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蔚:书中的微光照亮了人生

2022-09-15苏晨

方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法学书籍读书

文|方圆记者 苏晨

清晨的阳光洒下,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蔚在家中的书房里开始了一天的阅读与工作。近期,因为疫情的原因,郭蔚居家办公。“相比以往,读书的时间多了不少。”郭蔚告诉《方圆》记者。

为了适应居家办公的方式,郭蔚特意花了300元买了张大桌子放在了她书房中的书架前。这张桌子虽然不贵,但很实用。“因为它足够大,我可以把要读的书都放在上面。”书籍的摆放也有一些“讲究”,郭蔚会把她最想要读的书籍放在离手边最近的地方。等忙完工作后,她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拿起书,开始阅读。“这本书读过,再换另一本读,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读书的日子,特别开心。”在工作节奏被稍稍放缓的日子里,郭蔚静下心,享受起一个人的阅读时光。

对于郭蔚来说,读书是从小到大一直都拥有的习惯,也正是读书成就了她的人生。1972年,郭蔚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刘土城村。从偏远农村的小女孩,到清华大学博士,再到都市中的知名律师,郭蔚活出了自己理想的模样。而在这过程中,书籍伴随了郭蔚人生的各个阶段,承载着她一步步地前行与探索。于郭蔚而言,从书中瞥见的微光指明了她的方向,照亮了她的人生。

在书中看到更大的世界

小时候,郭蔚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用她的话说是“村里面最穷的人家,全家只能住在村支部的公房里”。但郭蔚的父亲却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供家里的四个孩子都上了学。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郭蔚也因此有机会从书中看到了村子外面的世界的样子。

家中的哥哥姐姐上学都比郭蔚早,他们便“理所应当”地成为郭蔚读书路上的“启蒙老师”,偶尔会教郭蔚认字、写字,而哥哥姐姐们淘汰掉的课本也成了郭蔚的“启蒙读物”。字还没识全时,郭蔚就很喜欢拿哥哥姐姐的课本来看,尤其喜欢看语文课本,“觉得特别有意思”。

一年暑假,郭蔚的大姐带着同学回家玩。当时,郭蔚从大姐的语文书中看到了“义愤填膺”这个词,指着“膺”,对大姐和同学说道:“这个字我虽然不会读,但我知道它的意思。”听罢此言,大姐和同学都起了兴致:“你说说看是什么意思?”郭蔚大声答道:“是表达胸中很愤怒的意思。”当时,郭蔚的回答让大姐和同学很是高兴,她们对郭蔚连连称赞了起来。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对当时的郭蔚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她心中热爱读书的种子也在这样积极的家庭氛围中萌发了起来。“家里人对我的鼓励特别重要,他们培养起了我对读书的信心。”郭蔚说。

一次,刚上小学的郭蔚偶然间在家中的角落里看见了堆得像“小山”似的书。她像是发现了宝藏一般兴奋,津津有味地坐在地上读了起来。那天,郭蔚也不知道自己在地上坐了多久,读了多少本书,只记得当她读完起身时,看见窗外夕阳西下,天色已至黄昏。从“小山”似的书堆中,郭蔚读到了鲁迅先生所著文章《药》,里面有一句这样的描述:“华老栓摸了摸腰间的裤带,硬硬的还在。”这短短的一行文字让当时的郭蔚感到十分震撼,“我就想,怎么会有这么生动的描述呢?我一下子就能从文字中体会到这个人给孩子买药的那种急切与忐忑”。

那天过后,郭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感觉书中的世界特别有吸引力,特别迷人又特别广阔。”郭蔚一连用了三个“特别”来诠释当时的心情。由于生在农村,而家中条件又比较有限,郭蔚从小能接触到的书籍并不多,除了课本,郭蔚另一个读书渠道就是去村里的小卖部买连环画册看,“连环画一角钱一本,那时每看一本,我就感觉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很奇妙。”就这样,在一本本课本和连环画册中,郭蔚窥探着、想象着村子外面世界的样貌。

徜徉在书的海洋里,郭蔚总觉得很享受。(摄影:王伟)

郭蔚常常说,她对于读书的坚持与父亲的教育观念分割不开。那时,村中许多人都觉得女孩子没有必要读太多书,但郭蔚的父亲却十分支持家里所有孩子去读书。也因此,村里人常常说郭蔚的父亲“傻”,郭蔚的父亲却从不以为意。“我觉得那时父亲身上有一种‘盲目’的自信,他总觉得他的孩子一定能靠读书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至今,郭蔚也时常会觉得“奇怪”,作为村里最穷的那个农民,父亲这般自信是哪里来的呢?或许是自身命运过于艰辛,想要儿女靠读书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还是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对于读书的执着?郭蔚不得而知。

