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

2022-09-15房佳佳通讯员林翠霞刘晓峰

方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党委政府检察工作残疾人

文|方圆记者 房佳佳 通讯员 林翠霞 刘晓峰

6月3日端午节,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畔,鸥鸟群嬉、古桥与碧水相映成趣,独具闽南特色的“嗦啰嗹”民俗表演正在鲜活上演。人们手举“采莲旗”,抬着龙王头巡行,敲锣打鼓、摇旗呐喊,一路哼唱,一路踏舞,煞是热闹。

这番景象来之不易。2018年11月,晋江市检察院在依法履职过程中,发现安平桥周边水域环境破坏严重,与之相伴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危机等现象。随后,晋江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吴雅芳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安平桥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不仅使安海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让“嗦啰嗹”重现活力,还带动了晋江市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今年,他们还将残疾人就业创业和非遗技艺传承结合起来,取得了双赢多赢共赢的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合法权益保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吴雅芳和她的团队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缩影。点点星光,不一定夺目,但汇聚而成,便是璀璨银河。吴雅芳相信,在未来,公益诉讼检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则是她始终不变的答案。

以下是她的自述:

保护安平桥

对安平桥文物的保护和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可以说是我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缩影,这源于我们2013年办理的一起规模公司污染环境案。涉事公司的污水治理厂稀释污水逃避监管,超标排放污染了安平桥周边水域。办案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仅仅一个污染源不至于让安海湾湾区的海洋生物和周边的养殖业都受到影响。于是我们走访排查了整个安海湾入海口上游区域,发现整个安平桥周边的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不仅在晋江人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也是我们跟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情感沟通的纽带。所以在看到安平桥周边环境脏乱差的时候,我真的是觉得很痛惜。在依法追究涉事公司刑事责任的同时,我们向党委政府提交了安平桥周边生态环境调研报告,也向环保等部门发出了治污检察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有效推动了安平桥周边环境的整治,使其得到极大的改善。2017年1月,安平桥景区申办国家4A级景区成功,我院为此设立了相关的办案组织,以便收集线索,巡查水域,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跟进,依法开展刑事打击和公益诉讼工作。

2018年11月,为了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对安平桥及其周边生态文化环境开展综合治理、协同保护的建议,我们加强了对安平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巡查,巡查过程中发现安平桥桥墩出现不均匀沉降、桥板间裂隙扩大等问题。在完成对安平桥歪散桥墩的抢险加固后,桥体整体修缮工作却陷入搁置。由于安平桥横跨泉州晋江、南安两地,其修缮工作的推进就需要两地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沟通协调,在博弈中取得平衡。直到2020年年初,安平桥修缮保护方案仍然没有拟制完成,那时候我们就意识到,是时候建立一个跨域联盟了。

2020年6月,我们把晋江、南安两地检察机关、文旅部门、相关属地政府的力量集结起来,正式成立了晋江南安文化遗产公益保护联盟。两地检察机关向当地文旅部门、属地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编制安平桥修缮保护方案、加快推进项目施工。检察建议发出后,各监管部门按照检察建议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推进安平桥主体修缮工作。现在,这一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

在办案中,我们跟老百姓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与之相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传承危机。

福建省晋江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最美检察官入围奖”、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办理的四起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让“嗦啰嗹”走进现代生活

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侨乡名镇、经济重镇,安海镇文化积淀深厚,除了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每年端午节举办的“嗦啰嗹”民俗活动。

我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从小就看过这种表演。那时的节庆氛围还是非常浓郁的,街头巷尾响着熟悉的旋律,归乡的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也都追逐而至。后来在对安平桥文物保护的长期跟进中,我们发现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有所弱化,一是主要活动阵地日渐萎缩,二是年轻一代对这项活动接触较少,都比较陌生,更别提学习和传承了。当时就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检察机关,我们能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些什么?后来,在跟党委政府互动的过程中,党委政府也表示,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也在想方设法让“嗦啰嗹”重现活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跟党委政府碰撞出了火花。

很快我们就把相关职能部门、本土的文化社团、非遗传承人等请来开圆桌会议,大家一起探讨会商。会上,各方观点涌现,我们就把大家讨论认同的内容进行梳理,从中找出能够执行落地的点。

当时,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的环境整治基本到位,美化的工作还在进行中。由此我们想到这里有可能成为“嗦啰嗹”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阵地。一方面,公园的空间够大,能够容纳很多观众,利于“嗦啰嗹”的传播和推广;另一方面,如果能在公园举办“嗦啰嗹”民俗活动,那么也将促进周边商业街区的建设和发展。

从想法形成到执行落地,中间遇到的阻力并不大,主要还是得到了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我们推动安海镇政府扩充表演队伍、丰富表演形式,在公园组织开展节庆活动。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安海镇政府联合将“嗦啰嗹”编排成民俗舞蹈搬上荧幕,进行线上线下常态化演出。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我们把“嗦啰嗹”编进校本课程和早操,“送”进校园。一些中小学还开展“嗦啰嗹”舞蹈兴趣班,聘请老艺人进行传授,培育传承人。

