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广安明墓出土的两件琥珀制品小考

2022-09-15肖林芝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广安琥珀制品

肖林芝

(成都市成华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四川 成都 610052)

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掩埋于地下,经漫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性成分后聚合、固化而成,常产于煤层、散沙、黏土及沉积岩层内。琥珀有淡黄、褐色或红褐色,一般将琥珀中透明的称为“金珀”,不透明的称为“蜜蜡”,居两者之间的称为“琥珀”。质优者可做装饰品,质劣者可用于制造琥珀酸和各类漆,在中医上也可作为药用。

我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琥珀。文献记载,琥珀在我国古代有多种不同称呼,如江珠、遗玉、血珀等,《山海经》中称之为“育沛”,《汉书》中则写作“顿牟”,也称“虎珀”,《隋书》则称为“兽魄”。古人认为:“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约状似之,故曰琥珀”。而“琥珀”一词最早出现见于汉初陆贾的《新语·道基篇》:“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此后琥珀大量见于文献记载中。琥珀在我国古代是作为与水晶、玛瑙、琉璃、犀、玳瑁、金石等相提并论的贵重物品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使用多限于皇室、贵族和高官,拥有琥珀是地位、财富和奢华生活的象征。根据《南史》记载,南齐东昏侯的爱妃潘贵妃“服御极选珍宝,琥珀珊一支,价值一百七十万”,由此可见琥珀制品的昂贵,仅有少数贵族能够使用。而琥珀作为艺术载体首先出现在我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琥珀浅浮雕小蝉,雕刻精密,栩栩如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琥珀制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大量使用,主要高峰期出现在汉魏时期、唐宋(辽)时期以及明清时期,其中尤以辽代贵族使用琥珀居多,如辽代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琥珀珠串就极为珍贵。不过,出土琥珀皆以小件饰物与印章居多,至于用琥珀所作的杯、碟、盘等食用器皿,是极为罕见的。

1 广安出土琥珀制品及基本信息

2009年,四川广安城南某小区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座明代三室石室墓,广安市文物部门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珍贵文物,包括墓志铭、金石玉器及陶器等,其中出土的两件琥珀器物尤为引人注目。

一件为琥珀带钩(图1),此件带钩器型圆润、晶莹光泽,钩作龙首形。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时期广为流行,作束带和佩系两种用途,多用青铜或金玉石器等制,考古出土尤以青铜带钩居多。《诗·曹风·鸬鸠》中的“淑人君子,其带伊丝”,便是对带钩的最早记载,此后文献关于带钩的记载颇多。从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公开出版的资料来看,暂无关于琥珀带钩类文物的发表,可见广安出土的琥珀带钩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1 琥珀带钩

另一件为琥珀双耳杯(图2),此双耳杯用整块琥珀雕琢而成,由杯身、杯把两部分组成,整个杯体造型丰满匀称,杯把精工细琢,以鱼纹雕制,鳞片清晰可见。

图2 琥珀双耳杯

目前我国考古所出土的琥珀杯实物资料,仅有明代沐氏家族墓发现一例,该墓主为明万历年间的军事人物黔国公沐睿,墓中出土了金链琥珀挂件和琥珀杯各一个,另有大量的金、银、玉石器。该琥珀杯又称渔翁戏荷琥珀杯,1974年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睿墓,由一整块紫红色的琥珀雕刻而成。杯外透雕渔翁、鱼篓、鱼鹰等,渔翁右手扶于杯沿,左手抓一条鱼,身体向外倾斜而构成把手,造型生动别致,构思奇巧,充分体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在唐代,琥珀杯较为常见,常用来制作酒器。如李贺《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中“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又如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的“春酒杯浓琥珀薄”等,但唐代真正流传以及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尚未发现。到了明代,考古发掘所出的琥珀杯数量也是寥寥无几。由此可知,广安所出的琥珀双耳杯也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在我国同类型的考古资料中弥足珍贵。

