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刘家河商墓与中商阶段北土的简要认识

2022-09-15班婧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殷墟刘家墓葬

班婧卜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1 刘家河商墓中青铜器简要分析

1.1 器物简介

刘家河商墓共出土盉2件,一件为封顶盉,另一件为提梁三足盉。

封顶盉流行于二里冈文化至殷墟中期。刘家河所出封顶盉封顶呈半球形,管状流斜出于封顶上,颈部略内收,袋足,有鋬,饰饕餮纹,尾作鱼尾形。对比郑州中医院家属院出土的弦纹盉、《商周彝器通考》图版四八六,皆为器形相近者。

提梁三足盉出土时置于一盘内,身作壶形,小口,细长颈,圆鼓腹,管状流斜出于上腹部,有提梁,三足,有两环纽,不见鋬。这种不见鋬的三足盉需要用绳贯穿两纽,倾倒时还要提一足。李济指出:这种形制特点的盉证明这一器大概是比较早期的尚在实验中的产品。该器三足的特点是上粗下细,近锥足,又有向柱状足发展的趋势,与该器相似的安阳小屯M331出土的卵形三足盉足为柱足,故推测该盉的时代应在殷墟早期偏早阶段。

刘家河商墓共出土鼎5件,其中方鼎2件、饕餮纹鼎2件、弦纹鼎1件。

方鼎,高14厘米,锥足,立耳,口沿外折,腹部横截面作长方形,腹部饰云雷纹。郑州二里冈上层所出青铜方鼎,首先高度远大于刘家河商墓方鼎,其次腹部横截面皆作方形,足部为中间细的柱足。这种锥足方鼎并不见于殷墟同类器中,可能是带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弦纹鼎,锥形足,足外撇,四点式配列,腹作盆形,较深,腹部饰三条弦纹。四点式配列的鼎年代较早,与郑州北二七路M1∶3所出鼎形制形似,观其形制与纹饰应属于二里冈上层时期。

饕餮纹鼎,腹部近似于大半个圆球,立耳,三锥状足,外撇,敛口。腹部饰有兽面纹,浅浮雕,只有双目突出,耳与足呈五点式配列。五点式配列在铸造技艺上较四点式配列有进步,其形制与安阳三家庄东M3∶2所出鼎形制相似。

刘家河商墓出土的5件鼎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工艺上都呈进步状态,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这5件鼎分布于二里冈上层至殷墟一期之间,方鼎的出现代表墓主人地位较高。

刘家河商墓出土青铜鬲1件,分裆足,袋足肥硕,小实根足,立耳,颈部饰弦纹,器形与郑州白家庄M3∶7所出鬲相近,时代属于二里冈上层二期。

上甑为深腹盆形,上弦纹两条,立耳;下鬲为分裆足鬲,饰人字弦纹。其器形与盘龙城李家嘴M2所出青铜甗相近,只是多了立耳,所以该器属于二里冈时期。

爵,卵形腹,腹部折棱部明显,双柱较高,三足矮,腹部饰内卷角兽面纹。二里冈上层青铜器平底或微凸,窄长流,柱在流口交接处,此时的爵又可分为最大径在腹中部和腹下部两型,至二里冈上层偏晚阶段,最大径在腹中部的爵上腹部逐渐拉长。该爵在形制上与郑州白家庄M3∶1所出爵相似。

斝,束腰,侈口,下腹外鼓,底微凸,足微三棱锥状,外撇,“T”字形,柱较高,柱顶呈伞状。该斝与安阳三家庄M3、藁城台西M14所出斝形制相似。

罍是刘家河商墓中所出青铜器中体型较大的一件,口沿微侈,竖颈,折肩,高圈足,肩部饰羊首。在郑州向阳食品厂曾出现过肩部饰羊兽的罍,属二里冈上层二期。刘家河商墓所出罍与安阳小屯M232∶R2056形制相似,应属于殷中期偏早阶段。

卣,高颈,圆鼓腹,圈足略斜张,半球形盖,盖上有纽,肩部有两个半圆形纽,颈部饰弦纹,腹部饰兽面纹,兽面纹双目突出,肩部纽上连接绳索状提梁。该卣与湖北李家嘴M1所出卣形制相同,年代约为二里冈上层二期。

瓿,无耳,颈部稍矮,腹部宽扁,高圈足。该器与安阳小屯M232∶R2057器形相近,年代应属殷墟一期。

刘家河商墓共出盘2件,一件为三鱼纹盘,另一件为双鸟柱三鱼纹盘。

三鱼纹盘,较小,通高9.5厘米,窄沿,深腹,圈足较矮,腹外壁饰弦纹,腹内部饰有圆涡纹和鱼纹。该盘与安阳小屯M232∶R2073形制相似,年代应属殷墟一期。

双鸟柱三鱼纹盘,较大,通高20厘米,折沿较宽,腹部较浅,圈足小而高。该盘形制与盘龙城李家嘴M2所出盘形制相似,年代应属二里冈上层。

1.2 器物排列组合形式

通过对比殷墟一期未被盗掘的墓葬中所出的青铜器,我们可以得出规律:

