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镜在疥疮诊断中的应用

2022-09-15刘颖科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9期
关键词:疥疮刮片疥螨

刘颖科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湖南 长沙 410018)

疥疮(scabies)是当前临床皮肤科门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俗称闹疮或疳疮等,主要是因疥螨在皮肤表层所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常见与集体宿舍或家庭传播。通常情况下,疥螨会寄生在手指缝、手腕、腋下、大腿内侧、外生殖器等皮肤较薄或柔嫩的部位。疥疮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或间接接触等,而且由于疥螨在离开人体后仍会存活2~3 d,因此接触传染者的衣服、床单、毛巾等也会出现感染现象。该疾病的基本病因则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的皮肤表层,当雌虫受精后会钻入到皮肤的角质层,啃食角质组织后开凿出一条与体表相平行且呈迂曲桩的隧道,然后在隧道内产卵,孵化后幼虫会爬出皮肤表层进入到毛囊内发育,成熟后可扩散到其他身体部位。这一过程中,疥螨在皮肤角质层挖掘隧道,会产生一定的机械刺激,并且疥螨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死亡虫体等,将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由此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为丘疹、剧烈瘙痒,且皮肤出现细小、凸起和灰白色线条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为有效治疗疥疮、避免传播范围扩大,应当合理运用诊断方法,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依据。目前临床实践中针对疥螨的诊断,常用刮片法,但其阳性检出率不高,且操作耗时较长。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采用皮肤镜检查诊断疥疮逐渐得到应用,其具有无创性、高效性的特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皮肤镜对疥疮的临床诊断效果和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收治的疑似疥疮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2~82岁,平均年龄(41.27±27.63)岁。患者皮损部位主要分布在手指缝、手腕、手掌、乳房(女性)、生殖器、腹股沟等。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2 刮片法 嘱咐患者将皮损部位外露,使用酒精棉球对皮损处实施消毒,使用无菌钝口刮刀将皮肤表层的丘疱疹、丘痂疹、隧道等周围的皮屑,对患者皮损处取样后使用碘伏消毒,避免出现感染。取样后,将皮屑放置到干净的载破片上,滴加10%的氢氧化钾溶液,再覆盖玻片,静置数分钟。当角质细胞被氢氧化钾溶液充分溶解后,可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果镜下检查到虫体、虫卵等,判断该标本为阳性,如未发现虫体或虫卵,则判断为阴性。

1.2.3 皮肤镜镜检法 先对皮肤镜进行预调,保证发大倍数适宜,一般控制在20~50倍即可。再将显微镜调整到偏振光模式,将镜头处于皮损部位 的正上方。合理调节调焦螺旋,直到图像显示清晰。如发现皮肤表层存在疥虫隧道、虫体等,判断样本为阳性,反之判断为阴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整理两组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指标数值越高,表示检查诊断准确性越高;记录皮肤镜检查法中的皮损类型、镜下表现以及检出率等;统计两组检查方式的时间耗费情况,指标越小表示诊断效率越高。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 皮肤镜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刮片法(<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n,%)

2.2 皮肤镜检查皮损类型、镜下表现及检出率皮肤镜确诊106例阳性患者,检查部位324处,20 倍镜下,疥疮皮损中有311 处可见阳性表现,见表2。

表2 皮肤镜检查皮损类型、镜下表现及检出率(n,%)

2.3 刮片法检查皮损类型、刮片表现及检出率 刮片法确诊88例阳性患者,检查部位266处,疥疮皮损中有240处可见阳性,见表3。

表3 刮片检查皮损类型、刮片表现及检出(n,%)

2.4 两种检查诊断时间比较 皮肤镜检查诊断时间为(17.24±1.25)min,短于刮片法的(5.14±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3518,=0.0000)。

3 讨论

疥螨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永久性寄生螨,通常可分为人型疥螨和动物疥螨。其中人型疥螨是诱发人型疥疮的主要原因,动物疥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感染人的皮肤,但因为动物皮肤环境不适合栖息,患者感染后的病情相对较轻,可实现自行痊愈。疥螨作为传染性皮肤病,可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与受感染者共用衣物、床上用品等,均会传播。当前,感染疥疮的高危人群特征包括性活跃、生活环境拥挤、长期生活在托管机构等。有疥疮患病史的患者在接触疥螨几天后将会出现瘙痒症状,未患过疥疮患者在6周内无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典型皮损表现为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往往呈现分散、对称性的分布形态,丘疹颜色为淡红色,或与正常肤色相同,且皮疹会遍布全身,例如手腕、肘部以及生殖器等部位。如果皮损部位长期没有痊愈,则会出现例如抓痕、血痂、点状色素沉着等继发性变化。疥疮本身不属于致命或者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对人体产生较为严重且持久的负面影响。