2 琥珀小件来源

琥珀因产量少、来源渠道窄,自古以来便是珍贵的材料。文献记载在西汉时期的云南永昌地区就有琥珀的生产,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云南未有出土琥珀,出土的宝石也很少,所以云南地区究竟有无琥珀开采还存疑。波罗的海和缅甸地区是古代生产琥珀的两个核心地区,而云南腾冲和缅甸北部盛产琥珀的地区接壤,对于琥珀的取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博南县(今云南省永平县境内),西山高四十里,越之得兰沧水。有金沙,以火融之为金。有光珠穴,出光珠有琥珀。”《后汉书·西南夷·哀牢》:“哀牢人……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琥珀、水晶……”古哀牢国就在现今云南的保山、腾冲和缅甸北部地区一带。腾冲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进入缅甸的通道,经济贸易十分繁荣,是我国在东南亚的珠宝玉石集散地和贸易重要场所。贸易内容除了民间生活必需品的交换外,还有珠宝、珍珠、玛瑙、琥珀等奢侈品交易。其中的缅甸琥珀大多经此运往中原王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据广安明墓出土的墓志铭所载:“皇明诏进朝列大夫,前云南按察司兵巡安普道佥宪,小鹤赵老先生墓志铭”。由此可知,该墓主人名叫赵小鹤,曾担任云南按察司兵巡安普道的佥都御史。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袭破大理城,朝廷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置提刑按察司,始置按察使副使、佥事,分管粮囤、水利、驿监、学政,成化年间设临安、曲靖、金腾、澜沧四兵巡道,万历十一年(1583)改分巡安普道为兵巡安普道。明设兵巡安普道一员,或副使,或佥事领之,驻省城,督云南武定二府卫所土司兵。佥宪即为佥都御史,都察院设置,分设左右,正四品。由此可知,墓主人赵小鹤生活年代大致在明万历时期(1573—1620),云南为官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以后,并为正四品的地方高官。佥宪并非常人可以担任,史料记载:“洪武二十九年(1396),乃建提刑按察司,置按察使一人,副使二人,总理宪纲之事,复置佥事四人,兼任分巡按举之责,然非清强直谅德望老成之士不称其选,而士之居是官者必思自,奋发励廉耻,重名节,守正循理以求无负乎。由此可知,该官职绝非等闲之位,须有像赵小鹤一样奋发励志、为官正直、德高望重之辈,方能承此重任。

究其琥珀出现在广安的原因也大抵和赵老先生曾担任的云南按察司兵巡安普道佥宪有必然的联系。因广安并非琥珀产地,且琥珀制品极为珍贵,极大可能是从别处带入本地的,且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才能获取并将如此贵重的物品携带入内。墓主人官居云南,对于琥珀的获取占有天时地利之便。根据出土的另一方墓志铭载:“明懋学彦士绍鹤赵公墓志铭”,可知该地为赵氏家族的墓地,他的族人世代居于广安,可以推知赵小鹤为地道广安本地人。古人视死如视生,一旦归天,必然想要魂归故里,不愿客死他乡,对身边的物件也是依依不舍,所以将这两件精美的琥珀制品一同下葬,以期能够延续以前的富贵生活。

此外,从琥珀的宝石学特征来看,两件琥珀制品来自缅甸的可能性也较大。邢秋雨在《不同产地琥珀的宝石学特征研究》一文中说到缅甸琥珀原石粒度大,透明度低。梁椲骐在《缅甸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及蚂蚁包裹体研究》一文中提到缅甸琥珀颜色多样化,硬度更高,其文中所引用的缅甸琥珀照片以红褐色为典型特征,光泽度很强。余水莲则在《缅甸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及热处理研究》一文中提到缅甸琥珀的外观特征以金棕色、红棕色、深褐色为主,以透明、半透明为常见。而广安出土的两件琥珀制品红中泛黑,带深褐色,有一定透明度,具有缅甸琥珀的典型特征,推测其从缅甸而来的可能性较大。

3 出土琥珀与南方丝绸之路

这两件精美而稀有的缅甸琥珀制品如何从遥远的缅甸经云南而带入四川呢?自古以来,云贵川地区地势崎岖、沟谷纵横、河流众多,正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受此不利地形影响,使得交通不甚通畅,社会交流沟通受阻,进而导致经济相对落后。

