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露营,专家有话说
2022-09-15采访整理四川和弦
采访/整理 四川·和弦
图/四川·刀锋战士
事件回顾
2022年8月13日15时30分许,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山区出现局部强降雨,引发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部分在沟内戏水休闲的群众被困。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遇难、8人轻伤。
记者从四川省彭州市应急局获悉,截至昨天(14日)中午13时,经消防、公安等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后,无新增失联、伤亡人员;在院治疗轻伤1人,伤情稳定。昨天,现场搜救排查工作已结束,龙漕沟暂时处于封闭状态,正在对护网围栏进行修复,遇难者家属善后工作也正在展开。
…………
8月13日19时8分,彭州市应急管理局官方微博“彭州应急”就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洪水一事发布《关于龙门山镇龙漕沟8·13突发洪水情况的通报》,提及事故原因为当日下午该辖区有对流云团生成,伴有短时强降雨,从而引发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群众被困。全文如下:
8月13日14时37分,彭州市龙门山镇接到气象预报,辖区有对流云团生成,将伴有短时强降雨。接报后,龙门山镇政府立即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巡逻队员及志愿者等力量对辖区内河道沿线戏水游客进行劝离。15时30分,小鱼洞社区龙漕沟突发山洪,河道未撤离游客被卷入山洪。事故发生后,彭州市应急管理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部门立即赴现场开展搜救工作,目前人员伤亡情况正在核查中。
背景分析
今年入夏以来,南方各地普遍高温,热浪肆虐下的上海、南京、重庆、成都、福州等多地市都遭遇了破纪录的高温酷暑天气,且持续时间长达两三周。从7月21日至今,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多次发布高温预警,而以笔者所在地成都市为例,成都市气象台2022年8月11日直接将8月7日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变更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无论是体感还是气象记录,今夏都是笔者有生以来过得最炎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酷暑再加上疫情,导致绝大多数市民不能随便离开成都,所以很多家长趁着暑假带孩子在成都周边玩水,户外经验的欠缺和管理的缺失,导致了这次惨痛的事故,让人扼腕叹息。
刀锋战士在四川乐山2020年水上防汛减灾应急演练期间
湖北张沟露营遇险,走山脊脱险
骑行贵州兴义并露营(2020年5月1日)
贵州荔波露营(2020年8月10日)
由此,笔者通过微信聊天的方式,专程采访了资深户外达人“刀锋战士”,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些户外露营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经常在水边露营的钓友有所启迪。采访实录如下。
能不能先用一句话,给户外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一个开展户外活动的建议?
“欺山莫欺水”,户外运动一定要小心谨慎,切记。
嗯,对了,正式聊天之前,先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身份。我记得你是四川登山协会还是应急协会的会员或是队员。
我是中国登山协会62期户外指导员,红十字急救员,四川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队员,乐山防灾减灾救灾协会理事、协会救援队副队长,四川省登山协会乐山山地救援队队员。
那你属于资深户外人员了。现在很多人“重新发现户外”,你对这两年兴起的露营热潮有什么看法?
跟以前一样,都是一阵风而已,最后能留下的才是“真爱”。
你是何时开始真正露营的?
这个还真不好计算,应该是从我上世纪末在成都地下商场买了个不专业的所谓轻量化帐篷开始,但当时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户外运动上,露营只是我们徒步或者穿越时的一个“刚需”而已。
徒步穿越贡嘎——从四川康定老榆林到雅安石棉草科乡
徒步湖北恩施留影
嗯。请分享一下你经历的最刺激的一次露营活动。
说这个我就来精神了。
哈哈,等我先泡杯茶,慢慢听你聊。话说故事的开始是不是“有一年村里下大雪,我走丢了……”?