从最初对桥文物本体的保护,到对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后来延伸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这起案件可以说是涵盖了生态环境资源和文化遗产等多领域的公益保护,后来不仅被最高检评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理念同样能用在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保护只是前提和基础,更重要的是去挖掘它们跟现代生活的契合点,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里正向的东西发扬出来,如此一来才能激活它们的生命力,展现它们的价值。

以“嗦啰嗹”民俗活动为例,它本质是一种祛病弭祸、祈求安康的形式,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跟现在所说的“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致的,这就是契合点。在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后,“嗦啰嗹”不仅重现活力,同时带动了安平桥周边的商业体发展,助力安海镇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沿用这一思路,我们还促进了对中华老字号“灵源万应茶”、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安平桥是海内外安海人的乡愁寄托,与之相伴的文化遗产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通过办理这类案件,我深刻感受到以文化聚人心的力量,也更加坚定要以司法力量来筑牢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根魂梦”的决心。

吴雅芳(中)走访“嗦啰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了解安海“嗦啰嗹”非遗项目发展情况。(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各界力量的再整合

从自身经历出发,我觉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大处说可以归类为两个方面:保护社会环境的和谐与保障人的合法权益。如果说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前者的缩影,那么守护特殊群体权益可以说是后者的代表。

对于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我们最先关注到的是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一开始,我是以扶助弱小的心理去接触这类案件的。然而,在推进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其实事关我们每一个人。但是向社会各界渗透这一理念,让更多人有这样的意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一开始经常会遇到反对的声音。以监督整改“问题盲道”为例,我们发出第一份检察建议后,整改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就私下议论:“盲道?那些盲人一年到头见不到两个,他们用得着出来吗?”

从数据上来看也确实如此。截至目前,晋江市共有持证残疾人2.9万多名,其中肢残人1.2万多名、视力残疾人3000多名,与200万常住人口相比,他们确实占比较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用出门。

当时,为了争取相关单位的认同和支持,我作了个类比:“当我们推一辆购物车、婴儿车去逛商场,途中遇到了人为设置的障碍,没法正常通行,这时要怎么办?”听完后,相关单位的同志一下就理解了,很快就根据检察建议,对盲道进行了系统整改。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盲道进行排查整治,以及进行无障碍停车位的规划整改等都是改善特殊群体的生活环境,如何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更有尊严地生活,也是我们一直惦记的事情。因此,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我们也办理了不少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其中督促保障残疾人就业行政公益诉讼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说到残疾人就业创业,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盲人医疗按摩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几年,该行业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存在借盲人名义进行虚假宣传、部分盲人按摩就业经营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这不仅侵犯了合规从业盲人的正当权益,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

据此,我们联合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召集相关行政机关、人大代表、盲人代表等召开诉前圆桌会议,共同研究盲人医疗按摩行业规范化建设方案。我们还结合监督办案,主动向市人大提出完善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地方立法的建议,促进盲人医疗按摩行业规范化、品牌化、法治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做出了新探索——组织特教学生、残疾人群体学习非遗技艺。之所以有这样的尝试,是因为我们了解到残疾人朋友比我们普通人领悟能力更高、更专注,那么学习新东西就会更快。再加上当时我们正在助力非遗的保护工作,知道非遗面临着传承人缺失的问题。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就联想到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

我记得当时在跟残联说这个事的时候,他们理事长就很兴奋地说:“对,这个东西非常好,很适合我们特教的学生。”因为很多特教学生毕业后没地方去,最后只能回家。那么通过这些举措,我们认为是可以促进非遗传承、就业创业同步发展的。

这是一个新尝试,可能在几年后才会有明显成效,但起码有了一个好开头。可喜的是,今年5月,这起案件被评为“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不仅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也为我们干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公益诉讼涉及的案件范围宽泛,那么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基础上,检察机关是能够去推动不同行业领域的力量的再整合的。我想,这也是公益诉讼的独特魅力之一。

要有一份为民情怀

回过头看,不管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还是保障人的合法权益,我们都是直面老百姓生活中的痛点和难点,以公益诉讼检察程序作为抓手,主动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理当中。从“晋江经验”出发,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晋善晋美”。而要想干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有一份为民情怀,要愿意去做难的事情,并且不计得失。

我的父亲是一名法官。受家庭影响,我从小就对法律抱有崇仰之心,真正接触检察工作后,也觉得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老百姓。20多年过去了,初心没变,责任感也越来越强。

至于说“要愿意去做难的事情”,是因为自2017年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建立以来,公益诉讼在每年全国两会上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检察工作之一。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也从最初的四大领域,到现在拓展至九大法定领域,同时仍在不断加强新领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怎么样更好地去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加强履职能力,我认为这是当前公益诉讼检察官面临的新挑战。

这并非易事。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党委政府的工作流程,要主动学习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交流。其次是要主动去找案源,是通过和老百姓的互动,搞清楚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融入社会,抱着“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事”的理念去干公益诉讼。最后,我们要站在党委政府宏观决策高度,主动为党委政府提供优化治理的决策参考,让检察工作达到党委政府认同、社会各界协同和老百姓满意的效果。

这也是我未来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目标。都说“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你的能力还不够,你还得继续学习,去改变、去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公众需求的步伐,回应社会各界的呼声。

猜你喜欢

党委政府检察工作残疾人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民意直通车:架起沟通百姓和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面对环保督察常态化_基层党委政府如何做?
我骄傲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党委政府重视 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