①殷墟一期墓葬中随葬品的组合形式为食器与酒器的组合,即鼎、斝、觚、爵、罍。在刘家河商墓中,我们未见到传统组合中的觚,不排除该墓中的觚遗失的可能性。

②罍为二里冈上层二期新出现的器形,瓿属于殷墟一期新出现的器形,根据“凡出同类器两件的,其器形必然有相异处”,这是殷墟一期延续二里冈上层的旧制,同时一罍一瓿、一爵一斝的等量配置如小屯M232与M388皆出一罍一瓿,是殷墟一期的新特征。

③关于方鼎的研究表明,商代方鼎作为礼器中的重点,承担了墓主人的身份象征。该墓中出土的两个小方鼎,对比除王畿区外其他墓葬所出土同规格方鼎,笔者认为:随葬品中出现两个小方鼎并配以圆鼎的墓主人应为方国小奴隶主贵族。

1.3 纹饰分析

刘家河商墓出土的16件青铜器中,饕餮纹为主纹饰的有8件,且其尾部皆作上卷鱼尾纹,浅浮雕,饕餮纹中只有双目突出。其次为弦纹,弦纹的应用除以带状围绕器物颈部出现外,还出现有“人”字形弦纹。至殷墟一期之时,饕餮纹仍然为尾部上卷、双目突出的形式,而盘内的龟纹以及鱼纹则是本期新出现的纹饰。

通过分析刘家河商墓中器物形制、纹饰、组合方式,可以判断该墓的主人应是生存在二里冈上层偏晚时期的一位贵族,其随葬品组合跨越时间长,具有连续性、典型性,不排除该地生活着一个氏族,该氏族应在某种程度上与商王朝有政治上的联系,附属于商王朝,受商的委托管理此地区。

2 中商时期的墓葬比较

下面我们对比刘家河商墓和目前已经考证过属于这一时期的其他地区的墓葬,如盘龙城李家嘴M2、藁城台西商墓、郑州北二七路M1、M2。

刘家河商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在发现时已被破坏,全长应在4米以上,椁室外有二层台,青铜礼器出于二层台之上,金耳环、臂钏、玉钺等玉器出土于椁室内部。墓底有红黑相间的泥状物。

藁城台西商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墓地有二层台的墓葬44座,有腰坑的33座,有奴隶殉葬的墓葬墓底夹杂着朱漆的痕迹。

郑州北二七路M1平面呈长方形,墓室长2.7米、宽1.5米。墓底铺有朱砂,有棺木痕迹,人骨架下有一长方形腰坑。随葬青铜器9件,有鼎、斝、觚、爵、刀和铜片。

郑州北二七路M2平面呈长方形,墓室长2.7米、宽1.1米,墓底有朱砂,有灌木痕迹,墓底有腰坑。随葬青铜器5件,有斝、觚、爵和刀。

上述两墓未见有二层台。

盘龙城李家嘴M2平面为长方形,长3.6米,宽3.2米,有棺木痕迹,清理出十多块椁板板灰,其中最大一块刻有兽面纹和云雷纹。两组图案间阴线涂朱,阳面涂黑。墓底有腰坑。随葬铜器63件,有斝、觚、爵、鼎、鬲、甗等,其中青铜大钺1件,长41厘米。

以上所述墓葬有以下相似性:

①皆可见酒器的组合形式,组合方式皆为斝、觚、爵。

②盘龙城李家嘴M2中发现的椁板红黑相间和藁城台西部分墓葬中发现有朱漆痕迹的状况与刘家河商墓中墓底发现的红黑相间的泥状物应是相似情况。

③关于腰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的,直至晚商时期成为商墓的定式。

刘家河商墓还出土一件与藁城台西商墓出土的极其相似的铁刃铜钺以及一件玉钺。《殷本纪》中说“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可见钺的地位之高,象征有一定军事实权的诸侯。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刘家河商墓在墓葬形制上与中商文化墓葬相似性极高,可以进一步确定刘家河商墓的主人是一位拥有征伐权力的诸侯。

