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繁昌楚文化遗存发现及初步认识

2022-09-15强娟莉黄柏挺徐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三山楚文化神山

强娟莉 黄柏挺 徐繁

(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安徽 芜湖 241200)

繁昌原为安徽芜湖的一个县,2020年7月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繁昌撤县设区。繁昌处于长江和皖南山区交汇之地,素有“皖南门户”之称,其东、南、西部与南陵县和铜陵市接壤,北部隔长江与无为县相望,面积917平方公里(2006年2月区划调整,划出三山镇和峨桥镇,2009年划出高安社区,现有区域面积590平方公里)。繁昌地处长江要冲,北对巢湖入江的重要河流濡须河,下有通往太湖的中江,西通巴蜀,北达中原,东至吴越腹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更是古代商贸通行的重要通道和铜矿资源供给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文化东渐,繁昌深受楚文化影响。20世纪80年代,横山发现两件蚁鼻钱范,是楚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其后,在邻近的三山又陆续发现一批楚国墓葬等文化遗存,进一步丰富了安徽沿江地区楚文化的研究内涵。

1 与楚文化相关的遗存

横山、三山位于繁昌城区东7公里和16公里,多年来经调查发现甄山杨、神山、竹墩、铜山等几十处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其中甄山杨遗址、红灯遗址下部还发现有良渚文化遗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在此劳作生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可以说以铜山矿冶遗址为核心,形成了周边方圆10公里范围的文化遗存密集分布区(图1)。

图1 原繁昌县行政区划图

1.1 铜山矿冶遗址

铜山矿冶遗址与三山接壤,是古代铜矿开采和冶炼的重要场所。铜山矿冶遗址因战国楚蚁鼻钱范的出土受到国内学术界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多次到铜山矿冶遗址进行调查和考察,认为这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代铜矿开采和冶炼遗址。繁昌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也在铜山开采坑道中采集到开采工具及遗物。分布在长江沿岸的矽卡岩型铜矿矿床,其侵入岩多为燕山期的中酸性岩浆岩(以花岗闪长岩类为主),围矿则多为碳酸盐岩。矿石品位较高,富矿品位40%。由于长期风化作用,次生富集的氧化带厚达数十米至百米,适合于古代工业采冶,成为楚国战国时期在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除横山、三山铜矿资源之外,还调查了新淮铜山、峨山铜山和孙村犁山,与铜陵、南陵古矿冶遗址构成了庞大的铜矿遗址开采和冶炼生产规模。

1.2 神山遗址

神山遗址位于繁昌经济开发区联合村西边组北侧神山顶部,距铜山仅3公里,海拔高度约50米,顶部平坦,面积为2300平方米。2014年2月,繁昌县文物局委托陕西文保钻探考古有限公司对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勘探,神山文化层堆积十分丰富,厚1~2.7米。在考古勘探过程中,于东侧边缘深约2.5米范围内发现南北30米长的红烧土迹象,这明显是人类活动的遗迹。与此同时期的商周遗址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的二级台地上,先民择水而居,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文化形态。商周时期在50米高的山丘顶部分布遗址的现象比较少见,就其现象而言,先民放弃河岸平原便利的条件,选择山顶作为活动场所,肯定有其特殊意义。依托神山产生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龙朝神山”,传说是明代为纪念高娘娘而形成的传统祭祀风俗。商周以来文化祭祀活动在先秦史料中屡见不鲜,是国家及部落治理国家及社会的文化常态。结合神山遗址考古勘探发现的文化现象,我们认为神山作为祭祀活动的年代可能更久远,结合遗址采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陶片,时间正好在楚文化影响跨度内,“群龙朝神山”是否与楚文化祭祀活动有关,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1.3 三山奶牛场楚墓

1998年,繁昌县文物部门在对三山奶牛场工地进行调查时发现两座古代墓葬,经过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图2~图4)。根据出土文物分析,墓葬为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四块陶板郢爰、四块残缺铅质块状物、九个砝码(其中八个为铜质,一个为石质)。

图2 陶板郢爰

图3 铅质块状物

图4 砝码

陶板郢爰:6厘米×6厘米,厚0.5厘米,重31.3克,正面有16个印记;6厘米×5.4厘米,厚0.7厘米,重40.2克,正面有19个印记;6.5厘米×6厘米,厚0.5厘米,重43.4克,正面有17个印记;5.4厘米×4.9厘米,厚0.4厘米,重23.3克,正面有13个印记。