但父亲对于读书的这股“执念”的确深切地影响了郭蔚的人生。“父亲为我指了一条道,告诉我要读书。他没有告诉我走到哪里可以停下,所以我就一直按着这条道走了下来,把书一直读了下去。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也的确看到了越来越大的世界。”郭蔚对《方圆》记者说道。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郭蔚(左)正与校友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摄影:王伟)

在阅读中重塑人生

中学毕业后,郭蔚考上了山东省曲阜中医药学校,依旧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书籍在丰盈郭蔚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加强了她对自我现状的审视。阅读中,郭蔚不禁会问自己:“这就是我从小向往的‘外面的世界’吗?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曲阜市图书馆是郭蔚课余时间里最常去的地方。事实上,来曲阜上学之前,郭蔚从没去过图书馆,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图书馆这个概念”。她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迈入图书馆时的情景,“感觉这里很漂亮,藏书量也很大,图书馆的管理员都非常友爱,整个氛围都非常好”。

在曲阜市图书馆,郭蔚第一次系统地读起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与《孟子》。因为书中皆是文言叙事,对于初次阅读的郭蔚来说,还是有些吃力,“很遗憾,当时并没能深刻地理解这两本书中所蕴含的意味。但在潜移默化中,这两本书还是对我的处世态度带来了一些影响”。在“孔孟之乡”曲阜,郭蔚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魅力。直到现在,郭蔚也时常会再次读起《论语》和《孟子》,来体悟其中的智慧所在。

经过3年的学习,郭蔚从曲阜中医药学校毕业,“顺理成章”地来到菏泽市某中医医院做护士工作。这份工作并不忙碌,郭蔚得以在工作的间歇时间读书。令郭蔚没想到的是,自己读书的行为引起了身边个别同事的议论,时不时便有冷言冷语传入郭蔚的耳中。他人的非议让年轻的郭蔚感到很是气愤,而郁闷的情绪好似一种神奇的养料,让郭蔚那颗本就“不安分”的心更加躁动起来。

一面是精彩纷呈的书中天地,一面是“不得志”的现实世界。那时,好似有千般思绪在郭蔚的脑海中竞相涌现:为什么身边有的同事只会讨论家长里短,而从不谈论专业知识?父亲常告诉我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当下的生活是他所期望的吗?书中的世界如此开阔,我一定要被困于脚下这“一寸”土地吗?

不安于现状的想法一旦出现,就难以消失。“我现在都记不得那时到底看了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但很神奇的是,读书过程中,我的思想变得越发自由、烂漫。而在我不自觉地将书中洒脱的思想往现实生活中去套用时,我也越发意识到自己的精神之贫瘠、生活之乏味。”郭蔚说。

书中的思想“重塑”着郭蔚的人生,给予了她追求自己理想中生活的动力。几经思考与周折后,郭蔚决定弃医从法。“当时,我觉得法学应该是在讲规则。我想人生在世,如果能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则的话,应该是挺好的。”就这样,这个说不上是多么“深思熟虑”的决定将郭蔚引领上了法学的道路,她命运的齿轮也从此开始转动。

向上攀登的阶梯

决心学习法学后,郭蔚便开启了向上求学的探索之路,并一路从大专考到了博士。在这个过程中,书籍便成了她不断向上攀登的阶梯。

在中医院边工作边备考的日子里,郭蔚将工作之余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阅读法学相关书籍中去。当时初入法学大门时,郭蔚也不能确定她为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是否正确,但她却很享受备考的过程,“感觉到人生有了一个‘抓手’,虽然不知道它能带给我什么,但模糊中,我感觉得到自己是在向上走的”。

后来,郭蔚怎么也没想到,一本法学领域的经典书籍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备考中,郭蔚读到了一本《合同法》。“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震撼。书里强调‘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即通过保护个人权利来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自由。我就想,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一本如此关心个人想法的书籍,我特别感动。”后来,在律师工作中,郭蔚也常常用到当初在《合同法》中学到的知识,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对于这本书,她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我感觉它真的是用慈母般的眼光看着芸芸众生,我也很热爱它。”郭蔚如此说道。