当年经验不足,我在现在这个月份(酷暑高温季节)带了一些人去峨眉山脚下的张沟露营——那时候张沟尚可随便进,很凉快。溯溪的路上但凡我们看中的地方都有其他人在露营了,我们就一直走到最里面的一个水坝旁边。我们看中了那块水坝,下方还有一个大水池,溪水在这里汇聚成了一个1米多深的小潭。大家在那儿跳水、溯溪、游泳、野餐,玩得很开心。有一名队友还带了一只金毛犬一起来游泳,朋友们都觉得很轻松、愉快。
嗯嗯,请继续。
下午时分,我们就在水坝旁边安排露营了。我们选的营地在干涸的河谷中间,有一堵高1米左右的石墙把我们跟水坝中流水的河道分开,另一边是一条小溪和另一个山坡。
那堵石墙应该就是泄洪导流用的吧?
对,但是我们当时没多想。晚上洗漱完毕回到帐篷,大家都玩累了,睡得挺沉,到了半夜突然被哗啦啦的大雨吓醒了。雨量很大,电闪雷鸣,这个情形不禁让人紧张起来。
在河谷露营,你们胆子真够大。一共几个人啊?
三大一小,分住两个帐篷。金毛犬自己还有个小帐篷。
露营地下暴雨虽可怕,但至少还有防备,可怕的其实是上游暴雨,下游却毫无知觉,像前天(8月13日)成都彭州龙漕沟那样突如其来的山洪就让人猝不及防。
复兴村探洞(2018年12月7日)
当时大家都从帐篷里出来了,在微弱的电筒光照下能看见旁边小溪突然暴涨,感觉另外一边石墙内水流很大。我马上明白了,我们现在已经被困在这几平方米范围内的平台上了。突然,金毛犬睡的帐篷快要被冲跑,跟我一起睡的朋友眼疾手快,冲上去一把将狗子救了出来,然后眼睁睁看着帐篷就那样哗啦啦被冲走了。
当时小溪的水有多深?
小溪的水基本上快到我们扎营的平台高度了。
嗯,然后呢?
大家就在帐篷里坐着,内心祈祷雨千万不要再大了,但是没人敢再睡觉了,就这样迷迷糊糊撑到了天亮,雨才慢慢停下来。小溪的水位暂时还没有淹没我们的营地,但是水坝里的水面估计还有30厘米就会漫过石墙了。大家内心都很忐忑,希望这墙靠谱,千万不要坍塌,否则我们就完蛋了。
你们没跑啊,不怕后续可能出现的山洪?
当时我们的情况是背靠悬崖(那面石墙),三面是水,已经无路可逃了。
按说你都是老户外了,选择营地怎么还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看似人畜无害的浅浅溪流在暴雨的加持下能变得多么可怕。
后来你们怎么脱困的呢?
第二天一早,德阳户外的朋友们给我们投递了一些补给,但是水流湍急,他们也无计可施。后来,我总算打通了我们后备队员才娃子的电话。
他带着绳索及时赶到,刚开始打算做个溜索过去,后来折腾了几次,发现以当时的器材和技术能力实施起来有难度,对我们来说属于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啊,尤其是你们还带了小朋友,还有一只金毛。
黄丹镇探洞(2020年3月3日)
才娃子急了,差点儿下水游过来,被我们断然制止,当然他自己估计也意识到这样做有点儿悬。最后,他突然想到跨过小溪上山应该有条路可以出来,还好后来小溪的水少了,没那么吓人了,最后在我的带领下,大家终于穿到了正路上。
你正式玩户外(具备一定经验)应该是什么时候?
说不准,都是一步一步走得多了,经历多了,才慢慢累积起经验的。
嗯。吃一堑,长一智。那你有没有什么想对户外新手说的呢?
欺山莫欺水,户外需谨慎。
尤其是你们喜欢在水边露营,更是要注意安全第一。
首先,千万不要在泄洪通道逗留;第二,更不能在可能涨水的地方露营。
嗯,欺山莫欺水,老话说得好。这次成都龙漕沟的事故教训就很惨痛。
那么,关于露营地的选择,你有什么建议呢?