残缺铅质块状物:7.7厘米×5厘米,重34.1克;5.5厘米×4.2厘米,重22.8克;4.5厘米×2厘米,重7.2克;2.5厘米×2厘米,重3.5克。

砝码:直径3.1厘米,孔径1.2厘米,厚1.6厘米,重57.7克;直径2.5厘米,孔径1.2厘米,厚1.3厘米,重28.3克;直径2厘米,孔径1厘米,厚1.1厘米,重14.8克;直径1.6厘米,孔径0.9厘米,厚1厘米,重6.1克;直径1.5厘米,孔径0.8厘米,厚1厘米,重6.4克;直径1.2厘米,孔径0.7厘米,厚0.7厘米,重3.1克;直径1.1厘米,孔径0.7厘米,厚0.7厘米,重3.4克;直径0.6厘米,孔径0.4厘米,厚0.7厘米,重1.4克;直径1.3厘米×0.9厘米(石质),孔径0.3厘米×0.6厘米,厚0.8厘米,重1.4克。

此外,墓葬还出土战国蟠螭纹青铜镜、琉璃玉璧和部分陶器等。

三山奶牛场战国楚墓最重要的是出土了与郢爰金币相对应的陶板郢爰冥币、铅质块状物(铅版冥币)和用来称量金币的砝码,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应该是不多见的考古发现。陶板郢爰冥币先后在湖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均有出土。这些冥币有戳印文字,大多仿自真币,也有平板无印或有方格纹、网状纹,类型不一,反映了逝者在阴界继续享受富贵生活的美好愿望。

楚郢爰是称量货币,交易时必须进行称量,而称量的工具主要是天平和砝码。1949年以来,在湖南、湖北及安徽等地出土砝码和天平很多,但在江南沿江地区则不多见。楚郢爰金币和陶板郢爰冥币等材料是研究长江流域楚文化发展的重要材料。

1.4 三山红星战国墓

2012年,为配合公路建设,繁昌县文物部门对三山红星取土场进行调查,抢救发掘两座战国楚墓,墓中出土一批陶鼎、豆、钫及玉璧等楚式文物,属楚国贵族墓葬。

2 重要文物出土情况

2.1 楚郢爰金币

1977年,三山与横山接壤地区一农民挖到一处楚郢爰金币窖藏,该农民将八块郢爰金币以金子卖到芜湖市人民银行,根据文物保护管理规定,芜湖市人民银行将郢爰全部转交给芜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收藏,现收藏于芜湖市博物馆。芜湖市博物馆收藏的八块郢爰金币总计138.545克,是经过切割在市场流通的。根据有关专家对长沙近郊出土的“均益”砝码研究,一镒黄金量合今衡257.28克,1两黄金合今衡16.08克。也就是说,芜湖市博物馆馆藏楚郢爰金币合今衡8.6两。

史料记载最早发现郢爰的地方就是繁昌。《宋书·符瑞志》记载,东晋“永和元年三月,庐江太守路永上言,于舂(春)谷城北见岸边有紫赤光,取得金状如印,遣主簿李迈表送”。东晋时期,春谷城已移至荻港赭圻一带,其城北方向应该就是靠近横山一带。楚国郢爰金币的发现,为楚文化和中国古代货币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繁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2.2 战国蚁鼻钱范

1982年,繁昌县文物工作者在横山镇铜山矿冶遗址征集到两件蚁鼻钱范,影响很大,轰动一时,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古钱币界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其多次参加全省、全国重点文物展览,得到普遍好评,随后被录入《中国美术史》《中国钱币史》《中国拣选文物图录》等有关书刊。两件钱范大小不一,其中一件范长27厘米、宽10.7厘米、厚0.95厘米、重1500克;另一件范长25厘米、宽10.7厘米、厚0.95厘米、重1001克。两件器物形制相似,均为长方形,薄边,浇筑口皆残,背中心各铸一长方形纽。钱范正面阴刻贝形和浇筑槽,贝形排列4行,作对称式,每行16枚凹贝形。2行之间有一条浇筑铜液的槽沟,计4行2条,与浇注口会合为一主槽沟。其中一件范在4行贝形前端中心又单置1枚贝形(图5、图6)。

图5 蚁鼻钱范

图6 蚁鼻钱范

2012年,上海市博物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举办“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该馆工作人员来繁昌借调文物参展,在参观繁昌县博物馆陈列的蚁鼻钱范展览后,回馆调取当年征集档案时发现,上海博物馆所藏两件蚁鼻钱范也是从繁昌运去的废铜中拣选的,并电话告知繁昌县博物馆。从1974年以来,全国总计发现蚁鼻钱范五件,其中四件出土于繁昌,其学术意义重大。