2000年左右,郭蔚获得了法学大专学历并成功考取了律师资格证,真正成为了一名具有执业资格的法律人。然而,在律师执业过程中,郭蔚发现,就像病人不会按照书本中的知识生病一般,现实生活里,人们遭遇的问题也并不能完全从书本中找到答案,她在工作中时常觉得茫然与困惑。“无法从容地面对工作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郭蔚说。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为了能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郭蔚决定继续求学。2006年,郭蔚考取清华大学法学硕士。2012年,郭蔚考取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在清华求学的日子里,郭蔚的人生站上了更高一层的阶梯,她对读书也有了新的认识。清华大学图书馆是郭蔚最喜欢去的地方。宽大的书桌,书卷的香气,明媚的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显得图书馆更为明亮……每当在清华图书馆读书时,郭蔚都觉得很幸福。“遨游”在图书馆内丰富的藏书中,郭蔚对于专业书籍的阅读和理解也更上了一层楼。“拿《合同法》相关书籍举例,我不仅可以读到国内最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读到许多国外的优秀作品,例如E·艾伦·范斯沃思所著的《美国合同法》就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国际视野。”郭蔚说。而更令郭蔚觉得奇妙的是,她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的导师崔建远教授便是她曾深爱的那本《合同法》的作者。这样的“不期而遇”,也让郭蔚更加振奋,更加珍惜起学习时光来。

在这所中国最高学府中,郭蔚在收获良多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不足。有时,身边的同学会和郭蔚讨论起电影,以研究的角度去剖析影片内容。“我从来没想过电影还可以这样去研究。这让我意识到,多年来我越发聚焦在我的专业领域,目光不够宽泛,人文素养还需要提升。”郭蔚说道。此后,郭蔚便开始找来一些史哲类书籍进行阅读,用书中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就这样,在不断向上求学与阅读的过程中,郭蔚也在不停地探究着世界、认识着自我。

读书让人心安

如今,律师工作虽然忙碌,但郭蔚却更珍惜并享受起读书的时光,也更注重起阅读与应用的结合。“如果说从前读书的感受是快乐而新鲜的,那么现在,读书更多地带给了我心安。它让我能更从容地去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挑战。”

自2021年12月以来,郭蔚每周都会带领团队的成员做一场网络直播。在每场直播中,郭蔚都会向大家讲解一些法学理论知识。而日常中,郭蔚也始终保持着阅读法学理论书籍的习惯。她说:“有的人会觉得律师不需要学太多的理论,而当他们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又觉得束手无策。但其实,答案就摆在书里,就看你是否愿意去读。”

郭蔚书房中的书架上齐刷刷地摆着10余卷《王泽鉴法学全集》,这是一套将法学理论与具体案例事实相结合起来的书籍,郭蔚时常会拿出一本来读一读。郭蔚坦言,自己读法学专业书籍时,就像是“老鼠掉进了粮仓”。在她看来,一本本法学专业书籍组构成了一张绚丽的法学“宝藏图”,她办案中遇到的每个问题,都能从这张“宝藏”图中找到相应的答案。“现在,我面对法官时会更自信,工作变成了一件享受的事。”郭蔚如此形容读书带给她工作上的“底气”。

而在生活中,郭蔚觉得:“读书使我的生活与庸俗形成一种隔断,它能塑造我的灵魂。”最近一段时间,郭蔚在重读《论语》。相比于初次阅读时,郭蔚对于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著作,每次读都会有新收获。圣人的思想可以指导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郭蔚还发现,当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有读书习惯的人和其他人的反应是不同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读书能让人变得更豁达与从容。比如,从前书读得不太多的时候,遇到明明可以解决的问题,心里也会发慌。但现在,即便遇到绝望或者无解的事情,我也能自信地说出‘我做不到’。”郭蔚说道。

在体会到读书之甘甜的同时,郭蔚也希望能将阅读的习惯带给像她一样的农村孩子们。2017年,郭蔚在家乡刘土城村建造了一间乡村图书馆,图书馆由村小学的田满春老师打理,地方也就选在郭蔚家曾住过的村支部的两间公房里。

前不久,郭蔚接到了刘土城村的孩子们打来的视频电话。视频中,孩子们向郭蔚讲述了他们在图书馆读书的收获和快乐。看着孩子们透着光的眼睛,郭蔚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一刻,她的过去与现在奇妙般地汇聚在了一起。“希望书中的光也能照亮他们的人生。”郭蔚如此说道。

猜你喜欢

法学书籍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