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雁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病混感防治探究

2022-09-15宫洪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氏杆菌大雁患病

大雁适应性及抗病能力强,以植物嫩叶、细根和种子为主要食物。大雁性情比较温顺,经常被选作人工驯养和繁殖品种。但是对于1~30日龄大雁来说,因自身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再加上胃肠消化功能也不健全,一旦遭遇天气变化就很容易感染疫病。本文分析了大雁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病混感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养殖者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某养殖场饲养大雁2 000只,在2020年5月10日发生了雏雁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情况,对此养殖场带来了威胁。该养殖场在20日时注射小鹅瘟疫苗,后续有28日龄雏雁发生了鼻窦肿大和精神不振现象,羽毛松乱,并且还出现了下痢等症状,等到31日龄时死亡。在大雁发病期间使用过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但是没有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2 发病原因

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一般感染带菌的动物不会有发病表现,但是若外界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很容易导致动物机体抵抗能力降低,使得病菌大量繁殖。对条件性大肠杆菌来说,它广泛存在于饲料、饮水和粪便中,在环境不良条件下很容易诱发。

3 临床症状

在对患病雁群进行观察可以看出,大部分大雁都表现出精神萎靡的现象,部分雏雁出现离群独处的表现,并且眼睛处于半开半闭状态,不喜走动,呈现出蹲伏或呆立状态。患病的大雁羽毛也变得松乱,并且保持两翅下垂的状态。病雁非常容易表现出头神经症状,颈部后仰或斜向一侧,还会有抽搐和双翅扑地的表现,并且伴随着张口呼吸和甩头动作。患病大雁眼结膜呈现灰白色,排出白色或淡黄绿色水样稀粪,在出现上述症状后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在发病2~3 d后死亡。

4 病理变化

在对病死雏雁病理变化分析后可以看出,气管环状出现出血带,气囊壁也有增厚和浑浊的表现,并且其上壁还存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对食道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病理变化。胸腔浆膜层中出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且也存在着心包膜增厚的重要表现,有黄色透明积液从其中流出。腹部脂肪存在出血,并且在肝脏部位出现暗红色针尖状出血点,其边缘还呈现出一种钝圆的表现。除此之外,患病大雁脾脏中也布满大量的针尖状出血点,胰腺与小肠肠系膜针尖状出血点,而盲肠道粘膜存在成片紫红色出血。另外,肠腔中还含有黄绿色内容物,其中夹杂着气泡,对腺胃与肌胃角质层及肌胃下层进行观察,并没有发现特殊病变。

5 防治措施

5.1 强化消毒管理

对于养殖户来说,要控制圈舍空气质量,每日定期清洁圈舍,并使用消毒剂,仔细消毒饮水器和饮食器,防止其中存在巴氏布氏杆菌和大肠杆菌,避免影响大雁健康生长。

5.2 控制温差和湿度

临床研究发现,早晚温差一旦超过8℃容易造成雁群免疫力下降,此时非常容易导致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条件性致病菌入侵,若温差过高,很容易造成消化系统屏障损伤,无法很好发挥出保护性机能,导致病菌侵入。

5.3 强化免疫接种

在温差较大季节来临前,做好对养殖区域和周围地区传染病流行状况的详细调查,在雏雁出壳后第1周左右注射小鹅瘟疫苗,预防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5.4 及时治疗

对于已经混合感染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病雁来说,需提前做好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发病初期的雁群,一般选用氟苯尼考。在首次用药时,可以加大1.5倍药量,之后采用常规用量将其拌入饲料中,连续饲喂6 d,治疗效果较好。也可以采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来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5 d。

通过实际情况分析近年来某养殖场饲养大雁发病情况,目前,从事大雁养殖的养殖人员越来越多,且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感也呈现出高发态势。与其他疾病相比,大雁患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感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表现,如精神沉闷、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咳嗽及眼睛、鼻腔内的分泌物增多等。养殖人员要加大对于禽舍的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大雁的异常情况,若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则应立即对患病大雁进行隔离。大雁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感病死亡率较高,患病大雁待后期时会表现出头颈歪斜、抽搐以及运动失调等症状,且经过2~3 d左右就会死亡。为了降低患病大雁死亡率,养殖人员需对其展开科学治疗,高敏药物氟苯尼考治疗该病效果较好,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在对大雁首次用药时药物剂量可以翻倍,此外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通过肌肉注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要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消毒和卫生清洁,通过环境消毒或带雁消毒2种方式对整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若养殖场内出现患病大雁,除了及时隔离患病大雁外,还需对其他健康大雁进行全群预防性给药。

在大雁养殖场内,条件性病原大肠杆菌多存在于饲料、饮用水、料槽及动物消化系统当中,且大雁患病与养殖环境存在密切联系,大雁长时间处于比较恶劣环境中,其免疫能力会受到影响,当大雁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下降后就会引发此病,由于患病大雁死亡率较高,养殖损失比较严重。基于此,做好环境管理就成为防控此病的关键。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感非常容易引起病原体耐药性,在治疗前必须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药物,除了氟苯尼考外,其他抗生素药物同样能够应用于治疗中,建议养殖人员树立交替用药理念,确保最终治疗效果。最后,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做好卫生管理外,还要注意禽舍防暑、防潮及防寒等工作,对于新出生雏雁,建议向其接种小鹅瘟疫苗,待新出生雏雁第三周时还要做好预防禽霍乱的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氏杆菌大雁患病
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在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我请大雁落山村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不明原因发热,当心布氏杆菌病
大雁飞
大雁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