2.3 三山出土的楚蚁鼻钱

图7 蚁鼻钱

3 考古现象思考及初步认识

第一,繁昌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鹊岸”,地处长江要冲,坐拥铜矿之古代重要战略资源,构筑了繁昌在古代的历史地位。出土文物证明,繁昌地区早在西周时期即为吴国的政治中心之一。1982年,繁昌县城东郊汤家山农民取土时发现13件青铜器,后送往县文化馆文物组,随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并进行了报道,推断汤家山青铜器的国属为吴。宫希成先生在《皖南商周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中对汤家山西周墓的概况进行介绍;张爱冰和陆勤毅先生在《繁昌汤家山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中对汤家山出土青铜器的年代进行了探讨,认为汤家山墓葬应为吴国贵族墓葬,是西周中期偏晚或西周晚期偏早的特大型吴国贵族墓葬;张小帆先生认为汤家山贵族墓地出土了象征王权的“杖”,因此汤家山西周墓的墓主应为西周晚期的一代吴王;张敏先生在《鸠兹新证—兼论西周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性质》中认为汤家山西周墓为吴国都城外的大型墓葬,即西周中晚期的吴国王陵,进而认为鸠兹有可能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吴国都城。从繁昌城区所处环境及周边几十处商周遗址环绕特点来看,汤家山贵族墓南侧即为商周遗址,周边被河流环绕,有可能为早期城址。春秋时期,随着楚文化东渐,沿长江顺水而下繁昌是必经之处。《春秋左传·昭公五年》: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吴人败诸鹊岸。《左传·襄公三年》楚子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先秦两次重要记载都与繁昌有关联,说明其在吴国和楚国的重要地位。

第二,四块蚁鼻钱范、郢爰金币及铜质砝码等楚国文物都是在以横山为中心的区域发现的,这足以证明繁昌横山在战国时期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重镇。

第三,三山奶牛场1号墓一次出土四块陶板郢爰,同时还出土砝码和铅质冥币,足以说明该墓主人应为战国晚期楚国贵族的身份和地位,为解开楚蚁鼻钱范的出土提供了重要信息,墓葬和出土蚁鼻钱范地点仅相距4公里,两者之间应该存在一定关联,即三山奶牛场1号墓的主人很有可能负有监督铜矿开采和钱币铸造之职责。

第四,繁昌、铜陵、南陵在汉代属于春谷县,春谷县城址位于繁昌荻港苏村。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丹阳郡设置铜官。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载:“铜山在繁昌东南五十里,出好铜,古所谓丹阳铜也。”春秋战国时期,古春谷县范围内的铜矿资源应该是楚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此可以推断,汉初设立的春谷县有可能是沿袭战国楚在江南旧制设立的。

繁昌有关楚文化遗存及文物的发现,对于填补安徽沿江地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注释

①③繁昌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繁昌文化丛书:文物卷[M].合肥:黄山书社,2011.

②繁昌县文物局,陕西文保钻探考古有限公司.繁昌县神山遗址考古勘探报告[Z].内部资料.

④徐繁.安徽芜湖三山战国楚冥币、砝码的发现与研究[J].中国钱币,2019(5):50-55.

⑤《安徽芜湖三山红星战国楚墓清理报告》,待发表。

⑥八块楚郢爰金币现收藏于安徽芜湖市博物馆,资料未发表。

⑦陈衍麟.繁昌的楚铜贝范及其铸币工艺[J].中国钱币,1996(3):12-13,81.

⑧陆松麟.上海博物馆藏楚铜贝范[J].中国钱币,1983(2):53.

⑨黄柏挺.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出土楚国蚁鼻钱[J].东方收藏,2021(5):86-87.

⑩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繁昌县文化馆.安徽繁昌出土一批春秋青铜器[J].文物,1982(12):47-50,101.

⑪宫希成.皖南商周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M]//安徽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皖南商周青铜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⑫张爱冰,陆勤毅.繁昌汤家山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文物,2010(12):52-60.

⑬张小帆.繁昌汤家山西周墓的再认识[J].南方文物,2014(1):46-53.

⑭张敏.鸠兹新证—兼论西周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性质[J].东南文化,2014(5):80-88,127-128.

猜你喜欢

三山楚文化神山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年卜热桑神山
扎色神山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过沈阳故宫
镇三山
抗疫专题
情爱感怀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