无法发挥充分监督的作用。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成本核算和财务审计中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如预算管理能力不强、预算与实际经营之间不匹配等,导致财务管理面临风险。内部审计未能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职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3.2 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不同,每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差异,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少而且不规范,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企业数据未建立健全的防火墙以及内外网使用制度,或者未严格执行制度,都有可能导致系统漏洞被攻破、数据被篡改,以及企业的设备以及软件是否正版化都存在潜在风险。

3.3 制度实施存在缺陷

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制度执行流于表面和形式,未真正起到制约监督作用。国有企业财务实际工作当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企业内控制度会出现失效的可能,从而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4 防范与控制财务管理风险措施

4.1 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化管理

企业风险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提高风险意识,通过规范化管理来控制风险,避免因为个人原因导致企业遭受风险,蒙受巨大损失。

要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风险,提高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力;其次,企业要建立决策、管理、监督的财务规范,各项财务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再次,要形成比较健全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结合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实际情况,建立与本企业匹配的风险防范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使制度能够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的同时,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作用;最后,要细化财务管理风险指标,精准识别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风险,及时预警,反馈给企业决策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维护企业利益。

4.2 强化资金管理,调整资本结构

首先,国有企业在自有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通过筹措资金或融资的方式获取一定的资金,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难题,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非常有利。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和财务风险控制,企业必须找到债务和自有资金之间的平衡点。在能够掌控风险的范围内融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还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调整资金管理与使用结构,有一定的现金储备,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及时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水平。设定企业资金结构阈值,财务部门及时根据预警向公司决策层提供建议,采取调整措施。其次,结合企业规模、业务状况及发展预期,重视资金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和调度制度,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项目,向决策层提出资金使用建议计划和存在的风险点,从而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保证企业合理安排资金支付进度。

4.3 运用信息技术,健全财务预警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提供了很多适用的方法,比如通过数据的收集进行对比,能够为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作出调整。规则和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直接作出要求,不带个人主观意志,能够有效避免因人为原因带来的错误,每年的财务大数据比对,能够及时对当前的财务问题作出预警,提出解决办法,避免产生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是否科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财务决策,同时聘请专家开展评审,形成最终的财务方案。

财务管理的另外一个环节就是财务人员的执行。防范和控制财务管理风险,不能缺少财务人员的执行环节。在财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风险,国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知识更新,掌握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技能,加强财务人员知识储备情况和技能水平的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4.4 优化管理模式,防范决策风险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都需要开展一些投资来满足企业对利润的需求,投资是一个企业必须开展的经济活动,但投资就一定会有风险。为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企业的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大。如何化解风险,找到投资和项目的合理利润,需要设定一个目标期望值,避免因为太高或太低影响企业的发展。为避免决策失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监督。监督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风险。首先,一个企业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能够对财务工作人员及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比如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能够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提示,而且也能对企业和项目状况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使财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做好风险防范。其次,引入合理的外部监督,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进行有效监督,比如大型项目投资、融资活动等,三方监督能有效防止决策失误,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每一个企业都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要不断改善这个问题,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要发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性作用,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的制度建设,包括内部管理、财务决策、项目投资、财务监督等制度,在制度健全的情况下,还必须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最大程度避免企业损失。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资金经营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