疥疮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如染色检查,即在可疑的隧道皮损处使用棉签揉擦0.2~1.0 min,利用酒精棉签将表面黑迹进行清除,能够发现淡蓝色的隧道痕迹,判断出现疥螨。或者是采用针挑法,选择新鲜水疱,使用消毒后的无菌针尖将水疱挑破,使用无菌钝刀向两侧轻刮,也可对隧道一端的灰白色小点处进行轻挑,获得样本组织后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疥虫或者虫卵等。另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查诊断方法即是刮片法,即利用无菌钝刀刮取丘疹组织物,放在玻璃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是否由疥螨或虫卵等。不过上述方法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误诊率,经常混淆湿疹、虱病、寻常痒疹、皮肤瘙痒、丘疹性荨麻疹等。因此在检查诊断期间,需要注重鉴别其他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的特征表现为多发性,无特殊好发部位,不具有传染性;虱病主要发生部位在头皮、躯干以及阴部等,指缝不存在皮疹,可发现虫体或虫卵;寻常痒疹集中在四肢外侧部位,丘疹相对较大,多发在儿童期,病程满、无传染性;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明显的原发性损害,表现症状为瘙痒,经常搔抓将会引发血痂、抓痕等,该疾病无传染性和好发部位;丘疹性荨麻疹,症状表现为纺锤状或者水肿性红斑、丘疱疹、水疱等,分布较为分散。多数患者发病前有虫咬病史,根据相似疾病的特征,可准确鉴别区分各种皮肤病,提高疥疮诊断效率。

随着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对于疥疮疾病的认知逐渐加深,对于诊断手段也有一定的发展进步。皮肤镜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又被称为皮表透光显微镜。在检查过程中可避免皮肤镜直接与皮肤接触,观察皮损部位是否存在疥螨、隧道、虫卵等,检查效率较高、用时短、准确性可靠。另外,皮肤镜操作简单,对检查人员的技术要求低,可作为首诊检查方法。皮肤镜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发挥实时、动态、高分辨率的特点,开展检查检测时,有助于观察患者皮肤完整或者局部状态的损伤情况。比如观察隧道时,可发现疥螨在皮肤角质层的活动轨迹,其中皮屑翘起的位置则是疥螨的活动轨迹起点,出现水疱疹的部位则是活动轨迹重点;再比如褐色三角症状,其是指疥螨的头部以及两对前脚所组成的褐色三角形,一般发生在隧道尽头的小水疱疹处,运用皮肤镜诊断疥疮患者时,能够较为明显的发现隧道结构和褐色三角形,检测特异性和阳性率较高,判断疥螨处于频繁活动期。

本研究结果显示,皮肤镜检查法的阳性诊断率高于刮片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皮肤镜可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在疥疮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分析原因为医护人员可利用手持皮肤镜对疑似疥疮患者进行检查,再作诊断,重点观察患者的手指缝、手腕、阴囊等,一旦发现针尖状丘疹、灰白色线条等,可将该皮损部位放置到皮肤镜下进行检查,发现虫体或者虫卵,即可判断为阳性患者,确诊疥疮疾病。同时,本研究对皮肤镜和刮片法诊断患者的阳性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存在的皮损类型包括隧道、虫卵和疥螨等,从疥疮皮损中可见阳性表现,说明皮肤镜能够在同一视野下观察到疥疮的各种疾病特征,相比于刮片法,疥螨特征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发现,有利于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度。此外,皮肤镜检查用时短于刮片法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皮肤镜检查可有效缩短刮片法检查中的观察、采样、制片、显微镜观察等过程时间,提升诊断效率的同时不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检查成本较低。因此皮肤镜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疥疮检查方式,有助于发挥高效、准确、安全等优势,便于采集和保存皮肤镜图像,促使医生可按照图像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进而为疥疮诊断提供良好帮助。

对疥疮诊断的未来展望,则是选择适当的疥疮诊断方法。基于本研究结果和结论,要想进一步提升疥疮的诊断准确性,应注重对皮肤镜与刮片法联合运用的探究,实现优势互补,为疥疮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今后的深入研究中,将围绕疥疮诊断效率及准确性等目标,探索两种方法联合运用的效果,以此为后续开展治疗奠定基础,推动患者病情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皮肤镜在疥疮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提升阳性检出率,明确疥疮表现、缩短检查时间。

猜你喜欢

疥疮刮片疥螨
如何做好规模化猪场疥螨病清除
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疥螨病防治
犬疥螨病的诊治
浅谈汽车雨刮片全过程管理
治疥疮
宫颈病变筛查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与TCT的应用意义探析
皮肤科门诊患者疥疮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福特蒙迪欧致胜车刮水器刮片更换技巧
汽车雨刮片的结构与耐久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