第一,要确定露营地周围有没有落石的可能性。
第二,夏季尽量避免在空旷原野上的高大树木下或有枯树的地方露营,以防雷击和砸伤。
第三,要全盘考虑露营地有没有遭遇洪水及泥石流的可能。
另外还要做好防蛇虫及可能遭遇野生动物的准备。
最重要的是尽量做到“LNT无痕露营”。
“LNT无痕露营”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LNT即英文Leave No Trace的缩写,是始于美国的一种户外运动方式,它的宗旨在于提醒人们在大自然中活动时“Pack it in, pack it out”(带来什么,就带走什么),“LNT无痕露营”遵循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准则。
无痕露营大概有如下七条原则。
第一,旅行前应做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第二,在可承载足够重量的地表旅行与野营;
骑行赤水河到达茅台古镇(2021年5月1日)
徒步“龙嘴”——(阿坝州孟屯至米亚罗)(2021年10月1日)
刀锋战士速攀四姑娘山大峰(2022年2月6日)
第三,恰当地处理垃圾,不留下难以降解的垃圾;
第四,将属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恢复原状;
第五,降低营火对大自然的影响;
第六,尊重野外生物并敬畏它们;
第七,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总之就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就像天空中有鸟儿飞过,却不留下一丝痕迹。
对。
除了惊险刺激,你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最满意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露营——除了差点淹死那次。
我没有差点儿淹死啊,只是有点儿怕。
嗯。那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印象最美好、记忆最深刻的露营经历吧。
这就太多了,有些是在风景好的地方,有些是跟朋友们在一起秉烛夜谈的那种放松与坦诚,有些是带齐各种露营用品,享受所谓的“轻奢”体验。总之每次都不一样,还真说不清哪次是最美好的。
那你觉得露营的最大意义是什么?你为什么会喜欢露营?
我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露营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就是单纯的好玩、放松、愉快。不过,我一直想尝试的BUSHCRAFT露营方式,可能比较接近你问到的露营意义。
像贝爷一样带把斧头就去露营?
BUSHCRAFT露营方式简称“BC露营”,英文意思就是丛林技能,类似于野外求生,但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也可以翻译为“丛林谋生知识和技能”,一般需要露营者以尽量原始的方式去体验露营,因此要求他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原始人就是最早的BC玩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这种玩法,也算是一种返璞归真了。
本文作者和弦(左)与刀锋战士近期合影
对我来说,BC露营更多的是一种独立的生活态度。我既可以钻木取火,用树枝搭吊床,甚至尝试吃虫子,锻炼自己的生存技能,又可以煮茶、烧烤、吃零食,饮酒高歌,尽情享受野外露营的魅力。
嗯,听起来挺不错的,和贝爷的荒野求生还是不一样。
嗯,一个是在装备极简的条件下如何在野外过得舒服,一个是想尽快走出困境。这种露营方式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嗯,你所谓的BUSHCRAFT更加强调人和自然的零距离接触,或者说和谐共处。
对。
现在都市流行的所谓“精致露营”“轻奢户外”,相当于把客厅、厨房等物质文明带到了户外,会不会和BC露营互相“鄙视”?
谈不上吧,各有各的体验感,BC露营更有助于你学到一些技能,“搬家露营”让你更舒适,其实我都挺喜欢的。
哈哈,你一点也不“挑食”啊。我感觉BC露营者是技术流玩家,主要靠个人技能,“搬家露营”者是钞票玩家,主要靠装备。
嗯。
像我这样的人,丢到丛林中估计活不过一周。在湖边我也许可以坚持一阵子——当然首先得有渔具和火源,还有庇护所。
谁知道呢,说不定还能激发出你身体内的原始技能。
哈哈,承您吉言。
现在周边玩BC的人比较少,所以很难引起共鸣。
目前可能有点“曲高和寡”,但就像你之前说的,不管潮流怎么变,能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玩家。包括钓鱼、自驾、野营这样的泛户外活动,对我们来说都是一辈子的爱好。为了今后能玩得更长久、更健康,我们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要践行环保理念,所以非常感谢你给大家分享的“LNT”原则,也谢谢你作为资深户外达人,给大家分享的露营经验。
谢谢刀锋战士。
不客气。再啰嗦一句,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安全第一”。
好的,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