3 商王朝控制外服的经略方式

商王朝以其王畿地区为核心统治区,也可称为“内服”,内服之外为外服,外服区则多为当时与商王朝或臣服或对立的方国。外服之外则为四至。内、外服属于商王朝的统治区,对外服的统治手段有侯、牧、田、奠、师、戍。牧,浅要理解是各方国向商王朝进贡牛、羊等牲畜,同时,商王朝自己也设立有牧场,商王朝通过设置牧官承认其附属国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不对等的联盟关系。牧这一行政单位的地理范围是由内服区不断向外扩张的。在中商时期,虽然没有明确的资料可以证明当时已经设立牧官这一职位,但到晚商时期,其“牧”的范围已经到达河北北部。在河北承德丰宁曾出土一件“亚牧”鼎,该鼎出土地点直至河北北部。晚商时期,商王朝将自己的统治中心定于河南安阳,通过考古资料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资源的获取以及控制成为晚商时期商王朝向东方和南方扩张的主要原因,但并不代表此时的商放弃了对北方地区的控制。

相较于晚商时期对南方的对外扩张,北方则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状态,而这个状态在中商时期已经初步形成。现有对中商时期北土边界的认识,多在滹沱河一带,是因为这一带发现有典型商文化遗址。但在考虑刘家河商墓后,我们或许可以推测,中商时期已经奠定的较为稳定的统治基础或为任命牧官,而刘家河商墓主人则可能担任了当时类似牧官一类的职位,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商时期商的外服区就已经涵盖北京平谷地区。

4 祖乙迁邢:邢台商代遗址群

邢台商代遗址群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祖乙迁邢为都的中商阶段,这一阶段从历史文献上记载应是属于河亶甲至盘庚的五世七王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文化编年序列则是洹北花园庄早期/藁城台西一期/邢台东先贤一期→殷墟一期早段。

首先,从遗址规模来看,邢台商代遗址群的规模仅次于郑州、殷墟等商代都邑,邢台发现的20多处遗址也大都沿河分布,这与殷墟的布局十分相似;其次,从文化内涵上看,邢台遗址具有典型商文化特征,同时也具有一些当地文化特色,东先贤一期的遗址总面积不少于18万平方米,曹演庄遗址更时常出土有大量带有族徽的铜戈;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邢台发现有西周时期邢国贵族墓地,而周人克商后,极喜在商人旧地分封。

5 结语

根据本文所述,如果判定邢台遗址群为中商文化时期,祖乙迁都城,那么其统治范围必然会随着迁都而北上扩大,结合刘家河商墓出土有高规格的方鼎、铜钺、玉钺等器物,推测该墓主人为商时的牧官。虽然在该墓的填土中出现了属于夏家店下层的陶片,但仅根据陶片这一证据无法证明该墓主人的族属。

二里冈文化时期层有一次大规模的扩张,通过这次扩张,二里冈的文化因素开始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刘家河商墓主人接受了商文化冲击,这也可以解释刘家河商墓中为何会有明显的商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同时还见有北方青铜文明因素。上文提到商王朝通过设立牧官的方式加强对外服的控制,所以笔者认为北京平谷地区在中商文化时期已经成为商的外服区,是商的直接统治范围。

注释

①杨育彬,赵灵芝,孙建国,等.近几年来在郑州新发现的商代青铜器[J].中原文物,1981(2):3-5,67.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铜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③于力凡.刘家河出土青铜容器的再认识[J].首都博物馆论丛,2020(00):176-185.

④㉔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北二七路新发现三座商墓[J].文物,1983(3):60-77.

⑤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三家庄东的发掘[J].考古,1982(2):126-132,197.

⑥⑧河南文物工作队第一队.郑州市白家庄商代墓葬发掘报告[J].文物参考资料,1955(10):24-42.

⑦⑮㉒湖北省博物馆盘龙城发掘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盘龙城发掘队.盘龙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纪要[J].文物,1976(2):5-15,96.

⑩㉓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台西考古队.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79(6):33-43,102.

⑪⑬⑭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殷墟墓葬之三:南组墓葬附北组墓补遗[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3.

⑫湖北省博物馆.盘龙城商代二里冈期的青铜器[J].文物,1976(2):26-41,97-100.

⑯⑰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869.

⑱朱凤瀚.商周青铜器综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943.

⑲杨宝成,刘森淼.商周方鼎初论[J].考古,1991(6):533-545.

⑳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㉑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平谷县发现商代墓葬[J].文物,1977(11):1-8,96-99.

㉕《史记·殷本记》记载:“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㉖孙亚冰,林欢.商代地理与方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7]张翠莲.商文化的北界[J].考古,2016(4):91-101.

[28]井中伟,王立新.夏商周考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92-193.

[29]刘绪,赵福生.围坊三期文化的年代与刘家河M1的属性[M]//宿白.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殷墟刘家墓葬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苏常州孟河南杨村墓地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
殷墟出土灰陶器的制作与烧制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