直到公元前4世纪,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云贵川之间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根据近年来学者的研究可知,南方丝绸之路主要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史记》载汉武帝时,拜唐蒙为中郎将,通夜郎。所以四川经贵州、广西、广东而至南海的东线,也称作“夜郎道”,或“牂牁道”;而中线主要指从四川经云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岛的交通道路,文献称作“步头道”或“进桑道”;西线又称作“蜀身毒道”,指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并进一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的道路。由此可知,此两件琥珀制品极有可能走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

据文献记载,南方丝绸之路主要由灵关道、永昌道、五尺道等组成,几条道路皆是从成都出发后或沿宜宾、昭通等地进入云南,或经邛崃、雅安、汉源、西昌、盐源等地通往云南。两条主线会合后向西南经永平、保山、腾冲等地到达缅甸,在缅甸境内又分为海、陆两条线路到达印度。此后几条道路时而繁荣畅通,时而衰败不堪。直到明代,很多以前开辟的道路才得以修复,交通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改善。这样既改善了边疆省份的交通状况,又维持了与中央王朝的紧密联系,还使发达地区的商路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建昌道、乌蒙道、乌撒道等主要道路的畅通成为云南和四川往返的必经之路和商贸繁荣之路。这是因为历代王朝修复驿道、设置驿站往往是在结束战争后开展的,于是当明军准备南下吞并云南时,便就地修筑驿道、设置驿站,达到强化中央管理、军事威慑的目的,由此便形成了以上几条川滇之路。

川滇之间比较重要的一条道路便是建昌道,建昌即为今西昌地区,西昌古称“邛都”,唐咸通元年(860)西昌被南诏国占领,设建昌府,“建昌”之名由此延续,直至清雍正六年(1728)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开始。而明代建昌道即中庆经建昌至蜀的道路,中庆是古地名,治所在昆明。建昌道从成都自眉州、峨眉抵达建昌,继而南下昆明,一路上“古驿道、多设驿站,且平易无瘴毒”。这条道路的开辟,让军队出征、官员巡视、商贾贸易变得顺畅,直到明末,这条道路才被废弃。除建昌道外,另有乌蒙道也是川滇主要道路之一。乌蒙道即中庆经乌蒙入四川的驿道,乌蒙地区包括了今六盘水、毕节、昭通等地,乌蒙军民府茶课也曾顺此道运输到徐州府。但因此道瘴气多,且乌蒙府地区诸多土司经常叛变,战乱较多,再加上此道比较窄小、岔路较多,从明中叶到明王朝灭亡,此道便慢慢不再通畅,最后沦为民道。最后一条川滇之间的主要道路便是乌撒道,从昆明经乌撒(今威宁)、毕节到四川纳溪(今泸州)的道路。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贬戍云南时,曾在《滇程记》中提到此道路:“由重庆三驿至綦江,綦江七驿至播州(遵义地区),播州六驿至贵州……”明初征讨云南时,明大军也曾走此道路,景泰年间,从云南遣兵镇压贵州韦同烈叛乱也是从昆明沿乌撒到毕节。此道在明代主要作为军旅之道,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明末此道逐渐“轮蹄绝迹,津渡日迷,即旦暮再辟,亦不能无师老马矣”。

此外,据《云南通志》记载:“有迤东通四川水路,自云南海口至安宁、罗末、富民……”由此可知,川滇之路除几条大道外,另还有一些小道,甚至水路,表明有明一代道路畅通、往来频繁。

4 结语

四川广安出土的两件琥珀制品制作精良、用料讲究,为琥珀制品中的佳品和精品。经分析可推测,两件琥珀制品材料原产于缅甸,经由缅甸、保山、腾冲等地传入云南,再经云南昭通、四川西昌等古道传入四川广安,佐证了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干道和其兴衰。广安人赵小鹤在云南任正四品佥都御史期间获得这两件琥珀带钩和琥珀双耳杯,经由南丝路西线带回四川广安,死后魂归故里,随同生前贵重的两件精美物品一同长眠于地。

猜你喜欢

广安琥珀制品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夏日玩虫三部曲:昆虫“琥珀”DIY
区广安
平面设计作品
广安这方热土等你来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琥珀
真假琥珀如何分辨
木头制品
有益健康的花粉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